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低渗透油田.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00921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裂缝低渗透油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裂缝低渗透油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裂缝低渗透油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裂缝低渗透油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裂缝低渗透油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调研叶 良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由于开发难度大,一次采收率低,成本高,在中、高渗透老油田含水率逐年增加,可采储量逐年减少,从勘探领域寻找新的中、高渗透大型整装油田已不太可能的今天,已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摆在石油工作者的面前。在准噶尔盆地, 发现和开发了克拉玛依五、七区二叠系火山岩,小拐夏子街组砂砾岩、火烧山二叠系平地泉组砂岩,三叠系克下组砂岩等裂缝性低渗、特低渗和超低渗油藏。面对这类特殊油藏开发的工作难点,进一步开展国内外裂缝性低渗透油田(藏)的开发技术调研,有助于我们开拓思路,少走弯路,提高我们的开发技术水平,获得较好的开发效益。1 低渗透油田的概念与地质开发特征1. 1

2、 低渗透油田的概念据国外文献报道,一般将低渗透油田的上限定为 10010-3m2,下限定为 0.110-3m2。在开发上,将渗透油田划分为低渗透和特低渗透两类。我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于低渗透油田标准已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按照油藏分类标准,低渗透油藏指储集岩空气渗透率5010 -3m2的油藏,其中空气渗透率 10.010-3m25010 -3m2为低渗透油藏,1.110 -3m21010 -3m2为特低渗透油藏,1.010 -3m2的为超低渗透油藏,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mPa.s。1. 2 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地质开发特征从国内外报道的情况看,对低渗透油田大体上可以归纳出以下若干特征

3、。(1)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由于颗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经压实和后生成岩作用使储层变得十分致密,渗透率一般小于 10010-3m2,少数低于 1.010-3m2。(2)储层孔隙度一般偏低,变化幅度大。大部分由 7%8%到 20%,个别高大 25%(美国巴罗岛油田) ,多数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厚度有限,所以储量丰度普遍偏低。(3)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原油物性较好。一般含水饱和度在 30%40%,个别高达 60%(美国的东堪顿油田) ,原油密度多数小于 0.85,地层原油粘度多数小于 3mPa.s。这就决定了低渗油田虽能注水,但水淹速度偏快。(4)油层砂泥交互,非均质性严重。由于沉积环境不稳定

4、,砂层的厚度变化大,层内渗透率变化大,有的砂岩泥质含量高,地层水电阻率低,给油水层的划分带来很大困难。(5)油层受表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边地水推动不明显,自然能量补给差,多数靠弹性和溶解气驱采油,油层产能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一般只在 8%14%之间,采用注水保持能量后,二次采收率可控制到 25%30%。(6) 由于此类油藏的低渗、低孔、低能量补给、低产能等先天性制约,使多数低渗透油田的2开发效益属于边际性,需要通过酸化压裂投产,才能获得经济价值,或必须通过压裂增产,才能提高经济效益。(7)由于孔隙结构复杂,喉道小,泥质含量高,以及各种水敏性矿物的存在,导致开采过程中易受损害,损失产量可达

5、30%50%。因此,在整个采油工艺系列中,保护油层是至关重要的。(8)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强,油井水窜严重。如不掌握地下裂缝系统的发育分布和延伸方向,就无法控制注入水的推进方向,大量的注入水和驱替的油就可能沿裂缝流失,生产井很快被水淹,无水采油期短。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表明,搞清裂缝系统及其分布,是有效开发这类油田的前提;注采井网与裂缝系统的合理配置,是有效开发这类油田的基础。(9)天然裂缝比较发育,构造活动造成的裂缝体系可以长期遗留,但绝大多数在地应力作用下呈闭合状态。但这种闭合的天然裂缝的渗透能力要比孔隙渗透能力大得多(10 倍以上) 。这些天然裂缝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油气渗

