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龙江畜牧跨越发展 独占农业“半壁江山”我省畜牧业 60 年辉煌成就综述(前言)新中国成立 60 年,我省畜牧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经过艰苦拼搏,畜牧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畜产品从建国之初的极度缺乏,发展成今天肉、蛋、奶以及各种制品供应充足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如今,畜牧业生产已经同种植业一道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同时也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农户自给自足型产业到“独立支柱产业” ,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
2、“半壁江山”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省畜牧业跨越一个又一个台阶,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迅速提高,如今已成为商品化率高、产品质量优的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为维护国家食品供应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发展,乃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我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进一步优化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县域经济强势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畜牧业成为我省农业的主导产业我省地处北疆,气候冷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优质绿色畜产品的良好基础与比较优势。2000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粮牧“主辅换
3、位”2战略,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而实现全省农村经济的战略升级,利用畜牧业基础好、潜力大、产业链条长、转化增值快以及劳动密集、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和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等优势,全面做活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发展战略确定后,省市县各级政府立即组织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扶持奶源基地、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良种工程、草原改良、青贮生产和防疫体系建设等,尤其是“十五”以来,投入规模越来越大,年投入均在 10 亿元以上。通过抓基础、抓调整、抓科技、抓标准、抓服务、抓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使产业素质快速提高,养殖环节的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各类养殖、加工、仓储、运
4、销企业或服务组织大量涌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60 年来,我省畜牧业一步一个台阶,努力提高其在我省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稳扎稳打的巩固着自己的发展地位。如今,畜牧业已由只能实现自给自足的小农产业,发展成为产值达到 540亿元,占农业生产值的比重达到 44的支柱产业,全省共有超过 10个市县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 50。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作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民增收的首选产业,新中国成立60 年来,我省畜牧业基本实现了尽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大幅增收的愿望。据统计,到 2008 年末,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3.3 万吨、109.3 万吨、581.5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28.
5、4%、15.3%和 21.6%;全年实现牧业产值 846 亿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 860 元。3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农民得以持续增收,农业既增产又增收。畜牧业的发展还让农民离土不离家,在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工或从事购销、饲料加工等配套服务业,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目前我省农民年均牧业村收入达到 785.6 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已有近 20 个县(市)人均牧业纯收入超过千元。而且畜牧业增收的稳定性强,持续性好,其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据测算,近 5 年来,一头奶牛年平均纯收入可达 3000 元,出栏一头
6、育肥猪或肉羊可以赢利 100 元,种植一亩青贮玉米可以增收250 元。畜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机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基于省情和经济发展规律,提出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与实现农村城镇化、农区工业化的结合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接加工业,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通过畜产品加工业和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集约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之路。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饲料养殖畜产品加工产品运销服务产业链的逐步延长,既带动了基础性的种植业的发展,也最有效、最直接地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的逐步优化,使农、林、牧,粮、经、饲比重
7、趋于合理,并有力支撑了上游的饲料加工业、兽药疫苗、动物保健品及添加剂生产以及下游的乳肉蛋、皮毛绒、生物制药等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2008 年,全省畜牧4业共安置劳动力 240 万人,转化粮食 125 亿公斤,实现转化增值效益 60 亿元以上。规模以上涉牧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 1000 亿元,安置劳力近 20 万人(包括城镇职工近 10 万人) ,畜牧业已成为继石化和装备工业之后的又一大产业。我省围绕畜牧业发展种植业、围绕二产业发展一产业、围绕资源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实践,使肇东、巴彦、望奎等传统农业大县走上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之路,农村经济活力倍增,县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目前,我省三大主导品种
