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新闻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体现摘要:新闻的真是性客观性与新闻的情感是对立还是统一,这篇论文浅述了这一问题并简单讲解可该如何将新闻情感渗透到新闻报道中,从而讲述了新闻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新闻情感 ,客观性 ,受众 ,心理学,媒体有人说,新闻作为媒体客观的对新近事实的报道,其生命力就在于真实,而真实性体现的关键就在于报道的客观性。所以新闻客观性就要求抛弃新闻情感的存在,新闻报道必须杜绝新闻情感的影响。但事实是这样吗?受众究竟需不需要传者的情感表达呢。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 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 或愿望、观
2、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 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 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 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悦、愉快、厌恶、 惧怕等。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理智 感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的结果。它与情绪和感情联系密切:情绪是情感反应 过程中的表现状态,有方向性;感情是情感在特定对象上的相对稳定状
3、态,有两极性。而且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新闻情感既包括传授者自己的情感和传授者与受众在采访间的互动,又包括了各种在新闻传播与创作过程中所可以出现的一切情感。由美国“民众与新闻研究中心”的 一项调查显示,认为美国新闻报道“经常不准确”的 美国人从 1985 年的百分之三十五上升到 1998 年的百分之六十五。这一调查结果表 明,美国人普遍认为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带有大量 的个人倾向性,美国人已不太相信本国的新闻界。由此看来,所谓纯粹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只是每一则报道中倾向的程度不同而已。再次,情感性因素还是新闻作品写作本身与新闻作品吸引力的内在要求。如果新闻报道中一味地排斥情感因素,新闻作品就会
4、显得乏味、刻板、了无生气。在不影响对于事实的真实、客观的报道的前提下,新闻作品饱含情感,会使作品更具吸引力、震撼撼力,特别是在通讯等深度报道的新闻作品中更是如此。在通讯中,在充分反映事实的基础上,或者画龙点 睛、要言不繁、揭示主题、直抒胸臆、抒发情感,十分有利于调动读者的情感;或者,通过含蓄暗示的笔法,写出“言外之意” ,弹出“弦外之音” ,促进读者思考,激发情感共鸣。而在新闻评论中,作者更是要鲜明地亮 出自己的立场,表达对所述新闻事件的主张、意见和看 法。是赞成、是反对,是歌颂、是批评,爱憎分明,情 感流露的十分淋漓畅快。所以说新闻不是无情物,感动记者自己的作品才会感人,文由情生,情动于衷,
5、讲宣传效果就要讲新闻的感染力,讲感染力就必然要降到记者的感情因素。在新闻线索获取阶段,情感决定着记者的敏感,如知名摄影记者解海龙在金寨县采访拍摄时拍摄的那张著名的“大眼镜女孩”的照片,如果没有情感铺垫,记者就会对这个新闻人物漠然视之,对眼前的的线索视而不见。按要求来说,新闻从业人员当然要以一种公正、超然 及不含成见的态度来报道新闻。但是谁又能完全不包含个人态度去进行新闻报道呢?记者也是人,人就会有主观倾向,这不仅仅在于“好”与“坏” 的分别,就像焦点访谈对“坏”的事件一定暴光,决不手软,老百姓会觉得这就是“客观” ,这就是“公正”。事实上,主观倾向更体现在每个人观察能力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细节选
6、取的不同,爱好、追求的差异所选择的讲述方法的差异。 焦点访谈的宗旨是“用事实说话” ,那么这些事实的线索是由很多记者采集的,可能事件涉及几十个人,一个记者根据情况采访了甲和乙,另一个记者根据难度采访了乙和丁,这时每个人的差异便显现出来,第一层筛选开始。之后编辑会在他们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在记者提供的事实中再次筛选,组合成故事以供播出。故事中的画面,一个摄影选择了 2 号镜头 与 4 号镜头,而另一个摄影选择了 1号镜头和 3 号镜头。对于记者本身来说,可能一个记者人文情怀浓厚,他就会抽取最感人的小故事来推动信息的展现,而另一个记者节奏感非凡,他就会用动感的镜头穿 插重新诠释信息的来龙去脉
