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设计积极遵循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效的讲授法学习相结合,力求屏弃过去语文教学中只重知识,不重技能等华而不实的做法,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抓住文中“知音”这条主线借助于文下的注释、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的资料自读自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注重情感的熏陶,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通过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引领学生去诵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
2、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从而热爱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2.方法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 25 课【教学重点】: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高山流水ppt;相关古诗文资料 学具:课本、搜集
3、的相关资料;文具盒、 练习本【课前交流,介绍文言文】谈话: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首先让我们面向来自全国各地2的老师们,以热烈地掌声,欢迎他们来到我们的葫芦岛市吧!(生转向老师鼓掌)谈话提问:刚才我们背诵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背下来吗?(生齐背。 )谈话提问:这是我们孔圣人的话,古人的句子你还能背过哪些?(生背学过的句子。)评价提问:同学们真棒!“之乎者也”背了这么多,那么你知道你背的这些文章叫什么吗?(指名生答)评价谈话:对!就是“古文”也叫“文言文” 。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这里第一个“文”讲“美好”的意思,第二个“文”才讲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
4、就是“美好的语言文章” 。我知道大家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但我们对文言文却并不会陌生,因为严格的来讲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也是文言文的一部分。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教学过程】一、欣赏名曲,激情导题 谈话提问:同学们,我们的课堂上一直流淌着一首千古流传的古筝曲,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播放高山流水 ;指名生说曲名。 )谈话导题:是的。这就是著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伴着这首曲子,回到 2500 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里有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知音故事。看老师来写这个故事的名字。 (板题:伯牙绝弦) 提问: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名字?(指名生读。 ) 引评
5、: 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或给他一个建议。 )生评价引读:字音读得很准,如果再自信一些,字正腔圆地来读会更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个题目的意思?生答:伯牙绝弦就是指伯牙把琴摔碎了,再也不弹琴了。评价:说得挺好,谁能准确说出“绝”的意思呢?生答:绝讲“断绝”提问:你怎么能说得这么恰当呢?生答:看下面的注释。谈话:你们也是这样吗?真好,大家都用了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知道这叫什么方法吗?生答:这是一种借助于文下的注释学习的方法。谈话:对呀!借助于文下的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一种非常便捷有效的方法。引导:读懂了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伯牙为什么要割断琴弦,以后再也不弹
6、琴了呢?3评价:提得问题很有价值!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大声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可以多读几遍,力求把文章读通、读顺。 (生自读文章;教师巡视指导)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一) 引导读文,学习读法 谈话:同学们读得真有滋味。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反复诵读我们才能学好古文,感受到古文的魅力。现在,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指名生读文章) 其他同学提笔听读,看谁听得最认真。引评: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可以给他什么建议呢?(生评价,给建议。) 提问:在诵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生答:在诵读古文时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屏幕已经用“”划出了句子的断句,同意这种画法吗?生答:谈话提问:但光有正
7、确的断句是不行的,我们不能一字一顿的读,那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答:诵读古文时要注意字断音连。谈话:是呀!只有做到“字断音连”才能读出文言文的魅力。现在老师想读一遍你们同意吗?。 (师配乐朗读)谈话:感谢大家的鼓励。老师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你们肯定会比我读得好。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吧!(生再次自由读)提问:谁愿意再来读一读?(生读文,师巡视指导) 。评价:这么快就读出了古文的味道,真了不起了,让我们掌声鼓励他!(二)借助注释,自学古文:师:同学们,这虽然是一篇古文,但是很多词语的意思古今差别不大,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文下的注释自己读懂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读懂的内容可以记录下来
8、。遇到不会的地方,还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生伴乐自学)谈话:我看到同学们的自学都有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生互相交流)评价过渡:同学们在自学的时候注重 了边读边想,有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交流时也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非常棒!三、走进文本,初识知音。(一)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人物,初识知音引导: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流中产生的。让我们畅所欲言,简要的说说你读懂了什么?4生:我读懂了文章写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故事。师:很好,这位同学抓住了文中的两个人物。他们是谁呢(学生接,教师板书:伯牙 钟子期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二) 从句子的理解入手,通过人物的特点识知音。生:我读懂了文中的第一
9、句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意思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引评:这么快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了,很好!你是从哪个词中读出了“擅长”的意思。生:从“善“字中。师评价过渡:你真会抓住字眼来理解。谁能把你的理解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读出“善”字在这里的含义。生读评价谈话:老师感觉你读出了两个人善读善听的特点。很好!你叫什么名字?生回答。评价:老师想说“*你很善读” 。谁还是善读之人呢?生再读这一句;渲染引读:人们都说会弹琴的人是志趣高雅的人,能听懂琴音的人则是超凡脱俗之人哪!何况伯牙和钟子期还做到了一个“善”字,让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特点。 (生齐读)引申谈话:正因为伯牙这么鼓琴,
