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在家庭电路中,电灯软线的绝缘皮被磨破后可能发生短路,如发生短路,则会( )A.电压增大 B.电流减小 C.保险丝熔断 D.用电器烧坏解析:电灯被短路后,相当于灯泡与使其短路的导线并联,因此灯泡两端的电压极小,几乎为零,流过灯泡的电流也就几乎为零,因此用电器不可能被烧坏。而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却很大,因为 U 不变,R 总 减小,因而 I 总 增大,保险丝熔断,所以 A、B 、D 不对。答案:C2.经验证明,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A.一定等于 36 V B.一定小于 36 V C.一定大于 36 V D.等于或小于 36 V解析:
2、经验表明,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 36 V 的,含义是:等于 36 V 或低于 36 V 的电压都是安全的,选项 D 是正确的。选项 A 和 B 错误是因为只提了一个方面,并且很绝对。大于 36 V 的电压是不安全的,所以选项 C 是错误的。答案:D3.安装家庭电路时,下面的几种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各盏灯并联B.将插座和电灯并联C.将电灯的一端通过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到火线上,电灯的另一端接到零线上D.螺丝口灯泡的金属螺旋接火线,尾部中心的金属块接零线答案:D4.雷电是大气中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以达到_至_,放电时的电流可达_至_,产生很强的光和声。答案:几百万
3、伏 几亿伏 几万安 十几万安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A.不能靠近电压为任何值的电源B.不能接触电压为任何值的电源C.可以接触低压带电体,不要接触高压带电体D.不能接触低压带电体,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解析:人体是导体,有一定的电阻,由 RUI知,36 V 以下的电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不会伤害人体,但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越容易造成危险。题中“低压”实际是高于 36 V 的电压,安全用电的原则是无论高压还是低压,都不应接触,故选项 C 错。对于高压带电体,不能靠近,对于低压带电体,可以靠近但不能接触,选项 A、B 中的电源,它两端电压题中没有说
4、明,如果电压低于 36 V 的安全电压,既可靠近,也可接触,但如果电压高于 36 V,就不能接触了,故 A、B 错。答案:D2.不用湿手触摸用电器的原因是( )A.湿手的电阻非常大 B.湿手的电阻比干手的电阻小C.湿手触摸用电器易打滑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湿手的电阻比干手的电阻小,根据 RUI知,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增大,人就有触电的危险,这就是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的原因之一。2答案:B3.下列情况中可能会引起触电事故的是( )A.用 12 V 的蓄电池做实验 B.碰到 36 V 电压的两根导线C.见到有人触电,赶忙用手把触电人拉开 D.雷电天气时,站在高大树木下避雨答案:CD4.将一个灯座
5、与一个开关串联后接入照明电路中,发现开关无论是闭合还是断开,灯座上的灯泡总是亮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火线直接连入了灯座 B.开关内的导线接头松脱C.开关内两根导线的接头相互接触 D.灯座内两根导线的接头相互接触解析:开关和灯座串联,无论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灯座上的灯泡总是亮着,说明开关已经无法断开电路,一定是开关内两根导线的接头相互接触。答案:C5.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因素是什么?解析:根据欧姆定律 RUI得知,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跟人体两端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有关。答案:决定因素有两点:(1)人体两端的电压;(2)人
6、体电阻的大小。6.为什么高大的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可以避雷?解析:避雷针可使周围的空气形成一条可以导电的通道,使电荷沿避雷针的针尖、金属线流入大地,而不损坏建筑物。答案:安装避雷针后,当有雷电时,电流会从避雷针传入大地,从而避免电流通过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30 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他的电阻是不同的,皮肤干燥时的电阻_,潮湿的时候电阻_。解析: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即使是导体,它的导电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变化的,潮湿时的导电能力强,电阻小,干燥时则相反。答案:大 小2.在家庭电路中,接线处要用绝缘胶布一层层包好,而在实验室里用干电池做实验,为
7、什么不用绝缘胶布,让导线裸露在外?答案:因为民用电电压为 220 V,而对人体无碍的电压为 36 V 以下,如不用绝缘胶布缠好,让人体接触到会触电引起死亡。实验室用的干电池电压只有几伏,对人体绝对安全。3.用湿抹布清洁电线、灯座,这样做是不允许的,为什么?解析:潮湿的物体比干燥的物体电阻要小得多,由欧姆定律知道,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小,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越危险。答案:湿抹布的电阻比干布的电阻小得多,它一旦与电源、人体构成通路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会造成人体触电事故。4.当有人触电时,为什么不能用手去拉?解析:因为用手去拉触电的人,会使救人的人与触电的人连接在一起,人体是导体,就会有电流从
