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鱼检查 标签: 暂无标签 编辑词条 病鱼检查 Examination of Various Organs病鱼检查分目检病鱼 (肉眼检查) 体表、鳃、内脏和镜检的微观检查。 目检 肉眼检查主要是检查能用肉眼识别的症状和病原体。一般地说,各种病原体对鱼体所引起的症状不同,主要病原体分为微生物性和寄生虫性两大类。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常表现出黏液过多,出血点,有点状或块状孢囊等症状,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寄生虫,如蠕虫、甲壳动物 (crustacean) 和体型较大的原生动物(protozoan) 等,用肉眼都可看得出来。微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疾病,多表现为鱼体充血、发炎、脓肿、腐烂、蛀鳍、竖鳞等症状。 按部位
2、检查的一般顺序是体表、鳃、内脏等三部分。 体表 从养殖水体中捞出刚死的或濒死的病鱼,置于白瓷盘或鱼盘中。沿头部、嘴、眼睛、鳃盖、鳞片、鳍条等顺序仔细观察。一些大型的病原体,如水霉、线虫、锚头鳋、鲺、钩介幼虫等,很容易检出。但有些小型的病原体,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则应根据症状来判断。如车轮虫、鱼波豆虫、斜管虫、三代虫等引起的症状,一般会引起鱼体体表分泌大量黏液,有时混杂着污泥,或者是头、嘴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不出现充血现象。复口吸虫病,则表现出眼球混浊,有白内障。草鱼出血病,在口腔、头部、眼眶、鳍条基部等处出血,下颚、鳃盖和腹部偶尔出现淡红色血斑、细菌性赤皮病,表现为鳞片脱落,皮肤充血;
3、疖疮病则在病变部位发炎、脓肿; 白皮病则是病变部位发炎,黏液减少,手摸时手感粗糙; 打印病是以侵蚀性的腐烂块状为病症的。然而,有些症状,包括体表、鳃、内脏等病的症状,不同病也有症状基本相同的情况,如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及其他部分细菌性疾病都有鳍条基部充血和蛀鳍的症状; 又如鱼体寄生有大量的车轮虫、鱼波豆虫、斜管虫、小瓜虫、三代虫时,在鱼体体表或鳃上都有较多的黏液。所以,诊断鱼病,不像诊断人病可以问诊,只有通过详细考察,然后综合各种症状,加以分析,才能做到确诊无误。 鳃 鳃部的检查,重点是鳃丝。首先观察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把鳃盖剪去,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黏液的多少,鳃丝末端是否出现肿大
4、腐烂等现象。细菌性烂鳃病的鳃丝末端腐烂,黏液较多; 鳃霉病的鳃片颜色比正常鱼鳃片的颜色发白,略带血红色小点; 若是鱼波豆虫、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和三代虫等寄生时,则鳃片上有较多的黏液; 若是中华鳋、狭腹鳋、双身虫和有些指环虫以及粘孢子虫胞囊等寄生时,鳃丝表现为肿大,鳃盖胀开等症状。 内脏 以检查肠道为主,把一边的腹壁剪掉,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鱼怪、线虫、舌状绦虫等寄生虫; 再仔细观察各内脏的外表是否正常; 然后用剪刀从靠咽喉部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剪断,取出内脏,置白瓷盘中,逐个分离肝、胆、鳔等器官; 再把肠道从前肠至后肠剪开,分成前、中、后三段,轻轻地把肠道中的食物和粪便
5、去掉,最后仔细观察。寄生肠道的吸虫、绦虫、线虫都能很容易看到; 细菌性肠炎会表现出肠壁充血、发炎; 草鱼出血病则是全肠或局部呈鲜红色出血,肠内无食物,但肠壁仍较结实,不糜烂; 球虫病和粘孢子虫病则在肠壁上有成片或稀散的小白点。其他内部器官,如果在外表上没有发现症状, 一般可以不再检查。 作好检查的详细记录,为诊断鱼病提供正确的依据,并为以后的诊断工作积累资料和经验。 镜检 镜检就是用显微镜 (microscope)、解剖镜 (dissecting microscope) 对病鱼作更深入一步的病原、病理检查。除一些比较明显而病情又比较单纯的鱼病,凭目检就可以有把握地诊断外,一般都必须进行镜检。镜
