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用探寻的视角抒写心中的情愫读单之蔷散文集中国景色单之蔷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中国景色 (九州出版社出版)是他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用探寻的视角、情感的笔触抒写心中的情愫与感受,无论是对祖国山川、江河、大地的记忆描绘,还是对人生遭际的勾画,抑或是对名胜古迹文化内涵的追寻,都具有诗的灵动与气息、都带着理性的忧思与叩问,这种感悟与体察,构成了与众不同的散文意境。在作家笔下,土地、山脉、河流、居民、文化等时光镜像,有的蕴蓄着或浓或淡的哀愁与忧郁,有的通过对日常生活陌生化的打量把握生存的欢愉、困惑和痛楚,有的则是从空旷的灵魂中去拯救失血的热忱与激情,乃至最后发出:“我们说祖国是母亲,我们
2、能像熟悉母亲一样熟悉祖国吗?”的咏叹。 在运河毕竟不是海篇什中作家写道:“因此,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推测:是大运河阻挡了中国人奔向大海的步伐,阻碍了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中国人的意识中更多的是运河意识而不是海洋意识 ”。关于京杭大运河,人们有过无数次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单之蔷笔下的大运河是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以历史情怀为经,以时代精神为纬,勾画出大运河清晰的历史航道,引领读者去触摸大运河的精髓。运河作为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开挖运河必定凝聚着不同的意向,大规模开挖运河起自春秋战国那个非凡的时代。为了霸业,运河如一只2凤凰,在时代的战火中涅?。然而,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装
3、满王者雄心、意志的运河,成就了王者的霸业,也淹没了王者的霸业,最终留下的是中华民族万古不灭的情思,是劳动者的意志和由这意志铸就的辉煌。 运河毕竟不是海同时传达出了民族的自豪。没有运河也不会有之后的开宝气象、永乐太平、康乾盛世。她把整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历史朝代的时政气象、民族融合的历史态势,都一一包孕其中,因之而成为时代之魂。当然,运河带给一个民族的决不止富饶的物产,更有瑰丽的文化。沈既济蘸大运河苏州段多情的水,写下他的枕中记 任氏传 。各领风骚的唐代书法也是运河造化出的极品。没有运河,就不会有唐传奇,也就不会有滥觞于勾栏茶肆里的宋话本;不会有元杂剧,也就不会有日后的水浒传没有大运河,中国文化一
4、定是另外一种样子。也正是基于单之蔷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解读,故在他的笔下,运河不仅仅是具象的运河,更是意象的运河。在他看来,运河是人类造化的杰作,使得中华文化具有了更加跌宕的层次和丰厚的内涵。 运河,无论是清澈还是浑浊,是浩瀚还是简约,在单之蔷的心里,它都是永生的精灵,都是一脉永不消退的潮流。在它履行它的神圣使命的伟大历程中,不断演化,演化成偌大的文化符号,凝结在华夏历史与传统文明的骨髓中,流动在东方文明的血脉里,永恒在一个民族的历史里。 单之蔷的文化情结锁定了大千世界中他认为最为重要的事物,然后将这些物象以相邻的原则排列地叙述出来。这种看似无意的散文书写方3式需要作家对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的
5、重要典籍,进行阅读、积累和理解,需要作家的人情历练和文化涵养。踏破山川、游历江河、大海的他,对自然界有着与众不同的体察。他在青海的三面孔一文中写道:“黄河发源于青海,从源头起一直向东流去,不知为什么,好像是因为对青海这块故土的眷恋,黄河在流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湿地附近时,忽然围绕阿尼玛卿山转了一个 180 度的弯,掉头向西流去,又进入青海境内,正是因为黄河的掉头向西返,才创造了青海河湟谷地的辉煌。河湟谷地是青海的主要农业区,黄河在这里流淌得很有节奏,在黄河谷地里形成了时而峡谷,时而盆地的所谓串珠式的盆地 ,这些盆地是农耕的沃土,是人类良好的栖息地。这里柳湾发现的马家窑彩陶,告诉我们青海早在 4000 多年前就有了不亚于中原那一带的文明。 ” 择取某些令人遐想的场景与事物,用心灵触摸与体悟这些世俗人生中的冷暖与不幸,在思绪的驰骋中赋予场景与事物哲理,显现出单之蔷独特的创作技巧。这些技巧在山是骨骼,河是血 这里的冰峰静悄悄台湾中国的阳台等篇什中都表现得较为充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符号建构起来的,自我本真的生命体悟是文学的终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散文集中国景色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生命的状态、生命感受和生命的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