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页 政府领导 领导讲话 政府文件 计划规划 统计数据 各类报告 政府会议 重点工作 应急管理 人事信息 首页 - 县级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旅游局 - 计划规划 发表日期:2012 年 5 月 29 日 编辑:lyfzj 阅读:513 次 【字体:大 中 小】 瓜州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索取号 GSF0029-C 发布机构 瓜州县旅游局 产生日期 2010/5/12 公开属性 主动公开 第一章 规划概论一、发展思路经过实地考察、与地方领导座谈和分析论证,我们认为,安西县旅游业的发展应当遵循以下六点思路:(一)加快培育旅游特色经济,及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安西县地处河西走廊西部,位于极端干旱荒漠
2、地区,自然环境相当严酷。受水资源的制约和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断言,农业对 21 世纪全县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建设的贡献率不会再有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县域内矿藏产地规模偏小,开发潜力有限;受大区位、城镇规模和发展水平所限,加工工业和商贸、交通运输业不甚发达,难以有大的作为。这样,安西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紧迫问题。而旅游业正是安西培育未来新经济增长点的一个必然的战略选择,其理由主要有六:一是安西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开发价值高;二是安西旅游区位优越,可进入性强;三是安西旅游的潜在客源市场广大;四是西部大开发为安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
3、绝好机遇;五是安西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六是旅游业的崛起必然会为安西地方经济增辟一个稳定的新财源。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安西县理应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旅游业作为一个颇有希望的特色经济产业加以精心培育和大力发展,以建设名牌景点、开发旅游精品和组织特色旅游为重点,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潜在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将旅游业及早构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最终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实现“旅游强县”的宏伟目标。这便是制定本规划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的一切发展思路,都是以此为基本出发点的。(二)寻找亮点,塑造精品安西的旅游区位固然有其优越的一面便于
4、依托敦煌和嘉峪关,东联西靠;但不可否认也有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敦煌和嘉峪关旅游开发起步早、知名度高,已成为丝路游客在甘肃段的两大主要旅游目的地。而安西西距敦煌不过 117km,东距嘉峪关也只有263km,很明显是处在这两大旅游热点的阴影区内,由此便出现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段两头热、中间冷,游客必经安西却多数过门而不入的怪现象。这就决定了安西旅游业从起步伊始就必须考虑如何走出阴影,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便是寻找亮点,塑造精品。所谓亮点,实际上就是指安西最有特色、最富魅力的景区景点。特色向为一个旅游区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任何一地的旅游资源开发,都只有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
5、域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那么,安西旅游的亮点,或者说是特色景区到底在哪里呢?经过比较论证,我们认为,锁阳城、桥湾“两城”和双桥、东巴兔、红色旅游等三大景区,具有明显不同于敦煌、嘉峪关各主要景区的浓郁特色,它们之间在地域空间上和产品结构上互补性极强,完全有条件开发成为安西旅游未来 10 年的亮点。据此,本规划在进行项目策划、精品创意、线路设计和市场促销时,都把“两城三区”作为安西旅游的重头戏,力图尽可能多地挖掘它们的闪光之处,以使这五大亮点能给游客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和对他们产生持久不衰的吸引力。所谓精品,就是指安西旅游的拳头产品(或名牌产品) 。由于资金投入、开发能力和市场规模等多方面的条件
6、限制,安西的旅游资源开发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搞重复建设、粗放经营,而只能择优筛选,保证重点,搞集约化经营。反映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就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推出高档次、高品位、内涵丰富、吸引力强、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本规划在反复调研、广纳高见、深入推敲、精心策划的基础上,以文化和生态为切入点,将安西的旅游产品包装提炼为五大精品,即大唐文化游、石窟精华游、荒漠生态游、休闲消遣游和西路悲歌游,并相应设计了一系列旅游项目和活动,旨在以此突出安西旅游的鲜明主题,营造安西旅游的整体特色,优化安西旅游产品的结构,提升安西旅游业的档次,从而谋取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我们相
