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持枪抢劫犯走上自首之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158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一个持枪抢劫犯走上自首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一个持枪抢劫犯走上自首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一个持枪抢劫犯走上自首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一个持枪抢劫犯走上自首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一个持枪抢劫犯走上自首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让一个持枪抢劫犯走上自首之路这将是我这一生中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次采访。在刚起步不久的记者生涯中,我遇上了这样一位特殊的同龄人他曾犯下滔天罪行,在逃两年。与他的接触中,我体会到了作为同龄人所不易体悟的东西;这些感受更让我明白了“记者”这个名词背后更有它的另一番意义。就在年前,曾有一位读者给报社来信,他说:“作为记者,他承担的不该只是报道任务,记者的身上更肩负着启迪民智的社会责任。用手中的笔去开启大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自由、平等观点。授之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 ”记得当时在阅报栏上看了这封信后,报社的副总编辑任洲很有感触地对我说:“快报记者,就要做这样的记者。 ”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2、 第一次接触 2000 年 11 月初,在新中国首届记者节的活动中,报社将我与 29 位同事的照片及联系方法分三批在报上亮相。当时我在报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叫程洁,今年 23 岁,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如果你有什么高兴的事、烦恼的事,不用考虑,给我打电话吧。 ” 我的承诺见报后,每天都有不下两百的读者给我来电来信。11 月 172日下午,我收到了一封写着“程洁收,非本人勿拆”的匿名信。拆开一看,寄信者竟是一个持枪抢劫者,他说他在外潜逃两年,想自首,可自己的罪行严重,他想知道究竟会被判几年。来信者要求我务必在 11 月 20日前在报上给他回复。邮戳表明,信来自“浙江温岭” 。 作为一名年轻记者

3、,遇上这样的事,当时我真有些措手不及。面对一位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的同龄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我感觉到了压在身上的重担,并深深体会到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与领导商量后,我决定以回信的形式在报上与这位无法直接联系的同龄人进行沟通,在向他转告浙江省公安厅答复的同时,尽一切可能劝说他及时回头、投案自首。次日,本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持枪抢劫者给本报女记者的最后通牒一文。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没有、也不敢预料,文字真的有如此大的说服力,能唤回一个重刑逃犯的良知。 神秘来电 回信见报后的几天,我一直忐忑不安。年轻人没有来电。我猜想,他还在犹豫。 11 月 27 日上午

4、10 点,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响了,来电者正是他。这一次我们聊了整整 33 分钟。后来他告诉我,那次他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原本只想与我谈 5 分钟,但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于是谈话延长了。他向我说了他大致的经历及现在惶恐不安的心情。可当我再一次向他提出3“自首”时,他又怕了,突然挂上了电话。 我不知道此刻他在哪里,甚至不知道他的姓名。 如果说从第一次的来信中,我找到了他想要自首的念头,那么这一次通话,我更明白了他在逃亡生涯中所承受的惶恐不安。逃亡,带给他的是一副永远无法解脱的心灵枷锁。 我决心帮助他。第二天的都市快报头版转三版,我的持枪抢劫者神秘来电被全文刊登了。 文章最后的那段是特意为他写的: 人的一

5、生并不长,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快去自首吧,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一生的责任;否则,尽管还活着,其实已是在猥琐和阴暗里死去了。自首吧,我相信法律终究是公正的。你若有困难不妨来找我;如果你愿意,我还愿陪你一同到公安机关自首。我仍会在电话机旁静候着你。 相约杭州 自始至终,从持枪抢劫者给我来信,到他来杭自首,再到我陪他一同上路返乡,我与持枪抢劫者接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次沟通,都是以都市快报为媒介。 在将信息传达于读者的同时,我们的报纸以它的特有的魅力与威慑力征服了这个犯了罪的年轻人。这更是一则跨越世纪的“进行中的新闻” 。4为了全面了解他的心理,在此期间,我曾多次咨询过公安

6、、法律界人士以及心理学专家。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持枪抢劫性质恶劣,一旦被捕定会处以重刑。这个年轻人完全可能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不再与我联系。 但从此文见报那天起,我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候。 时隔一个多月,今年 1 月 5 日傍晚,我终于等到了他的第二次来电。在相约见面前,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他是怎样完成了这个心理转变的?从匿名来信、打来神秘电话,直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他的姓名“黄继伟” 、作案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石门村” 、现在何处以及他的传呼号码。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就是舆论所起的作用。 他说他现在温岭一家鞋厂打工,很想与我面谈。于是我们约定次日清晨杭州见。 尚未决定 “他真的会来吗

7、?要是他转念一想又改了主意,那怎么办?明天,等待我的到底是什么?”整整一晚,我躺在报社的沙发上不能入睡。 现在回想此事,这次约会还是冒着极大危险的。首先,他确实已有了自首的念头,可一直没有下决心。作为一个随时可能失去人身自由的逃犯,心理的变化无法预测,一旦更改了主意,他完全有可能采取过激行为来保护自己。得知我要与他见面时,当时也有很多人说我“太傻了。为了采写新闻,这值得吗?” 5值得!我再次想到了那位读者的话“新闻重在开启民智” ,我要做那样的记者。 我毫不犹豫地决定:“赴约” 。我要用我的言语打动他,用我的真诚唤回这个同龄人的良知。 次日早晨,我按时到达约定地点体育场路四海豆浆店门口。他却很

