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1518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2009 年)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 (肖承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2)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腹痛多发生在经前 1-2 天,行经第 1 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 (中

2、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痛经、不孕。妇科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 CT 及 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 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2)子宫腺肌病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妇 科 及 辅 助 检 查 : 子 宫 增 大 、 压 痛 等 ; 影 像 学 检 查 ( 盆 腔 B 超 ) 、 血 清 CA125等 提 示 。(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

3、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轻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三)证候诊断 1寒凝血瘀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次症:经色紫黯有块;月经量少或错后;经行呕恶;经行大便溏泄;带下量多,色白。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2气滞血瘀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次症: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肛门坠胀;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舌 脉 : 舌 质 黯 红 , 或 有 瘀 斑 、 瘀 点 , 或 舌 底 络 脉 迂 曲 , 苔 薄 白 或 薄 黄 ; 脉 弦 或

4、弦 涩 。3肾虚血瘀证主症:经行小腹坠痛;腰膝酸软。次症:经色淡黯或夹块;月经量少或错后;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性欲减退。舌脉:舌质淡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4湿热瘀阻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口腻或纳呆;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小便色黄或短赤。舌脉: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主症必备,次症具备 2 项以上,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证候诊断。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

5、、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枳壳、乌药、香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中成药:消症胶囊(我科室协定方)丹莪妇康煎膏、散结镇痛胶囊等。3.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益气,化瘀止痛。方药:仙灵化瘀汤(经验方)加减。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首乌、牛膝、丹参、赤芍、黄芪、党参、莪术、川楝子、延胡索。4.湿热瘀阻证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生地黄、黄连、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香附、

6、白芍、败酱草、薏苡仁。(二)针灸治疗1体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手法进行治疗。经前或经行期治疗。或选用火针疗法2耳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神门、肝、肾、庭中。毫针捻转中强刺激,或在上述穴位埋豆。经前或经行期治疗。3灸法:根据病情,可选用热敏灸、雷火灸、温盒灸、中国灸等疗法。(三)外治法1中药保留灌肠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经期停用。2中药外敷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如热敷散,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三、注意事项1、经期保

7、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气机畅达,消除恐惧心理。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使经血通畅,再予解痉镇痛剂。6、多喝草茶或棱檬果汁及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就可以缓解痛经 。7、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痛经疗效评定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痛

8、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90%;停药后 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70%,90%。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无改善或加重,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及其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二)评价方法1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 。2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参照中医病证

9、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 年) ,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评分-治疗后证候评分)治疗前证候评分100%。证候评分方法见证候分级量化标准表。3观察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 1、2、3、6 个月经周期时,于月经干净后 3-5 天行妇科检查,并进行相关症状评分。盆腔超声、血清 CA125检查只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 1 个月经周期时各做一次。(三)分级量化标准1证候分级量化标准(1)寒凝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主症 0 分 2 分 4 分 6 分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无下腹冷痛或刺痛下腹轻微冷痛,或刺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下腹明显冷痛或刺痛,影响工作和生活下腹冷痛

10、或刺痛难忍,须卧床休息形寒肢冷 无 形寒,肢欠温 形寒,肢冷 形寒,肢冷如冰次症 有(2 分) 无(0 分)经色紫黯有块 有 无月经量少或错后 有 无经行呕恶 有 无经行大便溏泻 有 无带下量多,色白 有 无舌象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记(+) 。舌质正常,记(-)脉象 脉弦、涩或沉紧,记(+) 。脉平,记(-)(2)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主症 0 分 2 分 4 分 6 分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无小腹胀痛小腹胀痛或刺痛不适,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小腹胀痛或刺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小腹胀痛或刺痛难忍,须卧床休息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无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情志抑