7、信,只要能够找准亮点并设法使其长久发光、塑造精品并成功推向市场,安西的旅游业就一定能开拓自己崭新的发展空间。(三)文物古迹观赏与荒漠生态旅游有机兼容安西县文物古迹资源得天独厚,可以古为今用,为开发旅游事业、振兴地方经济服务。但我们也应当冷静地看到,文物古迹毕竟是一种静态的景观,其旅游功能相对单一,偏重观赏,缺乏时下多数游客钟情的参与性、娱乐性和刺激性,因而对它的开发有时尽管我们主观设想的很好,可实际效果却往往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人遗址常年门庭冷落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安西旅游业要解决好这一难题,就必须找准生态与文化的对接点,使文物古迹观赏与荒漠生态旅游有机兼容,相
8、得益彰。这是因为,安西境内拥有我国唯一以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而且它与锁阳城、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自然天成、完美无暇的地步,这就为我们与文物古迹观赏同步开发别具特色的极旱荒漠生态旅游,创造了它处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条件。为此,规划近期除在锁阳城北新建文物展示馆,以使游客能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锁阳城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和它所拥有的巨大观赏价值外,还将在其西墙外的茂密红柳林、起伏小沙丘中设置中国第一个极旱荒漠少儿生态夏令营和极旱荒漠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建设若干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的旅游设施和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极
9、旱荒漠生态旅游项目和活动,使锁阳城景区迅速成为安西旅游的最大亮点;在红柳和芦苇密布、多种鸟类聚集的双塔湖东北岸,近期规划开发河西走廊乃至整个甘肃省最大的候鸟观赏区;在渊泉镇,则除进一步增加安西博物馆内够品位、上档次的镇馆之宝精品文物的展示外,还规划于近期新建安西自然资源展览馆,相应开办极旱荒漠珍稀动植物标本展,以使游客对安西极旱荒漠的生物多样性留下深刻的直观印象,彻底改变一些人头脑中原有的“极旱荒漠寸草不长,没有生命”的偏颇概念,从而激发他们非亲眼目睹极旱荒漠奇异景色和亲身参与生态旅游活动不可的强烈欲望。总之,我们的旅游开发理念就是要雅俗共赏,让游客懂文物的赏文物、玩品位,不懂文物的观景色、玩
10、心情,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并通过他们的良好口碑再吸引无数回头客。(四)发展大产业,扩展受惠面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发展旅游业,必须拓宽视野,摆脱行业局限,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力求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延伸产业链条,争取可观的整体经济效益。基于上述考虑,本规划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特别注意通过旅游开发带动餐饮住宿、旅游商品、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城镇建设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尽可能地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着力构建以其为核心的大旅游产业群,从而扩展旅游开发的受惠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我们在本规划中专门把旅游商品开发作为安西旅游业支持系统的
11、重要内容,以及在桥湾景区把河东乡党政领导的强烈要求与可行性结合起来,特地在桥湾马鬃山公路与国道 312 线交汇的丁字路口东西两端沿国道 312 线南北两侧规划新建 1km 长的商贸一条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发展思路。(五)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安西县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地处极旱荒漠地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很难恢复。而原始古朴、野趣横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久远、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向来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必须严格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开发荒漠生态旅游资源时注意保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并使旅游设施的所用建材、外部造型和建筑体量尽可能与当地环境取得和谐
