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尝试“实践出真知”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这些真理都是被人们所认同的。在历史课教学中,我遵循这些规律;或潜移默化,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十年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不仅使我懂得怎样教学历史,更重要的是使我感到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学好它有如拿到一面镜子,能从历史的镜子中折射出现实的光线。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以致用,领会感悟事件的内涵,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总结归纳历史发展规律,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力,这才是历史课教学
2、的根本。 为此,近几年,我尝试了几种类型的教学: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放手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等诸方面因素和学校各年级实际情况,初一下学期开展实践活动课比较理想。我通常以“史海行舟我扬帆”为活动课题目,选择中国古代史第二册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作为活动课内容。因为此课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材料易于查找,积极性高,影响面大。课前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给学生充足时间准2备。学生自选框题,教师导演好学生。教师公布评价标准,采取学生自评,加教师五名评委,发给评价细目表,按名次记入。排出班级和年段名次,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总结,列出每班第一名和年段前三名通报表
3、彰。通过此种活动课,使学生由主体地位转变成主导地位。学生把讲台当成舞台,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天地。他们心态充分放松,个性得到张扬,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实践活动课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刺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又如:我用活动课处理中国古代史第二册第十三、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二)两课时放在一起,采取四人一组,自愿组合,按诗书画印四方面的特长和爱好合作学习。利用一节课时间每小组完成一幅字画,进行创作体验。另一节课进行评价作品和研讨创作感受。 通过此次活动课,我发现了一批有特长的学生。有的在书法、绘画或篆刻方面有一定功底,有些同学则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活动课使学生受到启迪,师生达到共
4、识、共进、共享,进一步领略了学以致用的真谛,实现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学生和教师之间得到共鸣。 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细,若教师按部就班一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交由学生处理,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 3如学生将和同为一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 “文成公主入藏” ,路途漫漫,留念依依,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再现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
5、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经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一位思念故土,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这一剧情的安排,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整个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活泼、有趣。大唐皇帝气度非凡,胸襟宽阔,以汉藏两族关系为重,不乏泱泱大国的风范;吐蕃赞普热情豪爽、豁达朴实;文成公主善良美丽、感情细腻真挚。这些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真实、可信,丝毫不矫揉造作。 历史短剧全部程序由学生自己
6、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深入挖掘教材的每一份资源,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精神的活动方式很多,关键是我们教者应善于钻研,善于引导。即使在课堂教学中也4有许多资源值得挖掘。例如:中国的古代发明层出不穷,这些发明分门别类、不一而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适当取舍。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发明;二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发明与创造。生产工具的使用水平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重大的科技成果可以跻
7、身于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在讲汉代农业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时,主要结合实际讲述了桦甸市公吉乡下甸子村左会计不懈努力发明并改进播种器的事迹。我突出主题,深入挖掘左会计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科学首创精神。新播种器的问世方便了农民,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左会计的财源滚滚而来,由一名外来户变成吉林省著名的农民企业家,2009 年的年收入超过千万元。学生听后感触强烈,大有今生今世不发明创造点什么誓不为人的豪情。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在实际中得到锻炼,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时代向我们提出了刻不容缓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只有教师“教”的创新,学生才能“学”的创新。(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第二中学) 责编 / 董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