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只有绝处能逢生我的老家在甘肃靖远。那是一个水比油贵的地方,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多,打下的粮食吃不完,就能卖几个钱支付日常开销;明年雨水少,日子就过得紧巴巴。因此对我们来说,摆脱贫困的惟一办法就是出外打工。 我 19 岁那年,在兰州一个包工队打工的叔叔来信说,他们那儿需要人,要我赶紧去。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我带着父母东凑西借的 200 元钱离开了家。 到兰州后,我一路打听叔叔信上说的地址。经过中山铁桥时,我突然看到桥头有一个招收服装裁剪学员的报名点。简直是鬼使神差,我稍一犹豫,就报了名。因为我知道,即使找到叔叔,无非是做一个既受气,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小工。而如果学到了一门手艺,就有
2、了一个终身的饭碗。 晚上,躺在学校宿舍的木板床上,我突然在想放弃了打工的机会,假如又学无所成,回家父亲非把我的腿打断不可。 不成功便成仁。那天晚上,我睁着眼一直到天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手艺学好。从第二天起,我几乎是以一种疯狂的态度投入学习。我把捡来的废纸订在一起当笔记本;每堂课一结束,我就拦住老师问这问那,从不顾及老师被问烦了对我的训斥;回到宿舍以后,我几乎再不出门,要么一遍一遍地背各种服装款式的裁剪公式,要么把旧报纸摊在床上做模拟裁剪。恨不能一天时间就把所有的技艺学到手。 2交了学费以后,我的身上只剩下 43 块钱了,这就意味着在 30 天的学习时间里,每天我的开销只能有 1 块多。母亲烙的
3、锅盔给我节省了 3 天饭钱,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的饭食就是大饼就开水,在兰州再没有比那种 5毛钱一个的大饼更便宜实惠的东西了。每当别人在宿舍里吃饭,我的胃里就会翻江倒海,只能别过头去,把笔记本翻来翻去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一直到学习期满,饥饿始终伴随着我。 时间对我来说太宝贵了,如果说挨饿受罪因为是自找的而必须忍受的话,那么属于我的学习时间被别人占用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学校的教程是前半月学裁剪,后半月学缝纫。由于缝纫机少,两人合用一台缝纫机。和我合用一台机子的是一个本地小伙子,我的穷酸和寡言让他觉得我好欺负,他每次上机子后,该我换他的时候却总是磨磨蹭蹭地不下来,我一催,他就嘴里骂骂咧咧。
4、那天我忍无可忍了,见他不下机就把机头上的转轮扳住不让他再踏,没想到他起身就是一拳打在我的脸上,我的鼻子当即鲜血直流。我大叫一声,发疯似地抓起机台上的剪刀。那家伙一见,吓得兔子一样蹦起来,撒腿跑出门去。其他人连忙围过来劝我。我推开众人,坐到缝纫机前,拼命地踏动踏板老师见我疯疯癫癫,怕我闹出什么事来,从此以后就让我一个人用一台缝纫机。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背着背包一出校门,立刻就直奔兰州东部批发市场,那周围有很多制衣厂。我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大多是纸上谈兵,从未用布料裁剪和缝制过一套完整的衣服。很幸运,当天我就找到了一家私人制衣厂并被留用。 从那以后我开始了一段夜猫子似的生活。私人制衣厂的工人几
5、乎都3是晚上干活白天睡觉。工人们个个脸色蜡黄,蓬头垢面。 我很快就适应了这种颠倒黑白的生活。制衣厂里活儿多得让人喘不过气,裁好的衣片每天都码满了案子。晚上,除了缝纫机走针的哒哒声,几乎再听不到任何声响,好像连说话都是一种浪费。这样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 9 点,吃完饭,回宿舍睡觉。 我们是计件工资,做一件上衣 5 块钱,做一条裤子 2 块 5 角。最熟练的工人每晚也顶多做 4 件上衣或 7 条裤子,而我这样的新手,复杂一点儿的上衣一晚上连一件也做不出来。 每天早上吃完饭以后,别人都睡觉去了,我就偷偷溜进裁剪室,和裁剪师傅套近乎,看他打板、下料、对模特儿身上的新款服装进行修改,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他讨
