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机入门 耳机的基本分类前面花了十多篇的篇幅来讲音箱的基础知识,其中很多部分与耳机是相通的,它们发声的基础原理并没有大的区别,但耳机始终是耳机,与音箱不同,不同在于其结构、应用、使用方法等等的诸多不同之处。下面这几篇着重讲耳机。根据外形分类我们常常用耳塞和耳机用来区别大小耳机,而在严格的产品分类上来说,都被统称为耳机,它们所对应的英文单词都是 headphones 或者 earphones。耳塞这个词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精妙,英文中的对应的词组是“ear canal type headphone”,即耳道式耳机。在一些英文媒体上,还会把耳塞称为“Earbuds”,这个单词被解释为“In-ear h
2、eadphones”,即入耳式耳机。它的意思和 “ear canal type headphone”是一样的。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耳廓外结构示意 什么是耳塞,就是驱动器单元口径小,能根据本身尺寸优势,借助耳机本身的佩戴系统(例如某些耳挂式耳塞)或者不借助外在的悬挂系统利用耳朵的形状和软骨用耳机封住外耳门(也叫耳道口)的小尺寸耳机。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人耳内结构示意 在英文中对耳塞最基本的描述是“In-ear”,即入耳。而汉字区的发烧友还习惯把耳塞分为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或称耳道式)两种。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Creative 创新 Aurvana air 耳挂式耳机 点这里,看大
3、图 收藏此图 威索尼可 VSONIC GR07 入耳式耳机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Sennheiser 森海塞尔 MX160 耳机 上图显示的耳机都符合大家对耳塞的定义。但是很多时候,大家会对半入耳式和入耳式两种二种耳塞产生混淆。因为会封住耳道口,二者在英文中被认为已经 in-ear(入耳)了,而汉字区用户还要有个程度判断,因此有了个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或称耳道式)之分。凡是能插入外耳道的耳塞,都会被称为入耳式(或称耳道式)耳机,而其他类型,大部分则归类到半入耳式。有媒体将半入耳式和入耳式算为佩戴方式,这不是正确的。佩戴方式都是塞,只不过程度不一罢了。耳机在汉字区的用户,提起耳机都联想到大尺
4、寸耳机,而非耳塞。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Philips 飞利浦 SHP9000 头戴式耳机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Sennheiser 森海塞尔 HD650 头戴式耳机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漫步者 H500 头戴式耳机 而这些产品,从任何角度去归类,他们都隶属耳机类,不管是严格的产品归类还是大家习惯性的分类,他们都符合大家的耳机概念。在耳机类中,还可以细分为 2 种,即中尺寸和全尺寸耳机。确定是否全尺寸的标准是看耳罩大小。中尺寸耳机:英文使用“Ear-pad”(耳朵垫?不敢确定)描述,或者用“Mid-Size”(中等尺寸)。他们的定义不是根据扬声器口径,而是根据耳罩大小。如果耳机
5、的耳罩不能完全包围耳廓,那它就属于中尺寸耳机。上图中的漫步者 H500 头戴式耳机属于此类。全尺寸耳机:耳罩能完全包围耳廓,就算是全尺寸耳机。上图中 SHP9000 和 HD650 头戴式耳机就属于此类。由于全尺寸耳机体积明显较大,因此它有个直观的俗称 “大耳机”。在佩戴方面,全尺寸耳机都会相对要舒适一些。耳机中也不乏异类,例如 AKG K1000,它该属于哪类呢?根据佩戴方式分类塞入式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Etymotic 音特美 ER-4P MicroPro 入耳式耳机 几乎所有耳塞,都可以归入到塞入式这一类。塞入式的好处是轻便,便携性是各类耳机中最好的,因为这个优势,几乎所有的随身听设备都配备的是耳塞。但是,请大家一定注意听音音量,尤其在马路上。对于小耳塞这类设备来说,耳壳使用什么材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其驱动器的小功率输出,都不足以让耳壳乱序震动产生杂音,因此过度追求耳壳是否金属材质并不是明智的,话又说回来,金属耳壳能带来更好的坠手感和外形,也会比塑料外壳更显新,这点在用过一年半载后尤其明显,在外观上也会显得更时尚点。耳挂+塞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