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1 章 经济全球化概况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对外扩张。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 1985 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1.1 经济全球化简介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二十世纪 80
2、 年代中期,90 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 1997 年 5 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 “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
3、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1.2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什么1.2.1 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经济全球化在有效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竞争的原因,在经济上是由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的扩张性;在政治上则是由于国家的存在,各国都试图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实现别国对自己的依赖,从而较多地获取收益,- 2 -较少地付出成本。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
4、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从而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一国的角度看,本国企业将突破本国资源和本国市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转移,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并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获取利润。发展中国家则可通过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家和本民族的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减少或避免
5、了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的浪费。 1.2.2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1.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1996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1997 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 1996 年接受了 1290 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 510 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它们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 1995 年的 30%上升到 1996 年的 37%其中,48 个最不发达国家在 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 56%。 2.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
6、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 1980 年的 56%上升到 1990 年的 73%和 1994 年的 77%。 3.迫使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它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改革等问题上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水平不同,因而导致他们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可能均等。在这种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必然处于劣势。但我们相信,只要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并在
7、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建立本民族的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生产出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就一定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何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原则、- 3 -制度和秩序会逐步趋于平等,国家民族经济也会日渐成熟。 1.2.3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物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人民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消费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那种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所设置的贸易壁垒和防线将会被逐步取消,那种国家垄断或个人垄断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那种以低劣的质量和
8、服务向消费者漫天要价的情形行将结束。 1.2.4 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不仅会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秩序,而且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冲击。文化的这种碰撞和冲击将导致全人类都可认同的大文化,主要内容包括: 1.“经济文化”已有了全人类认同的标准。如市场经济的法则、商品流通的规则等,已被普遍认可和遵循。 2.“科技文化”的普遍性更加不能否认。现在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抓科学技术和教育,都已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强国之本。尽管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但科学技术的交流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档的潮流。科学技术文化早已冲破民族国家间的界
9、线,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3.随着 “经济文化”和 “科技文化”的发展,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容易,信息网络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已为这种交流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程度不同地吸收这些外来文化的营养,以填补本民族、本国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某种表现形式。 4.“民主和法治”作为一种制度文化,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1.2.5 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正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加速发展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反过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
10、展又要求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完善。世界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内容和核心就在于减少和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后,首次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非货物贸易也纳入到多边规则之中,使扩大多边自由- 4 -化的领域以及扩大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核心职能。此外,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投资发展的主流,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措施。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又积极进行对外投资,从而使世界直接投资额迅速增加,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的规范框架和规则也开始形成。 1.2.6 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带
11、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要素缺口,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投资和技术转让互相促进,不断加快。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扩大技术效用以及给自己的技术寻找出路,大大加快了技术转让活动。这种加速转让在客观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还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外资的进程,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资本的不足。再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发展中
12、国家的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也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的不足,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愈来愈突破国家的界限,出现了所谓无边界的企业,从而非常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 1.2.7 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在人们物质需求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必然较多地关注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公民的政治意识、政治参与素质将极大提高,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广泛地要求参加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拥有雄厚实力的独立利益群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必然提出相应的政治参与要求;日益发达的信息传
13、媒网络,从技术上支持了人的自主选择权力,宣扬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意识,也使“愚民政策”的体制丧失了基础。所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协调以作为经济全球化新的推动力,这也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所决定的。政治上协调的过程尽管漫长,但却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1.2.8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 5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更深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跨国公司的投资与技术转让活动又把各国的生产经营、销售和研究与开发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经济关系的