6、流的通道,也是注水窜流的条件,因此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有好的一面,可增加渗流体积;也有不利的一面,给地层注水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无孔裂缝方向与人工裂缝走向正交或斜交,油藏地层的井排方向与人工方向裂缝走向错开的角度较小情况下,容易出现早期水淹水窜,使地层综合含水上升速度较快,严重影响最终采收率。(10)低渗透油田一般连续差,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密切,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加,原油采收率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低渗透油藏的井网不是越密越好,还要发挥其它工艺技术的积极作用,讲求经济效益。2 裂缝的成因及其储层的分类21 裂缝的成因RA 纳尔逊在天然裂缝性储集层地质分析一书中,将裂缝进行了成因分类(实验裂缝分类

7、)和地质分类(天然裂缝分类) 。见下表 1。表 1 实验裂缝和天然裂缝的分类实验裂缝的分类 天然裂缝的分类 剪裂缝 扩张裂缝 拉张裂缝 构造裂缝(由表面力形成) 区域裂缝(由表面力形成) 收缩裂缝(由体积力形成)与地表因素有关的裂缝(由体积力形成)A.成因分类a.剪裂缝剪裂缝具有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平行的特征。剪裂缝是当三个主应力都是挤压时形成的。裂缝平行于 2并与 3以锐角相交。b.扩张裂缝扩张裂缝具有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垂直并远离破裂面的特征。裂缝与 1和 2平行,与 3垂直。裂缝是在所有三个主应力都是挤压时形成的。扩张裂缝能够并且确实经常与剪裂缝同时时形成。3c.拉张裂缝拉张裂缝也具有位移方向与

8、破裂面垂直并远离破裂面的特征。裂缝同样与 1和 2平行。要形成拉张裂缝,至少有一个主应力( 3)是负的(拉张的) 。一般地,将那些 3是挤压或符号未知且平行于 1垂直于 2的裂缝,为扩张裂缝,而只有当有论据证明是负的时,才能称为拉张裂缝。B.地质分类a.构造裂缝构造裂缝是指其成因可以依据其方向、分布和形态归结于一个局部构造运动事件的裂缝。它们受面力作用形成。露头上大多数构造裂缝是剪裂缝。这些裂缝的形成与褶皱和断层有特定的空间关系。b.区域裂缝区域裂缝的特点是,在地壳的大面积范围内发育。方向变化很小。没有横切裂缝面的错断,并且总是垂直于主要层理面。它们与构造裂缝不同,有相对较大的间距,发育面积极

9、大,可切割各种局部构造。c.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包括与整个岩石总体积减少有关的拉张或张性裂缝。这些裂是干化作用、脱水收缩作用、热梯度、矿物相态变化等因素的产物。d.与地表因素有关的裂缝国内外油田应用应力模型对储层裂缝发育更进行了研究,初步弄清了裂缝的成因及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认为:裂缝不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而是在张力作用下形成;裂缝是在地层埋藏到相当深度(接近最大埋藏深度)时开始发育;胶结好的岩层易发育裂缝;进一步研究表明,石英溢长颗粒量超过 48%的砂岩可发育裂缝,低于 48%的无论在何种深度都不会发育裂缝;杨氏模量大于 52000MPa 的岩石一般会发生裂缝,这些应力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资料是

10、一致的。2 2 裂缝性储层的分类国外按裂缝在储层中的作用,将裂缝性储层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主要由裂缝提供。第二种类型:储层的渗透率主要由裂缝提供,但原油主要储存在基质孔隙中。第三种类型:基质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裂缝只改善了储层的渗透率。第四种类型:裂缝未提供额外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造成了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根据储层的分类,可以预测和评价油田开发中出现的问题。3 裂缝性低渗透油田(藏)裂缝检测、描述、识别和预测技术目前研究认为,低渗透油田之所以能够开发,与油藏中存在裂缝系统有关,不存在裂缝系统的低渗透油藏一般是不能经济有效地开发的。因此,裂缝性低渗透油田(藏)开发

