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粘合与工艺讲稿.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9124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橡胶粘合与工艺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橡胶粘合与工艺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橡胶粘合与工艺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橡胶粘合与工艺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橡胶粘合与工艺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绪论一、粘合的概念及分类1、与粘合有关的概念粘合是指将两个同种或异种材料表面粘附在一起形成一个界面的工艺过程。橡胶的粘合是指橡胶与同质或异质材料表面相接触,靠范德华力、氢键、化合键合力作用所产生的结合,如橡胶的自粘、互粘,橡胶与骨架材料的粘合等。能够将材料相邻表面结合成一体的物质称作粘合剂。有关粘合剂的名词术语很多,如胶粘剂、粘结剂、粘着剂、键合剂、粘合促进剂、增粘剂、直接粘合剂、粘合浸渍剂等。胶粘剂(adhesive):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一类物质,多是胶液或粘带形式,通过喷、涂、贴等工艺达到粘合目的。这种粘合方式是在两种材料表面之间形成以胶粘剂粘料为主成份的中

2、间粘合层,如硫化胶之间的粘合,硫化橡胶与皮革、木材、金属等粘合。胶粘剂自身的性质和性能、粘合工艺决定粘合效果。粘结剂(粘着剂):是指将不连续的粉体或纤维材料粘附在一起形成连续整体的物质,如造纸用纸浆粘结剂、无纺布粘结剂、石棉粘结剂、粉体湿法造粒所使用的粘结剂等,多为液体或半流体物质,通过高速搅拌等方法实现粘合剂与粉体的均匀混合,靠粘结剂提供粘结力粘合。键合剂(bonding agent):又称直接粘合剂,在混炼时混入胶料中,在硫化时使被粘表面之间产生化学键合或强烈的物质吸附,形成牢固粘结的物质,如典型的间苯二酚给予体亚甲基给予体白炭黑粘合体系(间甲白体系,HRH 体系)、三嗪粘合体系。这种类型

3、的粘合剂,在产生结合的两个材料表面上并不存在以粘合剂为主成份的中间层。这种粘合剂多用于橡胶与骨架材料之间形成牢固而持久的粘合。粘合促进剂(adhesive promoting agent):是指自身不直接产生材料之间的物理吸附作用或化学键合作用,但能够促进粘合作用发生的化学物质,如在橡胶与镀黄铜金属粘合过程中使用的有机钴盐就是一种粘合促进剂。这种粘合促进剂也是作为配合剂直接加入胶料中,并在高温硫化过程中发挥作用。浸渍粘合剂:又称间接粘合剂,是指将含有粘合成份的浸渍液通过浸渍工艺覆盖在纤维织物的表面或渗透到织物内部缝隙中,在硫化温度下,浸渍液胶膜与橡胶及织物产生化学键合,这种浸渍液就称作浸渍粘合

4、剂,如典型的间苯二酚、甲醛、胶乳三组分的 NaOH乳液结合体系,即 RFL 体系,这是提高橡胶与纤维结合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不同的纤维,浸渍液的组成不一样,如其中的胶乳(L 组分)可以是 NRL,也可以是丁吡胶乳,丁苯吡胶乳,间苯二酚和甲醛的用量也可以发生变化。对聚酯、芳纶、玻璃纤维等难结合的纤维,除了 RFL 组成外,还要添加其他有利于结合的成份,如 Rp 树脂、异氰酸酯、硅2粘合剂增粘剂天然产品合成产品松香、松焦油、松香油萜烯树脂、多萜树脂、萜烯酚醛树脂胶粘剂烷基酚醛树脂:对二叔丁基酚醛树脂、对二辛基酚醛树酯,改性烷基酚醛树脂石油树脂:C 5 树脂、C9 树脂、苯乙烯茚树脂、古马隆茚树

