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程 教 案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书 法主 讲 教 师 罗 媛职 称 教 员系(部)名称 公 共 课 部 2010.10.132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书法课程类型公 共 课( ) 职业基础课( ) 职业技术课( ) 职业技能课( )专业选修课( )授课班级及人数书法一二班总学时/ 学期学时 24 总学分/ 学期学分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学时: 实训(实验)学时:考核方式 考试( ) 考查( )考核形式闭卷( ) 开卷( )口试( )上机( )其它( )教材名称3教学参考书中国美术史教程授课章节名称 明清以及近代书法授课时间 课次:1 周次: 17/18教学
2、目的和要求1、体会明清书法承晋唐之后不断演化并开拓出的新境界。2、理解明清时期书法作品中鲜明的个性,书法家本人的气质和修养、风格上各自成立的独特面目。4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不同书法家的书法成就。2、教学难点:不同书法作品的欣赏角度。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与作品欣赏作业 作品赏析授课内容:明清两代书法艺术风格历经数变并有重要发展。明代书法继宋元帖学并上溯晋唐,前中期书风儒雅蕴籍,至晚明出现巨大转折,或纵逸,或奔放,或劲健,或清疏,注重书法个性,力娇柔媚甜俗之弊,在行、草、楷书上有所成就。明代书法明代书法是宋元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初书法家以宋克等为代表,基本上是元代的延续,由于宫廷的
3、需要,台阁体曾盛行一时。明代中期,书法重心移到文风隆盛的苏州,创造了秀逸婉雅的书风,出现了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等富有影响的著名书法家,继吴门书家后又出现以董其昌为代表的集贴学之大成者。这些书法家都擅长楷书和行草,尚姿取势,各具自己的风格特色。明代晚期,社会5动荡,发生了天崩地裂的变化,突破了明代前中期儒雅蕴籍的面貌,涌现出徐渭、黄道周,倪元璐等富有鲜明个性的书法家。一、 明初三宋及馆阁体宋克 他不为当时流行的赵孟頫书风所影响而能摆脱时尚,另辟蹊径,工真、行、草及章草,尤以章草见长。他学术用功颇勤,将历代法书藏于一室,深入钻研, “杜门染翰,日费千纸,遂以书名天下” 。楷书学王王羲之,章草学皇象
4、急就篇 ,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自辟蹊径,他变古章草的扁方字形为长方体势,变圆厚古拙的用笔为挺拔瘦劲的笔划,体长而修美,具有俊秀刚健之气。他还在写行草中融入章草的用笔,以增强其健美的形态,传世的七言绝句中就带有这种特色。与宋克同时的还有精于小篆的宋璲和擅长草书的宋广。宋璲传世作品很少,宋广传世作品又风入松词和临帖怀素自叙帖 ,用笔手劲奔放。宋克、宋璲和宋广时称“三宋” ,他们对明初书风影响颇大。明代初期,有的皇帝对书法也有偏好,曾下诏求四方能书者书写皇帝的文书,一些书法水平高超者都因书写宫廷文书而被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这种为宫廷利用的书风被称为“台阁体” ,大多又婉丽端庄秀雅的特色,但书写中6不重
5、抒发性情,缺少个性,后期形成刻板僵化或圆熟俗媚的流弊,缺少有水平的书家。到成化弘治以后,书法家们有意识的摆脱台阁体的影响,书法风格才逐渐发生明显变化。二、 明代中期吴门三家明代中期不少书法家又宗法魏晋唐宋诸家,以畅神抒情为目的,他们皆为苏州人,如擅行草书,得怀素、米芾笔法的徐有贞;师法苏轼善于行、楷的吴宽;宗法晋人擅长行草的王鏊;博古好学,笔法清劲富于变化的李应祯;宗法黄庭坚,书风奇绝的沈周等人。正德、嘉靖时期苏州地区有出现了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其书风大变,形成吴门书派。祝允明 富文学修养,才华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他小楷取法钟繇、王羲之及虞世南、褚遂良诸家,具有
6、晋唐书法的风范,狂草师从怀素及黄庭坚,奔放雄健。祝允明为人纵逸不羁,纵横多变的狂草也最能体现其个性。画家文徵明也以书法著名于世。他幼年天资并不聪颖,曾在考试中由于书法不佳被列于下等,因而发愤学习。文徵明尤以小楷最为人称道,大多师法王羲之,法度严谨,笔锋挺秀,清俊雅致,无一滞笔。他 90 岁时犹能作蝇头小7楷。行书学赵孟頫,写的清新儒雅,体态雍容,大字则追法黄庭坚,用笔舒展。文徵明为人立身严肃不苟,其书法也严谨,精于法度,并能寓潇洒于方正之中,现飘逸于公正之外,饶有秀雅闲美之趣。王宠书学王献之、虞世南而有变化,小楷和谐巧妙,具有晋唐人的闲雅韵趣,形成“神韵独超,天资特秀“,疏拓秀娟的书风。可惜年
