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习与思考第 14 期(总第 14 期)2010 年 11 月 10 日城镇化是广西当前最大的内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同时强调了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包括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可以说,城镇化也是支持、支撑我区未来经济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稳定持续增长的最为持久的动力。城镇化是广西当前最大的内需。一、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推进城镇化必然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房地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居民,城市需要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50
2、万元,如果城镇化率每年提高 1 个百分点,年投资需求就增加 6.5 万亿元,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我国 10 万亿的出口。20102015 年,城镇化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达到 9 万亿元。如果要在 20 年间,把 1.3 亿农民工市民化,城市每年需要建设保障性住房 650 万套(户均 802平方米,共 5.2 亿平方米),拉动相关 57 个产业增长,创造2000 万个就业岗位。2009 年,我区城镇化率达到 39.2%,城镇人口达到 1803 万人,从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规律看,我区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时期。同时,城镇化与民间投资紧密相联,民间投资也可以和公共投资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长期以来,我区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较弱,小城镇建设大大滞后于城镇化进程。因此,只要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确定一批重点小城镇,在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教育、医疗、文化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投资需求,带动民间投资。二、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城镇与乡村的消费心理开始不断向城市靠拢或趋同,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城镇化从不同层面改变着社会消费心理,它与收入提高、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共同构成消费升级的必要条件。城市“新移民” 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进入城市生活后,收入增长的同时,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也大量增加了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城市化带来消
4、费心理与内容的不断更新,进而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商机,旨在改进居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的服务产品层出不穷,在客观上起到了“供 给创造需求” 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如果城镇化率能再提高 10 到 15 个百分点,未3来 5-10 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有望提高 15 个百分点左右,使居民消费率从 35%提高到 50%左右,最终消费率由不到 50%提高到 60%左右。城镇化培育消费需求,使农民变为市民,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城镇化和非农化,农民总收入显著提高,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 1990 年的 20%上升到 2008 年的接近 40%。三、城镇化推动产业升
5、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由于第二、三产业通常比第一产业的要素生产率高,大城市通常比中小城市具有更高的要素生产率,因而使得农村向城镇化发展,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单一城市向城市群发展。城市群是城市的“极化效应” 和“ 扩 散效应”使产业和人口在空间聚集与扩散运动的结果,是城镇化的最高级形态。高密集的城市群又可以产生更大的聚集效应,进而产生连锁式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拉动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专家通过计量分析表明,城镇化进程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 0.933,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关系数为 0.968,都呈现高度正相关
6、。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服务产业也是培育中产阶级或者4中等收入人群最重要的产业载体,印度就是通过发展服务业使中产阶级数量在 20 年里增加了 4 倍,达到 2.5 亿人。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按照目前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到2025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6%,城镇人口将超过 9 亿,城镇化带来的城市消费增量足以创造相当于 2007 年德国市场总规模的新市场。四、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展 5 年规划的第四个年头,从目前取得的成就看,切实解决了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水、电、路、沼气池、希望小学等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但从工业化、城镇化、共同富裕达小康的要求看,远远未能满足要求,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穷状态,只有加快小城镇发展,才能扩大内需,达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彭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