5、脂、古马隆树脂、RX-80 树脂浸渍粘合剂RFL 体系RFL+Rp 体系RFL+异氰酸酯体系RFL+偶联剂体系树脂型: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酯树脂等橡胶型:CR 型、NBR 型、NR 型、改性 NR 型、聚硫型、羧基、硅橡胶型、聚氨酯型、丁基橡胶型等混合型:橡胶橡胶、橡胶树脂、树脂树脂其他:偶联剂型、chemlock、多异氰酸酯粘合促进剂:有机钴盐、环烷酸钴、硬脂酸钴、乙酸钴、硼酰化钴等间甲白体系:HTM、HMMMRA、间苯二酚、RS、RE、R-80、RF 、RH、RL 等三嗪体系:SW直接粘结剂烷偶联剂等。增粘剂(tackifier):是指能够增加未硫化胶粘性的物质,如石油树脂、古

6、马隆树脂、苯乙烯茚树脂、非热反应性的对烷基苯酚甲醛树脂、松焦油等。粘性是指两个同质胶片在小负荷、短时间压合后,将其剥离开所需的力或所做的功,即自粘性。增粘剂只是在多层橡胶制品加工过程中增加胶料的表面粘性,便于胶层间粘贴加工,主要通过增加物理吸附作用提高粘合效果,属于加工助剂范畴。2、粘合剂的分类二、粘合的应用领域及意义粘合技术是一种普通的连接技术,用途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航空、航天领域:使用高性能的结构胶粘剂粘结各部件。汽车、大车制造领域:使用多种不同性能的胶粘剂、粘合技术实现不同材料的粘接。机械制造领域:使用高分子胶粘剂安装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装配件。电子电器领域:电

7、子元件的装配、连接、导磁、绝缘等使用胶粘剂。医学领域:骨折连接技术、皮肤破损修复、止血、牙齿修补等。建筑领域:木头的粘接、涂料的粘结剂、填缝胶等。3印刷、包装领域:胶带的使用、胶粘剂装订等。造纸领域:纸浆的粘结剂。皮革领域:皮包的粘接、胶鞋的粘接等。橡胶制品领域:橡胶的自粘、互粘、与骨架材料的粘合等。意义:(1)粘合结构牢固、安全、可靠,比铆接、焊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性能优越(2)粘合部位耐疲劳性好。(3)能减轻结构质量,节省材料与费用。(4)能密封,防腐蚀,可避免高温加工对材料性能上的损害。(5)粘接方法可用于许多其他连接方法难以胜任的材料的连接,如薄膜材料与高强度、厚度大的固体材料的粘接。

8、但粘合技术和工艺方法有许多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如影响粘合质量的因素太复杂,粘合性能的分散性较大,粘合质量检验比较困难,大多数胶粘剂的耐热性能较差等,限制了粘合技术的应用。三、橡胶粘合的主要内容橡胶粘合在橡胶制品或橡胶复合制品制造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成型加工过程中,混炼胶与混炼胶之间的粘合能保证成型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橡胶制品中 90%以上的要采用金属或纤维作为骨架或复合增强材料,要求橡胶与骨架材料牢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充分发挥其增强作用。另外,许多其他材料如木材、型材、皮革等主要粘合的方法实现连接、复合。因此,橡胶的粘合主要集中在一下内容。(1)未

9、硫化胶之间的粘合;(2)硫化橡胶之间的粘合;(3)橡胶与纤维的粘合;(4)橡胶与金属的粘合;(5)橡胶与皮革、塑料的粘合;(6)橡胶与其他非金属材料的粘合。其中橡胶与纤维、金属的粘合最重要。四、橡胶粘合技术的发展概况粘合技术使用最早的是胶粘剂粘接不同的物体之后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目前较为成熟粘合效果良好的橡胶与纤维的粘合技术 HRH、和 RFL 体系,橡胶与金属粘合的HRH、钴盐、镀黄铜等。橡胶与金属的粘合,最早采用的是镀黄铜法和硬质胶法,其后发展了胶粘剂法和直接粘合法。黄铜是少数与橡胶直接粘合的金属之一,橡胶中必须含有硫黄,添加钴盐能改善粘合效果。镀黄铜金属与橡胶的粘合效果取决于镀制质

