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敬的各位游客、各位朋友:此时,您已经站在“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三都古城”的石牌坊前,我是古城导游吴荣,大家可以亲切地叫我小吴。非常热忱地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今天将由我陪伴大家畅游这座沁河流域古堡群中,面积最大、历史最早、技术最精的古城。眼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个高大的仿古牌楼,又叫牌坊,是国内经常见的一种构筑物,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建立的纪念性构筑物,也可用来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这个 3 开间石质牌楼原本是明代万历皇帝御赐的,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已经损毁。现在这个牌楼是按照原样新建的,高达 9.5 米,宽度 13.2 米。牌楼正面中间“恩
2、荣四世”指的是古堡主人一家四代受到朝廷恩宠;上方的几幅图案分别是三个元宝、官员牵鹿、船载官帽、瓶插三花,分别寓意连中三元、高官厚禄、冠带流传、平升三级等;下方镌刻着中国传统的二龙戏珠图案。右边“三世少宰”是颂扬古堡主人孙居相的溢美之词,上方的图案是文官下轿。左边“四部首司”是指古堡主人孙鼎相的官方职务,上方的图案是武官下马。当时远道来访的官场客人,无论骑马而来,还是坐轿而来,到了牌楼跟前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进入城堡,以示尊重主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湘峪这座古城堡的主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那么在这里最有讲究是这些狮子,寓意帝王之师(狮)之意。这一只只狮子颇有灵气,可谓“摸摸狮子头,好事在后头,摸摸
3、狮子身,官位升一升,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上前摸上一摸,或许会给您带来好运。下面请大家随着我的引领一起去领略这座古堡的魅力。【三都古城由来】湘峪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湘峪古城堡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沁河流域古文化走廊中建筑年代最早、建筑风格融贯中西、建筑层数最高、建筑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城堡式名人故居。由于 17 世纪主持城堡建筑的孙鼎相在当时曾经巡抚湖广,提督军务,并且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而自己又在同胞弟兄中排行老三,于是便把自己居住的府邸称为“三都堂”。又因为“三都堂”位于古堡内城中心区域,所以当地人就把湘峪古堡称为“三都古城”。【三都湖】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三都
4、湖是在原有的护城河上新建的。湖区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为了确保防洪排涝和游客安全,特别投巨资在湖下面修建了泄洪涵洞,涵洞长达 480 米,是整个古城第一道安全屏障。【城堡总揽】在进入城堡之前,我们不妨先从远处眺望一番古城雄姿。大家可以看到,古城背靠青葱的虎山,面对清澈的湘溪,依傍山势修建,高低错落,排列有序,重重叠叠,别具一格。由此可见,古城在布局设计方面非常考究。各位朋友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有识之士,一定参观过不少著名的古代民居。姑且不说全国各地,单就我们山西省几个最为有名的民居大院的平面布局来说,乔家大院呈现双“喜”字形;曹家大院呈现“寿”字形;王家大院呈现“王”字形,并有“龙凤呈祥”
5、的寓意;距离我们最近的柳氏民居呈现“卍”(读 wan)字形,并有“福禄双全”的寓意。然而我们湘峪古城的平面布局则呈现“棋盘”形,寓意这个地方是“万物根邸”。这是我们这儿的一个不同凡响之处,体现了我们这个古城“棋高一着”,也完全符合古城主人孙氏兄弟“直气正言”的品格和“铁面御史”的身份。这个古城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古朴神秘,民族风情保存完好。所以许多专家、学者称它是神秘的“东方古堡”。在这个“大院子”内我们将看到许多奇特的建筑:有高大、雄壮的古城墙;古朴、神秘的孙氏十大院;防御外敌入侵的藏兵洞和供水系统;还有独特的庙宇建筑等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去,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现在敬请各位游客跨越三都湖
