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自主招生语文审美欣赏辅导.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22267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〇一二年自主招生语文审美欣赏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〇一二年自主招生语文审美欣赏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〇一二年自主招生语文审美欣赏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〇一二年自主招生语文审美欣赏辅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〇一二年自主招生语文审美欣赏辅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自主招生专题精选之语文审美欣赏知识总结很多学生拿到“ 审美欣赏 ”这类题目的时候无从下笔,高中教学阶段很少提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为了学生更好的备战高考,摘录一些相关的知识放在博客中,希望能给更多的考生带来帮助。美学研究对象是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掌握审美欣赏的基本知识“ 考查的是一些审美的基本常识,诸如 “审美范畴“、 “审美心理“、“美的本质 “等常识。一、意境和意象所谓“意境“ ,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

2、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可以举例说明:如白朴的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元法构成“ 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 ,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再看马致远的

3、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意象是一种非现实的心理存在,是一个审美表意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包括意和象两方面。意境是中国古典美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最早

4、由唐王昌龄提出。司空图将这一范畴具体化。宋严羽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之意境,清末王国维将此范畴发展为境界。两者联系:意境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意境可以包含意象,但意象不一定能达到意境。两者都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形态,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和谐。区别:(1)层次深度不同 :意象主要涉及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象广阔,意境深邃。(2)在审美层次上,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的心灵突破了意象的限域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审美境界,从意向走向意境,意味着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形而下的外观走向形而上的感悟。意境不能离开意象而独立存在,但又必须超越意象方能达到,意象以个别、特殊为他的特

5、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范围较确定,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 空的存在和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所以,境界是有审美的,亦有非审美的,有道德、宗教、学术等境界,这是意象所不及的。二、艺术形象的主要类型(1)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 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例如高老头中描写伏盖公寓的意象。(2)兴象:是主体以客观(对象)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 得以发生,联

6、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 便是兴象,这个概念原出自中国古典美学。它的最主要特点是“ 天然 “、 “隐蔽“。(3)喻象:是创作主体以“自我“ 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 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它的特点是带有极明显的人工痕迹。寻找意象对象来负载自己的审美对象是最便捷方式。如黑色比喻死亡,王冠比喻权势。(4)抽象: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如伊索寓言中,狼要吃小羊时要找出理由,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一一强权对弱者的欺凌是没有

7、任何理由的。例题: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选 A“燕山雪花大如席“ 中雪花的形象属于喻象。在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被称为“ 四君子“ ,这属于意象类型中的喻象 ;鲁迅笔下的人物阿 Q、祥林嫂等,属于意象类型中的仿象。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仿象。例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三、关于美育的知识美育(审美教育): 既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一种教育方式,同时又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是同审美创造、审美欣赏有

8、密切关系的审美活动。净化:把一个躁动不安、利欲熏心的心灵净化为宁静的、淡泊的心灵。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 作用,或译为“陶冶“。“寓教于乐 “这是古罗马贺拉斯提出的著名学说,这种“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统一的结果,同时又要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指把道德教育寄寓到审美愉悦之中,让人在不知不觉地接受道德教育类似中国古代的“诗教” 。1795 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又名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审美教育“ 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布莱克的诗句“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

9、,说明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美感的非功利性(超功利性),应以万物的功利性为基础。叔本华说,国王与乞儿从窗口看夕阳,都没有功利性,都可以感到夕阳的美(错误观点)。其实不然。国王没有衣食之虑,迫害之苦,他看夕阳,可以感受到美,但乞儿不同,他缺衣少食,忧心忡忡,他哪能有心思去欣赏夕阳之美? 因此必须先有了基本的功利性的保证,然后才有非功利性的美感。美育的方式:自然、社会、艺术。四、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的几个方面的求解路径:(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

10、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书中提出自己的美学理论: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 美是看上去使人愉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美即在恰当的比例; 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这些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美离不开事物的客观属性。但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柏拉图

11、认为美是客观的,精神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 了“美的理念“。理念是美的本质。黑格尔认为“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美感就是快感,美的本质和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 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 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 “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

12、颇。(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7)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人的审美感受的获得同人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有关。英国的布洛在 1912 年出版心理距离 。要牢记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 美在创造中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

13、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就是说,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 内在固有的尺度“ 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即 “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说明,虽然有美的事物,但当审美主体处在异化的状况下无法欣赏美的东西,审美依赖主体的条件、心境。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来应当是与人类一致

14、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4)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5)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其他许多美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如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六:审美范畴包括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优美

15、的特征:(1)优美的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和谐,从中显示了主体和客体所达到的平衡、统一状态。(2)这种和谐具体表现为: 主体与对象的和谐对象的外观形式与内蕴的协调这种和谐体现在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等各个层面。(3)优美的对象在感性形象方面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矿、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崇高的特征:(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矿博大的感性形态。如巍巍泰山、滔滔长江等。(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

16、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 势。如火山、雷电、奔马等。(3)在心理效应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被称为“悲剧“ 或“悲“,主要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房屋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其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而矛盾的结果,则是正义的精神取得了胜利。喜剧性从本质上说,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