12、,融为一体;在开发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时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如尽快设置锁阳城内城墙的铁栅栏) ,严格保护文物资源,复建的古建筑则要尽可能保持原貌,不失真实。总之,只有从一开始就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安西的旅游业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不仅为当代人造福,也为子孙后代造福。(六)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安西县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但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所以,在制定全县总体规划时,既要树立长远眼光,对今后 10 年整个县域范围内旅游业的发展作出全面安排,不留空白,以满足今后条件成熟时的旅游开发需要,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考虑在可
13、以预见到的时段内地方、国家和社会财力的可能投入水平,分远近两期合理确定开发建设的重点或优选项目,并以近期为主,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创意新颖、预计将产生轰动效应、但估计近期客源不甚充足的锁阳城景区大型马战实景表演项目“忍痛割爱” ,由原设想的放在近期开发果断改为推迟至后期开发,而将投入成本低、预期收效快的中国第一个极旱荒漠少儿生态夏令营和极旱荒漠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放在近期建设,就突出体现了这种远近结合、以近为主的发展思路。二、战略目标本规划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十年左右的顽强努力,把安西建设成为中国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一个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热点旅游区和甘肃旅游一个富有魅力的新亮点。预
14、计到2008 年,旅游业直接收入约达 2964 万元,占到全县 GDP 的 2.01%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08%,成为安西县域经济一个颇具活力的新增长点;到 2013 年,旅游业直接收入约达11005 万元,占到全县 GDP 的 4.63%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10.5%左右(见表 1-1) ,旅游业成为安西第三产业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安西成为酒泉市旅游颇具魅力的新亮点,乃至甘肃旅游业发展的后续基地。表 1-1 旅游业直接收入占安西县 GDP 比重预测表(2004-2013 年)年 份项 目2004 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全县 GDP 值(亿元) 10
15、.0711.0814.7517.8723.79GDP 各阶段年递增率( %)12.310.0101010旅游业直接收入(万元)107913492964500911005旅游业直接收入年均递增率(%)3425303030旅游业直接收入占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813.164.087.0910.5旅游业直接收入占全县 GDP 比重(% )1.11.22.012.84.63三、规划期限与主要任务根据远近结合、以近为主和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兼顾的原则,本规划的期限为 10 年,分为近、远两期。(一)近期(20042008 年)为安西旅游业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实施政
16、府主导型战略,拓宽筹资新思路,加快全县旅游交通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创新的步伐,以敦煌铁路、嘉峪关安西一级公路、安西敦煌等级公路建设为突破口,锁榆大唐文化荒漠生态游览区和双桥休闲消遣唐关寻踪游览区综合开发为重点,锁阳城、桥湾城、榆林窟和双塔湖等四大景区建设为中心,优先解决以锁阳城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问题,不失时机地推出特色浓郁、适销对路的五大旅游精品,在国内外营造安西旅游的鲜明形象,并同步提高中部过境观光美食购物游览区的综合接待能力,全方位、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宣传促销和推介活动,进一步拓展海外客源市场,大力开发国内客源市场,使安西初步成为中国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
17、一个新崛起的旅游胜地,使旅游业成为安西经济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增长点,从而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二)远期(20092013 年)为安西旅游业的腾飞阶段。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安西县的旅游交通状况已有明显改善,旅游景区建设已有坚实基础,旅游服务水平也已达到较高水平。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深度开发锁榆、双桥两个游览区,使锁阳城、双塔湖两景区分别进入国家 4A 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行列;重点开发中部过境观光美食购物游览区和西柳汉唐遗迹大漠风情游览区,加强与敦煌、肃北的区域联合,着力构建东进西出(桥湾城双塔湖青山子牧场桥子东坝锁阳城东千佛洞) 、西进东出(敦煌空心墩塔尔湾浪柴沟蘑