6、检一般是依据目检时所确定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的部位和顺序与目检相同。 检查方法是从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或黏液置于载玻片上,如是体表和鳃的组织或黏液,可加上少量的普通水,内脏组织则应加少量的生理盐水 (0.85%食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并稍加压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病变部位最少检查三个不同点。 往往在同一发病的养殖水体,有两种以上的鱼病出现,这就需要对各种病原体和感染强度及其对鱼体的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其主要和次要的病原体,以便于制定治疗措施,根据药物的性能及鱼体的忍受能力,在杀灭主要病原体的同时,对于次要的病原体采取治疗或分别间隔治疗处理。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应把调查到的第一手材料
7、,结合各种鱼病的流行季节,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找出其病因,准确诊断,然后确定治疗方案,对症下药。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料、数据、分析的结果,都要做好记录,及时总结,积累诊断和防治鱼病的经验。 四大家鱼等的养殖技术出处:本站整理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07 年 02 月 12 日中国水产人论坛 网聚水产人,交流养殖技术,把握行业走势!点击进入中国水产人论坛鱼种放养 鱼种是成鱼养殖的物质基础,鱼种放养是成鱼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鱼种的来源、鱼种的质量、种类的搭配和放养密度等因素,对成鱼的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鱼种的来源 一般生产规模较小的个体专业户,成鱼养殖所需的鱼
8、种多半是从当地的苗种场购买,但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国营或集体渔场来说,成鱼养殖所需要的鱼种,最好能由本单位生产解决。这样就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养殖适销对路的商品鱼,并且能够减少外购鱼种运输上的麻烦,保证生产中所需鱼种的数量的质量。 二、鱼种的质量 成鱼养殖中,对鱼种的要求是数量充足、品种齐全、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等。(一)鱼种规格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提高成鱼养殖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因为大鱼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和成活率高等优点。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和,鱼类生长期较长,所以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生产周期均为两年,放养的鱼种都是 1 龄鱼种,大都要求全长 16-20 厘米,体重 50 克以上。例如广东地区,利
9、用鳙鱼生长快及易捕捞的特点,一年中养成数批食用鱼,故鳙鱼种规格要求较大,一般在 0.1-0.5 公斤,经过 40-60 天饲养可长到 1.25-1.5公斤;鲢鱼放养量较少,鱼种规格在 50 克左右,养成 0.75-1.25 公斤;底层鱼类以鲮鱼为主,因鲮鱼生长较慢,食用规格较小,但群体产量高,故放养密度较大,鱼种规格也较小,一般 12.5-25 克或 42-62.5 克,经一年或半年饲养可长到 125-250 克;草鱼鱼种规格一般 250 克左右,出塘规格 1-1.5 公斤;青、鲤、鳊放养量很少。(二)鱼种的体质 鱼种的体质好坏可从体重和外观两方面加以判断。质量好的鱼种从外观上看,质量好的鱼种
10、特点是:规格整齐,肌肉丰满,色泽鲜艳,没有病伤和游动活泼。鱼种放养前的准备没有养过鱼的自然塘、养鱼一年以上的精养塘或粗养塘,都要在放养鱼种之前,先进行全面的修整和消然后才能放养鱼种。具体做法与苗种池相 同。放养计划中鲢、鳙占较大比重的池塘,以经过清塘消毒以后 1-2 天,就应当施放基肥, 先培肥水质,然后再放养鱼种。肥水塘或养鱼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较多,一般施基肥较少或不施 基肥。冬季放养的池塘,池水应一次加到最大深度,以便鱼种在深水中越冬;春季放养的池塘,如果水源可靠、排灌方便,在清塘后初次向鱼池灌水时,不宜灌得太深,使水深达到70-80 厚厘米即可。这样水温容易升高,有利于水质转肥和鱼群的