8、产值占牧业产值的 70以上,有效拉动了优势主产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其中滨州沿县的安达、杜蒙两县农民奶业人均收入 2270 元,占农民收入的 38,巴彦、望奎两县(区)农民养猪人均收入 1110 元,占农民收入的46,宾县、穆棱两县农民养肉牛人均收入 780 元,占农民收入的18。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理顺体制、活化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支撑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三条基石。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畜牧兽医局以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投入支持,不断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
9、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等。与此同时,在广大基层畜牧兽医站所大力推进了管理创新,全面引入了激励机制,5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全员竞聘、持证上岗、群众评议、绩效挂钩,有效调动了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注重发挥公益职能又能搞好经营服务的良好局面。近几年,省畜牧兽医局还不断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实施步伐,近年来又联合省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实行技术专家进场、进村、进舍,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及耳对耳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切实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把科技转化为现实
10、生产力。目前,全省生猪出栏率达到 144.2%,肉牛出栏率达到 51.8%,生猪、肉蛋鸡良好总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奶牛单产提高到 5 吨。正是由于体制、机制与科技的持续创新,才支撑了黑龙江畜牧业连续十几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畜牧业提供了大量安全动物源性食品60 年来,我省始终紧紧把握产业发展与产业安全这两根主线,把疫病防控及投入品质量监管放在突出位置,并投入优势资源予以支持,保障了畜牧业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我省从未发生过非法添加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绿等畜产品安全事件,在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龙江绿色、优质的乳制品更是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认可。在
11、全国普遍爆发动物疫病的时期,为全国提供了大量安全动物源性食品,不但打响“龙猪” 、 “龙奶” 、 “龙蛋”等地方性品牌,还逐渐被认可为我国未来的绿色动物源性食品基地。在疫病防控上,我省通过实施“集中免疫行动” 、 “疫情监测行6动” 、 “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养殖行为行动”和“强化检疫监管行动”等措施,达到了强化养殖场(户)的疫病防控措施、规范动物防疫和检疫监督行为、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生的目标。特别是在防治高致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中,坚持统一实施 23 次强制免疫会战,严格做到“五统一”和“五不漏” ,确保强制免疫取得实效。同时严格检疫监督工作,严防疫源传入传
12、出;坚持定期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和免疫监测工作,从而保证了我省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省份之一,有效维护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我省始终将确保投入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行动,通过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加强了对饲料、兽药、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质量监管,加大了产品抽检和质量督查力度,大力整顿了营销市场秩序。与此同时,积极探索确保畜产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在防疫灭病、健康检查和强化检疫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质量追踪、产品溯源、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加大了GMP、HACCP、ISO 等质量体系推广力度。并针对奶牛经济价值高、农民易于因病
13、死致贫的实际,开展了奶牛保险试点;在生猪产业出现波动时,拿出专项资金对种母猪生产予以保护,为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城乡消费者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龙江畜牧正向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迈进近几年,我省始终把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做为基本切入点,全力打造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7场、两种资源,突出奶牛、肉牛、生猪三大主导品种,构建以一区两带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带,并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的办法来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全省各地依据产业实际和布局规划,把发展各类规模化养殖场、股份制公司及规范化小区作为重点,并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上予以财力支持,加快了生
14、产方式的转变步伐。全省规模化饲养比重从无到有,现在已达到 70%以上。 改变农民兼营兼业习惯、发展专业化生产是转变两个方式的基本路径之一。近几年,省畜牧兽医局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通过股份制、合作制办法创立养殖公司、青贮公司和专业化牧场、小区,有效推进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进程,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牧民收益水平。同时从产业化和组织化入手,通过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及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牧场、农户)模式,变过去盲目生产为订单生产,通过利益纽带连接产加销三方,通过组织化办法解决农户自律、综合服务和利益实现问题,通过产业化办法解决产品生产组织和质
15、量安全与市场营销问题,加快了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标志的现代产业建设进程。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省畜牧业在总量和品质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肉、蛋、奶外销量达到 50%、30%和 80%,同时品质也受到广泛认可。 如今,我省畜牧业已吹响新号角,正全力实现由粮食大省向食8品工业大省、由“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变。今后,龙江畜牧业的发展将融入“三农”工作之中,尽快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把以奶牛、肉牛、生猪为重点的优势品种做大做强,更好地承接全国畜牧业的产业转移,发挥好资源大省的潜力,进而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确保国家动物源性食品供给与消费安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