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2-0038-01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地位、发展内容、发展要求等方面继承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发展内涵、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标准等方面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继承;创新;启示 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就已经指出,全面的小康社会是“更加和谐”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
2、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全一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也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一、科学发展观商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奠定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对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2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需要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才能解决。只有通过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推进城镇化,并通过提高素质,达到全体国民素质和文明程
3、度的提高:通过统筹区域发展,提升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变腐朽落后的观念,打破封闭的发展格局,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可以说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最有效结合点。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看,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社会主义发展合理性的理论成果。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其性质而言就是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指导我们在全面、协调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发展
4、观。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面的发展过程,指明了社会主义社3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在批判旧社会的过程中发现新社会的。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畸形发展的分析和批判,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为创立一个全面发展的新社会提供了思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按照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前进
5、,也大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党的十三大确立的党的基本路线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直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过程中对于社会发展辩证法的纯熟运用。 三、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指导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容。它追求经济
6、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因为这二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和谐共生”关系。以人为本,解决的是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全面、协调,解决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文4化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农村和城市、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均衡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来都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关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状况。如果我们不能够有效地解决生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就必然严重制约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我们一定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始终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及时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从而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