10、量和镀层参数,随着子午线轮胎的4快速发展,该粘合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硬质胶法在金属与软质橡胶粘合时被广泛应用,由于模量差异,软质橡胶与金属的粘合界面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容易脱层,在软质橡胶与金属之间加一层硬质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硬质胶法不耐冲击,不耐热,只能用于 70一下使用场合,如实芯轮胎,胶辊的粘接。橡胶与金属的粘接中,80%以上使用的是胶粘剂粘接,该技术简易有效,用途广泛,对不同的金属材料,可选用不同的胶粘剂实现橡胶与其牢固的结合,如广泛采用的Chemlock 胶粘剂。直接粘合法工艺操作简便,粘接效果好,并且在和镀黄铜法并用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粘合效果。橡胶与纤维的粘合,最早是采用酚醛树

11、脂胶乳浸胶法和涂胶液法,其后发展了直接粘合法。到二十世纪 60 年代,浸胶法工艺以成熟和定型,目前仍大量使用。对棉纤维、人造丝、维尼龙、尼龙等织物与橡胶的粘合有良好效果。但对聚酯、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的粘合效果不佳,因此在 RFL 体系的基础上调价 Rp 树脂( Pexul 树脂) 、封端的异氰酸酯、硅烷偶联剂等,粘合效果大大改善。胶料中使用间甲白体系再与浸胶纤维粘合,粘合效果非常好,目前广泛使用。五、粘合效果的表征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静态表征方法,如 H 抽出、T 抽出、剥离、拉伸、剪切力。但许多橡胶制品是在动态下使用的,因此,目前加大了动态测试方法的研究,已开发出多种动态检测法,如屈挠、周期

12、性冲击等。目前也在积极探索动态检测结果与静态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含骨架材料使用寿命的预测等。5BC第一章 粘合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粘合的表面性质一、固体表面的吸附性由于固体表面层分子受周围的力场不平衡,因而存在表面能。固体表面没有那样的流动性,因而不能想液体那样依靠收缩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只能从周围介质中捕获气相(或液体、或微小固相)中的物质的分子平衡表面上不平衡力场,来降低表面能以使系统趋于稳定,所以固体表面会产生较强的吸附作用。固体表面的吸附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类,物理吸附是通过范德华力吸附在表面,吸附过程中放热少,无选择性,吸附速度快,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平衡,吸附的分子层可能是

13、单分子层,也可能是多分子层,吸附作用力弱。化学吸附是通过化学键合吸附在固体表面,吸附过程中放热量大,有选择性,吸附速度快慢,不易达到平衡,吸附的分子层为单分子层,由于是通过形成化学键吸附,所以吸附力强。固体表面的吸附性对粘合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在粘合时要充分考虑固体表面的吸附性。当两个表面在充分靠近时,表面层分子之间相互吸附,此时,两个表面接触越充分,接触面越大,吸附作用力就越大,要将两个表面剥离开所做的功越大,因而粘合效果好,粘合力强。所以在实现粘合时,可以通过给粘合面加压,使两个表面充分接触,提高粘合效果,因此粘合时加压是提高粘合效果的常用方法之一。固体表面吸附性对粘合不利的方

14、面体现在粘合之前,固体表面吸附周围的气体分子、液体分子或小的灰尘颗粒等,是表面污染,粘合时如果不除去这些污染物,会在粘合界面处形成缺陷点或弱界面层,从而削弱粘合效果。所以要提高粘合效果,在粘合之前要对固体表面进行干燥或脱脂处理。二、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与铺展当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原有的气固表面自动地被液固界面所代替的现象叫润湿。润湿是发生在液固界面上的常见现象,对粘合也有重要影响,如胶粘剂粘接固体时,橡胶与骨架材料粘合时,胶粘剂在固体表面润湿,橡胶在骨架材料表面润湿,就可以使胶粘剂或橡胶在固体表面上充分铺展,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吸附作用会增强,因而能提高粘合效果。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用接触角来

