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拱廊桥的美学诠释摘录:木拱廊桥集亭、阁、楼、桥等建筑样式于一体,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点,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 (朱光潜语) ,对于廊桥美的诠释应该立足于人对桥的最直接的美学感受,也就是桥的外在形式。因此本文将从形式美与环境美两个方面探讨木拱廊桥独特的美。关键词:木拱廊桥 形式美 环境美 一、前言廊桥,俗称“风雨桥” “蜈蚣桥” “厝桥” ”,既桥面上覆盖有廊屋的特殊桥梁,依建筑材料,有木拱廊桥、木石拱廊桥、石拱廊桥之分。其中木拱廊桥为我国所独有,又因为木构建筑易受腐蚀,所以显得更加珍贵。木拱廊桥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泰顺、庆元、景宁及福建北部寿宁、宁德、
2、周宁等县市,又以庆元、寿宁、泰顺三县的数量最多,其中庆元有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位于举水乡月山村,修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 ) ,庆元县并于 2011 年建造了全国唯一的一座廊桥博物馆。2009 年浙闽相关县市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已被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拱廊桥更是走向了世界,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木拱廊桥集亭、阁、桥等建筑于一体,横跨于山水之间,如长虹,又如天上宫阙,如龙桥有诗云“玉宇琼楼天上下,长虹飞渡水中央。上下影摇流底月,往来人渡镜中堤” ,可谓美妙至极。木拱廊桥更因桥面上加了廊屋,古代能工巧匠能在桥屋
3、上尽其所能,使木拱廊桥拥有了其它类型桥梁所不具有的独特美感。那么,应该如何诠释木拱廊桥独特的美呢?木拱廊桥是桥梁建筑,属于空间艺术,实用始终是它的第一要求,既交通功能是第一必须考虑的要素。既然要实用,那么就必须考虑技术因素,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满足实用的要求。另外,木拱廊桥是一种特殊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各方面综合的产物,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哲学观、审美观。以上诸方面,既功能、技术、文化,只是审美的准备,而不是美本身。 “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 ,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审美是非功利的精神性活动。创造也是一种审美,在创造美的过程所取舍与偏好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
4、朱光潜说“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 。因此,对于木拱廊桥的美的认知应该立足于廊桥直观性的美感,并注意体会廊桥在建筑过程中如何映审美原则,有必要的话,也要说明一下功能、技术、文化诸方面对于廊桥建筑的影响。直观性的美感,既有个体本身的形式美,又有个体与所在环境之间和谐的空间共享关系既环境美。木拱廊桥的美,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呈现出来:形式美与环境美。二、形式美形式美是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有色彩、图形、声音、材质与气味、味道,也既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人类对于外物的直接感知。木拱廊桥属于建筑,是空间艺术,主要依靠视觉感知它的形体构造。与雕像相比较,建
5、筑显得更加抽象,主要以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图形来展现它的造型。尤其是木构建筑,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它抽象的结构:木板、木条组成的不同平面。木拱廊桥的独特的造型,主要通过廊屋展现。廊屋的造型,可谓将各种古代木构建筑集于一身,有灰瓦、歇山顶的民居建筑样式,如三条桥;有二重檐、三重檐的重檐式,如庆元如龙桥、庆元濛洲桥;有阁楼式,如庆元咏归桥的“补天阁” ;有钟鼓楼式,如如龙桥。从远处望去,檐牙高啄,犹如半掩于树丛中的宫殿。只有当看到横跨于溪水之上的桥拱时,才可确认这是一座桥。可见,木拱廊桥的造型极具迷惑性。桥屋表面多涂上红色油漆,以这一吉祥色象征廊桥对于整个村庄的佑护。也有的廊桥桥体不涂任何色调的