7、寿不永,40 岁就离开了人间。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体现着明代中期书法艺术的新成就。他们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广泛吸取营养,彻底摆脱掉台阁体的流弊,各自形成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具有相当的影响,在书法史上被称之为“吴门三家” 。三、 明代后期书法的发展明代后期吴门书法还保持有一定的地位,但有些追随者却守株因袭而缺乏改造。而画家陈淳,徐渭却展示出独具一格的书风,董其昌的书法则对明末特别是清楚的书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 陈淳与徐渭2、 董其昌及明末清初其他书法家清代书法一、 清代早期书法清代书法大体可分为两大流派:以阁帖为主,承接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追摹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米芾,8尤其是赵孟頫,董其昌的行
8、贴的帖学;另一种是借鉴两周钟鼎、秦篆、汉隶及六朝石刻的碑学。清代早期,帖学占有重要地位,其流行于统治阶级的提倡有关。明代后期董其昌的书风一直被视为遥接二王的书法正脉,康熙皇帝推崇董书,这种清雅俊秀的书法风靡一时;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又极其推崇赵孟頫,他鞋子即仿圆润丰腴的的赵书,他还令将宫廷珍藏古代书法名迹刻成三希堂法帖 ,并重刻醇化阁帖 。上有所好下必与焉,加之科举时代眷写诗卷的字体要求端正整齐,而不能有丝毫违反,于是诗人学子在这方面颇下功夫,遂形成分形布白、求结体笔划匀称、缺乏个性的馆阁体。这无疑对书法家的个性和才能的发挥是严重的束腹。虽然有些人书法造诣颇深,由于受过馆阁帖的熏染,也会留下难以
9、消除的烙印。帖学书法家重成就突出者有张照、刘墉等人。张照其书法初从董其昌入手,继而追踪颜、米,功力深厚,作风圆健雄浑,他常为乾隆代笔。刘墉擅长行楷,出从赵孟頫入手,后学董其昌,又广泛借鉴诸家,70 岁以后还曾潜心于北朝碑版。他善于吸收各家用笔之长而不停留于表面的形似,形成温柔敦厚、天真烂漫的风格,体现了雍容华贵的气度,被誉为“集帖学之大9成” ,是清代帖学中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乾隆时论及书法,盛称刘墉为当时的帖学四家之一(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二、 碑学的兴起清代中期以来,先秦青铜器、秦汉碑片的不断发现,引发古文字学与金石学研究的高涨,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变革。特别是清代嘉庆、道光以后,碑学取代
10、帖学成为主流,一时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开创了清代书法的新风。在书法中突破帖学的拘束而独创一格的,有清初和清中叶的一些画家。三、 清代晚期书法清代晚期,碑学风成独霸书坛之势,名家辈出,诸体书各呈新意,其中以赵之谦、吴昌硕最负盛名。赵之谦,学问渊博,擅诗文,书画篆刻俱佳。他学术由颜入手,早期笔力雄厚,结字宽博,后转向钻研六朝及北魏造像铭,但不追求斩钉截铁的碑刻效果而重在领悟笔意,用笔方中带圆,笔势飞动,并融入颜书的精髓,人称其书是“颜底魏面” 。他在隶书上也下过很深功夫,又以魏碑笔势写行草书,流利自然,创立了自己的面目。吴昌硕是诗、书、画、印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全才。擅行篆书,曾致力于秦代刻石及石鼓文,又参以商周金文,10用笔豪放肆劲,将方正疏朗的石鼓文写成长方形,右左上下参差取势,结体自出新意,朴茂雄健,能打破陈规自成一家,富有鲜明的金石味。晚年又常作狂草,苍劲豪放,雄浑而有气势。课外练习:熟悉了解所学文字,学会欣赏分析。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课件幻灯片。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明清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