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二、辽阔的疆域
2、: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 ;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 ;最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73E)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1、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居第 3 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1、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长 1.8 万千米。2、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3、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领海宽度 12 海里。1、陆地国界线:2.2 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14 个)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四至点2、濒临的
3、海洋三、众多的邻国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三级及特别行政区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1、 总量:2010 年达 13.7 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1/5。2、 省区分布:人口最多:广东省; 人口最少:澳门。3、 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1、地
4、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2、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四、我国的人口政策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56 个民族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 91.5%,少数民族占 8.5%。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3、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二、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
5、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东北为朝鲜族较多。 )彝族 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维吾尔族手鼓舞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汉族赛龙舟 朝鲜族长鼓舞、跳跳板 藏族晒佛节三、独特的民族风情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山脉纵横交织(P21)北列:天山和阴山1、东西走向的山脉 中列:昆仑山和秦岭南列:南岭2、南北走向的山脉 :位于中国中部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台湾山脉的主峰玉山是中国东部最高峰。)4、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海
6、拔 8844.43 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东岳泰山(山东)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西岳华山(陕西) 福建和江西(武夷山)6、中华五岳 南岳衡山(湖南) 7、省交界处 湖北和重庆(巫山)北岳恒山(山西) 青海和甘肃(祁连山)中岳嵩山(河南) 西藏和新疆(昆仑山)二、地形复杂多样(P24)1、主要地形区及特征:青藏高原 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 开阔坦荡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内陆盆地;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 绿洲和垦区柴达木盆地 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 ;平均海拔最高。四川盆地 红色或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辽东丘陵(3)三大丘陵 山东丘陵,东南
7、丘陵 林业和牧业东北平原 最大,黑土广布;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湖泊众多,鱼米之乡2、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山区占 2/3。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三、地势西高东低(P30)1、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1)对气候:使海洋湿润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8、,有利发电。阶梯名称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区 分界线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 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 准噶尔盆地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东北平原 辽东丘陵华北平原 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四大高原(2)四大盆地(4)三大平原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温度带的划分 暖温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亚热带(
9、一年两熟到三熟)热 带(一年三熟)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布规律:夏秋多,冬春少。湿润地区 (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 (荒漠草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1 月 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方地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二、季风气候显著(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1、季风: 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2、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3、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夏
10、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南涝北旱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1、气温(活动积温)2、降水干湿地区4、秦岭-淮河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三、特殊天气1、寒潮: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2、梅雨:江淮流域。3、台风:夏秋季节4、沙尘暴: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四、气象灾害1、洪涝:夏秋季节2、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3、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一、外流区为主1、外流区(面积约占 64%,径流量 95%以上)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汛期最长
11、的河流是珠江(2)中国之最 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2、内流区(面积约占 36%,径流量不足 5%)(1)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我国第一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 、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二、滚滚长江(1)发源地: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注入海洋:东海宜昌(湖北省,上中游划分地)湖口(江西省,中下游划分地)(4)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5)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6)主要湖泊
12、:鄱阳湖、洞庭湖、太湖2、水能宝库:水能丰富3、黄金水道:航运价值高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三、滔滔黄河(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2)注入海洋:渤海河口(内蒙古,上中游划分地)(1)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3、我国的主要湖泊(3)上、中、下游的划分1、长江概况(3)上、中、下游的划分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1、黄河概况桃花峪(河南,中下游划分地) (4)主要支流:汾河、渭河*2、 “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1)成因: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2)危害:下游的河
13、堤决口改道。(3)治理: 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河流 长江 黄河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上的巴喀拉山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长度 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 5464千米,第二长河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上中下游的划分源头宜昌湖口入海口上 中 下源头河口桃花峪入海口上 中 下支流与湖泊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乌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汾河、渭河流经省区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
14、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水文特征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1、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2、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二、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2、非可生再生资源:指今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
15、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三、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1、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2、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2、人均土地面积不及世界的 1/3。3、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二、类型齐全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2、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3、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三、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1、耕
16、地分布: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2、林地分布:东北、西南(天然林) 、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分布: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2、林地: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3、草地: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保持草地生产力。4、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5、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 18 亿亩。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缺水带少水带平水带(过渡带)多水带丰水带二、兴建水利工程
17、1、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 。2、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 (小浪底) (三峡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西、中、东三线方案)引黄济青3、跨流域调水 引大入秦引滦入津引黄入晋三、节约用水1、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地跨多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热带。1、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2)大陆架面积宽广。(3)海水温度适中。2、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二、海洋资源的保护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时间分布不均:1、水资源分布特点: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2、中国径流带3、四大渔场4、四大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