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宁夏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 农业污染严重威胁着宁夏农业生产,规范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十分重要。文章在简介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后,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农业污染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敌,进行农业污染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要使其顺利展开,不但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还要有规范的标准可以参照。如此,就必须组织相关专家对农业污染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发展模式、相关标准、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增加这方面的财政投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更科学地控制农业污染,而且能更有效地开展产地环境建设和提高宁夏
2、农产品竞争力。 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由国内问题演化成为国际问题。世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已逐步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的“标准”竞争。因此,应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使我国农业标准尽快采用现有的国际标准、指导原则和建议。同时,加强农业标准内容、目标、制定速度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增加我国标准的科技含量,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规范农产品市场行为。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2概况 宁夏为保障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先后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近 100 项,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1 个,
3、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10 个,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5 个,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4 个。全区已经完成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 680 个,绿色食品 165 个,有机产品 8个:认定无公害种植业产地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80以上,认定无公害畜禽养殖规模占全区畜禽养殖总量的 85以上,认定渔业产地养殖面积占全区养殖水面的 76。中宁枸杞、盐池滩羊、中卫硒砂瓜、贺兰山葡萄等一批宁夏优势农产品也已申请了原产地域保护。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共有 151 个,宁夏占全国总数的115,成为全国率先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省份之一。10 个基地分别为:中卫市
4、城区 14.6 万亩(约 0.97 万公顷)压砂西瓜、中宁县 14 万亩(约 0.93 万公顷)压砂西瓜、中宁县 10.4 万亩(约0.69 万公顷)枸杞、永宁县 16.6 万亩(约 1.1 万公顷)玉米、吴忠市区 13万亩(约 0.87 万公顷)玉米、青铜峡市 10.4 万亩水稻、灵武市 12 万亩(约 0.8 万公顷)水稻、贺兰县 13 万亩水稻、盐池县 12 万亩荞麦、西吉县 32 万亩(约 2.1 万公顷)马铃薯种植基地。 存在的问题 3目前,宁夏已经初步搭建农业标准体系框架,还逐步建立区、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宁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在西北地区名
5、列前茅。但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与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标准不配套、不统一 一个产品多重标准。部分标准还相互矛盾,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所适从。缺乏统一规划,制定和实施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针对性不强,导致标准的重点不突出,主导产品缺少配套和完整性,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比如,部分产地环境标准仅规定了技术指标要求,而缺乏相配套的检验方法,或检验方法在实践中很难执行,以致于标准执行过程中弹性过大,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难以把握。另外,未规定农药检验方法的检出限,或最大残留限量值与检验方法最低检出限存
6、在矛盾。标准技术内容陈旧 农业标准制定起步晚、起点低,档次有待提高,不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部分产品缺少技术要求,质量水平低下,安全标准严重滞后。标准考虑自身的因素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少,鲜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致使全区许多本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创汇潜力难以发挥。 4标准研究工作滞后 农业标准的严肃性、科学性难以提高。标准是国家农业与环境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标准也是科学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标准的制定、颁布、实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标准必须在对大量的科学成果、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验证的基础上,予以规范化,这样
7、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科学性。由于对标准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加之标准制定的时间紧、经费少, “速成标准”现象较为严重,基本上是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汇总,谈不上科学研究和试验验证,一些标准从任务下达到审定通过不到半年的时间。颁布前未能充分征求相关科研、推广、生产单位及社会公众的意见,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是禁不住推敲的。 农业标准化检测体系狭小且不完整 近年来,宁夏“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已在各县市大力推广应用。但是,在信息的收集、愿料基地的管理技术,农药、兽药残留监控体系的建立,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方面经验比较欠缺,存在着不足。在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手段、检测能力及资金支持等方面依然较为薄弱,需要在长
8、期的应对工作中加以提高,为今后农药、兽药残留的监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标准宣传贯彻实施不到位 5在我国,农业标准化的主体多为政府或准政府组织。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不重视,许多领导与农业工作者对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尤其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对农业标准化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茫然不知,农业标准的实施尚不能成为农业发展的自觉行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严重脱节,存在“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此外,农业标准信息咨询服务启动迟缓,更没有形成网络化。 农业标准化的管理执法不规范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农业部门一家的事,
9、还涉及技术监督、环保等多个部门,缺少统一的农业标准化机构,造成农业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甚至农业企业部门各行其是,标准不规范、不统一。另外,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机构和基层管理部门把标准化和部门利益捆绑在一起,重罚款、轻检测甚至不检测,导致一些有害农产品流入市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权。 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加强科学研究,保证标准质量 切实改变重制定轻研究的倾向,加强标准技术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坚持使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能够反映市场的需求,标准技术内容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在完善配套标准的同时,注意现有标准的及时清理和6修订工作,努力避免重复。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整体提高我国农业标准
10、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突出重点,加快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重点是制订全区名特优新水果、蔬菜等主要优势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配套完善地方标准,确保本区主要农产品,特别是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都有标准可遵循。 一是突出地方特色主导产品的制定与推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抓当地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选准重点逐个制定系列标准,同时要认真总结生产技术和经验,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当地农民的生产水平,及时修订、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 二是注重标准内容与范围的扩大与配套。标准范围应从原来的少数农作物种子、个别种畜,发展到农林牧渔各个领域。标准的内容也应从原来的产品指
11、标、栽培技术,延伸到产品质量、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以点带面,努力抓好农业标准的实施 制定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开始,抓好标准的实施是关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都知道和了解农业标准化,并自觉地把标准化应用到农业生产上,从而加快科技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特别要重视发挥各级示范区(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抓好示范培训,建立咨询服务,落实推广措施,使农业技术标准一直贯彻到农户和企业,使标准落7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 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引导为辅,合力推进 政府部门运作的是社会公共产品,而目前农业标准化中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标准
12、的建设也就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过程。在农业标准化的起始阶段,政府的推动更显关键。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必须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农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各职能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抓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抓好质量检测、商标管理等工作。在政府推动下,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建设的投入和积累机制的同时,引导、组织农户、农业生产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特别是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开展标准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带动作用。为此,应保障相应的标准经费,抓好农业信息收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本地区、本系统、上下各层次的有效资源。形成标准建设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