11、郁或烦躁易怒,经前出现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经前明显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明显,持续存在次症 有(2 分) 无(0 分)经色黯红有块或排出不畅 有 无经前乳房胀痛 有 无肛门坠胀 有 无经期先后不定 有 无经量或多或少 有 无舌象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记(+) 。舌质正常,记(-)脉象 脉弦或弦涩,记(+) 。脉平,记(-)(3)肾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主症 0 分 2 分 4 分 6 分经行小腹坠痛 无小腹坠痛 小腹坠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坠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坠痛难忍,须卧床休息腰膝酸软 无腰膝酸软 腰膝酸软不适 腰膝酸软明显 腰膝酸软

12、,较难忍受次症 有(2 分) 无(0 分)经色淡黯或夹块 有 无月经量少或错后 有 无头晕耳鸣 有 无夜尿频多 有 无性欲减退 有 无舌象 舌质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记(+) 。舌质正常,记(-)脉象 脉沉细或沉涩,记(+) 。脉平,记(-)(4)湿热瘀阻证:湿热瘀结证症状轻重分级表主症 0 分 2 分 4 分 6 分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 无小腹胀痛或灼痛小腹胀痛或灼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小腹胀痛或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小腹胀痛或灼痛难忍,需卧床休息0 分 1 分 2 分 3 分带下量正常 带下量较平时增加 1/2 以内 带下量较平时增加 1/21 倍 带下量较平时增加 1 倍以

13、上,需用护垫0 分 1 分 2 分 3 分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带下色、质正常带下色微黄,质微稠或偶有臭味带下色黄,质稠或有腥臭带下色黄如脓,质稠,或有秽臭次症 有(2 分) 无(0 分)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 有 无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有 无口腻或纳呆 有 无小便黄 有 无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 有 无舌象 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记(+) 。舌质正常,记(-)脉象 脉弦滑或弦数,记(+) 。脉平,记(-)2病情程度分级标准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 1018 分。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 1927 分。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 分。五、疗效评价、分析:

14、辨证分型:2009 年共收治痛经病人 208 例,其中寒凝血瘀证型 89 例,气滞血瘀证型 46 例,肾虚血瘀证型 16例,湿热瘀阻证型 57 例,中医治疗方法:208 例病例中,用中药汤剂口服 201 例,用中药汤剂灌肠 196 例,用中药自制剂 132 例,用体针 64 例,用耳针 39 例,灸法 87 例,中药外敷 62 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口服、保留灌肠与自制剂使用较为广泛,而针灸疗法、中药外敷等外治法应用较少,下一步应注重特色疗法的使用。实施临床路径后疗效:痊愈 79 人(38%) ,显效 67 人(32%) ,有效 50 人(24%) ,无效 12 人(6%) ,总有效率 9

15、4%。六、难点分析1、经期下腹疼痛是痛经患者共有特点,疼痛程度不一,发作起来常常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何尽快制止疼痛是治疗的难点之一。2、单一中医药治疗痛经,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痛经治愈率是治疗痛经的难点之二。七、解决措施1、止痛:应对解除疼痛关键一是调气血、通经络。我们运用传统的内痛外治的中医特色疗法针灸,在疼痛发作时,针刺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通过循经感传,气至病所,能迅速发挥理气调血通经的作用,常可收到明显的止痛效果。针刺治疗,通常以关元、三阴交为主穴,痛经的即刻止痛有效率为 974。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可于针后加灸,一般治疗 5-30 分钟内疼痛可缓解甚至消失。2、提高疗效:配以物

16、理治疗:中药保留灌肠后即平卧,同时配以微波、热磁等物理治疗 30-40 分钟/次,10 天一疗程。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药液在肠壁吸收而发挥药效,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越长、肠壁吸收越充分,而微波作用于机体组织时,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振荡,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增强局部的免疫力,因此,能有效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保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微波加热后,小动脉及毛细管随即扩张,静脉循环增加,白细胞和抗体增加,代谢产物及时被移除,这不仅改善局部的营养代谢,而且增加了局部的防御能力,因而治疗炎症收效极快,可大量减少抗生素用量。新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2010