10、钟子期善听能听懂,所以这俩人是知音对吗?(三)通过学习理解古文一字多义的方法,再识知音。提问:你还读懂了什么呢?接着说。生:我读懂了“善” 字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句话中的“善”讲“擅长“,第二句和第三句话中的“善”讲“好”的意思。评价引导:看有这么多同学是善读之人,同学们一定有所收获吧!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这里应该把学生说的写出来。 )提问:同学们,古文中像这样一字多义的现象很多,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理解呢?生答:注意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师小结:是呀!联系上下文是我们正确理解文中词意的一种好方法。(四)抓住重点词语,鼓励学生悟知音。提问: 5生继续
11、说:我读懂了“志字的意思是心中想到。课件展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提问:“志在高山”让你感受到什么?生:伯牙弹琴的时候很投入,很认真。师评价:是呀!只要心有所想,就都能通过琴声表达出来,的确是“善弹之人哪!”(五)读中感悟,从文言文的简约体会知音生:我读懂了伯牙弹琴,钟子期听出的“峨峨兮”的意思是“巍峨峻拔” 。评价: 太棒了。 引读:你能通过的你的朗读,把你心中巍峨峻拔的高山带到我们面前吗?生读引读:看到那座高山了吗?谁能读得让山更高呢?生再读。评价提问:感谢你,让我们看到了一座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山!这所有的印象,作者仅用三个字就表现出来了,哪三个字?生
12、回答:“峨峨兮” 师:可见我们古人用字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哪!小结: (六)读好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明知音生:我读懂了 “哉” 、 “兮”是两个语气词。评价提问: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钟子期说的话很多,为什么短短的一个句子里会连用两个语气词呢?生答:“哉” 、 “兮”钟子期连用两个感叹词,内心里由衷地赞叹!是因为他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了伯牙的琴声。引读:老师来做伯牙,谁来做钟子期由衷地赞叹地一下!谁能更饱含深情地读?生读。小结: (七)读中感悟,体会知音的美好提问:刚才很多同学都把“泰山”读得很有味道,了解泰山吗?生:回答。引读:泰山是五岳之首,有王者至尊,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在望岳一诗中写到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谁能读出泰山的巍峨!小结:是呀!同学们,我们要善于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读出话外之音,品出其中的含义。课件出示:志在流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6师过渡:刚才我们读出了泰山的巍峨,接着来看第三句,这一句的句式和结构都和第二句相同,会读吗?能读出其中的深意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自读,个别展示,评价)师补充:古文中的江河指的就是“长江” “黄河” 。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多么的气势磅礴啊!志在流水,钟自期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小结:无论是高山也罢,无论是江河也罢,只要是善弹的伯牙所弹,善听的
14、子期总能听懂,这真是生接:(伯牙所念,种子期必得之)师提问:“念”是什么意思?和上文的哪个词的意思相同?生: 总结: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念” 。古文中同意不同字的现象很多,我们用上下勾联的办法来理解词意。 (板书:上下勾联)四、故事拓展,感受知音1、拓展阅读:了解知音之源过渡谈话:孩子们,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经过大家不断的努力,我们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有了个性化的感悟。同学们,在学习古文时,如果能够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更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学看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资料。其实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相遇是十分偶然的。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遍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
15、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自己来读读这个小故事。(课件展示知音故事)提问:面对着这些昏昏欲睡的粉丝们,如此用心弹琴的伯牙心情会怎样呢?生回答(伯牙会非常的伤心、寂寞、孤单) 。2、续写练笔,融入知音续写谈话:所以,伤心、寂寞、孤单的他自己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伯牙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要跟他说,会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来写一写。生伴着音乐想象写话。 (小练笔:学生写一写伯牙对钟子期说的话)师评价: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染了,有的同学写得非常快,先找同学来说着。 (学生读出自己的心里话)生说一:子期,只有你
16、能听懂我的琴声啊!生说二:子期,我终于找到你了,只有你能听懂我的心声啊!生说三:子期,有你这一个知己我就满足了。 。 。 。 。 。 。7师补充: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此山中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曾经是满面春风皆朋友,而今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小结:像你这样知我琴、知我心、知我志的的人就是我的知音。 (理解知音)引读:是呀!知音的相聚是何等的融恰与快乐,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句话。 (生再读,进一步感悟)五、回到课文,升华情感引导谈话:同学们,相聚时难,别亦难。分别他们是多么的难舍难分,他们约定第二年的中秋还要来相会,然而世事难料,第二年中秋,俞伯牙乘着一叶扁
17、舟如约而至,然而迎接他的只是钟子期冰冷的坟墓。此时高山无语,流水无声。肝肠寸断的伯牙来到子期坟前,又操起他心爱的凤尾琴,为唯一的知音子期弹奏起高山流水 。可惜当他志在高山时,子期不能再对他说生(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引导:当他志在流水时,子期也不能再对他说生(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引导:于是,伯牙就生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过渡提问:乃破琴绝弦,同学们,伯牙作为一名乐师,琴就是他的生命啊!他是多么热爱音乐,多么喜爱这凤尾琴啊。为什么他却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生答:因为只有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可是子期死了,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了。评价引读:看来,你也是几千年前伯牙的知音。或许这
18、首诗更能全面地描绘出伯牙的心情(课件展示诗句)生(齐读):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评价:从同学们的眼睛中,老师读出了同学们的感动与感伤,是呀!后人也是有感于这种真知己真知情,而创作了这首高山流水 ,让我们再次伴随着这首曲子,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生在音乐声中背诵课文。 )8六、课后拓展,背诵名句。引读:读了这个故事,再让我们读读这些交友的名句,丰富我们寻找知音的价值观。孩子们,世乏知音空抚琴.,(示意学生接,课件展示)总结:同学们,知音难觅,姚老师在这里祝愿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板书设计】伯牙绝弦伯牙 琴 情 钟子期 字断音连志 1、借助于文下的注释知音 2、反复诵读3、联系上下文4、搜集相关的资料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千金易得,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