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1477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水稻赤枯病的发生成因与防控措施浅析陈金宏 1 邵耕耘 1 杨呈芹 1 马秀凤 1 张雅东 1 陈宝玉 1 衡德如 2 刁品年 2( 1江苏省宝应县植保植检站,江苏宝应 225800; 2宝应县望直港镇农业服务中心)摘要:赤枯病是水稻的生理性病害,2009 年该病害在我县部分地区发生重。调查表明,不同稻作方式、不同栽培管理、不同品种间病害发生程度差异明显,直播稻重于机插秧,机插秧重于麦套稻,低洼积水、长期深灌田重于干湿交替管理田。初步分析,导致病害重发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天气(盛夏不热,气温低,降雨少,长时间的低温寡照)及栽培管理不当等。病害防控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预防为主,依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

2、对性的防治,通过加强水浆管理,增施钾肥,适时搁田,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苗情转化,及时防控病害。关键词:水稻赤枯病;发生成因;防控措施赤枯病俗称铁锈稻,是水稻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生育期推迟,分蘖减少,穗小粒少,一般减产 1020%,严重的可达 30%以上。2009 年赤枯病在我县部分地区发生较重,高的田块病株率达 100%,不同地区、不同田块发病不同,及时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成为防控的关键。在调查、分析今年赤枯病发生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措施。1 症状特征病害一般多于水稻分蘖初期开始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心叶窄挺

3、,老叶黄化。初期叶片略呈暗绿色或深绿色,随后基部老叶尖端先出现褐色小点,病斑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铁锈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叶片由叶尖向基部变褐枯死,由下部叶片高上部叶片蔓延,严重的全株只留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望似火烧状,叶鞘发病和叶片相似,产生赤褐色小斑点,以后枯死。拔取病株,可见根部老化、发黄,呈赤褐色、软腐状,白根极少,严重的变黑腐烂,植株僵苗不发。2 发生特点2赤枯病作为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往年在我县也有所发生,呈局部零星发生状态,发生面积约 66.7hm2。今年赤枯病是近几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7 月中旬末下旬初集中显症,发生面积达 6606.7 hm2,涉及的稻作

4、方式主要为直播稻、机插秧。2.1 不同稻作方式发病差异明显。7 月 2729 日,在泾河、望直港、射阳湖三镇进行典型调查,调查的稻作方式分别为麦套稻、直播稻和机插秧,涉及 12 个村 20 个组,调查总田块数为 125 块。从调查的情况看,直播稻重于机插秧,机插秧重于麦套稻。表 1 不同稻作方式赤枯病发生情况病株率(%)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稻作方式幅度 平均7 月 27 日 望直港镇 直播稻 22100 817 月 27 日 泾河镇 麦套稻 020 3.97 月 29 日 射阳湖镇 机插秧 6.444.8 16.72.2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发病差异明显。从望直港镇调查的情况看,水浆管理得当,干湿

5、交替管理的田块,发病轻,而低洼积水、长期深灌的田块发病重,如军师村的长期深灌田病株率 92100%,平均 97%;秸秆焚烧或离田的田块发病较轻,病株率为 2250%,而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病株率在 80%以上,秸秆还田的田块略重于秸秆未还田的。2.3 不同品种间发病有一些差异。表现相对较重的品种有武育粳 3 号、淮稻 10 号、镇稻系列等,初步分析,可能与不同品种对钾的敏感性有关。3 发生原因赤枯病是土壤环境、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内因主要是稻株缺钾。钾主要以水溶性的形态存在,在秧苗体内具有高度的移动性。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秧苗根系对钾的吸收减少,营养比例失调,钾、氮平衡被打破,

6、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秧苗基部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叶片中再利用,而下部老叶则表现出褐色的锈斑。3.1 天气条件:7 月份,大面积水稻处于分蘖期,机插秧等分蘖盛期在7 月 10 日左右,直播稻、麦套稻分蘖盛期在 7 月 20 日左右,正是易感赤枯3病的生育期。据气象资料分析,今年 7 月份平均气温为 27.2,是 2005 年以来的第 4 位,比去年同期低 1.53,降雨 35.4,是 2005 年以来的第5 位,比去年同期少 187.6。盛夏不热,气温低,降雨少,长时间的低温寡照造成稻田水温、土温低,根系发育不良,水稻吸收钾等营养元素的能力降低,诱发赤枯病。表 2 20052009 年度 7 月

7、份天气情况年度 平均气温() 降雨量()2005 27.85 398.12006 27.91 333.02007 26.91 449.62008 28.73 2232009 27.2 35.43.2 栽培管理:低洼积水,长期深灌,水浆管理不当,土壤通透性差,长期缺氧,还原性强,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H 2S 等) ,毒害根系(根赤褐色,白根少,老根变黑腐烂,有恶臭味) ,降低稻株活力;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与稻株争夺氮素,加之在无氧条件下腐烂,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若水浆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干湿交替管理措施跟不上,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将聚集于稻株根部,毒害根系,影响根系生长,最终导

8、致病害发生;麦套稻田秸秆还田量少,且多在田间沟中腐熟,处于有氧状态,有毒物质产生少,再加上水管措施及时到位,发病轻。4 防控措施赤枯病必须坚持综合防控,以预防为主,已发病田块应依据不同发生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4.1 精耕细作,改良土壤。通过加深耕作层,促进土壤熟化,避免连续的免耕、套种;改造低产田,对排水不良的烂泥田,要进行改土,整治排灌系统;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提高土壤通透性。4.2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适时播栽,加强水浆管理,浅水活棵,促进早发;平衡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干湿交替,4适时搁田,培育壮苗;秸秆还田的田块,应适当加

9、大基肥量,基、蘖肥比调为 6:4,氮素适当前移,以加速秸秆的腐烂,加强水层管理,以水调气,以水调肥。4.3 加强分类指导,及早控制发病。对缺钾田块,应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露田;低温阴雨期间,应及时排水,干湿交替管理,防止长期深灌。对已发病田块,一是适当增施钾肥(用量为 7.5kg/666.7m2左右) ,防止偏施氮肥;二是适当露田,坚持“浅湿干”的水浆管理模式,脱水露田,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根系活力,促发新根,提高根系的吸钾能力;三是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发病的田块于傍晚时均匀喷施磷酸二氢钾液、百施利等生长调节剂,促进秧苗快速转化。参考文献徐雍皋,徐敬友,陈利锋,等.农业植物病理学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7109曾昭慧,宗振寰,杨逸兰.植物医生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4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