11、研究的重点应不是油藏渗透率的分布和变化,而是油藏中裂缝系统的发育及其分布。正是裂缝控制着流体的运动,所以裂缝预测是这类低渗透油藏描述中最重要的内容。31 裂缝检测的地球物理技术4(1) 利用地震属性研究预测储层的孔隙发育带(主要用于灰岩) ;(2)利用纵波 AVO 技术探测储层裂缝方位,该技术是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概念。特点是所做的 P 波分析可用常规的广角三维地震测量来实施,无须涉及多分量、地震数据采集。(3) 地面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有两种主要形式:a)纵波横波联系观测它,需要专门的震源和两次接收,施工技术难度大,成本高。b)纵波转换横波联合观测,这种形式所使用的震源单一,激发一致性

12、好,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多分量地震观测方式。(4) 多分量、多偏移距 VSP 技术,该技术近年来正向“多测线” 、 “多分量” 、 “多方位” 、“多偏移距”观测发展,对搞清岩性,强化油藏描述,预测裂缝及各向异性是大有帮助的。表 2 列出了地震方法在油藏描述和监测中参与解决的问题。表 2 地震方法在油藏描述和监测中参与解决的问题1储层形态分布建立描述储层内流体流动特性的模型;掌握岩石和流动特性的地质控制因素:构造、地层、形态按模拟网格比例进行解释和定量化。2油气分布确定原始分布范围;确定开采位置确定未波及区域;确定待开发的保留区域。3孔隙空间分布确定储层厚度;确定孔隙度了

13、解渗透性能;确定油气饱和度4纵、横向非均质性横向划区纵向分层找出简单与复杂的形态;找出连续与不连续的地层;了解渐变与突变关系。5控制驱替的油藏要素分布掌握非储集岩和阻碍流体通的障碍位置:连续性页岩、封闭断层、分产层与产层:确定损害波及效率和形成死油区的高渗带分布:高渗层、裂隙带、河道。32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1)地应力测量技术地应力测量主要有 5 种方法:即故地磁法、地层倾角川井法、无源微地震法、水力压裂地应力测量法、示踪剂监测法。5(2) 地应力场模拟技术古构造应力场是导致构造裂缝形成的最主要因素,采用非线形有限元法,可以求解地质体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复杂介质内部应力应变的问题,

14、可以处理几何形态复杂、材料不均匀、边界条件复杂、多种类型构件的复杂结构。进而分析预测出裂缝的发育部位,相对发育程度和裂缝方位。重建 地质 模 型 图 1 利用有限元分析预测裂缝方法流程(3) 裂缝描述技术天然裂缝的描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井号:岩心的来源井裂缝深度:裂缝顶部深度,同时列出取心深度和测井深度。裂缝数目:即裂缝条数。如果不止一条,就给出这些裂缝总的描述。裂缝高度:裂缝底端深度减去顶端深度。裂缝宽度:裂缝的最大宽度,或一组裂缝中的最大裂缝宽度。裂缝走向:真实走向。倾角:裂缝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倾向:据定向岩心确定的向下的真实方位角。综合分析工区和区域地质资料建立地质模型离散地质体、建立计

15、算网络将断层、褶皱位移转化成载荷进行加载,确定边界约束信息岩石力学性质参数岩石物理性质参数计算、输出应力结果、作出应力矢量图和等值线图与实际资料符合?分析应力场特征预测裂缝结 束6擦痕:描述真实方位。矿化类型及数量:充填矿物种类及充填程度。岩石类型:裂缝所处岩心的主要岩性。裂缝类型:按自定义的裂缝类型分类。根据单井裂缝的描述结果,可以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如裂缝分布与深度关系,裂缝分布与岩石类型的关系,裂缝走向、宽度、倾角、倾向、充填矿物分布与深度的关系等。根据多井裂缝的描述,可以对储层进行纵向上不同层段、不同岩性、平面上不同部位裂缝分布的统计分析。(4) 裂缝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依靠裂缝油藏数值模拟