8、触电人传到救人的人,这时救人的人也会触电。若遇到有人触电,应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将电线从触电人身上挑开,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答案:因为人是导体,前面已经有人触电,后面的人去拉,同样也会紧跟着触电,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个拉一个等于一个接一个地触电,造成更大悲剧。所以在碰到人触电时,千万不能犯糊涂,要保持冷静,用正确方法处理使人脱离电源。35.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三孔插座上的接地线为什么能有效地防止人体触电?解析:形成闪电时,云层与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都有很大的电压,若这么大的电压加在人体上形成强大的电流,会使人触电死亡。由于避雷针是电阻很小的导线,安装避雷针后,避雷针与人体并联在云层
9、与大地这强大电压之间,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导线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一定,流过人体的电流远小于避雷针中的电流,这样一来,人体就不会触电。三孔插座中的接地线与三角插头中的中间插头相连,即与用电器外壳相连,当用电器外壳上带电时,有了接地线后,人再触摸外壳,电流从用电器向大地流动的路径也就有了两条,由于接地线是导线,把人体短路,因此,人也不会触电。答案:见解析。6.人体对电流的反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器设备的数量急剧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触电事故,因此,安全用电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往往认为:触电危害的原因是接触了高压,而触电危害的真正原因是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人体受到电击时,电流对
10、人体的伤害程度主要与流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有关,当手触及 50 Hz 交变电流时 ,人体的反应如下表所示:电流(mA) 人体反应0.61.5 手轻微颤抖23 手指强烈颤抖57 手部肌肉痉挛810 手难摆脱带电体,但还能摆脱,手指尖到手腕剧痛2025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源,手剧痛,呼吸困难5080 呼吸麻痹,心房开始震颤90100 呼吸麻痹,延续 3 s 就会造成心脏麻痹除电流大小的原因外,触电的部位、电流经过人体的时间也会影响触电的伤害程度。如果电流长时间通过人体,人体电阻会下降,即使电流很小,也是比较危险的。请回答:(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对于同一个人,电压越_,电流就越_,电流经过人体
11、造成的伤害就越大。通过阅读,在防止人身触电事故方面你还学到了什么?(2)用今天你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认为低于 36 V 的电压才是安全的?解析:该题中提供的信息,既有文字信息又有表格信息,要广泛地提取有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再解答。答案:(1)高 大 通过阅读,知道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除电流的大小外,触电的部位、电流经过人体的时间也会影响触电的伤害程度。(2)因为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体现出:电流越大,对人造成的伤害就越大。而影响电流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电压越高,电流越大。低电压不一定是安全的,经验表明,不高于 36 V 的电压才是安全的。7.(2010 广东佛山,20)
12、小叶和小蕾从课文上知道:人体是导体,人的双手之间在干燥时电阻为 1 0005 000 ,在潮湿时电阻为 200800 。她们想:其他导体在干燥和潮湿的情况下电阻是否也存在着差异?为此,她们准备了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一些导线,一些自来水和一根长约15 cm的铅笔芯,打算分别测量铅笔芯在潮湿和干燥时的电阻,再进行对比、分析。(1)下面列出了测量铅笔芯在潮湿时电阻的实验步骤,请你将合理的顺序用字母填写在下列的横线上。A.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每一次测量铅笔芯的电阻,并求平均值B.闭合开关,读出此时电流表示数 I1、电压表示数 U1,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4C.将铅笔芯、电池组、
13、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导线组成串联电路D.用电压表与铅笔芯两端并联E.用自来水弄湿整根铅笔芯F.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测量两组数据,并填入表格中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2)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步骤,设计测量铅笔芯在潮湿时电阻的数据记录表格,要求将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均用字母表示) 。解析:考查伏安法测电阻。由于铅笔芯的电阻较小,连接电路时,电流表应外接,即必须按 D 项,将电压表与铅笔芯两端并联。答案:(1)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ECDBFA.其中 ECD 顺序可互换,但 BFA 的顺序不得变动.(2)测量次数 电流表读数(A) 电压表读数(V) 被测电阻 R/第一次 I1 U1 1IUR第二次 I2 U2 2I第三次 I3 U3 3IUR被测电阻的平均值 R 321R快乐时光父亲叫儿子打酒,儿子问爸爸:“瓶子里不是还有些酒吗?”爸爸摇摇头说:“ 太少了。”几分钟后,儿子提着瓶子回来,爸爸接过酒瓶一看,愣住了,原来酒瓶里装着大半瓶子石子。儿子得意洋洋地说:“爸爸,您喝吧,乌鸦就是这样喝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