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技术学院 ( 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授 课 计 划课 程 名 称 水产微生物学授 课 班 级 2007 高职水产课程总学时 72本学期计划学时 72 学时任 课 教 师教 研 室 动科教研室制 订 日 期 2008 年 9 月 2 日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章节及主要内容摘要(含课程实验、实习)时数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概述2 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及发展1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2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2 第二章 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及培养基2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及培养基2 第二章 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第
2、二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2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3 第二章 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第三节 显微技术2 显微技术3 第二章 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第四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2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4 第三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 细菌的结构及其功能2 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4 第三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二节 放线菌2 放线菌形态、构造和功能5 第三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三节 鞘细菌2 鞘细菌形态、构造和功能5 第三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四节 蛭弧菌2 蛭弧菌形态、构造和功能6 第三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五节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
3、体2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形态、构造和功能6 第四章 真菌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酵母菌2 酵母菌形态、构造和功能7 第四章 真菌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二节 霉菌2 霉菌形态、构造和功能7 第五章 病毒和亚病毒-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2 病毒的基本性状8 第五章 病毒和亚病毒-第二节 亚病毒及病毒研究方法2 亚病毒及病毒研究方法8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生理-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及生长规律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及生长规律9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生理-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2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9 第七章 消毒与灭菌技术 -第一节 相关名词术语2 相关名词术语10 第七
4、章 消毒与灭菌技术-第二节消毒与灭菌的物理方法2 消毒与灭菌的物理方法10 第七章 消毒与灭菌技术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的化学方法2 消毒与灭菌的化学方法11 第八章 水域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节 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2 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11 第八章 水域微生物生态学 -第二节 水域微生物的主要作用2 水域微生物的主要作用12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2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13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二节 免疫学基础2 免疫学基础13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三节 抗原与抗体2 抗原与抗体13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四节 特与非特异性免疫2 特与非特异性免疫14 第九
5、章 传染与免疫- 第五节 免疫防治2 免疫防治15 第十章 微生态制剂 -第一节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2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5 第十章 微生态制剂 -第二节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2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16 第十一章 水产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水产品中的微生物2 水产品中的微生物16 第十一章 水产品与微生物 -第二节 水产品的微生物检验2 水产品的微生物检验17 实验一:微生物实验器材、物品的准备 2 基本操作17 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 2 基本操作18 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与菌种保藏4 基本操作18 实验四:显微镜的使用 2 基本操作72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
6、任务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限修课。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态及致病机理等的理论和方法。它与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饵料学密切相关,所以本课程在水产专业是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发掘、利用有益微生物,消灭及控制有害病原微生物,并掌握在养殖过程中微生态的调控方法。微生物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充分重视实验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理论课内容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7、主要类群、微生物与人类和水产养殖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教学重点:从微生物的特征特性,了解微生物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从微生物的类群了解整本教材的编写原则及体系。使学生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1)原核生物的形态及细胞的结构 2)细菌的繁殖及菌落特征 3)放线菌及其它原核生物 4)细菌分类与水产常见细菌 a. 细菌分类b. 水产常见细菌的分类位置c. 光合细菌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霉菌、酵母菌 (1)霉菌 形态大小、菌落特征、繁殖及生活史、常见类群(2)酵母菌 教学重点:a. 掌握霉菌与细菌的差别b. 繁殖方式中孢子繁殖的特点及典型的生活史c. 常见类群(包括水
8、产中常见致病真菌)d. 酵母作为一种很重要的饵料,掌握其生理特性e. 水产病害防治中如何防治致病真菌第四章 非细胞生物病毒 (1)病毒的发现和病毒的特征、形态构造 (2)病毒的分类 (3)病毒的繁殖方式 (4)噬菌体的生理特性 教学重点:(1)从病毒的形态构造了解致病机理及研究它的特殊方法(2)联系当前虾病的大规模暴发与病毒的关系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微生物营养类型,营养需要 (2)微生物培养分离,制作培养基原则要求 教学重点:(1)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确定培养基的成分(2)掌握各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为实验课中微生物的分离打下基础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1)微生物的一步生长曲
9、线及培养 (2)各种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3)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微生物的抗药性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生命遗传的本质核酸 (2)基因突变 (3)基因重组 (4)基因工程 (5)菌种的衰退和复壮 教学重点:(1)通过三个经典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2)了解变异的两个途径(3)基因工程的原理(4)菌种保藏原理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1)微生物的分布及水中微生态 (2)微生物在自然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1)了解水体中的微生物类群及分布,了解养殖池塘中各种微生物的关系(2)微生物在大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水产养殖中是如何
10、运用这个原理,加速或控物质循环的速度,以确保良好的水质(3)树立微生态观念,充分在水产中运用所学知识稳定住微生态平衡,防治病害微生物暴发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自学)(二)课程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类群、形态、结构、鉴定以及生命活动、生态。2)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水质、病害防治及饵料学的关系,树立微生态的观念,稳定微生态平衡,防止病害暴发。3)掌握利用有益微生物,消灭控制病原有害微生物的方法,积极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4)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三、学时分配理 论 教 学内 容 学 时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12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霉菌、酵母菌
11、6第四章 非细胞生物病毒 8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6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6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8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6合 计 54实 验 教 学内 容 学 时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单染色法及压滴法活体观察 2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 2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 2实验四、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2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2实验六、菌落观察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2实验七、养殖池塘中弧菌的数量的测定 2实验八、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4合 计 18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课堂讲授 2、多媒体 3、课堂讨论4、课后论文 5、课后习题 6、考试 7、实验五、考核方式包括:期末闭卷考
12、试,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60;实验考核,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 30%,考核依据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他考核,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 10%,考核依据包括平时作业、课堂纪律等。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周德庆主编。 微生物学教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二)要参考书目1沈萍主编。 微生物学 。 高教出版社( 面向二十一世纪优秀教材) ,1999。2美 Lansing M. Prescott etc.著,沈萍 彭珍荣主译。 微生物学 。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材(中文版) ,科学出版社,2002。3美 I.E.阿喀莫著,林稚兰等译, 微生物学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指导系列) 。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