16、技术,可以优化裂缝参数和注采井网,可以模拟裂缝油藏剩余油分布、预测最终开采效果。对油藏进行多种一体化研究已将大型、集成的油藏描述应用软件推向前沿,这些油藏描述软件系统一般都具有提高生产率;更方便综合集成数据;改善预测精度;对油藏特征的不确定性作出快速、合理评价等基本作用,同时具有油藏构造解释、储层物性预测、储量计算、数据管理、输入输出等功能。油藏描述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则一般由部的项目数据库和周围的地质、地球物理、岩石物理、给网、随机建模、油藏模拟和生产工程等七大模块组成。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随着油田开发要求的提高,描述方法正由定性向定量发展,逐步更精细地描述储层非均匀质性。其中,微机研究和微构造

17、研究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沉积能量单元分析法和细分单砂层方法,另外,为克服单纯的沉积环境和岩石相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岩石物理相方法。为解决如何以尽量少的网格来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又发展了流动单元法,在国外已被普遍应用于储层表征之中。(5) 裂缝早期识别技术主要的裂缝识别测井为平段,配合的钻井地质、岩心分析、试井和动态分析等方法。 裂缝识别测井能比较正确地识别和划分裂缝发育带,分析裂缝带的主要走向。裂缝识别测井中几种主要方法有:a. 双侧向冲洗带电阻率测井;b. 井经测井;c. 地层倾角测井,包括裂缝识别测井(FIL) 、电导 率异常检测(DCA)和向微电阻率测井(OMRL) 。d.

18、 声波全波测井,包括声波时差、全波波形及声幅和变密度测井(VDL)e. 其它测井,如环形声波测井、井下电视测井、地层测试器探测裂缝以及电环播传播测井(EPT)等。 地震剖面解释地震剖面图上地震波的紊乱、速度出现低速异常,是反映存在裂缝的主要信息。 钻井地质钻井过程中钻具放空、钻速加快、泥浆漏失、出现井喷、井漏,岩层中含量增高,以及地层测试出现过高的渗透率异常等,都可能是地下寸在裂缝的直接指示。7 岩心观察从岩心上一般可直接观察到自然裂缝。 井壁照相利用小井经的井下照相机可直接获得有关裂缝的资料。 试井具有垂直裂缝的井的压降曲线呈现“半斜率”特征。 动态分析裂缝性油田初期产量特别高,但开采后不久

19、,地层压力就急剧下降,产量随之急剧下降,气油比速度上升,一次采收率很低。此外,注水、注气、注示踪剂之后,发生注入剂窜进现象。(6) 裂缝方向的确定方法储层裂缝方向的准确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定向井、多底井和水平井钻井方向的确定,以及注水开发时井排方向的确定。目前国内外油田主要根据构造力学分析和注水动态分析确定裂缝方向,定向取心、干扰试井及测井等方法应用不多。国外此类油田储层裂缝方向确定方法综合起来有 6 类 15 种方法,见表 3,下面逐一进行原理和实例说明。表 3 储层裂缝方向确定方法分类表1岩心定向 a. 定向取心b. 根据自然剩余磁场确定岩心方位c. 根据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岩心方位

20、d. 根据地层倾角确定岩心方位2井壁照相3干扰试井4测井 a. 地层倾角测井b. 井下电视测井c. 环形声波测井5动态分析 a. 注水b. 注气c. 注示踪剂6地面露头观测、航空照片及卫星象片 岩心走向a. 定向取心定向取心技术是用划有标计线的钩爪在岩心上刻标记,然后在实验室恢复岩心在储层内的状态,测定裂缝方向。b. 根据自然剩余磁场确定岩心方位岩心的定向建立在确立自然磁矢量(磁倾角和磁偏角)的基础上。通过与已定向的同一年代的地层样品进行比较来确定岩心的方位。c. 根据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岩心方位首先绘制有裂缝段岩心的岩心展开图,然后将岩心中可以认出的沉积构造绘在赤平投影图上,将地层倾角测井图