15、表示。当液体滴在固体表面上达到平衡时会出现气液、气固和液固三个界面张力呈平衡的现象。在气、液和固三相交点处,液固界面与气液界面的切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或润湿角,用 表示。由于平衡,三相交界处的 点所受的各种界面张力之和为零。所以有 g-s= e-s+ g-ecos cos=( g-s-A6 e-s) g-e (杨方程)。若 g-s- e-s 0,即 g-s e-s,cos0 90,此时液体在固体表面收缩,尽量缩小液固界面,这种现象称为不润湿,接触角 越大,不润湿的程度越大,当 =180时,完全不润湿。若 g-s- e-s 0,即 g-s e-s,cos0 90,此时液体皂固体表面自动地散开,

16、增大液固界面,这种情况称为润湿,接触角 越小,润湿的越好。当 =0 为完全润湿,即铺展。接触角 大小取决于两个表面的性质,当同属亲水或亲油物质时, 一般小于 90,即润湿,当一个亲油一个亲水时, 往往大于 90,不润湿。三、表面极性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大。分子的极性源自于分子中各原子的电负性差异,电负性差异越大,极性越强。极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偶极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因此比非极性分子之间作用力强。当两个粘合表面含有极性基团时,在相互靠近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因而有利于粘合。所以极性表面相对于非极性表面易粘合。四、表面活性表面活性是指固体表面可以反应的官能团或基团的反

17、应能力大小及数量,如果表面具有易于反应的基团或官能团,则表面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可以获得牢固而持久的粘合效果。活性基团如 、-H、-OH、-NH2 、-COOH、 CC COCl、 、 -N=C=O 等,表面含有这些基团的材料比较容易实现牢固的粘合,表面活HCO性基团数量越多,化学反应性越强,越容易实现粘合。许多表面活性很低的表面,可通过改性处理(如等离子体、超声波处理,-射线处理等)以及浸渍等方法,使其产生或吸附有高反应活性的基团,从而提高粘合效果,如聚酯纤维、芳纶纤维与橡胶的粘合,橡胶与金属的粘合,橡胶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粘合等。五、表面粗糙度任何一个固体表面都很难达到绝对的平

18、滑,即使是精加工的研磨表面,也不是真正平滑的表面,而是由峰、谷组成的起伏不平的粗糙表面。通常用粗糙度表示表面不平滑的程度,以表面峰高或谷深的平均值来表示。该值越大,表面越粗糙。由于表面的不平滑性总是存在的,因此,即使两镜面接触也不能在整个平面上达到分子间的接触。两固体表面间的接触通常只是固体表面最高峰的点接触,接触面积行为几何面积的 1%左右。因此两固体表面,尤其是坚硬的固体表面之间不能靠分子吸附而粘在一起。7另外,有些固体表面还具有多孔性,如木材、皮革、纸张、织物、陶瓷等材料,本身是多孔的,所以表面必然具有多孔性。金属、玻璃等材料,基体是密实的,但金属表面暴露于空气中会生成具有孔隙的薄氧化层

19、,玻璃表面的碱性氧化物(Na 2O 和 K2O)被凝结的水分侵蚀,原有的 Na2O 和 K2O 所占据的空间会成为充满空气的孔隙,形成由 Si-O 骨架组成的多孔表面。固体表面的不平滑性或多孔性,对粘合性既有贡献,又会存在损害。如果多孔表面、材料表面的孔隙中的空气在粘合时未被排除,就减少了量表面的接触面积,削弱了吸附作用,因而粘合效果下降。但当一个表面分子充分扩散扫另一表面的凹陷部分或孔隙中,就会增大两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机械啮合力,从而能提高粘合效果,所以很多固体表面在粘合之前需要打磨,喷砂,蚀刻等操作,增大表面粗糙度,来提高粘合效果。当然,其中的一个表面在另一个表面上要能润湿,才能赶出孔隙