11、摄食成长。以后再随着水温升高和鱼体的长大逐步加大,直到 7 月份加到最大深度。 三、鱼种放养时间和注意事项 1放养时间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采取冬放(12 月初-1 月底),也可以春放(3 月中、上旬),在水温 6-10的时候进行放养。因为在低温下鱼类活动能力差,容易捕捞,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冬放的好处是可以免去鱼种并塘越冬的手续,使鱼种较早适应成鱼塘的环境条件,延长生长时间。春放的好处是可将成鱼塘的池水排干进行冬休。各地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池塘条件灵活掌握。 2注意事项 操作要细心,避免损伤鱼体;选择晴天放养,以便操作和运输;为防止传染鱼病,应对鱼种进行药物浸洗消毒;鱼种放养工作要列表记
12、录,以便今后查阅。 成鱼饲养管理 一切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最后都要通过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发挥作用。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施肥与投饵 实行混养密放的精养鱼塘,必须大量施肥和投喂人工饲料,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因此,施肥与投饵就成为池塘日常管理的中心工作 。 (一)施肥 鱼种放养以后,在整个成鱼养殖阶段,都要根据池塘的水质情况,适时进行追肥。施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鲢、鳙等肥水鱼繁殖天然饵料。 施追肥应按照三看施肥的办法,掌握适时、均匀和少量、多次的原则。具体做法可参照亲鱼培育中的方法。要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 25-30 厘米之间。对主养鲢、鳙鱼的
13、池塘,应狠抓两头(即春、秋两个季节)培水。6 月份以前池水透明度可达到 25厘米左右。因为春、秋两季的水温较低,适宜浮游生物繁殖,也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故可大量施用各种有机肥。各种粪肥在晴天中午泼洒效果较好,但要注意避开食场。在肥源不足的单位,可就地取材,大量采用各种绿肥沤肥,这是解决商品鱼基地肥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在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7-9 月),由于水温较高,投饲量又大,水质一般都较肥,可少施或不施追肥。此时水中含氮量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若要施追肥,则以晴天泼洒磷肥效果较好,不仅对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又不易败坏水质,对池鱼有利。一般每隔 15
14、 天左右可施磷肥一次,每亩平均水深 1 米,每次施鱼特灵 3.3 公斤或过磷酸钙 10 公斤。先将磷肥用水溶解,选择晴天上午 9-10 点全池泼洒。施肥当天不能搅动池水(包括拉网、加水、开动增氧机等),以延长磷肥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降低塘泥等胶体的吸附和固定。 (二)投饵 1全年投饵量和各月投饵计划 (1)全年的饲料用量 已经养过几年鱼的单位,如果条件没有什么变化,一般可根据以往几年的经验来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初次养鱼或虽已养过几年鱼而条件有较大变动的单位,就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全年饲料的用量。计算公式; Q=PrKA式中: Q-某种饲料全年的用量(公斤) P-池塘的投饵鱼产量(公斤/
15、亩) r-该种饲料的搭配比数(%) K-该种饲料的饲料系数 A-鱼池总面积(亩) (2)各月投饵计划和每日投饵量的确定 一年中各月的投饵计划,主要根据各月份的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饲料供应情况来制定。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摄食量显著地受水温变动的影响。同样体重的鱼,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因此,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所喂鱼体重的百分数)是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而在同样的水温下,一种鱼的适宜投饵率又有随着个体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根据实践的经验,一年之中的投饵工作应掌握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即将全年的各种饲料主要集中在 6-9 月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6 月份以