21、上这一深度的沉积构造也绘在一张赤平投影图,将两张赤平投影图叠在一起,使赤平投影图一致,就可以在岩心展开赤平投影图上标出实际北向,进而确定出裂缝方向。定向精8度为 100左右就认为是可以接受的。d. 根据地层倾角确定岩心方位如果存在地层倾角并能精确确定,则岩心的定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实现。 井壁照相小直径的井下照相机可直接获得地层分界线、断层、裂缝、井眼尺寸和井眼形状的资料。在照相机上家一个罗盘,便可确定井身与垂直轴之间的偏斜值及裂缝与井轴交线的方位。因此提供了类似于定向岩心的资料。 干扰试井1980 年埃尔金斯科夫提出根据压力干扰确定裂缝方位的技术。这种技术需假定渗透率各向异性,并认为由于井的生

22、产引起的压力降是以椭圆形展开的,长度/宽度之比随平行于裂缝走向和垂直于裂缝走向渗透率比的平方根而变化。直到计算的压力和测量压力之间获得良好匹配为止。 测井a. 地层倾角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是探测裂缝测井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这种仪器在同一平面上设置了四个互相垂直而又贴井壁的极板,每个极板都能分别记录一条或两条高分辩率的微电阻率曲线。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发现裂缝的效率,而且又可分析裂缝方位,达到确定其走向的目的。为了有效地提取和利用这些原始信息,已经发展了相应的软件,一不同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与显示,演绎出如下几种类型的裂缝识别技术:1)裂缝识别测井(FIL) ;2)电导率异常检测(DCA) ;3)

23、定向微电阻率测井(OMRL) 。b. 井下电视测井井下电视测井(Borehole Televiewer logging,BHTV) ,即环形声波扫描器(Circumferential Acoustic Scanning Tool,CAST ) ,于 1969 年问世。其原理是记录从井壁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的幅度。如果井壁光滑,地层较硬,反射信号的幅度就高,记录上就是一个亮点;如果井壁有裂缝的话,反射的信号幅度就低,记录上为暗点。该方法能够指示裂缝的走向,还可以算出裂缝与井轴的夹角。通常使用的仪器的直径为 9.40cm,小仪器外径为 4.44cm。测速高达 300m/h,耐温 149,耐压与一般测

24、井仪器相同。c. 环形声波测井环形声波测井(Circumferential Acoustilog)已被证明是一种确定垂直或近于垂直的张开裂缝的极好的方法。最新研制的仪器配有方位装置,可以测量井斜和电极的方位。利用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所探测到的地下裂缝方位。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的方法有:a. 注水 b. 注气 c. 注示踪剂。 地面露头观测、航空照片及卫星象片如果有露头出露、露头上所测裂缝方向,可大致指示地下裂缝的方向。(7) 裂缝间距的估测 控制裂缝间距的几个重要地质参数是成份、粒度、孔隙度、层度和构造位置。通过分析这些9参数,能预测相对裂缝间距。 成份:脆性组份含量高的岩石要比脆性组份含量低的岩石

25、具有更密的裂缝。孔隙度:随着孔隙度增加,岩石强度降低,但这种关系不是线性的。具有相似成份和结构的孔隙度岩石要比高孔隙度岩石具有更密集的裂缝间距。粒度:粒度不断减小会不断增加裂缝密度。组分粒度与裂缝间距之间不存在定量关系。层厚:若所有的其它岩石参数和负载条件相同,薄层岩石要比厚层岩石产生更密集间距的裂缝。构造位置:随着应变的增加,经历破裂的岩石会不断增加它的裂缝密度。与破裂作用相关的倾角变化率或曲率最大的弯曲处,它的裂缝密度最大。(8) 天然裂缝的鉴定区分裂缝是天然裂缝或是人为裂缝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桑格雷提出的标准。符合下列标准可能是天然裂缝:观察裂缝表面的胶结作用。一般地说,如果没有特殊证据

26、,任何呈新鲜口的(无风化和无矿化作用)裂缝面都将认为不是天然裂缝。 岩心中的裂缝是闭合的。岩心中的裂缝呈一端贯穿或两端闭合。33 裂缝研究的发展据资料调研的情况看,关于裂缝的早期和开发中的定量描述与预测,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仍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探索性课题。20 世纪 80 年代采用弹性小挠薄板弯曲理论,用于主曲率法开展裂缝的数值模拟研究。在 90年代发展为可适用于定量预测多种构造条件、层状或块状油藏,复杂边界条件下产生的剪性裂缝的有限元方法。近年来,以斯伦贝谢公司为首研制的井壁成像技术(FMI、UBI 和 ARI 等)为直观地识别裂缝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1)依据构造变形反

