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专业技术总结作者:阳晓明工作单位: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5 月1个人工作技术总结本人阳晓明,于 2007 年 7 月进入中交二公局四公司工作,2011 年 11月受聘工程师职称。期间先后在四川成绵乐铁路 6 标二分部、青海花久 10标、西藏林拉 5 标,河南机西高速二期 1 标等项目担任工程部部长、副总工,工区长等职务,从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安全质量技术管理等工作。目前担任郑州机西高速二期 1 标的项目副总工,主要在分管项目大型交叉施工以及特殊结构的技术方案制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以及变更等工作。在担任工程师期间,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突出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
2、提高技术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抓好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创新,积极应用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担任工程师这 6 年来,我先后参加过高速铁路、高原高速公路、平原高速公路的建设,期间主持过高铁大跨径跨河道的现浇梁施工,跨越既有线施工;参与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冻土层防治施工,高横向落差的路基抗滑移施工;参加了下穿郑徐高铁采用新型材料穿越的变更设计,黄泛区软弱土层处理的变更设计;主导了 40 米箱梁整体式液压模板的设计和优化,平原区涵洞墙身采用液压模板的创新,并在实体上施工取得了成功;编制
3、了跨连霍高速施工的安全技术方案,钢箱梁施工的安全技术方案等。在这几年从事一线生产过程中,我不断的实践学习,同时也通过过程中的历练在不断的自我提升。做为一名技术质量管理的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要不断的总结新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在项目施工一线随时面临各种技术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2应该想到的是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更便捷的方法与技术,要多探索与研究。在成绵乐高铁项目建设期间,我做为项目的副总工,主持了跨彭溪河特大桥的施工,其中跨越彭溪河的 3 跨一联 32m+48m+32m 的现浇梁为本桥的控制性工程,原设计为挂篮施工,但根据业主工期要求,按原设计施工工艺实施,工期无法保证。通过与业主和设计单位的沟
4、通,变更施工工艺和设计图,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由于跨越河道,需采取特殊的支架跨越型式,工期紧,难度大,风险高。从施工进场,就对河道宽度,汛期,常年水位,最近十年的最大洪水水位和流量等进行摸排,参考以往项目的施工经验以及高铁项目的要求,通过大量的模拟方案组合和经济性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跨河道采用临时桩基础、钢管桩加贝雷梁的跨越型式,并邀请局技术部进行复核验算,通过了专家评审会审核。本方案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工期,得到了业主单位的一致认可,同时给项目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及良好的荣誉。彭溪河特大桥施工现场代表二局作为铁路总公司(铁道部)检查的观摩点接受了上级的观摩。个人也获得多次项目先进个人称号。在青藏地
5、区施工期间,对高原高寒地区冻土层施工,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现场查看和大量的实验分析,发现土在冻结过程中不是都能产生冻胀的,产生冻胀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充分则其冻胀量大,反之则其冻胀量小或不冻胀。因此土的冻胀,一般应当具有土、水、温及力四个条件。通常产生原因主要有:路床顶面不平整,易积水,被浸湿;路基填料不合格不均匀;路基填土的压实不均匀(固结的不均匀);冬季冻结时水分向上迁移,在春季时引起了土结构的变化;路基填筑厚度不足;路基受动荷载冲击与振动的影响,使得具有适当含水量的粉性土发生触变性的液化;路基排水不畅等。针对问题,分析了原因,制定实施方案,通过路基试验段总结如下:一是消除不均3匀冻胀。主要是
6、指消除路基病害地段与相邻地段的冻胀差值,或使这一差值在规定距离内逐步消失,使线路达到合乎要求的标准;二是强调综合整治的整体效果。各种整治冻害措施的目的、作用和效果不尽相同,各有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因此要根据冻害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不同措施的互相搭配,注重它们的整体效果,以争取达到根除冻害的目的。在此期间,路基施工从多方面严格控制,冻土层防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2015 年担任河南机西高速二期 1 标副总工期间,我一直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对施工技术人员及现场工人每一个分项开工都进行了技术交底。在每一分项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首
7、件工程制。多交流、想办法、多总结、出成果。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也总结出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好方法,好技术。项目刚开始进场后,对项目梁场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将梁场各个施工区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项目进场就将梁场定位高标准、高起点。在实施过程中更是严要求,而且我们也想了好多好的办法改进施工工艺,比如将预制箱梁钢筋笼底腹板钢筋整体绑扎吊运,节约了时间。比如将锚下加强筋由绑扎改为焊接,节约了钢筋。在箱梁喷淋养生方面我们通过研究制定了整体式移动养生棚,改进了喷头,安装了视频终端系统,通过遥控器自动控制箱梁养生。第二预制梁场参考大岳项目梁场筹建方案打造高标准梁场,从模板的选择,场地的选用都提前
