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也明确地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引导学生好奇地想 想象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有关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来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一种很重
2、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进行合理地想象皇帝举行完大典以后的情景。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想像,想出许多出乎意料的结局。这个问题引起全班轩然大波,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在教学中,对个别学生的离奇想法,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不能用“胡说乱扯”为理由而抹杀。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真正体现,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二、提倡学生大胆地发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
3、思维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倡学生大胆说话,放开学生的手脚,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无非是例子” ,在教学中要提倡大胆、自由发言,鼓励学生敢于开拓创新,要做到宁鸿彬老师提出的“三、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1)不迷信古人,(2)不迷信名家,(3)不迷信老师;“三允许”:(1)允许说错做错,(2)允许改变观点,(3)允许保留意见;“三欢迎”:(1)欢迎质疑,(2)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3)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之能说”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内向、拘束,
4、从而大胆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陌上桑一诗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鼓励他们要做到宁鸿彬老师的“三、三、三”原则,大胆发言,说错也没关系等等。当解释“来归相怨怒”一句时,我解释说:“耕田、锄地的人,因为看了罗敷,耽误了活儿,回来后互相埋怨” 。这时一位学生当即提出:“老师,这句解释为耕田、锄地的人,因为看了罗敷,回家后嫌自己的妻子长得不好看可以吗?”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创造性,于是我高度表扬了他这种可贵的创造性的思维,并号召家学习他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发言的精神。 三、正视学生出格的疑问 善于发现问题和
5、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朱熹曾说:“学贵有疑” ,3“读书须有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创新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出格”问题,老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表扬他们的怀疑、创新精神。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当讲到愚公的人物形象:愚公不怕艰苦、持之以恒、愚公不愚时,一位学生立即站起来提出疑问:“我认为愚公就是愚,他为什么不把家搬到山外呢?人家智叟就是聪明,只凭傻干是不行的,要讲究方法” 。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疑问:“皇帝不是精神病就是近视眼,为什么连自己身上没有穿衣服也看不清呢?真是不可思议” 。
6、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见解,并引导解释:这是夸张手法的运用。这些创新性思维的闪现,有时连老师也意想不到。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对问题思维的内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正视学生的疑问,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启发学生自由地写作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本身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为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之路,启发学生充分地发挥想像,运用联想,敢于奇思妙想,让学生大胆地、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进行写作。我为了启发学生能运用想像和联想去写作,让学生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相关、对比、因果等关系,常常把两种或几种互不相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发挥想像去构思,去写作。要引导4学生从观察生活起步,恰当地运用想像和联想,对于学生的一些“离奇”想法,教师要给予鼓励,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也得不到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大胆思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维敏捷、智能发达,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