7、。 “用事实说话”实际上是用几层千挑万选和随机的主观倾向共同过滤的供老百姓观看的节目。事实上,对于其他新闻、报道也具有同样的可比性。让我们先来回顾一组电视镜头:多哈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手放在胸前,眼睛盯着徐徐上升的五星国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 的嘹亮,运动员的眼角流出了眼泪。看到眼泪,观众感受到了运动员奋斗数载的胜利之心。听到国歌,观众体会到了夺得金牌对于一个国家的激昂作用。 还有一组电视新闻:刘德华在春节晚会上演唱中国人 ,他手捧鲜花,气质非凡,每一句都唱的充满勇气和自豪。 听到中国人的歌词与音乐,观众被气氛所感染,看到刘德华坚定的眼神和身姿,观众也迷倒在刘德华的唱功之下。这就是电视新闻的优势
8、,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传播,来共同感染受众,让受众最快,最容易的感受到传播者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情感。其实我们都忘不了美国 911 事件中,飞机撞入双子大厦,大楼从中间折断,人们四处逃散的镜头。我们也忘不了 SARS 病毒威胁神州时学校的警戒线、空旷的大街、医生护士们淡定的眼神还有钟楼商业区带着大口罩、人们茫然无措的眼神。泪水、国旗、歌声、眼神, 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符号,一个情感的符号,让我们印在脑海,难以忘记。这样生死关头、这些依依不舍、这些触目惊心,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在颤抖。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媒体仅仅是采用最普通的写实手段去拍摄一景一物,冷冰冰的去看待这个事件的发展,把自己作为客观要求下新闻的旁观者,
9、甚至在编制新闻中,没有一点慢动作、没有一点特写、没有一点配乐,这样的新闻谁又爱看,谁又想看? 如果我们拍战争的新闻,拍伤员拍儿童是一种效果,而拍武器拍战斗就是另外一种效果了。如果我们拍人物,仰拍是一个效果,俯拍是另外一种效果。而整个过程中,电视记者就凭着对镜头语言的深刻把握,将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反过来说,记者运用各种手段来报道电视新闻,就是为了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梳发出来。电视新闻的情感因素绝不是“滥情”情感因素的运用对电视新闻报道来说至关重要。情感因素给予原本枯燥的电视新闻以充分的亲切感与贴近感,让受众关注的焦点充满了人情味。但是,一旦这种情感因素超出了一定范围,当我们的媒体或新闻记者为追求
10、新闻的轰动效应,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而滥用感情夸张事实,欺骗受众,这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也是新闻事实准线不 能允许的。最明显的案例要数今年世界杯中黄健翔的惊世一吼了。虽然足球解说不同于电视新闻,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健翔热爱意大利足球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足球解说员与体育评论员,黄健翔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等一系列声嘶力竭的吼叫出现时,不仅仅在声音上吓傻了数亿球迷观众,重要的在于黄健翔伤害到了非意大利球迷的心。在前文有说过的是,受众群 体由于背景、知识、环境不同,要求的信息也不同,球迷明显的表现为球队立场不同,意大利的吼叫对于澳大利亚球迷是一种伤害,黄健翔的责任是对全
11、国观众的不够尊重。这正是电视新闻最为忌讳的事情,就是个人的情感影响了客观的报道。以上的分析的实例,充分告诉我们,新闻报道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绝对地摒弃情感因素的介入。情感因素的介入不一定就会导致对客观报道的妨害, 甚至于在相当多情况下,会对新闻报道起到更大的正面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运用情感因素。麦尔文曼切尔曾经提出了三层报道的概念:第一层是对事实进行直截了当的报道,即记者只严格地照搬新闻来源提供的原始材料;第二层是发掘出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 即记者对重要事实深挖消息来源提供的情况,以求获得隐藏的真相;第三层是在事实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力求提示事实所蕴
12、含的意义。而麦尔文曼切尔本人认为第一层报道是纯客观的报道, 第二层报道中已经包括了记者的主观认识, 而第三层报道中记者的主观认识表现得比较鲜明了,但即便如此,由于后两层报道仍然是基于 事实和运用背景材料等等,因而它们仍然属于客观报道,尽管与第一 层报道有所不同。看到这个三层理论,我们首先可以得出只有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对隐藏事实的挖掘和对复杂事实的分析还是借助事实来 完成的新闻报道,都属于客观报道。但是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第一层新闻,他也渗透着新闻记者的主观判断和猜测。选择哪一条新闻、不选哪一条新闻;为什么选择这一条新闻,这都是新闻记者主观思维中进行的活动,只是我们把他简化了而已。 所以,我们得到
