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理解合作中同行如果你要去德国的某一所大学读书,首先要把这所大学所在州的规定和制度搞清楚 由中德两国政府合作并由德国外交部主办的历时三年、遍及中国 6座城市的德中友好合作活动“德中同行”将于 10 月份在广州开始它的第三站。此前,记者采访了活动的协办方之一、北京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先生。 从“德国制造”到“德国创造”? 记者:“德国制造”是人们长久以来对德国的印象, “德中同行”活动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这一主题下,双方就城市规划、建筑和设计、能源效益、环境保护、教育、文化设施、交通和移动等议题进行探讨,德国的一些企业和机构会介绍他们针对未来问题的解决方案,德中艺术家和科学家将就城市生活
2、经验和城市生活研究贡献其创意,其主旨是要告诉人们“灵感与创新德国创造”的概念,是否是这样? 阿克曼:德国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就是一个制造工业的国家,生产好多汽车、机器等,这当然是对的。可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更需要的是创造性。活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人家留下德国创新的概念,或者宣传2德国的先进之处。实际上,开始时两国政府的打算是搞一个传统的文化年,外交部委托我们,我们觉得这种宣传自己的文化多么伟大的活动,意义不大。 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比任何一个文化宣传重要得多。从环境保护到城市发展,到人类的大问题不是靠哪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中国的问题也牵扯到全世界,就是说你们能不能解决好你们的环境问题,比如二氧化碳
3、的排放、沙漠化等,不能说德国人无所谓。中国的前途是一个人类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合作精神。合作就需要互相理解,比如,德国在中国的投资 60失败,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主要原因不是技术不好,不是没钱,而是由于文化不通。 一方面,中国知识分子在 80 年代拼命模仿西方,到了西方之后,发现没那么理想,就失望了。而西方人很容易认为,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应该按照西方的模式,西方人不能理解有一个与西方模式不一样的现代化。所以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宣传某某国家的文化,而是让对方理解对方的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交流增进双方的理解,打下一个好的合作基础。 这次我们选定的一个题目是城市化。你知道重庆市一年要增加 50 万
4、人口,50 万在德国算一个大城市。那么,在城市化的问题上有哪些合作的可能?德国可以提供哪些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讨论哪些方面能一起合作?所以把这个活动叫作“德中同行” 。 德国在很多方面有创造性,德国是欧洲国家中与中国合作开始得比较早、比较多也有合作潜力的国家,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在城市交通方面等。过去类似的活动都是在北京或上海举办,在国际关系交流方面,3一些大城市如成都、重庆、沈阳、南京等,比北京、上海差得远。我们觉得把活动放到这些城市,比较有意思,对双方都有益。这次活动的第一站是南京,第二站是重庆,接下来是广州、沈阳、武汉等。 每一个大城市选择一个中心广场,进行 9 天的广场活动,每个城市的
5、活动持续两个月。每次活动的中心是一个“德国大道” ,围绕着“德国大道”在两个月之内举办 100 个各种各样不同的活动,从文化活动到论坛会,到研究项目。 “德国大道”的想法是做一个 9 天的乌托邦,把一个广场变成一个属于市民自己的公共场地。市民到这里可以知道自己城市发展的情况,谈论有关这个城市的话题,也可以喝啤酒、听音乐、跳舞,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让市民觉得这是我的城市的中心,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城市发展的事情我们不仅想从理论来探讨,也尝试建设一个可以感觉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场景,做出一个实际的东西来展示。 开始的时候,我们怀疑能不能这样做,后来发现那些城市市民特别喜欢有这么一个地方,气氛也特别好
6、,人特别多,很放松,气氛非常和谐。如在南京总统府前的广场,平常没人去,突然发现这里这么好玩。为这个我们很得意,觉得很有成就感。 留学前要做好融入对方文化的准备 记者:“德中同行”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德中教育同行,德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享有盛誉,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也开始得比较早。有4哪些突出的特点值得关注,或者说当中国学生选择接受德国教育时,特别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阿克曼:德国与中国的教育合作比其他西方国家开始得要早。从数字方面说,目前有 3 万多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在欧洲算最多的。我们知道,吸引中国学生到德国上大学的原因是免学费,现在有些变化,但比其他国家还是少。 德国大学从近三、四年开始明白,
7、他们需要吸引中国学生。过去大部分德国大学不重视这个问题,认为我们水平这么高,你来不来是你的事情。现在清楚,吸引其他国家有才能的学生来接受德国的高等教育,这对我们的教育制度,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讲,德国大学给留学生提供的条件比以前要好,在信息、咨询顾问方面的帮助比以前多得多。现在很多德国的学校特别是工科大学提供用英语来授课,专门吸引国际学生。 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所在国的文化背景了解得很多。中国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中国带到国外去,在国外成立一个“小中国” 。我认为,到国外留学只学知识,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不深入了解,也是一种浪费。很多中国学生有一
8、种失望,他觉得是这个社会不让他融进去,但我觉得可能他自己也没有真正地努力过,这需要学生在留学之前做一定的准备。 从上世纪 80 年代到现在,中国出去了 120 多万的留学生,我们知道中国学生都很努力,很认真地学知识,成绩通常也比较好。但是光学好专业是不够的,我觉得他们对东西方相互理解方面起的作用还不够,这5是一个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留学应考虑专业,学校的名声在德国不起作用 记者: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教育在体制上有自己独特的方面,近年来,有与英美高等教育体制相融合的趋向,这种趋向表现在哪些地方?阿克曼:德国的教育体制与英美不太一样,但现在越来越接近,我们现在也有学士学位系统。西方的教育制度,各
9、国有不同的地方,但区别越来越小。除了语言之外,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学习没有太大的问题。 德国教育的复杂在于,不仅与其他国家有区别,德国的每一个州也不一样。教育不是国家的任务,每个州有自己的权力。从慕尼黑大学转到海德堡大学可能比到巴黎大学还复杂。如果你要去德国的某一所大学读书,首先要把这所大学所在州的规定和制度搞清楚。 德国高等院校的优势与美国或英国不一样。在德国无论你上哪一所大学,水平基本上是一样的。排名不是大学的事情,而是排专业,甚至小城市的大学,某些专业比大城市的大学更好。比如吉森是个小城市,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这个地方,但吉森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就很好。所以我建议,中国学生到德国留学,主要是
10、考虑他的专业在哪一所大学更好,不用怕去那些好像没名气或小城市的学校。这和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不一样,学校的名声在德国不起作用。 6学德语到歌德学院是最好的选择 记者:北京歌德学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文化机构,长期以来在中的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特别是在德语教学方面,为中国人学德语提供了一个正宗和规范的渠道,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阿克曼:北京歌德学院是 20 年前由邓小平亲自批准成立的。在之后的 16 年里,我们是唯一的一个外国文化交流中心。直到 2004 年和 2006年,法国和西班牙的文化中心分别成立。我们叫歌德学院,但不是一个学术机构,而是文化交流机构。 教授德语占我们活动内容的三分之一。假如你想学德文,在北京最好的选择是在歌德学院。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在西安、成都、上海、青岛等中国十几个城市筹备成立歌德语言中心,形式与孔子学院一样,与该城市的外语教学机构合作,现在已经有 4 个城市开始教课了。歌德语言中心从法律上讲是个中国的机构,我们的工作是提供一些设备和教材,并对老师进行培训,保证教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