14、变化必然引起政治领域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各国之间加强信任与合作,约束国际冲突或至少降低冲突的激烈程度已渐渐成为发展趋势。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加强。1.3 全球化带来什么 无论我们是否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化过程里,以往的经验都具有启发性。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逐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而以下四个全球化特征正对应着这四个问题。 1.3.1 缺少法治道义的全球化任何国家内部的市场化都是随着法治环境的逐渐成熟而成熟的。国际的市场化却不是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 。
15、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谓国际市场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立法、司法和执法都归于一家,只有理想主义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从不公平中获利的国家才去奢谈国际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没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谓“全球治理” (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体现国际公义的治理。 1.3.2 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
16、受到代价。 1.3.3 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全球化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全球化的资本毫无人性可言,它带来激烈的社会变迁,刺激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集团、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往的全球化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带来了大革命,带来了国内战争,带来了“世界大战” 。 - 6 -1.3.4 促进民族主义和国家疆界的全球化毫无疑问,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国际主义都产生于全球化。可是,全球化带来了更强大的民族主义,带来了护照和海关,带来了人员交往的阻隔,带来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疆界,带来了更先进的武器和更强大
17、的国防。在以往的全球化里,获胜的不是国际主义,而是国家主义,特别是民族主义。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欧洲合众国”主义的兴起,欧洲货币的使用,欧洲边界的巩固,欧洲海关的确立,欧洲防卫的统一。是什么刺激出这种新“西欧民族主义”?美国、日本、西欧哪一个还在谈论国际主义?当人们已经把保卫疆界安全的战场延伸到外太空,谁还能说全球化消灭国家疆界呢?曾几何时,为普世欢乐而设立的奥林匹克和世界杯居然成了民族的角斗场,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成了在民族国家内部进行竞争的资本。- 7 -第 2 章 中国近几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评析2.1 发展趋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研究新世纪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首先要研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18、的大趋势。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要实施第三步战略,首先在“十五” 期间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购买力和吃、穿、用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增加服务性消费,改善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的营养和健康水平。但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城镇低收入群众扩大,农民收入、农村购买力增长缓慢,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加大。为此,国家正在采取措施:继续坚持扩大内需,开拓消费市场;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包括商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加快“两个转变” ,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粗放型
19、管理向紧密型管理的转变。综上所述,餐饮业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在居民消费中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餐饮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将越来越专业化、系统化。2.2 发展现状分析2.2.1 是现已形成餐饮多种菜系并起,民营企业成为主体的局面以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为代表的餐饮业非国有经济比例占到 95%以上。餐饮服务市场已从过去以北方菜占统治地位发展为各大菜系交相辉映,中外餐饮竞相逐鹿的良好态势。川菜、东北的风味餐饮随处可见;肯德基、德克士等西式快餐迅速发展;各式休闲西餐厅、咖啡屋等特色鲜明。2.2.2 是餐饮企业朝着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目前,东胜区限额以上(即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在 200 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
20、)企业已成为餐饮市场的主导,营业额占全区餐饮业总收入的 20%以上。许多大中型餐饮企业都设有连锁分店,正朝着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2.3 是家庭消费渐成主力,餐饮需求更加多样随着市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个人餐饮消费逐步增加,家庭私人消费比- 8 -例逐渐攀升,呈现出商务消费、居民家庭消费共同主导的餐饮局面, “大众化为主,高中低兼顾,多方位发展,多样化满足需求”已经成为当今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大大方便了居民的饮食就餐,减轻了家庭繁重的劳动,同时促进了东胜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2.4 是个性化消费日趋明显,特色餐饮更趋突出顾客从原来的待客、吃好型的单一需求,发展为当今的特色餐饮、休闲
21、餐饮、健康餐饮和便捷餐饮的多种需求。 2.2.5 是假日消费、婚庆消费、旅游经济和会展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饭店开办生日、婚庆、团聚餐饮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消费观念。2.3 餐饮企业经营战略的探讨、2.3.1 特色经营与品牌战略 企业应该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没有特色就难以在竞争中取胜,没有特色就难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品牌。特色和品牌不能靠自封,必须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具有突出的表现和经受长期的考验,取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并具有较高的创新和创利能力。所谓特色,就是要有个性,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餐饮企业讲特色,重点当然是菜点的品种和质量。但是服务也极其重要,服务要体现温暖真挚的感情和周到细致、无
22、微不至的关心,还要有舒适的用餐环境和良好的用餐氛围。当然,无论是菜点品种、质量、服务水平和用餐环境,都要充分体现饮食文化和企业文化,使顾客既能满足物质上的享受,又能满足精神上的享受。2.3.2 连锁化、联盟化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化的营销战略 餐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组织起来,形成集团和多样的共同体,才能形成规模优势,才能培育和组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才能有赢得市场竞争- 9 -第 3 章 我国餐饮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数量型发展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和品牌建设阶段,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方式连锁化、品牌建设特色化、市场需求
23、大众化、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发展新格局。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3.1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产权形式趋于多元餐饮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2007 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12352亿元,占全国 GDP 比重达 5%,同比增长 19.4%,连续 17 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全年上缴利税逾 1155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 2.25%。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随着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不断涌入,风险投资和股票上市的成功运作,我国餐饮业产权形式趋于多元化。3.2 品牌经营效
24、应凸现 现代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注重品牌经营,餐饮连锁经营扩张步伐加快。2007 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集团共有 410 家,平均拥有门店数量为 41 家,平均零售额为 1.8 亿元。全聚德、小肥羊等知名餐饮企业通过加盟、合资等方式走向海外。现代科技成果不断融入餐饮的产品加工、管理经营、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加速了餐饮业标准化和工业化进程,促使餐饮业从传统手工生产转向现代化生产。3.3 促进消费作用明显 扩大内需贡献突出餐饮业是居民休闲消费、社交消费、喜庆消费、会展消费和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事商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强劲的餐饮消费对化解收入存量、拉动经济发展效果显著。1991
25、-2007 年,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长 22.3%,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高 7.2 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2007 年,餐饮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7。- 10 -3.4 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改善民生的着力点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农业和工业转移剩余劳动力主要途径,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餐饮就业人数逾 2000 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 多万个。很多城市将发展餐饮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工作抓手,大力兴建便民餐饮网点和美食街区,创造性地开展大众化餐饮和早餐工程等工作,促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5 推进城市化进程 助推新农村建设发展餐饮业,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建立现代化的原料种植、养殖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食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