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伟大时代为何难觅伟大作品好的文学有能力表现一个民族最富活力的呼吸,有能力传达一个时代最生动、最本质的情绪,有能力呈现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想象力。今天,人民需要优秀的作品 虽然今年春天来得比往年要晚,很多该开的花还没有绽放,但记者已明显感到了中国文坛“有暗香盈袖” 。比如,很多作家都在思考当下严肃文学所处的真实语境问题、纯文学的坚守问题、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问题等,涉及到“大时代” 、 “大作品” 、 “大作家”的讨论亦随处可闻。而最集中的体现是在 4 月初召开的中国作协七届五次全委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在大会小会上的发言以及会下的议论里,都思考到了这些涉及到中国文学进一步繁
2、荣发展的重要问题。从重庆归来,记者又就此采访了一些年轻作家、评论家,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感知:笔墨当随时代,作品应该反映时代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 怎样解读当下的文学时代 铁 凝(中国作协主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速度”一词追赶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里,感2谢物质时代带给我们所有的进步和方便,但巨大的物质力量并非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实现了丰厚物质积累的社会,必须别无选择地致力于文化的再提升,人类才有可能为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的和平与进步,迸发真正乐观的能量。作为一个写作的人,似乎也在这时找到了自己永恒的信心。 好的文学在今天仍然被读者需要,正是因为它有能力表现一个民族最富活力的呼
3、吸,有能力传达一个时代最生动、最本质的情绪,有能力呈现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想象力。我相信这是很多作家对自己真切的期待。 蒋子龙(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作协主席): 当前文学正在走入没有“门槛”的时代,出现了网络文学队伍等不可忽视的新兴创作力量,也出现了精英文化向世俗文化倾斜的现象和趋势,而传统文学仍然代表着当今中国文学的品质和希望,文学工作者应对此具备足够的定力和信心。 张胜友(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一位哲人说过:历史不是发动的,而是到来的。作为作家,我们有幸身处变革大时代,有义务有责任用文学去记录她表现她揭示她。另一方面,我们不讳言当下的市场经济已演变为市场社会,文学受到了强力
4、的挤压和3冲击,文学体裁也在寻求自身的突破与创新。 雷 达(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面对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浪潮,面对种种阅读分化的现象,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只知固守传统纯文学立场,眼见传统文学被边缘化,倍感痛惜,认为传统文学的中心价值受到威胁,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滑坡甚至丧失、堕落,却看不到大众文化中新兴力量的蓬勃向上。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更高一些,从时代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高度,从全民文化素质和国家软实力提高的角度,从艺术走向千家万户的角度,从文学再也不是少数精英们专利的角度,来看今天文学的现状,也许更为合理。 赵 玫(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今天的文学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来自于网络、影视
5、传媒等的冲击。如今这种“泛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因为它们适应了大众的娱乐需求,但毋庸讳言,其中却少有人文精神的深层关照,有些甚至仅仅是为了“迎合” 。文学的进步当然不能只凭靠这样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浮躁的、追名逐利的,甚而以文学为名义的急功近利。 韩少功(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海南文联主席): 4我忧虑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高歌猛进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文化的高端、低端,一般民众在读什么、玩什么、想什么等问题还没有人认真研究。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大调整之时,在经济的落后产能从低端向高端调整之时,文化上的调整和建设将怎样进行?每一个中国作家都不能不去想这个问题:在我们
6、强调“制度创新” 、 “思想创新”的同时,文化的创新将怎样进行? 伟大时代之伟大作品的要素 铁 凝: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 5000 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发明了与图书密切相关的活字印刷和造纸术。中国的古代文人创造了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些传统的经典一直传承至今,构成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根基,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当我们自如地与那些有着高深文化修养的古人进行心灵对话时,我们渴望提升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 赵 玫: 在今天的挑战面前,更需要呼唤精英文化和人文精神。回望古今中外的历史,任何一次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崛起,都离不开精英之士的提倡和5引导。 孔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
7、中华民族的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上世纪以来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胡适等文化精英在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影响至今,以至于奠定了今天汉语言的格局。梁启超关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设想,让我们至今依然可以从中获得启示,譬如他认为实现民族自救的根本是:培养具有合群的公德意识、严于律己的私德观念,刚毅有为的冒险进取精神,具备国家理想,勇于争取权利,积极履行义务,追求自由,善于自制,具备独立和自制能力的新型国民。而养成“新民”的途径,就在于创建会通中西文化优秀基质的民族新文化。 刘醒龙(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作协副主席): 文学创作不是无的放矢,在社会中,文学是对在时光中破碎的记忆的不断修