18、菇台榆林窟)和北进南出(瓜州迎宾湖县博物馆西路军纪念塔踏实秋容蘑菇台榆林窟肃北透明梦柯冰川)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高起点、大手笔地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高综合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和有声有色的宣传促销和推销招徕活动,不断推出创意新颖、竞争力强劲的旅游精品,争取夺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使旅游业尽快成为产业体系完备、产品结构优化、资源开发布局和线路网络合理,交通便利,设施配套,服务优良,管理先进,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贡献明显的强力支柱产业,使安西成为中国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游客有口皆碑、人人想游的一流热点旅游区和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
19、旅游强县。四、规划依据安西县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两大热点城市敦煌与嘉峪关之间,旅游区位优越,且自身旅游资源特色浓、品位高,旅游业发展已拥有一定基础和知名度;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旺盛需求使安西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 (甘肃省旅游局) ;安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安西县人民政府) ;酒泉市旅游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酒泉市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安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安西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 2020 年规划 (安西县旅游发展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 ;旅游规划通则
20、 (征求意见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章 现有基础一、区位条件与可进入性区位条件与可进入性分析向为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安西县位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东临玉门市,西连敦煌市,南北两面均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邻,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汉代至清代共有 6 条古道将安西与其他地区连接起来,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南线:柳沟敦煌阳关阿尔金山鄯善于阗中亚、西亚;北线:柳沟玉门关伊吾高昌天山龟兹中亚、西亚)均经过本县。安西不仅是古丝绸之路要塞,今天仍是连接甘、青、藏、新的交通枢纽。兰新铁路经过本县,沿途设有 21
21、个车站,最东为疏勒河站,最西为红柳河站,最大为敦煌火车站(原柳园站) 。国道 312 线横穿本县,是安西与其他地区进行联系的最重要的通道,它与国道 215 线柳敦段(柳园敦煌) 、省道 313 线安敦段(安西敦煌)形成一个三角形骨架,且均为黑色路面。国道 215 线和省道 313 线都可经敦煌通往青海,进而与青藏公路相接。在双塔北国道 312 线 3187km 处,有 2004 建成的双石公路可通达肃北县石包城乡,从而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东进西出、西进东出”的旅游交通格局。在桥湾,还有桥马公路(桥湾马鬃山)可通达中蒙边界。县城与各乡镇间均有不同等级的公路相连,形成网状格局。安西每天有发往敦煌、酒
22、泉和兰州的档次不同的班车。与此同时,安西县城离扩建后的敦煌机场(紧临省道 313 线)不过 102km,亦相距不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05 年相继开工建设的敦煌铁路、嘉峪关安西一级公路、安西敦煌等级公路均交汇于安西县城渊泉镇,这更使安西的旅游交通地位凸显重要!从全国来看,安西位处西部,远离经济发达、出游率高的东部地区;从西北地区来看,安西也远离兰州、西安、西宁等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这就造成以上地区游客到安西旅游的陆路在途时间一般较长(如由兰州到安西旅游即使乘坐特快列车在途时间也在 15 个小时以上),而安西目前旅游景点开发程度低,游客可游憩时间短,游憩时间与在途时间比值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
23、客游憩的总效用。再从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来看,安西位处敦煌、嘉峪关、吐鲁番等三大丝路旅游热点之间,是三者相互联系的必经之路,从梯度理论来讲,属于三者的梯度扩展效应影响区。然而,四者皆以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著称于世,资源互补性相对较弱,且其他三者旅游起步早,已经或初步具有品牌效应,对安西旅游业发展形成挑战。有鉴于此,安西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另辟奚径,在充分利用三大旅游区扩展效应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寻找自身亮点。总体评价,安西县的区位条件较佳,可进入性较好,游客可以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较为方便地进入本县。二、县情概要安西县土地总面积为 24130km2,2004 年总人口 11.23 万人,民族构