6、教。为了不让他反感,有什么活儿我就抢着干。每天牺牲两三个小时的睡觉时间,换来的是裁剪水平的飞速长进。不出一个月,裁剪师傅有时偷懒,就干脆让我打板,这更让我有了把所学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对于缝纫技术,我也加倍苦练。我注重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后来,为了检验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独立开店的能力,我把没用的布头拼接起来,为自己裁了一套西装,偷偷缝制出来。当我穿着那套花花绿绿的百缀衣让裁剪师傅看时,他差点儿没笑破肚皮,不过笑后他连连称赞:好,好,裁得很合身,做得也很规整。 在领取了第三个月的工资后,我的兜里已经有了近 1000 元的积蓄。于是,我离开了制衣厂。不怕人笑话,在四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我没有铺盖,
7、睡觉从没脱过衣服,更没洗过一次澡。 4我在兰州土产公司的家属区里租了一间一楼的房子,又从收购旧货的人手里买了三大件(缝纫机、锁边机和熨斗),我的裁缝店就算开张了。 开张伊始,由于我太年轻,人们对我的手艺不信任,加上我没有下手出活儿慢,所以生意十分清淡,平均一天收不到一件活儿。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劣势,也清楚弥补劣势的方法,只能是把活儿做精做细,慢慢建立口碑。比如,对于西服,我不仅在外表挺括上下功夫,每次挂完里子,还要把里子从封口处翻出,用小剪子把那些别人看不到的线头也仔仔细细地剪干净;对于女装,尤其是薄柔面料,最容易出现对襟翻翘和长短不一的问题,为此我在衣架上拴了一个铅坠我的认真和努力渐渐取得
8、成效,找我做活儿的人越来越多。 站稳了脚跟,我这才敢给家里写信说明情况。 由于顾客日益增多,我招收了 3 个学徒,其中便有后来成为我另一半的小晴。她比我大两岁,在她的督促下,我改掉了不少坏毛病,生意很红火。开店后的第二年,有一家纺织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只得把卖不出去的布料充当工人的工资。工人面对堆放在家里的布料发愁,有的就把布料拿到我的店里给自己和亲戚朋友做衣服。我一打听,这些布料价钱便宜得令人吃惊,于是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假如用这些布料设计出几种新颖的款式,由于价钱低廉,推到市场上未必无人问津。我把这一想法告诉小晴,小晴当即表示值得一试。 很快,我就签下了位于繁华街口的一个铺面,
9、小晴也顺利招收了 5 个熟练工人。在铺面装修期间,我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服装图书,最后根据收5购来的布料的花色质地确定了 5 种款式。半个月以后,我们的“姐弟制衣”正式开张。 不料,满怀希望换来的却是沉重打击样品在铺子里展示了十几天,却仅仅卖出去几件。大多数顾客都是冲着样式而来,可一看面料,就又摇头而去。新铺面花去了我们所有的积蓄,工人的工资也马上得支付,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走出困境,那就只有“破产”一条路了。 那天,我和小晴对坐无语,刹那间我忽然想到:顾客能被服装吸引而来,说明服装款式没有问题,关键是对面料不满意。那种面料被成批地发放到工人手里,一定在全市流传得很广,甚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可是,在别的城市呢? 我断然决定,拿上服装样品,到别的城市去推销。我首先奔赴成都。令我意外和惊喜的是,在荷花池批发市场,我走进的第一家批发店就看中了我的服装,并且当天就签了一笔 500 套的订单。 揣上定金,我连夜赶回兰州 不久,那个老板又发来第二、第三张订单,直到我把能收购来的那种面料全做完,那笔生意才算结束。 如今,我们在城郊租了一间大房子作为厂房,工人已有 30 多人,固定客户发展到了十几家,业务也不再局限于量体裁衣、成衣零售批发,还有新款设计和来料加工。 责编/蕙心(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