6、油漆,木材的纹理就是桥体的主色调,显得与周围的山川更加融洽。廊屋两侧有向外斜伸的木板称为“风雨板” ,起到保护桥梁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风雨板上设有几何窗,呈扇子、花瓶、桃符、月宫等形状;虽然桥屋封闭,走入其中觉得有些阴暗,不过透过小小的几何窗以完成桥中人与桥外景致的互动,倒又是另一番的趣味。桥拱的构造巧夺天工,美妙绝伦;木拱廊桥依据“木材轴向抗压的力学特性” , 不用一钉一卯所形成的“蜈蚣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性,稳稳地承托起整座桥梁;从桥底仰望,桥拱的构造历历在目,梁木纵横交错,紧密地叠压在一起。笔直的梁木,坚挺的拱架,独显桥拱的阳刚之美。建筑的形式美,除了了解它的整体造型之外,还应该深入探讨
7、它所遵循的美学法则。“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的美在于多样而和谐的韵律,韵律规范着音乐运行的轨道,使本来混乱的声音具有了美感;建筑要获得美感,也必须如音乐一般遵循一定的法则,也可以说要拥有建筑自身的韵律。设计师在创造的过程中要遵循这些法则,当建筑成型之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也应该了解这些法则,因为美感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只有在深入了解客体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审美活动。不同的建筑遵循不同的法则,就如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规则。作为桥梁建筑的木拱廊桥,也有着自身的美学法则。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在桥梁美的哲学一书中,将桥梁遵循的美学法则分为“多样与统一”法则、 “协调与和谐”
8、法则、比例法则、对称法则、韵律法则,其中对称与比例都属于韵律的范畴,而讲究韵律其实就是为遵循“协调与和谐”法则,因此桥梁的美学法则主要就是两条“多样与统一”法则、 “协调与和谐”法则。(一) “多样与统一”法则“多样与统一”法则,简单的说就是“多样中求统一” , “统一中求多样” 。所谓的“和而不同”说的就是多样与统一的关系:“和”就是调和、统一, “不同”就是各部分不重复、内容多样,统一是为了整体中各部分的一致、和谐而避免内容多样导致的混乱,多样是为了避免单一的枯燥、呆板。木拱廊桥相同的桥梁结构,多样的廊屋造型,丰富的装饰手法,体现了多样与统一的法则。木拱廊桥由桥台系统、桥拱系统、廊屋系统三
9、部分组成,桥拱系统是由“三节苗” “五节苗” “剪刀苗”等木结构形成的“蜈蚣结构” ,体现了木拱廊桥结构的统一。廊屋造型多样,有的是不加任何装饰的双坡歇山顶廊屋(如三条桥) ,有的是屋顶中间加上二重檐、三重檐的廊屋(如仙宫桥、北涧桥) ,有的是与阁楼相结合的廊屋(如咏归桥) ;如龙桥桥面建有钟鼓楼显得古朴典雅,程阳风雨桥高耸的侗族鼓楼立于桥面更具民族特色。 装饰手法丰富灵活:有小巧生动的几何窗,有梁上精彩的神佛彩画,有精巧的万字重叠斗拱,更有廊屋屋檐上多样的泥塑、木雕,集中展现了中国古建筑丰富的表现手法。(二) “协调与和谐”法则希腊毕达哥拉斯派认为“美就是和谐” ,中国文化也认为“以和为贵”
10、 ;和谐能使人的内心产生安宁、舒爽的感觉,便产生美感。和谐就是处理好空间共享关系,方法就是协调好整体中各部分的关系。协调分为两类:个体协调和公共协调。个体协调“既建筑物本身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 ;公共协调“既建筑物与环境,包括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协调” 。这里只讲桥梁的“个体协调” , “公共协调”将放在“环境美”中作深入探讨。桥梁的“个体协调”既桥梁个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协调的关系,又有“形式协调” 、 “体重协调” 、 “功能协调”三种类型。三种类型中,又以“形式协调”的美学效果最重要,因为桥梁外部的形式变化是审美主体对桥梁最直接的感受。 “形式协调” ,既桥梁个体各个部分间协调的关系,包括色