6、,准备进入城堡。【南城门口】穿过这新旧时代对接的“三都桥”,迎面而来的是保存完好的南城门。现在我们走下拱桥,再迈上对面的台阶,就来到了古堡的南城门前。我要请大家首先把目光聚焦在这棵看上去并不怎么起眼的小树上。大家可以猜一猜认一认这是一棵什么树?(停顿一会或者问答几番之后再继续介绍)现在我来揭晓答案:这棵树名叫莲子树,已经有 400 余年历史,老树已经枯死,这是老树根上长出来的新树。大家知道,莲子这种植物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历来深受文人士大夫看重。江南水莲与北方的旱莲同宗同属,所不同的是,水莲多而旱莲少。据说在山西省仅我们这三都古城四门有四棵,是非常宝贵的珍稀植物品种。现在请大家抬头
7、仰望城门上方,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熏宸”二字。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两个字的文化含量非常丰富。熏是带有香味的,香熏的意思。宸,北极星所在,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宸在古建筑中是不允许随便出现的,含意是皇帝到过并且居住过的地方。大家现在看到这个南城门,是不是感到有点小气?大小尺寸和兵洞窗户基本相似,其实是出于战争防御体系需要,设计独具一格,也就有了“三都古城一大怪、南面城门不知在哪开”的说法。【南城门】现在我们就正式进入城门。穿过门洞后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瓮城。别看这个瓮城面积不大,但是它的功能却不小。在冷兵器时代可以发挥瓮中捉鳖的效用,所以叫做瓮城。大家看,瓮城东西两面均在通道设置了
8、厚重坚固的门。一旦城门被来犯之敌攻破,可以立即关闭两道侧门,守城士兵便可站在城墙上面用擂木、石块、弓箭等器具攻击敌人。敌人逃又逃不及,躲又无处躲,你看是不是就如同瓮中捉鳖?【兵洞连城】走上南城门的台阶,我们就进入了三都古城的南城墙上,其实是进入了整个古城的防御工事重地。站在这里大家不仅要问,为什么沁河古堡群的城堡都有藏兵洞这样的防御工事?其实回望历史我们就会知道,在明清时代,沁河流域一直是从西北进入中原的一条主要通道,明朝末年,官吏腐败,流寇作乱,肥沃富饶的沁河流域,更成为农民起义军与当地流寇掠夺的重地。那么,最好的保护手段,莫过于“城墙”,莫过于“藏兵”。2003 年 7 月,修复三都古城时
9、,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云亭和其他专家考证说,三都古城有三个地方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请随我从楼梯这里走下去,大家就能看到第一个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兵洞连城。各位来宾,我们现在来到了一个非常特别,而且富有研究价值的地方,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既是南外墙也是藏兵洞的三都古城防御工事,。三都古城因为当时有在朝廷做兵部第一都司的孙鼎相对战事防务的了解,修建的藏兵洞必然是与众不同。不同在那里呢?我来告诉大家,一般藏兵洞都是单体式或一层走廊式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藏兵洞却是多层走廊式和串联式兵道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双层布局,洞体宽阔,显示出了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其结构的巧妙在明代都是少有的。洞体我
10、们触摸到的坚硬、硕大的明代方砖,坚固已经不用多解释。更为神秘之处却在于这些砖不是用石灰水泥砌成的,而是用鸡蛋清和糯米糅合成粘合剂。这一化学合成,成就了坚固如磐的城墙,也让我们看到了墙缝如纸的先进工艺。更为独特的是有三条运兵通道一直和城内上部的建筑物连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一个运兵通道,上层由木版铺底,守卫者可以登梯而上。往里面走,我们看到的是第二个运兵通道,由此而上可以进入墙内指挥中心。再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又一个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地下供水系统。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这个水井高度达 38 米,一旦战争打起,士兵不用走出藏兵洞便可直接取水饮用,不但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而且可以与敌人周旋。转过来,