8、进行规划。对传统的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创新,预制箱梁外模采用可行走式整体液压模板,通过轨道行走系统、液压升降与平移系4统,实现模板的拆装。40 米外模分为 20 米两节,每节两个液压行走台车保持平稳,模板置于两个纵移小车上沿轨道可以纵向移动,每个小车设置水平和垂直两类千斤顶,水平千斤顶能使模板做水平移动,实现模板的开模与合模,垂直千斤顶使模板上下升降运动,能调节模板高低,可实现模板安装的精准定位,消除漏浆错缝现象。每节 20 米外模采用整块钢板加工而成,没有中间拼缝。有效保证了箱梁外观质量。保证模板的整体拆装。该套液压整体式外模有以下几个优点:1、预制梁液压整体式模板消除拼缝,避免了模板反复拼拆,
9、保证外观质量同时节省了劳动力成本一半以上。2、外模板拆装不需要龙门吊配合,节省了 2 台 15t 龙门吊,节约设备费用约 70 万。3、施工过程中外模板拆装效率大幅提高,拆装模板 3 个工人在 30 分钟内即可完成。4、预制梁液压整体式模板机械化水平高,定位精准,误差小,大大的提高了箱梁施工水平。5、通过液压系统调整运输模板,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减少了安全隐患。箱梁内模同样采用整体液压式模板,内模系统包括可收缩式内模、拆装台车、卷扬机 3 部分。40 米箱梁内模整体分为两节 20 米内模,模板在横隔板处分为两节,整体内模板采用合页形式连接,上下合页之间采用联动杆的铰接形式,在联动杆上设置液压千
10、斤顶,利用液压千斤顶水平顶升上下连杆5铰链,使内模在断开处可以实现弯曲,缩小断面尺寸,实现内模的收缩,使内模与混凝土分离。利用卷扬机将缩小的模板抽拔水平拉出在拆装台车上。在拆装台车上通过液压千斤顶的回缩,实现模板伸开复位。该抽拔式内模优点如下:1、大幅提高了内模拆拼模板效率,一个人完成了十个人的工作量,3个工人在 30 分钟内即可完成模板的拆装和拼装。2、采用液压整体抽拔内模拆除时工人不需要进入箱室内,在箱室外操作液压油泵与卷扬机即可完成,改善了工人劳动环境,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3、采用液压整体抽拔内模在拼装台车上用液压油缸即可复原,完成内模拼装,安装施工效率实现质的突破。4、内模采用大块钢模
11、板加工而成,接缝少,整体性好,避免内模上浮,有效的提高了箱室内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采用技术创新对施工工艺以及机具进行了改进,消除了人为因素对梁体质量的影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斜角度 40 米箱梁整体式液压模板属于国内首创。迎来了河南省全省观摩,获得了一致好评,同时第二预制场的箱梁预制今年也通过了质监站的验收,被评为河南省样板工程,为公司站稳河南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技术、质量管理进一步认识这几年以来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虽然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要面对各方各面的检查与事务,有的时候变得急躁,6没有耐心,总是以自己经验来判断问题,没有更加深入分析原因。作为技术质量的管理
12、者,经验确实很重要,但是具体问题更应该具体分析,更应该时刻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过程当中更应该以严谨、细致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这几年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业主、监理对我们的工作要求更细致,标准越来越高,注重的更多的是结果,虽然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我觉得还是做得不够,我觉得更应该要有超前意识,想到别人之上,做到别人之前。随着技术标准提高,社会监管力度加大,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我们的成本在逐年增加,效益在逐年减少,显然对项目管理来说应该越来越细,越来越规范化。通过每一道工序起始的技术交底,施工工艺和设备机具的小创新活动以及工序完成的总结,全面推进样板工程建设,并以样板工程为指
13、导,全面提高总体施工技术、质量水平。三、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的提高在工作的过程中,随着接触的工作内容的不断更新,越来越能感觉到自己的不足。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施工工艺要求更加精湛,施工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标准化施工演变为常态。对工程成品的满意度也在逐年提升。对于我来说,压力也越来越大,技术储备还没有达到更高要求,精力分散较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水平,进一步对管理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的探索与应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吸取经验教训,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并与他人沟通,耐心的听取他人提出的建议。在进行每一项施工任务前,先摆正自己态度,树立工作目标,不急不躁,然后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提醒自己那些是不能触碰的红线。7随着行业发展,技术质量管理既是铺路石又是敲门砖。做为一名技术质量管理者要开拓思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才能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创新来提高施工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个人和企业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