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公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1602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的好公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的好公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的好公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的好公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的好公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民的好公仆张日和,男,汉族。1921 年 4 月出生,五华县大田人。1940 年 10月在五华县立第一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先后任紫五大队党的特派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第四团政治处主任、新编第一团政委。1949 年 6 月,任中共五华第一任县委书记。1949 年 11 月,调离五华,先后任中共东江地委秘书处处长,中共紫金县委书记兼县长。1952 年 8 月,调博罗县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任粤中行署财政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粤中区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56 年任中共佛山地委办公室主任、地委常委、秘书长、副书记。1973 年兼任中共台山县委书记

2、、县长。1975 年调海南岛工作,先后任中共海南区委员会第一副书记、第二书记。1977 年兼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1983 年,调中共广东省委工作,先后任省委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委整党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992 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办理离休。离休后担任广东省革命老区建设委员会副理事长。 广东五华县旧称长乐,张日和曾这样描述他的家乡:“长乐士淳民朴,性颇刚锐,男多负羽从军,其勇甲于百粤;女则持家掬育,辛勤过于男子。 ”五华人尚武,有“五华阿哥硬打硬”之称。南宋末文天祥起兵2勤王时经过长乐,一呼而从者甚众。 原广东省委整党办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省老区建

3、设促进会副理事长张日和就出生于这个英雄之地。他自少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功劳;解放后担任了五华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后到广东多处地方任职,在“极左”思潮泛滥以及文革时期,他饱受磨难,但仍赤心向党;改革开放前后,他为海南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1992 年,张日和在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离休。 现年 86 岁的张日和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隐隐尚有当年英武之气。这位老人并不清闲,有一方土地,令他魂牵梦萦,割舍不下,那就是他出生、成长、战斗过的地方 广东五华县。 一生清廉,常思造福桑梓 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从 1949 年离开五华,在龙川、河源、紫金、惠州、博罗、佛山、江门、台山、海

4、南岛工作期间,张日和无时不刻地挂念着这块热土。每当有家乡人来,他总是问个不停:“家乡有什么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经济发展的如何?” ,关切之情让家乡人都感动不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扣着几顶“帽子”的他根本就不敢公开回五华,但是他非常思念故乡。他始终萦绕于怀的是:“几十年来,五华人民给他的支持和爱护太多了,但因长期在外工作,我给五华人民的回报太少了!只要有机会,我就要为五华多办实事、3好事,多做贡献。 ” 张日和的大儿子自六十年代初期,就主动去中山、连山下乡接受锻炼,而后在中山某企业工作。他勤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几十年,曾担任国营酒店的经理及党支部书记,但到了 2000

5、 年还是当作普通工人退休,退休金仅仅是 600 多元。在生活水平较高的中山,这 600 元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这在许多人眼里,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凭着张日和的职权及社会关系网,要帮孩子找一份好工作易如反掌。但事实上,他的孩子都是靠自己找到工作,他从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关系为孩子们找一份工作。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不近人情,朋友们有时候抱怨他“专帮人家的忙,自家的事不管不问” 。他却摆摆手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不讲原则,什么事也干不成,也愧对党和群众对我的信任。 ” 张日和为政清廉,一生清贫,家里的旧家具摆了几十年,一件背心烂了好几个孔仍不舍得扔掉。他对自己如此“孤寒” ,但对群众却非常大方豪爽

6、。许多人常说:“有困难就找张日和” 。每次群众找到他反映情况,他总是按照政策,公正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直至问题解决。有些群众没带够盘缠,他常常倾囊相助。有些群众千里迢迢找到他,但由于经济紧张,住不起旅馆,他则自掏腰包安排这些群众住在招待所。来自广东紫金县的张华,在张日和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张日和热情招待他。除了帮忙解决张华的“历史问题” ,还叫家人接送他到医院治疗伤腿,直至治愈为止。 几十年来,张日和、郑群、陈景文、张斌、钟光汉、曾天节等一批离退休老干部,经常就有关五华经济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招商引资、重4点项目建设等向五华县委建言献策,经常深入农村、企业搞调研,为改善五华教育、医疗、交通的落后状

7、况默默地努力着。在历届五华县委领导及群众眼里,这一帮离退休老干部真可谓是取之不尽、永不枯竭的“人才库” 、 “智囊团”和“参谋部” ,他们为五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满目青山夕照明” , “欣为后生正坐标” ,这正是张日和等离退休老干部的真实写照。 河源市政协主席张伟乔,他曾经从 1980 年至 1990 年在五华县担任县委书记达十年之久。谈起张日和,张伟乔不由得满怀敬意。他说:“80 年代初期,通过举办五华党史征集研讨会,我认识了一批关心五华、支持五华,真心实意为五华办实事、办好事的老同志。张日和就是这一帮老前辈当中最为积极的一员。只要是对五华的发展有利的,他一定会尽力去做,只要他能