11、我们看到的这个松柏台,是用来放置火把的地方,选择这个位置的奇妙之处是,从城墙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灯光,但是里面通道却是灯火通明。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到了第三个运兵通道,这个通道也是可以直接到达指挥中心的,由于顶部上面的房屋进行了改造,目前还不能恢复原状。大家回头来审视整个洞内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设施犹如一个个蜂窝,在古代人们也称古城为“蜂窝城”,在火器不发达的年代,三都古城藏兵洞是十分理想的防御工事,其纵横拱券的立体结构,既巧夺天工,又十分坚固,完好地耸立在冲沟河床之边数百年,技术质量之高,可与当今建筑技术相媲美。有哲人说过,地理环境是历史文化悲壮剧的舞台和背景,正是有了战争,于是才有了这些
12、设计隐蔽、体系完备、功能多样的防御工事。传说 17 世纪前半叶,陕西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多次兵临沁河流域,对沁河流域古堡群落中的窦庄、湘峪、郭峪、砥洎城、皇城等多处发起攻击。攻打湘峪的主要原因,据说是孙鼎相曾在湖北打败过闯王部队,李自成便率大军前来孙鼎相故居进行报复,进攻了七天七夜没有攻破城墙,最后只好鸣金收兵。【西城墙】各位来宾,我们现在登上的是西城墙,走到这里相信大家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给大家把古城概况简略解说一下。这个古城东西长 280 米,南北宽100-150 米,城周长 760 米,城堡有东、西、南三个出口,分作内外 2 城,内城占地面积约 5000 多平方米,城内街街相连,院院相
13、通。如果我们从对面的山上向这里观望,看到的将是高低错落,层层叠叠,青砖灰瓦,郁郁葱葱,可以体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的景象。担任古城“总设计师”的孙鼎相,曾担任当时朝廷工部营缮司主事,除对建筑法式熟悉外,还有机会接触外域文化,所以对古城的建设要求非常“苛刻”,对整个古城风水把握十分考究,就山势而建,背山面水,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风格鲜明,格调统一。【西城墙返回】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从西北角楼从刚才上来的地方返回,参观城内建筑,随着我们旅游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将来北墙修复后,将形成一个贯通四面的大包围圈,那时候古城固若金汤、森严壁垒的风貌将会尽收眼底。走下台阶,朝对面望去那四四
14、方方的仿古建筑就是我们未来村支部、村委会和古城旅游开发公司合署办公的地方,总投资 480 万元,集现代化办公、旅游景区管理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晋城市农村基层单位第一所古今合壁的办公场所,也体现了村两委班子开发古城的力度和决心。之后,还将相继开发配套的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并将煤矿旅游和古城旅游结合起来,把古城打造成一座感受新旧文化之城,欣赏特色建筑之城,体现民俗风情之城,展示农村和谐之城,让这个璀璨的古代明珠散发出现代之光。各位游客,虽然我们湘峪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我们没有靠山吃山,坐享其成。2003 年 7 月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高瞻远瞩,致力绿色、朝阳旅游产业建设,目前已经投资 6
15、000 多万元,对古城进行修复,但旅游开发是一项浩大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资金、外围环境等等因素也困扰着开发的进度,我们热忱欢迎各方有识之士,来关心古城、支持古城、投资古城。未来如果湘峪和阳城皇城相府中间的 3 公里隧道贯通,我们将成为连接东线到皇城相府以及晋城、河南旅游,西线到著名作家赵树理故居以及窦庄小北京、柳氏民居、历山和临汾旅游的黄金线路。那时候三都古城的真正魅力将光芒四射。【古城内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参观古城内城。漫步三都古城的小巷中,我们其实是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历经 400 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古堡依然耸立着。我们在感受因岁月而留下的神秘沧桑,也在感受着它们不同的建筑个性