13、一个结论,没有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新闻,没有不包含主观色彩的新闻。从传播者角度来说,情感因素对于新闻是无法避免的。从受众角度来分析,我们更容易得出答案。大众传媒的特点在于传播者和受众是不平等的。传播者是少数人,但是受众是成千上万人,而且这些人成分不同、背景有异。不同的受众之间也存在差异化的理解。现代社会的受众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罗列,更需要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予他们具有倾向性的理解指引, 给予他们对 新闻事件性质的判断和深入理解上的引导帮助,让他们更深刻、准确 地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满足他们在信息的知情和理解双方面的心理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的判断与思辨,不是为了说明自己传播的水平如
14、此之华丽,而是在为受众去粗取精、筛选好坏,从而使得受众对于客观事实的认识更接近客观本质。所以,主观因素与情感因素,不仅仅是传播者本身不可避免的,更是受众所需求的。大众传播不能只是冷冰冰的传播机器,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他要传递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我们身边很多年轻的同学有时候埋怨为什么中国的媒体不如西方媒体开放,但这些同龄人正是忽略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必须要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文关怀。没有这些媒体的情感教育和主观引导,就没有如今稳定的国家局势和安居乐业的底气。那么,如何正确地理解与运用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呢?情感的表现形式,分为最基本的两类,即情感的两和激励,成功的喜悦
15、,固然值得庆幸;失败的哀愁,有时也可以成为发奋的动力。首先新闻则有责任在人们的情感两极中,不断地进行调节。第二,情感的两极性并非绝对相互排斥,常常会在同一事件中,同时出现积极的增力和消极的减力。新闻有责任促使消极的减力向积极的增力转化,以充分调动情感的积极、有利的因素。第三当情感的两级已经严重地倾向消极的一极形成排斥性对立。说服性报道已不足以解决问题,新闻肯定性情感与否定性情感,积极性情感和消极性情感。情感的两极性是以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的。人的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产生肯定性情感,如愉快、喜欢,热爱、尊重、亲近等等;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情感,如苦恼、愤怒、憎恨、轻视、惧怕等等。
16、情感的肯定性和否定性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每一对相反的两极情感的中间,又有着一系列不同强度区别的情绪、情感。例如,在悲和喜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强度的悲和喜,悲可从遗憾、失望、伤感、报道就应无情斗争,大胆揭露,坚持真理,扶正祛邪。实践证明,凡是坚持正义、揭到底的报道,总是能激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事件得到正义的解决。 事实上,记者与受众的情感是相通的。新闻报道,也不能仅仅把事实报道完了就了事,它应该同时唤起 受众情感,使受众得到对事件的客观正确的认识和正性的情感反应。我们应该记住,在新闻“让事实说话”悲伤、哀痛以至绝望;喜可从适意、愉快、高兴、欢喜、大喜以至狂欢。它们的强度依次递增。情感的强度与感 知觉不同,它往往不是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甚至于的同时,调动受众的积极性情感、肯定性情感也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职责。在既坚持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的前提下,理解处理运用好新闻情感的内容,相信新闻不再会枯燥无味,而是具有人情味的的报道。既反应事实又更好的服务于大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