8、帮忙的,他一定会全力支持。 ” 80 年代初期,一批解放前曾在曾天节起义部队服役过的人们,强烈要求政府给予他们离休待遇,当时作为县委书记的张伟乔,左右为难,因为政策不允许。无助下,他想到张日和这一批曾经为解放五华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干部们,就找到张日和求助,张日和立即找到其他老同志商量解决办法。后来,在张伟乔的主持下,这批群众与这些老干部开了一次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耐心地宣传党的政策。在老干部们及张伟乔苦口婆心的劝解下,这批群众心悦诚服,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县委书记张伟乔、县长邓超基等县领导带领五5华人民走上了轰轰烈烈的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发展之路,张日和、郑群、陈景文

9、、张斌、钟光汉、李明宗等一批离退休老干部对五华的发展给予了不少的支持。据了解,从 1980 年至 1990 年这十年期间,五华变压器厂、五华建材厂、五华水泥厂、华城火车站、五华酒厂、全国贫困县申请、植树造林运动等项目纷纷顺利完成,经济迅速增长,五华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张伟乔对张日和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性格,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非常欣赏,对他为家乡的发展而奔忙的精神尤为佩服,而对他的谆谆教诲更是记忆犹新,其中张伟乔最为欣赏的一句话就是:“要做好一个领导,要有四种“气度” ,一是“虎”气,一旦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时,必须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去执行,决不拖泥带水。

10、二就是正气,做领导一定要正直无私,以身作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起自己的威望;三是士气,作为领导,要善于鼓舞干部群众的士气,这样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四是民气,要发扬民主作风,不搞一言堂,多方征求意见、建议,集思广益。 ” 张伟乔认为:“经常能和张日和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交谈,自己受益良多,认识他对自己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推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张日和还同郑群、李定等老干部,动员被五华县广大干部群众称为“扶贫状元”的深圳西湖企业集团总经理吴炯声在五华县华城投资一亿多元,发展老区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五华的萃文中学、大田中学、育文小学、大田水电站、五华学宫、塔岗旅游文化景区等项目的建

11、设,倡议组成五华诗书画研究会、组织编写五华斗争实录烽火征6程十二年等工作,都倾注了张日和的无数时间及心血。 振兴教育,耋耄老人甘当马前卒 张日和倾注心血最多的是五华的教育事业。 张日和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局面,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重视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是长久之计。 ”因而,他对五华县的教育事业尤为关心。 1984 年,张日和首次回到阔别 30 多年的母校五华中学,他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这里办学环境非常窘迫,教室墙面脱落,光线暗淡,桌椅破烂不堪。大部分教室的窗户破破烂烂,师生们不得不用塑料油纸、报纸糊住窗户,抵挡寒风冷雨。有些校舍是当年国民党政府时期建造的监狱楼

12、,有些校舍由于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变成了危房,正面临倒塌的危险。张日和心头一阵阵发紧,潸然泪下。 “这样的学习条件,怎么能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呢?” ,张日和立即找到他的侄子张德琴,发动他捐资建校,说:“德琴,我解放前在五华县开展革命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一直想做些实事回报五华人民,你作为我的侄子,更应该做行动的表率” 。看见德高望重的叔叔焦急的神色,张德琴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的建议。其实,作为华城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张德琴并不是最有钱的一个,当时,他全家都还住在破旧的老屋里。但是,踏实苦干的张德琴其实非常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也很想为家乡的教育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叔叔这个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13、7很快,一年后,一栋耗资 20 多万元名为“锡麟楼”的教学楼在五华中学拔地而起。据说,张德琴是五华县华城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捐资建校的农民企业家。张日和叔侄俩捐资办学之事一时传为美谈。 同年,张日和在开会时,遇到当时的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同志,张日和对他说,五华中学的学生至今还在国民党时期建造的监狱改成的校舍里生活及学习,能否想想办法,拔款建新校舍。王屏山听后,几次去五华中学视察,发现情况属实,因而拔款 40 多万元支持五华中学的建设。2001 年,五华中学正逢百年校庆,作为老校友,张日和除了亲自担任“五华中学百年校庆筹委会”的名誉主任,还兼任起广州地区“五华中学百年校庆筹委会”的主任。他不

14、但带头捐献了一批价值六万多元的珍贵书籍,而且不顾年岁已高,辗转于广州五华两地,积极发动广大校友参加校庆,捐资办学。据了解,在张日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下,在社会各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这次梅州市规模最大的百年校庆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超过 6000 多名来自内地、港、澳、台湾地区的海内外人士参加了该次活动。大家士气高涨,总共捐助了 400 多万元用以建设“百年纪念大楼” 、 “校友综合大楼” 。五华中学党委书记钟能文等几位校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感慨地说:“张日和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热爱母校,关心、支持母校的发展,五华中学能有今天离不开他的大力支持。 ” 华东中学则是张日和拳拳赤子心、悠悠