16、。城堡内,院院相通,楼楼相连。或曲径通幽,或逶迤交错,或用街楼串联,或以甬道连接。楼上楼下,房里屋外铺就了一张网络谜宫。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可防可守、可居可游的理性思维,甚至是易于沟通、长于人气的心态。【帅府】现在请朋友们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那边看,这面较为隐蔽的山墙上有一扇窗户,那就是“帅府”院的瞭望孔,从中可以看到对面南山上的烽火台,值班守望的士兵可以及时掌握敌情。“帅府”院内设立有指挥所、参谋部、金库和档案库,西大门木头牌匾题刻着“其旋元吉”四个字,一楼大厅有三块清代木牌位,另有一块木匾上题刻“节寿可嘉”四字,下署“节妇孙门李氏立”。浏览帅府,或许我们认为这些封建官员们修筑的城堡,森严壁垒,和
17、外面的世界是有隔阂的,其实他们的思想却一直开放着。这些建筑不只是为了避风躲雨,而是新兴贵族们的一种兴趣需求和心理归宿。这种情怀从某种程度上又延伸了中国建筑的艺术风格。让我们走进古城“双插花院”看看它的独特之处。【双插花院】这个院叫做“双插花院”,又叫探花院。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北面的正房两侧耳房高出中间主房,中间是三层,两侧的耳房是四层,好像俩塔竖在两边,既具有西欧的建筑风格,又像是中国古代两边插花的官帽,所以叫双插花院。这个院两边高出来的又不对称,东面是一间,西面是两间。古代考中探花的人在官帽一边插一朵花,一边插两朵花,所以这个院又叫探花院。在中国建筑史上很有研究价值。孙鼎相在工部任职时,
18、曾经出访西欧,学习过一些西欧的建筑风格,诸如高低错落、参差不齐、左右不对称等特色。主房花梁上书写着“崇祯 11 年(1638年)2 月 17 日宅主孙述祖、孙率祖建立”。可见这座双插花院距今已有 370 年。据孙氏家谱记载,孙述祖、孙率祖兄弟俩是九世传人。这是唯一准确记载始建年份的明代建筑。这个院是研究我国明代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再看正面墙上的凤戏牡丹木雕图案,寓意富贵吉祥。拱券门窗外墙的“眉檐垂柱”砖雕十分精致醒目,既像是官帽或者称量物体重量的天平,又像是西方国家的法官帽,暗含“孙氏兄弟执法公平”之意。双头鱼图案则寓意“连年有余”。这些“大巧不工、求形不求工”的砖雕特色,明显出自明代工匠之
19、手,成了识别三都古城的标识。这些古代士大夫,因为有了走南闯北的见识,接受了各地文化的差异,各种文化的糅合和提升,便使得这些建筑风格迥然,百态千姿,一个城堡就有了鲜活灵巧的构思和建筑美学的风采,也影射出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碑亭】各位游客,此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古城碑厅文化长廊,是当年孙居相向皇帝所呈奏折的碑刻,共十块,其中一块为序。可谓是字字动情、字字正义。现在有必要对孙居相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孙居相,字伯辅,又字拱阳。是孙氏四弟兄长子,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天资聪明,性格倔强,28 岁中举人,32 岁中进士,33 岁任山东恩县知县,任知县期间,颇有政绩,物阜民安,庶务毕举,并主持
20、编纂了恩县志六卷,至今犹存,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以忠信为质,望之若不可犯,即之蔼然可亲”。39 岁任南京御史,后任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1624 年,因魏忠贤排斥异已,专权干政,当年冬天称病隐归。两年后,起任户部右侍郎,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崇祯七年(1634)年,在崇祯皇帝独断专横、昏庸腐朽的情况下,孙居相被革职,九月四日去世,享年 75 年。这些碑刻是字字铿锵的奏折,体现一个忠臣良将的心声,反映的是国家安危,也在昭示腐败政权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小男院】此院是孙鼎相出生之地,孙鼎相在孙氏兄弟中排行第三,字叔享,又字玉阳,别号涧泉居士。生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21、年)万历十九年,27 岁中举人,34岁中进士,授南直隶松江府推官。40 岁升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之后,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巡抚湖广,提督军务,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最后官至户部右侍郎,79 岁谢世。我们在前面双插花院中提到孙鼎相在工部任职时,经常出使西方国家,学习西欧的建筑风格,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可以发现这个房子是中外结合,它的整体风格属于仿欧建筑,同时它又兼顾了中国的砖雕工艺。我们来看一下正中上方的砖雕图案:1、玉兔献瑞,2、莲花造型,3、百鸟朝凤,4、凤凰富贵,5、牡丹吉祥,6、天马行空。这些在中国古堡群中少见的建筑特色,尤其是融入了