27、演研究区的边界条件,根据地质力学模型的反演计算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结合岩石破裂准则,确定构造裂缝的发育方位、产状、密度、组系、发育层段和发育区块。(2)根据露头或岩心观测数据、岩石力学实验、测井、动态等裂缝识别结果,用概率统计方法、地质类比法和数摸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裂缝的分布密度、开度、延伸、切深等取值范围和分布频率,建立裂缝分布三维地质模型。(3)利用岩心和井壁成像资料来标定常规测井,寻找常规测井对裂缝的响应机理,建立岩电缝解释模型,定量识别裂缝。(4)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测井的质量控制下进行反演,预测裂缝分布,尤其是高角度或直劈裂缝的分布。在上述(3) 、 (4)方面,北京石油勘探开发

28、科学研究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和矿场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 4 注水开发裂缝低渗油田的井网井距41 裂缝对波及系数的影响10国外学者研究了线状注水情况垂直裂缝对面积波及系数的影响,得到两点重要的结论。a.当垂直裂缝从注水井向生产井方向延伸时,随着裂缝延伸长度的增加,波及系数减小。无裂缝情况下,波及系数为 70%,当裂缝延伸长度达到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距离 90%时,面积波及系数基本上为零。b.当垂直裂缝垂直与注水方向时,随着裂缝延伸长度增加,波及系数增加。无裂缝情况下,波及系数 70%,当裂缝延伸长度接近井距时,波及系数增加到 88%。研究了垂直裂缝对五点井网的影响,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当裂缝方向有利

29、时,有裂缝与裂缝相比较,波及系数仅受很小的影响,当裂缝方向不利时,裂缝长度大于 1/2 井距时,要得到与无裂缝一样的面积波及系数,就必须大大地增加注水量。上述情况表明:裂缝的存在对油田注水开发来讲,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当注采井点同时都署在裂缝系统上时,注入水将沿裂缝向生产井突进,造成油井过早见水,如果根据水沿裂缝窜流的基本规律,因势利导,将注水井部署在裂缝系统上,沿裂缝注水拉水线,向裂缝两侧驱油,就会大大提高注水波及系数。 由于裂缝的存在对油田开发效果影响很大,所以注水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时,必须研究井网对油层裂缝的适应性,井网的适应性主要包括井网格式及井距对裂缝的适应性。42 井

30、网格式国外裂缝低渗油田的注水井网各国不尽相同,美国多采用五点井网,苏联多采用行列、切割注水井网,加拿大先采用九点井网后再调整为五点井网。根据国内油田井网开发实践,分析认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一般先采用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较为适应。其主要根据是:a.由于油藏裂缝的存在,开发初期很难准确判断裂缝方向,而对于裂缝油藏,一般先采用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对以后调整为五点井网或线状注水井网都是方便的。b.这种井网有较高的面积扫油系数。c. 这种井网能达到所需的注采平衡,在此前提下这种井网有较多的采油井数,能提高采油速度。4. 3 井距井网密度是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技术和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低渗透、非均质严

31、重的油藏来说,对采收率影响很大。原苏联 P. H . 季雅舍夫等人根据罗马什金等油田 42 口井 105 种开发方式的资料,发现油井的泄油半径与油层渗透率之间存在相当好的线性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R=171.8+0.53K式中,R油井的泄油半经,m; K油层的有效渗透率,10 -3m 2。另外,在部署或补充井的合理井距时,可通过注采动态分析和观察井间干扰大小来确定出适应的井距。美国多林纳油田维果德裂缝低渗油藏就曾将井间干扰大的 155m 增至 220m,使干扰现象明显减弱,当达到 250m 以上时,干扰完全消失。后来根据井间干扰研究结果打了 18 口新生产井,新井与老井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250m 。这样,不但使油层投入强化开发,又防止了井间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