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之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134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之路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的素质支柱。研究核心素养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新定义和新要求,其本质是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充分落实素质教育的办学目标。 一、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几点认识 1. 培育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认识是前提 核心素养并不是颠覆性的概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也不是颠覆性的改革举措。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 ,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后者对前者不是否定,而是发展。并不是有了“三维目标”就不要“双基” ,有了“核心素养”就不要“三维目标”

2、 。没有“双基”哪来的“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不是否定过去的工作,而是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深化。 培育核心素养要求课程观转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课程观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为中心、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关注核心知识。所谓核心知识,是指反映学科特征、构建学科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基础性、发展支持性、重要性的特征。学生中心的课程观除2此之外还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核心能力的发展和提

3、升。学校课程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C 发展为目标。 2.培育核心素养,学校的行政推动靠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从来不是强调所谓的“人治” ,而是强调校长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总是处于关键少数的地位。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校长的作用也不例外。校长的认识、校长的行动,对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校长要带头学习、领会和践行核心素养的要旨,并积极带领广大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必备的先进教育技能,增强教师对核心素养等概念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并将这种理念创造性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的校长,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能力,直

4、接决定着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态。因此,对校长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强化自己对核心素养的把握能力,不断将核心素养的理念熔铸到学校环境、学校办学实践当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3.培育核心素养,落实靠教师 从学校改革的逻辑来看,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要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处于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最直接、最实际,他们离学生最近,最理解学生3和家长的需求。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层面,脱离教师的任何改革举措必将遭遇教师的内在抗拒和彻底的失败。 核心素

5、养是个综合性的宏大体系,其理论内涵和实践内容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特别是未来核心素养的学科细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对核心素养的深入把握能力。因此,学科素养能否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取决于教师个体素质的高低和实践能力的强弱。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的是以理论为指引的更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而非纯理论层面的指导,从这一角度来说,强化教师的实践指导将是教师培训的工作重点。 4.培育核心素养,载体是课程和课堂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凭空产生,它需要在实实在在的日常学习、思考和实践活动中逐渐获得。因此,课程设置和课堂教

6、学是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只能在课程中孕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只能在课堂中生长。 对此,学校要认清以下三点:第一,培育核心素养要重视核心知识,特别是重点高中更要重视核心知识,离开核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就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培育;第二,只有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根据大的核心素养框架,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出该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让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真正落地;第三,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要优化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无从实施。45.培育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校本化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框架要素是对全体学生的基础要求,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考虑学校办学的历史、基础和

7、条件,根据自身实际,将国家制定的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创造性地转化为学校自己的培养目标。在此,成都七中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在达到基础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依据自身办学实际,突显了自主发展、人文底蕴、创新实践、责任担当等要素。 二、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行动 1.重新定义七中优秀学生的标准 教育不仅是唤醒自我,更要唤醒责任。面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尽忠之心;面对长辈,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孝顺之心;面对自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进取之心。七中学生的人生责任,不仅要为自己,还要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人与人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情商,决定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情商,智商主要

8、靠遗传,情商主要靠后天培养。有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智商并非特别得高;有些非常聪明的学生,学业也并非很好。决定学生是否成功的关键,最重要的因素是意志力。意志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七中校园名言的核心内涵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奋斗与坚韧是书写成功人生的两支笔:奋斗造就学生的成功之路,坚韧滋润学生的青春时光。 2.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育人价值取向 学校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对人才的要求须德才兼备,德在首位。5“立德树人”的内涵和要求不仅有优秀的传统道德的内容,更要有与时俱进的新内涵:立德为先,树人为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和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和谐之人” ,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遵循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 成都七中的育人价值追求是:人文滋养,个性成长,责任引导,知行合一。具体来说,注重人文滋养就是要立德树人,教育以德为先;七中学生要有善良之心、悲悯之心、责任之心、感恩之心;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人生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3.加强教师培训,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建设学科高地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要提升学校质量,必须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特别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的领头羊,骨干教师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职工

10、队伍的精神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位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采取了很多有效的策略。例如,加强新教师的校本培训,组建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小组,建立新老校区教研组、备课组的定期交流制度,在新校区建设网班听课教室,采取新老校区教师集体教研、统一考试、集体阅卷等措施加强新老校区教?队伍的融合,采取措施强化新进教师在七中的归属感和对七中文化的认同感,等等。 学校人本管理要秉持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的6理念。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激励与约束、协调与认同、培训与使用、求同与存异等关系。我们形象地将激励、民

11、主、协调、培训、求同等比喻为“圆” ,将约束、认同、使用、存异等比喻为“方”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践行“方圆观”理念:激励与约束应该是“从圆到方” , 协调与认同应该是“以圆促方” ,培训与使用应该是“圆中求方” ,求同与存异应该是“外圆内方” 。 4.开展课程、教学研究与创新,实施人文学科提升战略 学校组织学科骨干研究课程标准,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在优化课程顶层设计方面,学校在细化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双向细目表的基础上,开设出生涯规划、国际理解、积极心理学、steam 等新课程;全面推进艺术、体育、技术学科的模块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建构出“双核”并重的课

12、程和课堂,即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并重,共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 另外,学校积极实施人文学科提升战略。学校认识到,虽然人文知识不一定能转化为人文素养,但是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因此,实现成都七中的育人价值取向需要全面提升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 5.明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体要求,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型课堂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责任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领导力。为此,学校明确规定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具体要求:选读学校推荐的 30 本名著,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做一次学生干部,策7划一次班会,完成一次

13、演讲,参加一次英语诵读比赛,做一次微报告,完成两个学校推荐的校本实验,学习两门选修课,掌握外事礼仪和理财常识,完成两次社会实践,学会排球和游泳,爱好一门艺术,参加创客活动,独自或者合作完成一件 steam 学习的作品。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以学生主体、合作探究、注重反思、 “双核”并重为理念,探索出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型课堂教学模式,即“学、讲、思、究、练、评” ,其特点是在讲练的基础上,强调自学、动手、思维、探究、反思等环节。 6.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师生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精神发展 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学校加快校区整合,全面实施分类培养、个性培养。在评价改革方面,学校积极优化师生评价方式,坚持用科学的评价引领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的道路。在精神培育方面,学校注重学生精神发展力,建设积极心理教育中心,优化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德育活动,加强艺体工作,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传承七中思想精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目的是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七中人正在努力探索。 【易国栋,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蛘?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