1、1让课堂“乱”出个性的色彩新课程改革,让教育这篇大文章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的气息,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受到的冲击更大:教材,没有了固定的范本;教法,摒弃了统一的模式;交往,打破了规定的线路;就连作业和评价也都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乱糟糟”的场面。 “谁说得对就听谁的。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起来,就十分的不易了。当然不易并不是不行,只要我们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这个“乱”引发出的契机,围绕着“个性生成”的主线去诠释课堂,这”乱”中将会折射出师生个性化的光芒。 一、 方法,谁都能出谋划策 课改,让讲台变矮了,课改,让老师弯下腰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该想方设法
2、让孩子的大脑活起来,手脚动起来,眼睛亮起来,让他们充分体验自由。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新课引入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 师:“看老师手上的两支铅笔,请比较它们的长短。 ” 生:老师手上拿的铅笔一支长,一支短。 师(电脑出示两条堆在一起的红、蓝色绳子):这两根绳子哪根长,哪根短?生:一眼看不出,但可以把它们拉直了叠在一起比。 2师(出示两只蚂蚁爬走的路线图):哪只蚂蚁走的路线长?此时大家发现以上方法已不能比,于是学生就开始忙碌起来,商量解决的方法。有的利用学具小棒,有的用手比这两条线路,得出两只小蚂蚁走的路线一样长的结论。 师:量课桌的边长,你想用什么量就用什么量。这时课堂就更“乱”了,有的学生
3、用铅笔、笔盒来量,有的用小棒、用手来量,可发现结果都不一样。学生再次通过讨论得出测量物体长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在本节课上,大家不难发现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一步一步地去探究、去发现,在“乱”中理出了头绪,想出了方法,解决了问题。 二、 学法,谁都好独树一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让学生有需要,去找伙伴合作吧;有建议,来找教师商量吧;有困惑,邀请大家协作吧;有成果,让你我一起分享吧!此时,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助手、引路人。在教学“十几减 9”时,讨论 13-9 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合作交流后得出
4、以下几种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从 10 个里减去 9 个,先算 10-9=1,再算 1+3=4;先减去 3 个,再减去 6 个,先算 13-3=10,再算 10-6=4;想 9+4=13,13-9=4。瞧:这就是课堂的魅力,这就是课堂生命的活力,它不要教师讲解得那么直截了当,虽然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3有一些幼稚的做法、不成熟甚至错误的理解,但这种教法学法上的因人而异、独树一帜,至少展示了学生自我的个性和特长,尊重和关注了孩子属于自己的最具优势的学习方法。 三、 评价,谁都来慷慨陈词 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允许每个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不强求学生都达到教师认定的水平。还是在教学“
5、十几减 9”时,当学生想出几种方法后,教师适时提出: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这么多种方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顿时都能理解的。此时,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打算怎样向同学推荐它,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它?同学个个畅所欲言,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合情合理的评价其它同学的方法,整堂课虽然听上去“乱哄哄” ,但乱中有序,学生热情高涨,高潮迭起。如果不是教师提供这样一种人人都参与的陈述反驳再陈述的宽松的慷慨陈词、百家争鸣的空间,我们何以有福消受这份智慧的撞击所带来的愉悦? 还记得那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漫画吗:天真活泼的一群小朋友顶着各种形状的脑袋欢蹦乱跳地走进神圣的殿堂学校,去接受教育。多年以后,他们神色凝重,顶着和老师一样整齐划一的圆圆的脑袋走出校门。多么尖锐的讽刺,一种无声的漫骂。不过今天,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原4有的课堂秩序正在被打破,许多的陈规陋习正在被改造,我们正在改革中艰难地前行。让我们围绕着个性发展的总灵魂去创设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把教育做成一篇独具特色的散文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华圻小学) 责编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