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理学科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37264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地理学科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青海省地理学科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青海省地理学科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青海省地理学科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青海省地理学科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加强和改进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以教育要“三个

2、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各项要求,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青海的实际,借鉴国内外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积极稳妥而富有创造性地推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在青海的全面实施。 二、任务目标 (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二)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 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

3、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总目标的三个方面囊括了基础性学习的全部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做人的必备基础,是今后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为了使总目标更具体,课程标准还将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进行分解,并且各自提出了次一级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地球作为宇宙中的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与宇宙环境息息相关,同时,人们把宇宙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

4、后备资源和后备空间来源。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汇集或在空间中的偶然结合,而是通过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等一系列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发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物质能量系统。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 人文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人口、聚落、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文化、旅游等组成的。地理课程应当反映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

5、重要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 区域差异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突出区域差异和区际联系,强调不同尺度区域在各种地理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区域差异,从中寻找制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因此,课程目标规定学生要“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地理信息已成为宏观决策、规划和管理,微观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间支撑信息,特别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6、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许多领域的技术支撑。地理课程对地理学的这些新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强调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直观地、感性地认识“3S”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原理。 (2)技能目标 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的基本技能 地理实践是学生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与地理规律的主要途径,也是获取地理信息、学习地理知识、研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手段。在地理实践中,联系生活,可以丰富地理知识内容;接近生活,可以涉及学生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 。 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

7、和地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地理图表既能形象地显示地理事物的特征、空间位置和发展过程,又可把数据具体化、形象化、规律化,它不仅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及地理数据,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联系、地理原理、地理演变、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 课程标准采用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将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强调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形成地理表象。倡导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和分析、判断并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经历学习的

8、过程和学会学习的方法。 (1)获取、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例如:收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带影响的小论文;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信息。 (2)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例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模拟“选房购房”活动,通过上网浏览、收集广告资料、实地调查考察等多种途径,对几处商品房的区位、布局、设施、环境等方面进

9、行评价;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连续五天以上观测学校操场正午旗杆的影子变化,记录并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3)表达、交流“反思学习与探究学习”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与方法 例如: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有关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观看介绍海洋的影像资料或参观海洋科普场馆,以“21 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包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

10、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1)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 这部分主要针对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态度以及自身的个性发展而提出来的。例如: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收看相关电视节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考察中 GPS 的功能;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 (2)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例如:收集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

11、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力,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3)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培养具有世界观念和责任心的公民,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教育新理念。在这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4)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针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调查,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组织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参观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园区、清洁生产的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写

12、一篇观后感。 三、课程的结构与设置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共同必修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选修课程包括七个选修模块,并根据课程方案规定可以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共同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地理 1”、“地理 2”、 “地理 3”三个模块,学生每学习 1 个必修模块需要36 学时,如通过考核可获得 2 学分。 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共 7 个模块,根据我省的实际确定“旅游地理” 、 “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3 个模块提供学生选修,学生每学习 1 个选修模块需要 36 学时,如通过考核可获得 2 学分。有志于进

13、一步学习和从事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至少要选修 2 个模块,获得 4 学分。 四、教学建议 (一)地理模块教学建议 1.地理模块课程开设方案: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高中地理模块开设采取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采用按学期安排课程开课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上学期 下学期 高一学年 必修 必修 高二学年 必修 选修:旅游地理 高三学年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高三总复习 2.地理模块课程开设说明: (1)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的 3 个必修模块是递进关系,必须依次开设。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这 3

14、个模块都紧紧地围绕可持续发展理论展开,体现了现代地理学的常识性、基础性和素养性。每个必修模块需要周学时 2 学时,2 学分。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修完 3 个地理必修模块课程,并获得 6 个学分。 (2)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旅游地理” 、 “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 (各 2 学分,周学时 2 学时)3 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内容是平行关系,对于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即任何一门地理选修模块都可以在高一、高二或者高三开设。建议选修模块开设顺序由各校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各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尽量开齐所有模块,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选修。 (二)教学

15、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将地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课堂教与学目标和教学知识框架 (1)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学科化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例如:地理基本知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基本问题及以谋求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为核心等地理知识,特别是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过程、地理基本原理、地理基本规律) 、地理基本技能(地理观测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阅读分析绘制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 、地理基本能力(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地图和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判断、解释、预测与评价能力,地理表述能力) 、地理研究基本方法(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

16、、地理比较等) 、地理情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文化情操、地理审美情趣等) 、地理态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地理意识(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与地理价值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 (2)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体现了课标的双基要求,过程与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蕴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未来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学应在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体验与习得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内化成学生道德智慧、意志品质与行为习惯,实现知识与技

17、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3)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但是不能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标准”等同于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即知识层面的“了解” 、 “理解” 、 “应用”等(老教师要特别注意防止思维定势,对照新旧大纲与课标之间的区别,坚决删节传统教材中“繁、难、偏、旧”内容) ,技能层面的“模仿” 、 “独立操作” 、“迁移”等,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经历(感受) ”、“反应(认同) ”、 “领悟(内化) ”等;同时,还要将地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的知识框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教材没有教师参与的提纲挈领式升华总结,仅靠学生

18、自己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学最终要以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来参与学生的意义建构。 2.将教材内容与结构具体化为教学资源与程序 (1)理清教科书编写思路 教科书通过“设计情景、引发问题” ,将静态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通过“提供信息,安排活动”将文字、图像、问题等内容信息化、活动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搭建起平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有机整合,在深刻领悟和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而“阅读材料” 、 “单元活动”等,又为学生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2)紧扣课标要求,创造性重组、生成教学内容 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大特色是原则性的课标、多

19、版本的教材,它给老师提供了知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给老师带来选择的难度,需要教师更多的创造性劳动。例如:高中地理新课程极其重视案例教学,针对这种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的选择极其重要,样本取样有无代表性真实性,体现的规律原理是否具普遍性时代性,地理事象与原理规律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表征性,案例本身是否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也就是说案例是否具备探究价值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课本上的案例并非是唯一的,其所表述的地理事实本身也并不需要学生原原本本的识记,为此,教师可以比较各版本教材案例或身边乡土典型事例或时事热点事件,选择确定最适合所教学生探究的讲课案例或与案例紧密联系的系列材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重组、生成教学内容。 3.将课程改革理念具体化为教学行为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