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表现与再现.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1486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表现与再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表现与再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表现与再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表现与再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表现与再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表现与再现内容概要:表现以被现代艺术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我们在了解了美术史上有关表现论与再现论的阐述之后,应该看到表现与再现的同源性、相对性、和互相依赖性,本文论述的是有关表现与再现的一些概念以及他们的辨证关系。提出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该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反对毫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盲目“表现”关键词:表现 再现 表现性艺术 再现性艺术在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表现”一词已经被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及,在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以及他们的创作理论中已经可以太多的看到表现的痕迹。那么究竟什么是表现呢?表现是相对于再现而提出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美术史有关表现论与再现论的描述。1、表现论与表现性艺术表现论

2、是指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直接的表现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表现论又有众多不同的派别和主张,例如托尔斯泰强调艺术表现情感;雕刻家罗丹强调艺术表现灵魂、思想、情感与性格。他们的表现论和再现论有着相对应、相亲和的关系。而当代有影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则强调艺术形式与情感表现的关系,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符号”这个具有理论魅力的新命题。科林伍德直接宣称“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对艺术的本身看的并不那么重要。弗洛伊德的表现论学说,以他的心理分析学为基础,专门从潜意识和情感心理学的角度阐发

3、艺术的表现过程。西方近现代种种艺术表现论反对客观现实内容,对现代主义艺术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等,把艺术表现论和表现性创作推向了极致。表现性艺术重视主体意识,重视创作个性,重视有意味的形式,在本世纪人类审美领域的开拓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贡献。而与表现论和表现性艺术相对立的则是再现论和再现性艺术。2、再现论与再现性艺术再现论,同样是指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侧重于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和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

4、有苏格拉底(约公元前 469399 年),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年)。其后各个时期都有重要的理论阐发和伟大的实践。虽然艺术表现正受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重视,很多艺术家都开始注重情感的传达和精神的外化;逐渐抛弃那种只讲究“形象逼真”、矫揉造作的沙龙画风。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笼统的认为表现一概高于再现,把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艺术与社会对立起来,以为只有强调主体的主观因素突出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性才能表达艺术的本身,而将一切再现性艺术都视为保守和落后,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观点。表现与再现,其实从艺术刚刚诞生的起初就已经同时并存了,当远古先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而模仿鸟兽的动作时既是对客观事物的

5、再现也是主观情感的表现,他们在岩石上画猎人与野牛。是因祈祷、敬畏而模仿,还是以模仿来表达愿望和情感。表现和再现,不过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任何精细的再现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复制客观现实要想现实中的实体搬到画面上,便需要运用一定媒介材料进行“转移”因此总会产生某种方式的选择和改造,也就必然是一定程度的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花了四年时间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画家真实的在现了一位人间美神。 然而这一切的形象,以及蒙娜丽莎的微笑,迷一般的情调都是经过作者艺术的表现出来。古埃及的壁画平面造型,中国的工笔重彩;以及西方的立体空间都自认为在真实的再现对象,结果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画家自己眼中的

6、世界,也就明显的打上主观印记,即使象电影这样的艺术,充分运用了运动、声、光等比任何艺术都具有更强的再现功能。然而任何电影都离不开角度的选择和剪辑,更办不到纯客观的复制现实。同样道理,表现主义的作品也在具象的范围之内,无论他夸张变形到何种程度,总还是以客观的物象作为借题发挥的依据,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对客观事物某种意义的再现。离开客观现实的纯主观想象是不存在的。再现性艺术形象以日常所见的面目出现,让作者的情感和意图都蕴涵在看似客观的形象之中。其优秀作品由于真实可信,让人觉得亲切自然,而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缚雷在评价蒙娜丽莎时说达芬奇“是发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颤动的第一人。”好的表现艺术则使物象带上了更

7、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和真实生活拉开了距离。作品常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性和突然性而先声夺人,这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前者可能会停留在模拟真实、照抄自然的层面;后者可能由于作者过于感情化和情绪化因而显得有些虚张声势导致成为一种宣泄与呐喊的工具形式语言成了并无真情的程式。综观整个艺术史,不同的历史时期正好显现出再现与表现两方面的此消彼长,将那些杰出的艺术大师相比较,可以看出偏于再现与偏于表现的不同倾向。无论是时序先后或对艺术进程的贡献都不能作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简单判断。艺术史上不少强调表现的艺术作品给人的印象至深,象蒙克的呐喊那噩梦般的意境,无处不在却有无处可诉的无声痛苦,令人心灵震颤。德国画家基

