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让“文化”为学生作文“添油加醋”初中学生由于文化知识缺乏,社会见闻不广,写作技巧稚嫩,因而他们所写的文章往往会空洞干瘪。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像巧厨那样,添加一些“油醋” 。这里所说的“油醋”也就是在他们的作文中,充实一定的文化内容,丰富一定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文教师,究竟怎样为学生作文“添油加醋”才能使文章变得“食之有味”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积助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初中生作文写不好,是因为他们肚里空荡荡的,无材可取,无话可说。要聚“材” ,只有靠平时的积累。学生刚进初中,我就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把他们平时学到的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对好的诗词、歌赋、对
2、联、灯谜、趣闻、轶事等分类收集,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及时写成观察日记或随笔等。这样日积月累,越聚越多。翻看他们的积累本,你会觉得简直就是走进了一个文化“大观园” 。 有了这样长期的积累,写起作文来便会信手拈来,一挥而就了。 二、以学带写 2在学习了七年级语文课本中阎伯理的短文黄鹤楼以后,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和轶事。他们先后说出了崔颢的律诗黄鹤楼 、李白的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毛泽东的词菩萨蛮 黄鹤楼等诗词以及李白登黄鹤楼时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接着我让他们以“黄鹤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的同学曾游览过黄鹤楼,他们就写游记、观察日记、或为某一景物写
3、导游词;有的以“眼前有景”真的“道不得”吗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有的跨越时空写信给李白,同他谈谈“眼前有景” ;有的从网上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介绍黄鹤楼历史变迁的短文。 黄鹤楼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为之“折腰” ,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传说轶事,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可见以“黄鹤楼”为话题所写的文章其文化底蕴自然厚实了。三、以叙引写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绝大多数同学还没有读过,少数读过的,也只是草草而过、浮光掠影,没有深层次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先把小说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讲完了就让他们写故事梗概。这虽然谈不上创作,但可以让他们初步了解老人与海
4、是一部什么书,进而产生阅读欲望。在同学们都读了这部书以后,便以可3悲的大马林鱼为题变换角度写,要求侧重对大马林鱼的心理进行描写。然后再进一步发挥想象,写一篇老渔夫圣地亚哥的颁奖会 。这样,由于写作的需要,挤压他们去读这部书。有的同学反复读了几遍,书中内容烂熟于心。当然对书的理解也逐步加深了,写起作文来也就顺手了。 四、以读促写 读和写是紧密结合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要求他们平时广泛地阅读中外名著。如西游记 、 千家诗 、 巴金散文选 、 鲁宾逊漂流记 、 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在同学们大量地阅读以后,我让他们以克隆人?摇?摇?摇?摇 ?摇?摇?摇为题写半命题作文。横线上要求填一个文化名人或
5、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他们的作文中,有写克隆人猪八戒的、有写克隆人迪福的。各人依据自己阅读范围和对所读作品的理解程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虚构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篇作文就是学生心灵中的一片新天地,这时你就会明白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功效了。 五、以评导写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要找出学生作文中的新亮点,又要客观地指出其不足,这样才能对今后的作文起引导和促进作用。4在作文讲评中,我始终把学生作文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悟出作品中蕴藏文化内涵的好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更自觉地从文化角度去审题、立意和创作。 有人说,文化是后人对前人成果的筛选、继承和创新。教师平时应多引领学生为作文“添油加醋” ,学生只有通过平时的文化知识的积累,挖掘出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宝贵资源,充分吸收前人的文化成果和创作经验,才能使他们作文中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文章内容不断充实,耐人寻味。 我们相信,学生只要植根于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他们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令人炫目的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下舍中学)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