15、故乡情的又一有力佐证。 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期,正值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时期,华8城的五华中学早已招满学生,学位严重不足。华城人口众多,八万多常住人口中在数年内累计约有近 4000 名学生将面临着无课室上学的困境。张日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这些学生无助无奈的眼神时常在他脑海盘旋。五华县地处粤东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如果单靠政府财政拔款,要办起一所大型中学难度很大,他理解五华县政府的苦衷。经深思熟虑之后,他找到郑群、陈景文、张斌、钟光汉、李明宗等老同志商量后,决定发动广大群众,自筹资金建造一所中学华东中学。这个决定对 74 岁的张日和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因为他很明白,建造一所中学

16、需要上千万的资金投入。这个天文数字能否筹集到位?他能否挑起这个重担?许多人都为其捏了一把汗。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撑起整个地球” ,张日和心里也有一个支点,那就是对五华人民深沉的、真挚的、无私的爱,爱让这位古稀老人撑起了这个重担。 事不宜迟,张日和踏上他的筹资办学之路。 张日和又找到了自己的侄子张德琴,经过十年来的不懈奋斗,张德琴已经从当年的农民企业家,成为一个资产过千万的成功人士。但是让他一次性拿出 200 多万,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张日和深知张德琴一定会全力支持自己的决定,他相信自己的眼光。果然不出他所料,张德琴思考片刻,爽快地说:“日和叔,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一定会全力

17、支持你。 ”轻轻的一声承诺却重如泰山,让他吃了一个定心丸。 马不停蹄,张日和找到了当时的广州天河区区长黄金瑞,他是华城人,也是一位非常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的官员,得知张日和为筹办华东中学四处奔忙,他也慨然应允以天河区政府名义捐资 100 多万。 9华东中学的党委书记何标增等几位校领导,谈起张日和,言谈之间时不时流露出对张日和的感激和敬佩。他们谈到,张日和为华东中学的创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他的鼎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华东中学。为筹集资金,张日和不顾年高体弱,一次次坐六七个小时的车,沿着崎岖不平的路,颠簸着赶回五华;一次次召集华城的中小企业家及热心人士开展筹资动员会议,开展慷慨激昂的演讲。众人

18、拾柴火焰高,在他的号召下,华城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很快筹得 200 多万。五华县政府也从微薄的财政收入中拔出30 万,支持华东中学的建设。经过多方努力,总共筹得 600 多万元,建造华东中学的前期资金终于有着落了。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校址,张日和召集钟光汉、张斌、李顿等几位八十高龄的老革命家走街穿巷,登上高山查看地形,几乎找遍了华城的每个角落。好不容易看中了位于华城东郊的一处面积约为四万多平方米的山坡地,非常适合办学校。没想到好事多磨,这块地皮竟然已经被某烟草公司买下。几经周折,张日和等人与该企业进行了几次协商,终于把地皮拿回来;为让学校尽快动工,他在广州及五华

19、两地来回奔走,征集各方意见、亲自动手绘制规划草图、打报告、提交镇政府、县委审批 规划草图、打报告、提交镇政府、县委审批 功夫不负苦心人,德琴楼、天河楼等几座宏伟壮观的教学大楼相继建造完工。 华东中学 全貌初具雏形,按理说,张日和该舒口气,放下心来。但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高兴之余,却皱起了眉头,他发现,校园的园林规10划及绿化并不尽如人意。于是,他叫上在广州市园林局工作的孙女张向华夫妇,回华东中学进行实地测量、规划,设计图纸。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其孙女为之叹服。之后,他还亲自跑到东莞、佛山等地选购了一批树种、苗木,装了满满二大卡车运回华东中学。1995 年的初春,寒流突袭华城地区,华东中学

20、的一些苗木被冻死。张日和闻讯后,心里非常焦急。古稀之年的张日和又做了一件让无数人惊讶的事情,他竟然顶着严寒,大清早坐着一部“农夫车” ,颠簸了六七个小时,亲自把一车花木从广州运回华东中学。事后,五华县主管文教的副县长钟赐传激动地握着张日和的手,感谢不已。 五华县人大代表古瑞添及黄加烈谈到,在张日和的号召及影响下,华东中学的老师们都牢记他的教诲,兢兢业业、毫不松懈、尽心尽力地教书育人。吕国材,曾于 1996 年-2001 年担任华东中学校长,为华东中学的发展,他孜孜不倦、呕心沥血。让人感动的是,2001 年,吕校长是在下班后,为学生补完课,又拿着锄头去校园锄草种树,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因劳累过度引起心脏病突发而身故。 华东中学新上任的张振山校长谈到,前不久去广州探望张日和,发现他直到现在,仍然对华东中学的校园规划、绿化及学校动态了如指掌,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印在他脑海里,甚至哪栋教学楼有几间教室、哪个角落种了什么树、养了什么花、目前学校有什么措施、取得什么成绩等情况,他都清清楚楚。张振山在惊叹之余,也不由得佩服他对学校的关心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