20、中的空气,如果两表面之间不润湿,孔隙中的空气不能被赶出,粘合效果会下降,此时表面孔隙越少越好。由于固体表面的不平滑性和多孔性增大了固体的表面积,增大了表面能,因而吸附性加强,新生的多孔清洁表面在贮存中易被环境污染,影响粘合效果,因此粘合表面常需重新制备,不宜长期存放。第二节 粘合力两种材料通过界面的相互作用产生粘合力,使其粘接为一体。粘合力越大,粘合越牢固。粘合力的性质决定于粘合剂和被粘材料的化学结构,主要有主价键力和次价键力两大类,主价键力即化学键合力,存在于原子或离子之间,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次价键力即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此外,还有界面静电引

21、力,机械啮合力等。一、化学键合力(主价键力)主价键具有较高的键能,化学键合力是最强的粘合力,两表面之间形成的化学键越多,粘合力越大1、离子键又称电价键,是依靠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而产生的一种化学键,由原子间通过价电子转移而形成,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其强度与正、负离子电价的乘积成正比,与正、负离子间的距离成反比。离子键的键能为 583.81042.5KJ/mol。2、共价键又称原子键,一般指由两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产生的一种化学键,每一共用电子对产生一个共价键。如果电子对是两个原子平均共有的,称非极性共价键;如果电子对不8是平均共有的,而是偏属于某一原子的,称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因其电子对偏

22、属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极性;如果共用电子对由其中一个原子单独供给,这种特殊的共价键称作配位键。共价键的键能:62.5708.9KJ/mol。3、金属键金属原子依靠流动的自由电子相互结合形成金属键。无论金属或合金,在其晶体或熔融体中,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由原子上脱落下来的电子)都可以移动或流动形成金属键。金属键的键能 112.6346.1KJ/mol.二、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这是粘合表面普遍存在的作用力。1、 范德华力(由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组成)(1)取向力:是极性分子永久偶极之间产生的引力,取向力与分子的偶极矩(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间距离与所带电荷的乘积)的平

23、方成正比,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产生的取向力就越大。取向力与绝对温度成反比,绝对温度越高,分子间取向力越小。(2)诱导力,是分子固有偶极和诱导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诱导偶极的产生是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极性分子固有偶极的电场作用是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吸向偶极的正端,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与原子核之间因诱导发生了相对位移,由此产生静电引力。诱导力与极性分子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被诱导分子的变形度成正比,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诱导力与温度无关。(3)色散力:是分子分散作用产生的引力。色散作用是指分子内电子对原子核的瞬间不对称状态,由于电子处于不断

24、运动之中,正负电荷中心的瞬时不重合状态总是存在的,由这种瞬时的不重合作用产生了瞬时偶极,瞬时偶极又诱导邻近分子瞬时诱导偶极。色散力与分子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与环境温度无关。低分子物质的色散力较小,由于色散力具有加和性,因此高分子材料的色散力相当可观。非极性高分子材料中,色散力占全部分子作用力的 80%100%。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均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急剧下降,上述力作用的有效距离为1nm。2、氢键在化合物中,凡是和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连接的氢原子都有可能再和同一分子或另一分子中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相连接,这样形成的键称作氢键。能形成氢键的电负性原子(如N、O、F)都是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

25、氢键力大小与电负性原子的电负性有关,电负性越大,氢键力越大。此外,电负性原子的半径越小,邻近氢原子接近它的机会越多,其氢键力也越大。氢键与化学键不同,其键长较长而键能较低,容易遭到破坏,但比范德华力要强。9氢键可以发生在分子内(分子内氢键) ,也可发生在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氢键力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分子间作用力广泛存在于粘合体系中,各种次价键力的最大键能:氢键:50.0KJ/mol ; 色散力:41.7 KJ/mol ;取向力:20.8 KJ/mol ; 诱导力:2.08 KJ/mol ; 三、界面静电力当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如高分子胶粘剂)紧密接触时,由于金属材料对电子的亲和力低,容易失去电子