17、 年)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 (肖承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病史:有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2)临床表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腹痛多发生在经前 1-2 天,行经第 1 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3)妇科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或/和子宫增大、压痛。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

18、)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痛经、不孕。妇科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 CT 及 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 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2)子宫腺肌病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妇 科 及 辅 助 检 查 : 子 宫 增 大 、 压 痛 等 ; 影 像 学 检 查 ( 盆 腔 B 超 ) 、 血 清 CA125等 提 示 。(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轻度疼痛:13 分;中度疼

19、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三)证候诊断 1寒凝血瘀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次症:经色紫黯有块;月经量少或错后;经行呕恶;经行大便溏泄;带下量多,色白。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脉弦、涩或沉紧。2气滞血瘀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次症:经色黯红有块,或经行不畅;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肛门坠胀;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舌 脉 : 舌 质 黯 红 , 或 有 瘀 斑 、 瘀 点 , 或 舌 底 络 脉 迂 曲 , 苔 薄 白 或 薄 黄 ; 脉 弦 或 弦 涩 。3肾虚血瘀证主症:经行小腹坠痛;腰膝酸软。

20、次症:经色淡黯或夹块;月经量少或错后;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性欲减退。舌脉:舌质淡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4湿热瘀阻证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或夹粘液;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口腻或纳呆;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小便色黄或短赤。舌脉: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主症必备,次症具备 2 项以上,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证候诊断。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川芎、当归、生蒲黄、官桂、赤芍、乌药、巴戟天。中成

21、药: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枳壳、乌药、香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延胡索、五灵脂、甘草。中成药:消症胶囊(我科室协定方)丹莪妇康煎膏、散结镇痛胶囊等。3.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益气,化瘀止痛。方药:仙灵化瘀汤(经验方)加减。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首乌、牛膝、丹参、赤芍、黄芪、党参、莪术、川楝子、延胡索。4.湿热瘀阻证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生地黄、黄连、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延胡索、香附、白芍、败酱草、薏苡仁。(二)针灸治疗1体针:根据病情

22、,辨证选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手法进行治疗。经前或经行期治疗。或选用火针疗法2耳针: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交感、内分泌、神门、肝、肾、庭中。毫针捻转中强刺激,或在上述穴位埋豆。经前或经行期治疗。3灸法:根据病情,可选用热敏灸、雷火灸、温盒灸、中国灸等疗法。(三)外治法1中药保留灌肠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经期停用。2中药外敷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如热敷散,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3.物理治疗:微波、热磁、普林等三、注意事项1、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

23、冒。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气机畅达,消除恐惧心理。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使经血通畅,再予解痉镇痛剂。6、多喝草茶或棱檬果汁及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就可以缓解痛经 。7、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痛经疗效评定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

24、少90%;停药后 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70%,90%。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无改善或加重,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及其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二)评价方法1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 。2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

25、中医药管理局 1995 年) ,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评分-治疗后证候评分)治疗前证候评分100%。证候评分方法见证候分级量化标准表。3观察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 1、2、3、6 个月经周期时,于月经干净后 3-5 天行妇科检查,并进行相关症状评分。盆腔超声、血清 CA125检查只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 1 个月经周期时各做一次。(三)分级量化标准1证候分级量化标准(1)寒凝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主症 0 分 2 分 4 分 6 分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无下腹冷痛或刺痛下腹轻微冷痛,或刺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下腹明显冷痛或刺痛,影响工作和生活下腹冷痛或刺痛难忍,须卧床休

26、息形寒肢冷 无 形寒,肢欠温 形寒,肢冷 形寒,肢冷如冰次症 有(2 分) 无(0 分)经色紫黯有块 有 无月经量少或错后 有 无经行呕恶 有 无经行大便溏泻 有 无带下量多,色白 有 无舌象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白,记(+) 。舌质正常,记(-)脉象 脉弦、涩或沉紧,记(+) 。脉平,记(-)(2)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主症 0 分 2 分 4 分 6 分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无小腹胀痛小腹胀痛或刺痛不适,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小腹胀痛或刺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小腹胀痛或刺痛难忍,须卧床休息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无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经前出

