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巴 彦 县 龙 泉 镇防御山洪灾害预案2007 年 7 月 12 日2目 录一、总则41 编制目的42 编制依据 43 编制原则44 适用范围55预案编制和审批5二、基本情况41.自然状况52 .经济社会情况 73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84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95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9三、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101划分原则 10四、组织指挥体系111组织机构112职责和分工123. 明确工作职责、责任人际联系方式13五、监测通信及预警 14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142.实时监测1433.通信153.预报预警16六、转移安置181.转移安置182.工作要求19七、抢险救灾
2、191.抢险救灾准备192.抢险、救灾22八、保障措施231.汛前检查232.宣传教育及演练243.纪律24九、附表271.龙泉镇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272.龙泉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273.龙泉镇灾害损失情况表 274.监测站点分布表275.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27十、附图281.龙泉镇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示意图282.龙泉镇山洪灾害风险图 283.龙泉镇人员转移安置图 284巴彦县龙泉镇防御山洪灾害预案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文件通知精神,按照巴彦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为切实做好我镇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1 总 则
3、1.1 编制目的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高突发性暴雨山洪的应对能力,避免山洪造成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我镇防汛工作的实际, 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1.2.2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3 编制原则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1.3.2 贯彻安全
4、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5结合;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龙泉镇突发山洪灾害的应急抢险及人员转移。1.5 预案编制和审批1.5.1 本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调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确定本镇山洪灾害防御部门职责及责任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作好山洪灾害易发区(点) 的实时监测,并保证通信系统的畅通,及时将险情上传下达;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
5、害预警信息;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等各种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1.5.2 本预案 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审批,报县防汛指挥部备案。1.5.3 预 案 有 效 期 一 般 为 3 5 年 , 每 隔 3 5 年 修 订 一 次 。2 基本情况2.1 自然情况62.1.1 水系分布情况。龙泉境内有大小河流九条。1、少陵河,发源于木兰镇大青顶子山南麓,是龙泉、华山之界河,流经龙泉 40 余华里; 2、银河,驼峰北麓,经姜家窑,经过辽阳屯奔李百顺,入少陵河,全长 9.5 公里;3、中银河,王继有东,经赵荒屯和杜家岗,奔李百顺入少陵河,全长5 公里;4、南银河,驼
6、峰西麓,通姜家窝棚穿过杜家岗,奔冯大幌入少陵河,全长 6.4 公里;5、龙泉河,由龙泉河东山南沟奔六马架入龙泉村南河,全长 2 公里;6、福乡河,福乡奔刘公屯穿过冯大幌,入少陵河,全长 5.5 公里;7、龙泉河,由大林子北麓龙泉河奔卡篓屯过李明屯入少陵河,全长 10.4 公里;8、长安河,由平泉村后沟奔谷家油房往北入少陵河,全长 4 公里;9 、平泉河,由平泉村东奔陈家岗屯,再到青山堡向北与东北方子、天主堂两夹空入少陵河,全长 5.7 公里。全镇九条河流全长 68.5 公里,河宽7.5 米,约共占地 772 亩。2.1.2 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我镇地处欧亚大陆,属大陆性季风气
7、候 ,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干燥寒冷,年温差大 ,最高气温 35.4C,最低气温-40.9C,活动积温为 2828.9C-3049.1C,多年平均气温 2.0C2.6C。全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81.5mm,由于气候特点影响,降雨量不稳定,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春季 45 月份平均降雨量为 65.9mm,占全年降雨量的 11.3,7夏季 68 月份,降水集中,平均约为 405.3mm,占全年降雨量的 69.7,秋冬季降雨量较少,平均为110.3mm,占全年降水量的 19。本镇多年平均日照为2640 小时,其中 5-9 月份日照时数为 1253 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 47.5。平均蒸
8、发量为 1441.4mm。2.2 经济社会情况2.2.1 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我镇现辖两个居民社区,5 个行政村,38 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 7682 户,总人口 30130。2.2.2 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龙泉村位于龙泉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是长方形,均平原地,土质肥沃,黑土层深。全村幅员面积 42839 亩,其中,耕地面积 28264 亩,下辖 8 个自然屯,16 个村民小组,农户 1563 户,总人口 5900 人,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劳务输出等为主, ;长安村位于龙泉镇西北部,少陵河南岸,全村土地低洼,土质肥沃
9、,全村幅员面积 31715 亩,其中耕地面积 21861 亩,下辖 12 个自然屯, 19 个村民小组,农户 1182 户,总人口 4460 人,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平泉村位于龙泉西南部,全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黑土层深,全村幅员面积 34658 亩,其中耕地面积 25866 亩,下辖 7 个自然屯,18 个村民小组,农户 1269 户,总人口 4935 人,8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福乡村位于在龙泉镇东南部,骆驼峰脚下,全村地势东高西低,以丘陵底山为主,土质脊薄,全村幅员面积 41648 亩,其中耕地面积 26384 亩。下辖 5 个自然屯,18 个村民小组,农民 1504 户,总人
10、口 5880 人;仁河村位于龙泉镇东北部,全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土质非常脊薄,全村幅员面积 43218 亩。其中耕地面积 28255 亩,下辖 11 个自然屯、17 个村民小组,农户 1750 户,总人口 6800 人,是全镇面积最大,人口数多的村,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 45360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 18500 万元,工业总产值为 19530 万元,服务总产值为 7330 万元,分别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40.8% 、 43.1%、16.1% 。经济发展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农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商品率较高,畜
11、牧业在我镇农业经济中有一定的地位;工业也是我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现有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面临困难;2.2.3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近年来,我镇依靠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邮电通讯、集市集贸、日常服务业等取得了较大成就。随着骆驼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我镇第三产业将进一步得到加强。2.3 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92.3.1 我镇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镇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其中东部山区仁合村的姜家窑屯是受山洪威胁最严重的屯之一,该屯有房西河穿屯而过,一旦爆发山洪,全屯群众的生命财产将
12、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每年流失面积可达 200 余亩。2.3.2 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造成我镇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镇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 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4.1 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镇已成立防汛抢险领导机构,且编制了有关防灾预案,各村也分别成立了抢险小组。但对防灾知识的宣传还不普及;救灾措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还不健全
13、,气象服务网络向镇延伸不够,缺乏局地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防汛信息传递不够畅通,应对突发性山洪灾害困难很大。2.4.2 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1 防灾工程现状10至目前由于防洪工程数量少,规划标准低,工程不配套,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已不能适应国民生产发展对防洪要求的需要,一遇山洪,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2 存在问题一是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人类重用轻养,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在区内程度不同的发生,流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径流带泥土随水入河,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二是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三是防洪意识差,防洪标准低。现有的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防洪投入资金整体规模偏小,投资严重不足,筹措渠道窄。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3.1 划分原则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