26、,而非金属材料对电子的亲和力高,容易得到电子。因此,电子可以从金属材料移向非金属材料,使粘合界面发生接触电势,从而形成双电层,产生了静电引力。一切具有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性质的两种材料相互接触时都可能产生界面静电引力。四、机械啮合力机械啮合力实际上是两表面间的摩擦力,由于一个表面分子渗透到另一表面的凹陷部位或孔隙中,形成嵌合、锚合、钉合、树根状结构,剥离时由于摩擦力增大,因而做的功多,粘合性好。第三节 界面过渡层的结构与性能一、界面过渡层形成的条件在相互粘合的两相表面之间都存在着具有一定强度的过渡层,又叫界面层。不仅橡胶与橡胶之间,橡胶与骨架材料之间,甚至橡胶与液体胶粘剂之间都有这种界面层存

27、在。界面层的结构和组成与两表面本体的结构和组成不一样。真正起粘合作用的就是这层界面层,因此界面层的厚度和强度就决定了材料之间粘合的效果。但在实际粘合过程中,由于工艺上无法保证聚合物交联或熔体间流动的均匀性,导致分子结构和微区局部结构的不均匀,而成为缺陷点,从而削弱粘合效果,这种带有缺陷点的界面层称为弱界面层。1、界面过渡层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必要条件两个表面接触形成一个界面,界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必须使用两相表面分子之间实现充分接触才能产生,界面分子间的充分接触又必须以两相物质间的相互浸润、吸附、流变和扩散渗透或互溶才能达到,这种变化过程既是热力学的变化过程,又是动力学的变化过程。(1)粘合表面

28、之间的润湿性是形成界面过渡层形成的首要条件两个表面之间只有润湿才能实现充分接触。通常把胶粘剂或粘合物当作液体,把被粘物当作固体,只有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固体的表面并形成完全的接触,才能实现良好的粘10合。液体表面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处于界面区的两种分子在朝向各自内部方向受到同种分子的吸引作用,在朝向界面方向,受到来自不同分子的吸引力作用。此两种吸引力的合力称为界面张力。如果固体的低能表面固体,其引力作用低于液相分子自身之间的吸引力作用,则界面区的液体分子就有一种向液体内部收缩的张力,这就使液体处于不能自动展开的非润湿状态。如果固体为高能表面固体,则界面区的液体分子就有一种被吸附于固体的压力迫使其在

29、固体表面自动铺展开来,这就是液体处于润湿状态。所以液体在固体表面能润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固体的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要大(吸附作用大) 。 液体的表面张力要小,但不能太小(表面收缩性小,有足够的内聚强度) 界面张力要小。 (界面上两分子亲和性好)所以,为了使液体粘合材料能充分地润湿固体的表面,必须选用表面张力小于固体临界表面张力的液体。临界表面张力不是固体的表面张力,而是能完全润湿固体表面的液体的表面张力最高值。某些高聚物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c(20)高聚物 c(达因/cm)高聚物 c(达因/cm)聚全氟丙烯 16.2 聚偏氯乙烯 33.0聚四氟乙烯 18.5 聚乙烯醇 37.0聚三氟乙烯

30、 22.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39.0聚偏氟乙烯 25.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43.0聚氟乙烯 28.0 固化环氧树脂 43.0聚乙烯 31.0 尼龙-66 46.0聚氯乙烯 39.0 聚酯(涤纶) 43.0聚三氟氯乙烯 31.0 聚二甲基硅氧烷 20.7非极性高聚物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c 较小,而一些常用的液体胶粘剂的表面张力要高于非极性高聚物的临界表面张力。因此非极性高聚物固体材料较难粘接,必须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表面能。高聚物固体属于低能表面固体,而金属、玻璃等无机固体属于高能表面固体,所以高分子胶粘剂液体的表面张力一般都小于高能表面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因而能完全润湿这些固体的表面。但金属、玻璃表面被油类脂肪烃污染后,表面能会急剧下降,胶粘剂的润湿变得非常困难,所以粘接金属材料时,必须对其表面进行预先处理,才能提高其表面能。常用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值(达因/cm20)胶粘剂 表面张力 胶粘剂 表面张力酸固化酚醛胶 78 动物胶 43脲醛胶 71 聚醋酸乙烯乳液 38苯酚/间苯二酚胶 48 一般环氧树脂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