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51123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城市计划就业体制的改革城市转轨时期酌就业问题,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781991 年,计划体制的松动时期。这个时期面向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没有确定,一直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典型的摸石头阶段,河对岸的目标并不根清晰。在这个阶段,我们又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1978 1983 年)按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初步的改革。第二个过程(1984 一 t9 朋年)是确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过程。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N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首次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TDK 电容发展社会主义

2、商品经济。1987 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三个过程(19891991 年)配合治理整顿,不断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 第二个阶段是 1992 年至今。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涅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 年出台的肿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e1978 年开始,城市计划就业体制就已开始做了一些方向上的调整,整个就业工作由铁板一块,转向部分松动。1 政革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1979 1985 年这个时期的就业制度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放开所有制:由

3、于。一大二公”思想的长期影响,加之传统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固化,使得就业者的所有制结构严重畸形。19521978 年,城镇个体劳动者在全体城镇从业人员中的结构份额由 3552下降到o15,几乎等于军:与此同时,全民所有制职工比重由 6356 上升到 7832,城镇集体所有制职工比重由 0四上升到2t53 。对所有制“一大二公”的盲目追求,使得个体私营经济受到严格的限制导致其严重衰退,在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岗位的供求矛盾,使得国家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问题。1980 年全国劳动就业会议,首次提出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

4、 ”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助工作,城镇就业者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绩,与此同时,失业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缓解。1980 一 1984 年,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由 636 下降到 57帆;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由 352下降到 273;城镇个体劳动者比重由 55上升到15 1。同期,城镇登记失业率由 49下降到 t9。二是部分归还企业的用工自主权。逐步推行公开招工,择优录用的办法;要使企业有可能根据生产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劳动力,劳动者也有可能把国家需要和个人的专长、志向结合起来,选择工作岗位。三是纠正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于薄的大国,而我们的经济结构设有能够很

5、好地适应这一特点。因此,就全局而言,在同量的资金、技术装备条件厂未能更多地吸收劳动力。 TDK 贴片电容通过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建立新的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在创办某些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和部门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廉价、传统手工技艺丰富这个特点,大量发展容纳劳动力较多的行业和部门,这样做不但可以大大增加就业总量,而且可以将我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优势。改革开放初期服务业就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 1952 年至 t976 年的 25 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严重不足。1952 年我国策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 91

6、,而到1976 年只有 97,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有了明显的增加,就业份额由 1976 年的 97上升到1985 年的 164。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轻重工业就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合理化。以全民所有制单位为例,轻工业就业份颓由 1976年的 26t上升到 1985 年的 323,与此同时,重工业就业份额由 73 9下降到 677。2 虞行劳动合同制。在改革初期,劳动合同制的推行困难很大,这一点在国有企业内部最为突出。因为原有国有企业的固定工当惯了,在传统意识上认为自己是工厂的主人,对劳动合同制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自己的利益会受到伤害,自己的地位将有所降低。其实不然,劳动合同

7、只是把企业虚无缭渺的无限责任转换为明确的有限责任,这种改革是符合法治经济原则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国务院文件的普遍宣传和贯彻,19881991 年,劳动合同制有了较大的推进,合同制职工比例由 1987 年底的 66上升到 199t 年底的 U。6。与此相对照,其他经济单位实行劳动合同的工作相对容易许多,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工人对国有企业的信任程度要比对非公有制企业高,非公有制企业工人认为劳动合同能够使他们得到保护。3A 业显性化。一般来讲失业意味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总量、结构、时间、空间上没能有效地实现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为什么近年来失

8、业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我国目前出现失业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第三次失业高峰是由于“两个转变”带来的。失业问题在“两个转变“初期加剧,必将在“两个转变”深化的过程中得到缓解。首先,由有 11 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迫使效率机制开始进入国有企业,对历史沉淀下来的企业富余人员逐新构成威胁,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国有企业排挤出大量的“下岗职工” 。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关于国有企业的冗员率,一种较低的估计是 12(原劳动部正式公布的)s 较高的估计则是 30( 一些地方劳动、工会部门调查的) 。根据 1995 年国际劳工局和劳动部合作在天津、沈阳、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五个城市对 300 家企

9、业进行的富余劳动力问题调查,国有企业富余人员比率是 2t。到 1995 年底中国国有企业职工总数是 7544 万人,按21的冗员率计算有 1584 万富余人员。总的来看,下岗职工的构成主要是人到中年、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通工人。其次,在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对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二是供需不协调。 AVX 钽电容劳动力供给过多而经济发屉所需要的劳动力增长较但,经济规模较小、经济结构不合理,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有限。就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来看也可以说劳动力增长相对过快,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三是结构不合理。即工作岗位上需要的一些合格劳动力得不到充分满足,而

10、闲置的部分劳动力又不能及时上岗。劳动力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技术水平等往往都有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四是补偿不到位。在过渡的就业制度下,下岗职工的选择是:一方面保留国有经济职工的身份,维持同原企业的劳动关系,按时领取生活费,并享受原来计划就业体制下的种种待遇:另一方面在正式的劳动力市场体外循环,从事隐形就业。根据国民经济研究所樊纲博土的解释,出现僵持局面的原因在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是“非帕累托改变” ,它会引起受损失利益集团(职工)的阻挠。消除这种阻挠的一个基本办法就是“补偿”或赎买。也就是说,采取渐进方式,由政府出面,通过转移支付把改革受益者的一部分收入用于补偿受害者的

11、损失。五是劳动者观念未更新,有些失业带有半自愿性。不少城镇劳动力择业意识强,专选劳动条件好、工资待遇高或社会地位高(主要是人们观念性的反映)的单位或职业,而那些劳动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低或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或单位则很少有人间津,构成了部分单位“岗位难招”和部分劳动力“有业不就”的矛盾。六是信息不灵导致摩擦性失业。我国地域广阔,信息传导不够流畅,结果形成“有的地区劳动力富余、有的地区劳动力又紧缺”的现象。七是市场机制木健全,劳动力不能及时有效流动。如受户口、住房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有的单位劳动力富余但不能及时吐出,有的单位劳动力紧缺又不能及时招进,从而出现了失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12、失业问题有其两面性。从不利的方面看,失业使部分劳动力失去了工作,从而也就失去了生活费的主要来源,不仅其生活水平会降低,而且其社会地位也会下降。长期失业还会带来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引起失业人员对政府的不满等。失业人员无工作还会在社会上游荡,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大批人员的失业会降低社会消费水平,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不少市场经济国家都把失业问题作为社会发展的“头号敌人” ,把降低过高的失业率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有个社会责任问题,也就是资本的道德问题,这是全球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对大公司提出的要求。如果一个大企业频繁或者一次性大面积裁员,会影响企业员工对企

13、业的忠诚度,不利于企业的社会形象和长期发展,有责任的大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更多地先采用减薪的方案,以便实现产品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调整,而不是轻易地裁减员工,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从有利的方面看,一定量的失业人员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苦水池” 。裁员不仅有利于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吞吐劳动力, AVX 代理商而且还有利于单位选择合格的或高素质的劳动力。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失业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失业现象存在会使在岗人员产生可能“失去饭碗”的危机感,从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职业的稳定和收人的提高。这些无疑也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所以,失业是把双刃剑。虽然过高的失业率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增长,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但是过低的失业李同样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在现实世界中,失业率不可能为零。因此,政府应将失业率控制在适度的、合理的水平。wx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