16、前 9 月份以后投喂饲料的比例则较小。每日的实际投饵量,则主要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具体做法可根据以下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 池鱼摄食情况:颗粒饲料的投喂量,以投饵后 15-20 分钟内吃完为适度;糊状饲料以每次投饵后 1 小时内吃完为适度;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适度;贝类饲料以下次投饵前吃完为适度。 天气情况:天气晴朗,水中溶氧量高,鱼群摄食旺盛,应适当多投;反之,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低,鱼群食欲不振,而且残饵腐败快,容易使水质变坏,应少投或不投。 池塘水质情况:水质清爽,鱼群摄食旺盛,应多投;水质不好,过肥,过浓,鱼群食欲不振,而且残饵更容易使池水变坏,应少投;水质很坏
17、,鱼群已浮头时,应禁止投喂。现将无锡河埒乡按月平均投饵量和日投饵百分数列于表 6-14,以供参考。 2各种投饵养殖鱼类的饲料及调配 (1)草鱼和鲂鱼 是草食性鱼类,湖、广等南方地区普遍养殖。成鱼阶段应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做到两头精,中间青。实行冬放鱼种的单位,1-2 月份因气温和水温较低,鱼的食量较小,且水、旱草等各种青饲料还未长起来,应投喂一些植物性的精饲料。实行春放鱼种的单位,如在年底前种了黑麦草等青饲料。从 3 月份鱼种下池以后,就可酌情投喂一些黑麦草等青饲料。到了 4-5 月份,随着水温逐步回升到 15以上时,可适当增加青饲料的投喂量。从 6 月份开始,直到 9 月份,水温达到
18、25-30时,是水、旱草的旺长季节,也是草、舫鱼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的季节,应狠抓草、舫鱼的投喂,大量投喂青饲料,让它们吃饱、吃好,务必使大部份草、鲂鱼在这段时间长到商品鱼规格捕捞上市。这样既降低了草、舫鱼的密度,又有利于留塘的小规格草、鲂鱼继续成长。入秋以后(10 月份),陆草已逐渐衰退、粗老,可多投水草。到了秋末、初冬(11-12 月),水温又逐渐下降,鱼类摄食减少,可再转喂一些精饲料,直到年终捕捞。 (2)青鱼 是肉食性鱼类,江、浙地区养殖较普遍,湖、广地区少量养殖。在成鱼阶段,应以贝类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2-3 月份,因水温较低,鱼的摄食量较小,且螺、蚬等贝类饲料尚未大量繁殖,全长
19、13-16 厘米的小青鱼,应投喂磨碎的青饲料。全长达到 16 厘米以上时,可投喂一些蚬秧或轧碎的螺蚌,并补充一些磨碎的精料。到了 7月份全长达到 23 厘米以上时,除喂一些轧碎的螺、蚌外,可适当投喂小螺、蚬。到了 7月中旬,可加大螺、蚬的投喂量。9 月上旬以后,螺、蚬资源丰富,且大部份青鱼已长到 0.5 公斤左右,螺、蚬可不必筛选投喂,应狠抓青鱼吃食,以促使青鱼快速生长。10下旬以后,水温又日渐下降,仍应适量投喂螺、蚬,并补充投喂一些精饲料。 (3)鲤、鲫、鲮、罗非鱼 是杂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各种动、植物饲料均可摄食。它们在成鱼塘中,一般都作为配养鱼类,在放养量较少的情况下,只要饲料、肥料充
20、足,就可不必专门给它们投喂饲料。若作为主养鱼类进行养殖,则要相应加大施肥、投饵数量,具体做法可参照鲢、鳙、草、青鱼类的投喂。 3饲料的投喂方法 投喂各种饲料的方法,均应实行四定的原则,具体做法可参照亲鱼和鱼种培育部分。每日坚持巡塘,观察池鱼动态 每天要坚持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日间观察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傍晚检查全天吃食情况,看看有无浮头预兆。到了夏、秋高温季节或天气突变时,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便及时防止严重浮头。搞好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池塘的清洁卫生工作容易被人忽视,而许多鱼病都是因为池塘环境卫生不好,恶化了水质而引起的。因此,在平日巡塘中应随时捞除残草、剩饵、死鱼和其他杂物,以免污染水质;每隔 10-15 天就要对食场和饲料台清理消毒一次,并采用漂白粉挂篓和结合泼洒生石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