24、成较为单一,汉族占绝大多数。安西县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古褶皱系北山褶皱带南带之间的中新生代盆地,南北地势较高,中部为疏勒河谷地。疏勒河、榆林河、冥水河等均源于祁连山,榆林河向北浇灌着踏实盆地,疏勒河则蜿蜒西去横穿县域中部,形成串珠状的片片绿洲。安西深处内陆,属典型的中温带干旱气候,冬冷夏热,风大沙多,降水少,蒸发大,光照资源丰富。水资源主要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且相对紧张,是制约安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安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早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此栖息。从汉至唐宋,安西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唐代文化遗存尤多。汉武帝时即在此建渊泉、冥安和广至三县(隶属敦煌郡) ,晋代改为
25、晋昌郡,隋为常乐郡,唐、宋、元皆称瓜州,明代设罕东卫,清置安西州,1913 改安西直隶州为安西县。历史上,羌民在安西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汉代以后,移民与军士在此大兴屯垦,迄今锁阳城周围的唐代庞大灌溉系统仍依稀可辨。直到现在,安西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县,乃甘肃重要商品粮棉基地之一。主要经济作物还有瓜类和胡麻等,其中蜜瓜历史悠久,香甜可口,堪称一绝。古代安西之所以称为瓜州,就是因为出产皮薄肉厚、质沙汁多、香甜可口、风味独特的“美瓜” 。民间长期流传着“仙女献瓜” 、 “张骞瓜州得蜜瓜”等故事。现安西已被命名为“中国蜜瓜之乡” 。此外,安西籽瓜也较为出名。安西畜牧业以养羊为主,锁阳城的羊肉素享盛誉。安
26、西县现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2004 年工业总产值不过 2.9 亿元,采矿、棉花初加工等为少数占有相对优势的部门。改革开放以来,交通、邮电、金融、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总量毕竟有限,2004 年第三产业产值仅为 3.86 亿元。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较为艰巨,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应是主攻方向。安西目前的经济发展在全省居中等偏上水平。2004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 10.07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 6490 万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6882 元和4158 元。三、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由于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历史悠久和自然环境独特,安西县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优势突出,开
27、发潜力巨大,但其明显劣势也不容忽视。(一)文物古迹博大精深,但与河西走廊多数地区趋同安西县文物古迹众多,达 270 多处,包括古代人类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遗址、古烽燧、古建筑和石窟寺等类型,且历史久、品位高、旅游开发价值大。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 处,居酒泉市之首,是全省的文物大县。文物古迹乃是安西旅游资源的主体和最大优势所在。古代人类文化遗址中,兔葫芦遗址(布隆吉乡) 、鹰窝树遗址(桥子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多属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为揭示甘肃西部地区古代人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古墓葬中,踏实汉魏晋墓群(踏实乡) 、锁阳城汉魏墓
28、群(桥子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湾魏晋墓群(河东乡) 、锁阳城唐墓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遗址中,国家级有唐瓜州城锁阳城(桥子乡) ,省级有汉长城(西湖乡) 、六工城(南岔乡) 、汉广至县城(踏实乡) 、西晋晋昌郡城(布隆吉乡) ,还有唐玉门关(布隆吉乡)、清桥湾城(河东乡)等多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桥湾古城流传有康熙夜梦桥湾城及怒斩贪官程金山父子的故事,至今在桥湾陈列馆仍保存着据说是用贪官的人皮和头颅制成的“人皮鼓”和“人头碗” 。此外,安西县还有布隆吉乡的唐月牙墩和苜蓿烽燧等古烽燧,唐开元寺(桥子乡) 、唐阿育王寺(舍利塔,踏实乡) 、清王母宫(踏实乡)等古建筑,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29、位。但安西县旅游资源主体(文物古迹)与河西走廊多数地区趋同,均属静态的观赏型资源,空间互补性较弱而替代性较强,加之古城遗址、古建筑残缺度较高,古烽燧则较为分散,古墓葬观赏性差,这就使得安西诸多县级文物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不甚突出。所以,在旅游开发中,必须精选品位高、观赏性强、组合度好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优先开发,大量的县级旅游资源只能作为潜在资源对待。(二)石窟艺术精美绝伦,但知名度不及敦煌莫高窟佛教于东汉时从印度传入我国。早在北魏初,安西的榆林河两岸、旱峡、水口峡、长山子北麓等地就有石窟开凿,艺术家在此通过绘画、雕塑表现佛教故事。唐、宋(西夏)时期安西石窟艺术达到鼎盛,其后至清代均有补充。全县共