27、现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经前明显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明显,持续存在次症 有(2 分) 无(0 分)经色黯红有块或排出不畅 有 无经前乳房胀痛 有 无肛门坠胀 有 无经期先后不定 有 无经量或多或少 有 无舌象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或舌底络脉迂曲,苔薄白或薄黄,记(+) 。舌质正常,记(-)脉象 脉弦或弦涩,记(+) 。脉平,记(-)(3)肾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主症 0 分 2 分 4 分 6 分经行小腹坠痛 无小腹坠痛 小腹坠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坠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小腹坠痛难忍,须卧床休息腰膝酸软 无腰膝酸软 腰膝酸软不适 腰膝酸软明显 腰膝酸软,较难忍受次症 有(

28、2 分) 无(0 分)经色淡黯或夹块 有 无月经量少或错后 有 无头晕耳鸣 有 无夜尿频多 有 无性欲减退 有 无舌象 舌质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记(+) 。舌质正常,记(-)脉象 脉沉细或沉涩,记(+) 。脉平,记(-)(4)湿热瘀阻证:湿热瘀结证症状轻重分级表主症 0 分 2 分 4 分 6 分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 无小腹胀痛或灼痛小腹胀痛或灼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小腹胀痛或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小腹胀痛或灼痛难忍,需卧床休息0 分 1 分 2 分 3 分带下量正常 带下量较平时增加 1/2 以内 带下量较平时增加 1/21 倍 带下量较平时增加 1 倍以上,需用护垫0 分

29、1 分 2 分 3 分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带下色、质正常带下色微黄,质微稠或偶有臭味带下色黄,质稠或有腥臭带下色黄如脓,质稠,或有秽臭次症 有(2 分) 无(0 分)经色暗红或酱红,质稠 有 无或夹粘液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有 无口腻或纳呆 有 无小便黄 有 无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 有 无舌象 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记(+) 。舌质正常,记(-)脉象 脉弦滑或弦数,记(+) 。脉平,记(-)2病情程度分级标准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 1018 分。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 1927 分。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 分。五、疗效评价、分析:辨证分型:2010

30、年共收治痛经病人 296 例,其中寒凝血瘀证型 118 例,气滞血瘀证型 64 例,肾虚血瘀证型36 例,湿热瘀阻证型 80 例,中医治疗方法:296 例病例中,用中药汤剂口服 290 例,用中药汤剂灌肠 286 例,用中药自制剂 204 例,微波 268 例,热磁 243 例,普林 198 例,用体针 48 例,用耳针 39 例,灸法 38 例,中药外敷 32 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口服、保留灌肠与物理治疗、自制剂使用较为广泛,而针灸疗法、中药外敷等外治法应用较少,下一步应注重特色疗法的使用。实施临床路径后疗效:痊愈 118 人(40%) ,显效 101 人(34%) ,有效 65 人(

31、22%) ,无效 12人(4%) ,总有效率 96%。六、难点分析痛经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痛经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症状缓解稳定、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小等方面。但由于许多患者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往往半年后又反复,七、解决措施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痛经的治疗远期疗效欠满意,疗效不能巩固,甚至成宿疾,所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是治疗的关键之一。1、重视非经期治疗:疼痛发作之时,应以治标为主,以调理气血,疏导血脉以止痛为法。但这仅是权宜之计,关键还是在治本,只有治本,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故痛经的治疗时间,一般主张连续 3 个月经周期。非经期,侧重于治本,调整脏腑功能,结合素体情况,辨证求因,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经前一周,则在治本的基础上兼以治标,以祛除病因而调和气血。2、注意生活调摄:除接受药物治疗外、痛经患者的生活调护也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1)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故应给予必要的精神安慰及经期知识教育,调情志,使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