8、佛那向天边翻动的土地,只以很有限的具象便概括了被烈焰倾透血泪的世界,表现出二站浩劫后一代人内心的扭曲和反思。凡高的那些用生命点燃的线条与色彩自不必说了。特别值得推崇的当数柯勒惠支,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能引出丰富联想的有力的“再现性”刻画,又有最简洁动人的表现形式,笔和力是内心的呼号,也是直指人心的闪电。这一切都在呈现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其中有宽广的情感,也有超越个人的深刻的痛苦和愤怒,因此他的艺术是表现与再现完美的结合。但是也有一些表现主义作品,尽管在画面上罗列了毁灭的场面,奇特形状的人物。充斥着狂暴的色彩和用笔,但是却并不能震撼人心。而显得思想一般,工夫不够,欠缺经营。显然一幅艺术作品的好坏并不

9、在与他采用了表现或再现为主的表现形式,都既有精品也有庸作。一般说来,东方人的表现观不同与西方。缘于古东方的精神世界淳朴而静观;东方的思维方式带有神秘的直觉性、感悟性。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和长时间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构成了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体系、艺术体系。中国艺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同时也注重主客观的契合统一,因而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说。说的是要把对客观对象特征的认识转化为对主观的感受、情意的抒发。西方美学和艺术体系长期以再现性艺术占主导地位,古希腊、文艺复兴、十九世纪俄罗斯是西方再现性艺术的三座高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一方面揭示了艺术自身要求主观情感表现

10、和理想化的旗帜;一方面预示了体现西方人表现观的西方现代艺术的诞生。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虽然反对再现客观,提倡表现人主观情绪,并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等方法,使画面难以捉摸。但是许多严肃的艺术家的画笔上,视觉形象仍然是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另外往往有的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的不同阶段由于感受的不同和追求的不同,所采用的表现方法也有所侧重。在他们的不同阶段的作品中人们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它们分别侧重于“表现”还是侧重于“再现”。被称作“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水平线上的第一人。毕加索、凡高等绘画大师都是如此。漫长的艺术史证明,再现性艺术在人的精神历程中占了重

11、要的地位,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总是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互相依存。当今画坛上有这样一些作品,从外貌上看具备了艺术表现的一些特征,夸张、变形、强烈的形式、触目的色彩、笔触但是你可以看出作者并无体验,他无非是一种无病呻吟,只是把表现主义当作一种时髦的样式来追逐。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中常见的咖啡馆变成了中国的餐馆或牌局,一样的香烟缭绕的杂乱背景,一样的精神病患者似的人物在梦游。他们必定是五短身材,动作迟钝,表情呆傻,当然还得有狂暴的或是僵硬的用笔,不协调的色彩,于是便组成了表现主义的样式。你模仿我,我模仿你,本来大家都活的挺好的,精神也挺愉悦的,可是他偏要在画面表现个悲痛绝望,伤心透顶的极端场面,这并非是作者

12、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只是因为对“表现”一知半解,而盲目追从,低级模仿。这样做结果只能让人觉地画面枯燥,无真情实感,而流与表面,就象用高价买了一件毛边脱线的乞丐服和真正的苦难完全是两码事。这其实和矫揉造作的沙龙风一样,也是一种矫情,只不过一个较为甜美,一个则较为苦涩。 我们的一些人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相当多的一些人都或多或少的想靠近“表现”,非常遗憾的是,这种看似表现主义的作品却受到不少人的莫名其妙的赞赏并悄悄的成为一种风气和时髦流行,在一些大大小小的画展中或多或少的出现。同时这股风气也渐渐影响着我们广大的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广大青年作者及学生中,似乎有一种“不表现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的势头,其实更多

13、的只是一种盲目崇拜,恐怕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当属少数。所以这种赞赏和追从我们会感到莫名其妙。当然有的人在创作过程中确实有着真情实感,作者有真实的彷徨与苦闷需要宣泄。但是我们知道宣泄都不是艺术,个人的悲观不一定都有价值,一件作品要有深度,其中的情感必须得由个人而提升到群体,要能够体现群体。我们提倡对艺术表现的重视,但我们要真正理解表现性艺术,不能只讲外表形式,只追求时髦的流行的风潮,更不能隔离再现性艺术。我们应该深刻研究艺术的规律,从而实实在在地推动我们的创作。参考书目:美术观察文化月刊 1999 年第 3 期论巴尔蒂斯与弗洛伊德及其作品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9 年第 5 期美术大观 1

14、997 年第 11 期美术研究 2000 年第 3 期Abstract:Show in order to at modern artis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but we at understanding history of art relevant to show theory and reproduce exposition of the theory, Should see the homology quality, the relativity, and dependence of each other that show and reproduci

15、ng , What this text expounded the fact is a dialectical relation between some concepts and them about displaying and reproducing. Propose that we should explode not without reason in the course of artistic creation, must guard against moaning and groan without being ill, The ones that objected to not understanding or had half knowledge at all “ behave“ blindly.Key Words:Reproduce the theory Art of reproducing nature Display the theory Art of showing natu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