30、有石窟群 5 处,现存 103 窟(榆林窟 41 窟,东千佛洞 23 窟,下洞子 13 窟,旱峡 2 窟,碱泉子 24 窟) ,拥有壁画总面积达6392.3m2,佛道教人物图形、山水画 13254 幅,彩塑佛道教造像 336 身,反映了从北魏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特征和艺术水平。其中榆林窟、东千佛洞、下洞子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踏实乡,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中国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现存 41 窟,其中第 25 窟是中唐时期的杰作, “南北天王” 、 “文殊普贤变” 、 “西方净土变” 、“弥勒变”等壁画结构严谨,造型逼真,色彩艳丽,神态生
31、动,具有吴道子的画风,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内就陈列着“西方净土变”的临摹品。在五代、宋代(西夏) 、元代的经变壁画中,穿插着耕获、嫁娶、宴饮、酿酒、冶铁等画面,极具生活气息。尤其是西夏和元代的壁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风俗服饰,如第 2 窟和第 29 窟的供养人及第 4 窟的密宗曼荼罗,分别反映了党项族和藏族的某些特色,弥补了敦煌艺术的不足。此外,榆林窟的 3 处唐僧取经图,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成书还要早 300 年。第 23 窟是榆林窟唯一的道教洞窟,其内清代壁画“同床异梦”劝人从善,富含人生哲理。榆林窟还是国之瑰宝象牙佛的原存地(玄奘取经归来后携至该窟并成为镇窟之宝,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安西县有两尊
32、复制品) 。该佛大如人掌,外刻普贤菩萨持塔骑象,内部左右各 25 格雕刻了有关佛本生的 50 个故事,工艺之精,世所罕见,系恒河犍陀罗艺术象牙雕刻品的稀世珍品,相传世界仅有两尊,另一尊在印度,故安西原存的这一尊更显珍贵。榆林窟西北 5 km 处的蘑菇台,是建国前象牙佛历经劫难后的出土之地,20 世纪 30 年代红军西路军曾在此召开重要会议。东千佛洞位于锁阳城镇,是一座不可多见的西夏艺术宝库。现存 23 窟中有壁画塑像的9 窟,包括西夏洞窟 5 窟,其文化渊源与敦煌、榆林窟一脉相传。但东千佛洞的西夏洞窟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其中“净土变” 、 “药师变” 、 “说法图” 、 “文殊普贤变” 、 “
33、密宗曼荼罗”等壁画,表现了西夏“妙能自创,自成一家”的独特艺术情调。 “水月观音”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比榆林窟的更为精细、完美。而“密宗曼荼罗”壁画菩萨的服饰则格外现代化,身穿“T 恤”装、超短裙、长筒丝袜,仿佛一妙龄摩登少女。下洞子石窟位于踏实乡,距榆林河水库 0.5km。洞窟开凿在水流湍急的峡口两岸,现存 11 窟,壁画总面积 226.8m2 ,彩绘佛像图 1128 幅,彩色造像 11 身,其中的供养菩萨绘画线条刚健婀娜,为晚唐高手所绘,艺术价值极高。安西境内石窟的洞窟数量、壁画面积、雕塑尊数等均不及敦煌莫高窟,但艺术价值绝不逊色。因此,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唐代和西夏艺
34、术、密宗艺术,方能推出精品,赢得市场。 (三)唐代军旅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安西唐代文化底蕴深厚,主要表现为拥有颇多唐代古迹(包括古城、烽燧、石窟、寺庙等) 、精美唐诗和有关唐僧取经及薛仁贵征西的民间传说等,尤以唐代军旅文化见长。锁阳城即唐瓜州城,原名苦峪城,位于锁阳城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汉代,唐代曾加固补修,成为扼守通往西域和吐蕃之路的军事要塞。锁阳城分内、外两城,且均有马面。外城部分城墙犹存。内城保存完整,其轮廓呈长方形,东西长 565m, 南北宽468m,高约 10m;城中一道南北向城墙又将内城分隔为东西两部分,东小西大,个中原因则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城内
35、一簇簇土塔系圆形土筑房屋的遗迹。内城有四座瓮城,城垣四角各有圆形转角土墩 1 座,西北角的保存最完好,为锁阳城的标志。城外西北角有两个方形土堡,据说为监狱。其建筑形制充分反映了唐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特色,是我国西部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汉唐古城之一,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和考古研究价值。长期以来, “薛仁贵兵困锁阳城”的故事流传很广。相传唐代薛仁贵征西,被苏宝同困于此城,程咬金杀出重围去搬救兵,城内将士仅靠锁阳维持生命,终于等到救兵解围。锁阳城也由此得名。此外,锁阳城还有“张守珪智退吐蕃兵”的历史传说。锁阳城以南的戈壁滩上分布着许多汉魏古墓,东南有唐墓,相传为唐代将士战死后的墓群。古城周围有大面积的唐代农田灌溉系统遗迹,对研究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