8、补与完善。对个人来说,则是对有限生命的无限想象。在写作中,伪细节会毁掉读者与写作者的契约。而伪感情,则会毁掉写作者与文学既有的默契。对长篇小说的把握,实质上是对命运的参悟。而中篇小说,能将生命的某一时刻表现生动,便是一种成功。好小说,应当是公正的写作,应当是温暖的写作。文学就是与流行生活辩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不能主动放弃关注重大事态的能力。文学是抵抗死亡、拒绝遗忘的最后防线。能够抵抗文学“被死亡”和被遗忘的恰恰不应当是流俗,而是文学精神的清洁与高尚。 6陈晓明(北京大学教授): 今天我们一说“文化”,就是知识分子的文化,或者说现代的文化。但我们知识分子文化是很受人诟病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9、曾经在一次演讲当中,就公开说中国虽然在经济上提供了世界的某种动力,但是他们的知识分子提不出任何引领这个时代的思想。美国的兰德公司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这些其实都是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文化提出了严重的批评。知识分子应该有一种自我批判的认知,知识分子要有对精神的、理想的价值永不停息的追求,这一点没有错;但另一方面,也确实要回到中国的实践,回到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和中国当代剧烈变革的实践中,从这当中重新汲取我们思想的力量。 中国作家与伟大时代的关系 铁 凝: 通过与世界的对话和交流,中国的作家们对我们的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特性有了更深刻的体认。我们与他人不同,这才构成对话,构成交流。全球化没有、也不可
10、能泯灭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地,7它只会进一步加强民族的文化自觉。全球化造成了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文化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我相信,通过这种比较,中国的作家们会更深刻地领会到什么是属于我们的,是我们所独有的,是我们血液里和生命里不可混淆的密码和记号。我们将从比较和交流中获得力量和自信,展示中国的特色、风格、神韵、气派。要用我们最好的作品,去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为人类文明的丰富和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贾平凹(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 这个时代的精神是丰富甚至混沌的,我们的目光要健全,要有自己的信念,坚信有爱,有温暖,有光明,而不要笔写偏锋,只写黑暗的、丑恶的。要写出冷
11、漠中的温暖、坚硬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身处污泥盼有莲花,陷入地狱向往天堂。人不单在物质中活着,更需要活在精神中。精神永远在天空中星云中江河中大地中,照耀着我们,人类才生生不息。 宗仁发(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假如我们同意不能把纯文学的命运完全交给市场决断,假如我们又同意纯文学不应奄奄一息、坐以待毙,那么,就应该维护纯文学赖以生存的有效机制,也可以把它称之为“纯文学场” 。前提是我们相信许多作家、诗人的创作不以追求市场效果为目的(尽管有时他们的作品也会畅销)。其次就是传播渠道了。第三是文学评价研究体系,包括文学评奖、文学评8论、文学教育等。 当代创作离伟大作品 还有多远的距离 韩作荣(中国作
12、协全委会委员): 我们的新诗在当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巨变。在经历了 20 世纪与整个世界精神的血液循环之后,中国诗人已进入自主写作的状态,其中的一些优秀之作,即使和世界上一流诗人的作品相比较,也并不逊色。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出现在整个世界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但这和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有关,也与中国诗人创造力有待进一步强盛有关。不过我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 贺绍俊(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当代长篇小说处在空前的繁荣期,这不仅指它的数量,而且也指它的质量。长篇小说的质量是建立在中国现代汉语文学百年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我们的面前站立着一位文学的巨人,这就是现代汉语文学前辈们开
13、创的现代文学传统。这个传统与我们的写作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完全应该像牛顿一样说,“我们今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以为,当代9小说的叙述比过去更加成熟,我们丝毫不应该妄自菲薄。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就是说,今天我们的小说叙述起点都比较高。但是让我们感到不满足的是,我们还缺乏挺拔的高峰,缺乏令人们“高山仰止”的经典。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小说家仍然有努力的空间。 唐晓渡(作家出版社编审): 中国并不缺少真正的小说家,但是真正的作家太少。很多小说家只满足于讲故事,而关于小说自身的很多东西没有进行探索。米兰?昆德拉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福楼拜是真正的小说家,因为他把自己隐藏在小说背后,从不自己跳出
14、来说话;而作家和小说家不同的是,要在作品中打下自己深刻的烙印。所以昆德拉对很多越界行为不在意,对作家自己跳出来发表议论、把非小说的异质拉到小说中来也不回避,因为对他来说,勾勒人类的生存地图是最重要的,故事讲得怎样在其次。这也就是我说的:真正有思想能力的诗人太少,而语言天赋很高、很敏感的诗人不少。 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 近年来的中国散文对“大历史随笔”渐渐疏远,而将目光投向现实,尤其对于时代有了穿透力,能够直面当下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存处境和困境,进行哲理的反思;也较少看到高谈阔论的“大文化散文”,而多了些生活气息浓郁,平淡、自然、诗意的作品。从风光旖旎的角度看,这些散10文也许并不
15、惹人眼目,但是从散文的本性看,它们更具有内在化的艺术魅力,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不过散文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受散文之“散”的影响,芜杂已成流行病,无精彩的题目、无精致的结构、无精凝的神韵、无精到的语言;二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玩弄技巧,只凭借感觉、聪明和性情,没有大道作为底色,花样翻新却是没有生命力;三是表面化写作和虚假的写作多,而有深度、有真情的写作少,难以感动人和启人心智;四是境界与品位不高,写作者尚缺乏情操的修炼。 朱向前(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不可否认,一大批军旅作家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提升了当代中国影视剧的品质,带动了军旅文学的繁荣,扩大了军旅文学的影响,弘扬了主旋律,也提升了军旅作家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生活质量。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影视化恰恰又是一把不得不警惕的“双刃剑”,在收获了市场的同时也损伤了作家。 严重一点说,长期的电视剧写作对作家可能是有害的,最终导致对作家个人品质和艺术才华的腐蚀。所以说,问题有两面性,如果从提升当下中国影视剧水平出发,我乐意看到更多的优秀小说家加盟其中;但如果从捍卫长篇小说的纯洁性出发,我倒希望优秀小说家与“触电”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