22、西欧元素,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三都堂】我们现在走进去的这个高达五层的镜面式住宅大院叫三都堂,是孙鼎相居住的府邸。东门门头匾额题刻“文武衡鉴”,意即“文武百官永远的榜样”,出自山西巡抚李若欣之手。过道门匾额两面分别题刻“司空”和“宗伯”。正门门头匾额“四部首司”四个大字下面,刻写着孙鼎相的几项官职名称,也就是所谓的四首司:吏部稽勋司郎中、前文选考功验封稽勋暨礼部仪制司各员外,礼部主客、兵部武选、工部营缮司各主事孙鼎相第”。宽大的月台、五开间的会客大厅、正房、五层高的瞭望楼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三开间的瞭望楼高约 25 米,条石基础,青砖砌墙,特制粘合材料固定,黑瓦覆顶,拱形门窗上
23、方用砖雕加以装饰。每个砖雕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这种垂花艺术在古城民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眉檐垂柱下的双头鱼和莲花,含义希望百姓丰衣足食,连年有余。中央突起的月台有着自已的独特风味,配上大门顶部的木楼,使人宛如回到了明代。三都堂是目前中国北方保存最好的明代高层民居建筑,故居融合在整个村落之中,形成了官、商、士、民、工大一统的乡土聚合。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还是古代以血缘为纽带聚集的家族社会的遗存。所以,欣赏这些城堡,更能让人读懂中国农村血缘家族的兴衰史。【孙氏祠堂】建于明代的孙氏祠堂位于三都堂南面,四梁八柱式的双层砖木结构,梁柱粗大,坚固结实,上下两层之间有石台阶联通。正
24、殿雄伟壮观,石木雕刻精美,二楼梁壁画彩,大门雄狮蹲卧,整个祠堂布局完整有序。院门正上方双面牌匾分别题刻“耕读”和“勤俭”:耕读意在鞭策男人奋发耕田读书,考取功名;勤俭意在激励女人勤俭持家,艰苦度日。匾额上方的蝙蝠造型,含义吉祥幸福。现在下层已经改建为民居,上层原貌保存。五开间的正厅宽敞明亮,有前廊和东西耳房,八棱巨大石柱顶梁,比普通住宅高许多。正厅大梁油漆彩画,楼栏凸雕,木柱雀替,枋檐木雕,都很精致讲究。祠堂内原本保存有一尊孙居相木雕座像,身穿官服,头戴官帽,正襟危坐,眉目慈祥,显得庄重平和,一身正气。现存于孙氏后裔家中,保存较好。北面山墙有牡丹花边壁画遗迹,是古城中的建筑精华,也是不可多得的
25、精品工艺之一。各位朋友,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小吴对于三都古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介绍到这里也告一段落了,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希望通过小吴的讲解介绍,让您对三都古城有了更多一点的理解,当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小吴有介绍得不到位、不正确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朋友们,三都古城的开发旅游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凸显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仅仅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古城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热情好客的湘峪人民,真诚地欢迎四海宾朋光临,一睹古城风采,古城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此段话可以根据解说情况使用: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yuan”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那么,和大家短短几个小时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为大家导游过程中,小 X 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字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 X 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祝大家一路旅途愉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