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前 言为贯彻落实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 精神, 2011 年 12 月,山西省水利厅下发了晋水农便201122 号文件关于开展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计划“ 十二五” 期间加大对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补贴力度。根据文件精神,峪道河水利管理站组织成立了峪道河灌区“十二五”末级渠系建设规划编制小组,并召开专门会议对规划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规划编制组经过对峪道河灌区“十一五” 期间水利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充分总结,并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对“十二五” 的水利发展总体目标、改革思路、规划布局、重点项目、效益评价和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反复研讨,同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并进
2、行了多次修改,完成了峪道河灌区十二五末级渠系建设规划。规划从峪道河灌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十二五”期间的水利发展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展望,重点从斗、农渠管道改造着手,并兼顾水资源配置、社会管理、建设节水性社会、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编制。峪道河灌区“十二五 ”末级渠系建设规 划由峪道河水利管理站负责编写,汾阳市水务局给予了大量的支持,由于水平有限,规划中难免会有考虑不足地方,恳请批评指正。- 2 -第一章 农业生产和农田灌溉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概况一、概况峪道河灌区是汾阳市最大的泉水自流灌区。灌区总面积91.93km2,总耕地面 积
3、9.09 万亩。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5.07 万亩,现达有效灌溉面积 3.44 万亩(另外给文峪河灌区供水 1.31 万亩)。灌区受益范围包括 3 个乡镇的 42 个行政村,人口 5.18 万人,农业人 4.98 万人。二、灌区地理、土壤、水文峪道河灌区位于吕梁山脉东侧,汾阳市东北部,处于北纬 3714,东经 11146的地理位置。最高高程 2043m,最低高程738.5m。灌区上游为 石山区和黄土台地区,下游为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区,土质为轻、重粉 质壤土,灌区地下水较丰富,最浅埋深20m,最厚埋深 70m,采补基本平衡。三、灌区气候灌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春季在极地干冷气团控制下,多西北风,寒
4、冷干旱少雨雪,十年九春旱,夏秋受海洋性暖湿气团影响,多东南风,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降雨年季变化较大根据汾阳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461.9mm,最- 3 -多年降雨量为 718.1mm(1988 年),最少年降雨量为262.22mm(1972 年)。根据气象局 19562000 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 9.7,最高气温 39.9(1966 年 6 月 21 日),最低气温度-27.4 (1966 年 2 月 22 日),无霜期 177 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793.6mm,干旱指数 为 3.84,年均日照时数 263.1 时,最大冰冻深 82cm,主导风向为西风,年均风速为
5、 2.5m/s。最大风速为25m/s。四、灌区水源情况灌区水源为峪道河镇神头的马跑神泉,泉源工程初建于1982 年。泉水最大流量 0.51m3/s,最小流量为 0.18 m3/s,多年平均流量为 0.34 m3/s,多年平均引水量为 1072 万 m3。井水是灌区的重要补充水源,在灌区冲洪积扇区储蓄一定量的地下水,当泉水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由井水作补充。到 2005 年,灌区实有水井 268 眼。灌溉采用自流式引水,设计灌溉保证率为 50%,实际灌溉保证率为 40%。年最大灌溉面积 4.91 万亩(1966 年),年最小灌溉面积 1.1 万亩。五、区域地质概况含水岩层中以上寒武的凤山组的巨厚层
6、白云岩,中寒武的灰岩及鲕状灰岩中岩溶裂隙量为发育。中寒武底部的紫红色砂页岩系为这一含水岩系的相对隔水层。凤山组白云岩中多见巨大溶洞沿沟谷两侧均布,但延伸不大即为盲洞。鲕状灰岩中多岩- 4 -溶裂隙,少见巨大岩洞。如细分可将这一岩系划为两个含水组即上寒武含水组和中寒武含水组,因上寒武中下段,亦含部分页岩(厚 2-3m)具有相对隔水作用。此外由于断裂构造作用,形成地下水集中排泄点,如神头泉。由于 F1 断层的逆冲作用使混合花岗岩复于上寒武灰岩之上,于是在上金庄北西地区,形成一个流量达 0.45 立方/秒的岩溶大泉(接触上升泉)。出露高程为1127.07 米,寒武系以 5-15角向南西或南东倾斜。出
7、露高程可由1400 米逐渐下降至 900.0 米。当岩溶裂隙吸收降水渗入之后,则逐渐向低处运移,受 F1 断层阻隔而于神头一带形成一个集中排泄点,使地下水成泉出露转化为地面水。神头泉汇水总面积约为150 平方公里,其流量与汇水面积之比为 3 升/秒平方公里。故地下水径流模数约等于此数。集中排泄点并不能完全排泄山区的地下径 流,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二节 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灌区的作物种植种类随着农村种植业的调整发生变化。主要的农作物种类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2000 年以前,小麦的种植面积可达 40%,玉米、高粱各占 25%,谷子占8%,豆类等小 杂粮占 8%左右。到 2002 年以
