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让辩论走进小学课堂一、让辩论走进小学课堂的意义 1.丰富校园文化 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当辩论真正渗透到小学课堂时,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班级里,唇枪舌剑,要辩出是非;班级之间,短兵相接,辩谁是真英雄!生活在辩论气息浓厚的校园内,学生的思辨才能得到培养,全面素质将有可喜的发展。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说服对方,证明己方观点的正确,双方队员“短兵相接” “唇枪舌剑” ,在高密度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规范、高效的口语表达能力。古人语:“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正说明了语言的力量,而语言的力量往往是在辩论中体现的:不辱使命
2、的唐雎, “一磅肉”驳得夏洛克仓皇失措的鲍西娅,舌战群儒的诸葛孔明,游说七国的纵横家苏秦、张仪,被称为“铁嘴外交家”的周恩来,都是很好的例子。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队员之间的辩论是信息的融汇、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思维便应运而生,并且有助于引导着辩论活动走向更高层2次。渐入佳境的辩论将使队员间的智慧碰撞产生动人的火花。 4.有助于增进团结,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辩论的形式决定了一方队员必须力往一处使,相互补充,共同批驳对方的论点,用事实和理论依据证明己方论点。共同的目标使队员在合作中充实和完善己方论据。两队队员之间互为对手,要想取得胜果,就必须在积极的竞争中获得突破
3、和发展。因此,辩论活动促使学生成为合作的群体,竞争的主人。 5.促使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好胜之心,人皆有之。要能有理有据地驳倒对方,必须积累大量的精妙词句,丰富的材料,这一心理促进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似蜜蜂采粉,不辞劳苦,广收博取。长此下去,队员的语言得到长足的进步,“小夫子”们“口吐莲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让辩论走进小学课堂,其意义远不止以上几点,还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公平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辩论活动是学生展示自己综合素质的一个舞台,在这里,深厚的知识储备、机敏的反应能力、敏锐的思想、文明的语言、团队的合作精神等等良好的品质都将一一展现。 二、如何组织辩论 1.辩题的
4、选择 辩题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注意切合小学生的3实际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如有学生在放学途中用细竹抽打油菜花,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提出“抽打油菜花的行为对吗?”这一问题,意在由众人共同教育“当事人” 。不料“当事人” “剑走偏锋” ,辩解说抽打油菜花的嫩头,能使油菜花长出更多的嫩头,油菜的产量会有很大提高。为了驳倒这一观点,许多学生向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请教是不是抽掉油菜花嫩头有利于油菜的收成?还有的查找资料,寻找论据,以便说服“当事人” 。大家在课外调查中所得到的农业知识以及交际能力的锻炼,其意义远超辩论本身。 2.辩论时机的选择 大部分辩论是有备而辩的,具体做法是:周五布置给学
5、生一个话题,学生利用双休日搜集材料、整理信息。下周的综合课中根据不同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有时候,教师“灵机一动” ,让学生通过辩论来解决学生之间的“战争”或错误行为。比如有一次,中队长与人争执,赌气撕了别人的本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出示辩题:“中队长撕人本子对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说:“撕人本子,当然不对,中队长是在气急败坏的情况下撕的,虽然行为过激,但是可以原谅。”有人说:“不管怎样,作为中队长,班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样意气用事,总是要批评的。 ”这次偶得的辩论,既教育了大家,也让大家锻炼了机智,将平常的语言积攒在“紧急状态”下得到释放。 3.辩论前的准备 每次成功
6、的辩论,必定是准备充分的辩论,只有充分准备,辩论的效果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首先是出示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辩题,4推荐跟辩题相关的资料。然后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异同将学生编成正反两大组,选出小组长,组织己方队员练习。其间,各队骨干队员再揣摩对方论据,力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将辩论引向更深层次,以取得最佳辩论效果。正式辩论前,教师从班级布置上帮助营造一种辩论的气氛,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化解与辩论主题不和谐的现象。 4.辩论的评判 小学生的辩论有他的特点,不可能如成人辩论那样涉猎很广,内容丰富。小学生的辩论往往停留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水火不相融的低层次。因此,在评判时,着重要关注
7、“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自圆其说” ,材料能与观点贴切,在辩论中能做到从从容容地表达。最后评判出“辩论优胜队”与“最佳论辩手”以资鼓励。另一方面,辩论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教师要加以辅导,力争帮助学生达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层次,即能利用对方的论据、材料说明己方观点的正确的层次。那样,辩论会渐入佳境,学生将乐此不疲。 主要参考文献: 1.在北大听讲座 新世纪出版社 2.构建生活的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 3.江苏教育2001.8 4.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2 5(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小教高级,区级骨干教师,区语文教学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古诗、作文及写字教学。主持市级课题一项,曾经参与市级课题三项) 责编 /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