8、谨慎,过了约定时间迟迟没有出现。10 分钟后,他打了我的手机,临时将见面地点改在马路对面的杭州市中医院。 他出现了。这是一张年轻的面孔,但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并没有做出决定,甚至还想继续逃亡。促使他来杭州赴约的动机,可能只是因为他再也无法承受那种时时刻刻包围着他的恐惧。他想信任我,但他的特殊身份又不得不提醒他:处处提高警惕。 我没有再去触及他的逃亡经历,我知道那是个不堪回首的故事。再去揭开它,无疑是在掀起重伤者愈合中的伤口。这只会让他更不安,我能做的,只有尽一切可能将自首与逃亡两种选择的结果,用最最浅显易懂的话语传递给他。让他明白,自首是他与他的家人获得解脱、获得重生的惟一途径。 就在环城西路上

9、,我与他谈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最后,看着我期待的目光,他毫无表情地告诉我:“让我再考虑一个下午,下午 4 点,我给你电话。 ” 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我看着他重新融入人流。 决心自首 6因为他,那个下午过得特别漫长。如果他选择的还是逃亡,我又该怎么办?我征询了公安部门的意见,他们理解这个年轻人此刻的心情,并表示愿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再想想。 过了 4 点,他没有来电。半小时后,我给他打了传呼,并留言:“无论考虑结果怎样,务必给我答复。 ”过了一会儿,他回电了,但答复令我失望:“再给我半小时,让我再考虑一下。 ”半小时后,他按时回电,但没有说什么。令我高兴的是,他接受了我的邀请,准备来报社吃晚饭。来时

10、,他意外地送了我一盒感冒药。他说在电话里听到了我的咳嗽声,很过意不去:就为了他这种人,我无法好好休息。从他手中接过这药时,我的心头暖暖的。面前这个年轻人确实犯下了罪过,但他的人性中,还是有着善良的闪光点。 这个机会,我决不能放过,我要让他及时回头,让他明白,做人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犯了罪就必须付出代价。 他跟我进了餐厅。见大厅内人头济济,他很是不安,对着一桌的菜,他却动得很少。左顾右看,似乎在每个人的脸上都能找到“警察”的影子。为让他放心,我只得拼命地夹菜吃饭。这顿饭,也是我吃得最饱的一顿。 饭后,我们在报社会议室再次交谈。经过近一小时的劝说,他终于作出了选择:自首。但自首前必须和家里通一

11、次电话。 晚 8 点 05 分,他和老家的亲戚通了电话。家里人十分明确地劝他自7首,并在电话里十分激动地对我说:谢谢记者、谢谢快报。 他终于跨出了这一步。经 5100000 值班室联系,10 分钟后,他向一身便装赶来的天水派出所民警自首。 心灵回归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我决定遵守我的承诺:1 月 10 日,当黄继伟被灌云县公安局刑警押解回乡时,我也跟上了囚车。车上的 7 个半小时,他向我完全坦露了心声,讲述了逃亡两年来的经历、谈到了自己的家、自己在山西的恋人。 据当地警方介绍:两年前,黄继伟参与的抢劫案属特大案件,劫匪手段凶残,影响恶劣。黄继伟的 5 个同伙,在他离开家乡的两个月后,在一次抢劫

12、中与警方遭遇。2 人当场被击毙,3 人被捕,其中 1 人被判死刑、1 人死缓、1 人为无期徒刑。黄继伟投案自首,可以得到从宽处理,一般会被处以 10 到 15 年有期徒刑。这事在当地引起轰动,对犯罪分子也是一种震慑。 在灌云的日子里,灌云县公安局对于我这位远道而来的记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支持。11 日上午,刑警大队重案组林队长亲自陪我一同前往黄继伟家中,看望为儿子担惊受怕了整整两年的父母。 告别灌云时,我在公安局再次见到黄继伟。听到父母的近况及嘱吒后,黄继伟深深地将头埋入双膝。当他抬起头时,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眼泪,这是悔恨的泪水。他说有句话请我转告:“爸爸妈妈,等我出来,8一定好好报答你们。

13、我是罪人,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 ” 12 日凌晨,浓浓的夜色中我回到杭州。一进报社,就有同事兴奋地告诉我,就在我出发的那一天,又有一位在逃犯向本报 5100000 新闻热线讲述了自己想要自首的愿望;当天上午,我又接到一个相似的电话。两名来电者虽然都没有明确表示立即自首、没有留下姓名及联系方法,他们都在犹豫中,但我相信,他们会和黄继伟一样,终会跨出这一步的。这一切,不仅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舆论在引导人、感化人中所起作用的一种肯定。而在此刻,我更能理解那位快报老读者所说的“新闻重在开启民智”的道理。 这就是令我难忘的一次采访。但它远未画上句号,回杭前,我与这个同龄的朋友约定:我愿给予他终生的帮助。2 月初,正在灌云县公安局看守所里等待审判的黄继伟给我寄来一张贺卡,上面写道:“举目一方天,忆当年,悔当初,一失足成半生恨”于是,我又拿起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