11、彩的协调。木拱廊桥绝大部分是左右对称式,若桥屋中间有重檐,左右对称所体现出的美感就更加明显;屋檐柔美的线条,起伏有致,富有节奏感;廊屋两侧各有一排长凳,显示出廊屋内侧对称而富有气势;色彩以红色为主,红色的廊柱、红色的风雨板,偶尔加入一些不同色调的彩画、彩纹,廊桥的色彩变化有致。另外,桥拱很好地发挥了承重的功能,桥屋不仅发挥了保护桥梁免受腐蚀的功能,而且本身的重量及体积更有稳定拱架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木拱廊桥的“功能协调” ;桥屋往桥面施压,桥拱将桥面举起,重心都在桥拱上,而重量又由拱架中各部件共同承担,体现了木拱廊桥的“体重协调” 。三、环境美“环境美指现代社会的人们当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舒适、
12、优雅的生活、工作的物理和文化空间” “环境美当包括公共环境美、居家环境美和工作环境美三个方面” ,这是由薛富兴编写的大学美学教材画桥流虹:美学中对“环境美”的定义。这个定义简单而具大众性。以我对环境美的理解,环境美应该指同一个空间中个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既个体能够友好地分享共同的一个空间。当然,美学无论研究地多透彻都离开不了与人的关系,因为美始终是人对于物的观照,因此环境美根本说来就是人如何处理人与空间内其它个体的关系,也既人能够与空间内其它个体友好地分享共同的一个空间。作为人造物要处理好环境美,就必须以人造物代表人,想好如何处理好人造物与空间内其它个体的关系。因此木拱廊桥的环境美体现在木拱廊
13、桥与同一空间内其它个体的和谐关系,也就是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在桥梁美的哲学一书中所提到的“公共和谐” 。 “公共协调”包括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及建筑与其它建筑的和谐关系。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个体存在着,就必然占据一定的空间,也就必然要受到空间环境的牵制,因此个体只有融入环境才会显得协调与美。木拱廊桥多建于树木众多的山区,建筑材料也多就地取材,因此廊桥上天然的木材纹理依稀可见,半掩于茂密的丛林之中、横跨于流水潺潺的小溪之上,显得自然贴切;有的廊桥桥台直接利用自然悬崖岩壁加以修整开凿而成,显得与周围的环境色调一致。村庄或城镇河流流出的地方俗称“水尾” ,中国民间多在水尾种植松树柳杉等树以作“
14、风水林” ,而木拱廊桥因多建于水尾而有着与“风水林”同等的作用,又俗称 “风水桥” ,这一建筑方式无意间使建有廊桥的村庄呈八卦状,表现出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建筑与其它建筑的和谐关系。建筑与其它建筑的协调感,既包括与不同类型建筑色彩的协调,也包括与同类建筑形成的统一的气势(如同一条河流上不同的桥梁) 。浙闽地区的木拱廊桥多本身就设有神龛可供祭拜,而且又多建在庙观旁边(如兰溪桥位于吴三公庙观“西洋殿”旁边) ,显得相得益彰;廊屋使廊桥亦桥亦屋,且所用瓦片与旁边的民居相一致,更显出与周围民居整体色调的和谐。位于浙江庆元县的举水村,首尾约二华里的举溪上分布着十座古廊桥,每座桥的间隔只有二三十米,有“二里
15、十桥”的美誉,从远处高山往下观望,相当壮观。结语:实践的目的是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索各种未知的现象,深入了解各种已知的现象;理论的目的是对各种现象进行分类、归纳,找出现象背后最本质的东西。关于“什么是美” ,也即美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仅限制于形而上学的理论探讨,而是应该更多得联系具体的美学现象,否则就会显得越加空泛,反而会失去探索的意义。对于木拱廊桥的美学诠释,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通过对木拱廊桥的具体的美学现象的诠释,以进一步加深对美的本体论的认识。参考文献:朱光潜谈美书简M 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唐寰澄桥梁美的哲学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1薛富兴画桥流虹:美学M 合肥:安徽教育版社,2006.9熊 明建筑美学纲要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庆元县县委宣传部中国廊桥之都庆元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2蒋 烨安化廊桥的美学价值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 (3):74-75,86.张可永福建寿宁廊桥建筑艺术研究DB/OL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