8、后,小麦的种植面积降至 5%以下,玉米的面 积扩大至 50%,高梁的面积为 20%,谷子仍为 8%左右,豆类等小杂粮约占 10%,各种树苗木约占 10%左右。近年树苗木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5 -第三节 农业灌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峪道河灌区于 2008 年 3 月开始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对干渠进行了管道化改造,改造长度 42.913km,其中一干管长14.693km,二干管长 19.718km,二干管分干管长 8.502km。该工程总投资为 2018.39 万元。受益范围包括峪道河、贾家庄、肖家庄 3 个乡镇 42 个行政村。设计灌溉面积 5.07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3.13 万亩。设
9、计灌溉保证率 50%,实际灌溉保证率 40%。到2009 年 5 月底灌区已完成干渠节水改造。改造后的输水工程由原有的浆砌石渠道改为玻璃钢管输水,建成后的一干管、二干管、二干分干管三条管线基本能满足灌区控制灌溉面积的要求。灌区共有支渠 32 条,总长 21.90km,干开斗与干开农 454 条,长度168.55km。汾阳市实 施 2009 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时已对一干管的北一支和北五支进行改造,全部采用玻璃钢管输水。北一支管道全长 6.745km,跨 4 条沟道,采用地埋式倒虹通过,配套建筑物 37 座;北五支管道全长 4.341km,配套建筑物 18座。本灌区斗、农渠渠道均为土渠,
10、建设年代不统一,有的是灌区根据灌溉需要组织修建的,有的是老百姓根据自己的需要修建的,灌溉工程布置十分混乱,缺乏统一,统一标准,断面型式各异,建筑物不符合设计规范,加之渠道建筑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导致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极低,也导致了管理人员管理困- 6 -难,用水户之间经常发生纠纷。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程度较低,用水浪费还很严重,主干工程虽已改造,但斗农渠尚未防渗,主要利用土渠输水。因此渠系水的利用率很低,加上田面工程较差,灌水方法落后,多数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造成灌溉水的利用程度很低。从灌区的管理方式上看,由于种种原因灌区普遍无法按成本计征水费,使得灌区一方面难以维持正常的维护管理,另一方面低廉
11、的水价使得用水户缺乏节水意识,造成新的水资源浪费。但现有的斗、农渠均为土渠,渠系损毁严重,有的渠段甚至已无引水能力,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制约了灌溉效益的发挥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现状第一节 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现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建成完工后,峪道河灌区拥有干管总长 42.913km,其中一干管长 14.693km,二干管长 19.718km,二干管分干管长 8.502km。安装 DN500 混凝土管 1058m;DN500 钢管 130m;DN500 玻璃钢管2759m;DN450 钢管 1400m;DN450 玻璃钢管 2918m;D
12、N400 玻璃钢管 4880m;DN350 玻璃钢管 19144m;DN250 玻璃钢管10624m。- 7 -配套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调压池 14 座。新建阀门井99 座。其中检修阀井 7 座,排气阀井 38 座,排水阀井 18 座,分水阀井 18 座,减压阀井 16 座,流量计井 2 座。建穿公路建筑物 2 处。设置镇墩 354 个。建穿洪沟建筑物 8 处。新建管理房 285.32m2。在汾阳市 2009 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将峪道河灌区一干管的北一支和北五支灌溉渠首进行了管道化,北一支管道全长 6745m,跨 4 条沟道,采用地埋式倒虹通过,配套建筑物 37座,其中节制分水阀井 2
13、3 座,排气阀井 8 座,退水阀井 6 座,另外建镇墩 76 座;北五支管道全长 4341m,配套建筑物 18 座,其中节制分水阀井 10 座,排气阀井 6 座,退水阀井 2 座,镇墩 9 座。第二节 加强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汾阳市正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区域化种植。必须以“农业 增效, 农民增收” 为根本目 标,坚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持和保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这就要求灌区的农业用水,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转变为以建设高
14、效的现代灌溉农业为目标,把节水设施建设与调- 8 -整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并举,确实增强农业开发的生产能力。综上所述,水是有限的、稀缺的、不可更新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的恶化,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随着汾阳市我市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用水量逐年增加,造成工业与农业、生活用水矛盾加剧,致使部分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水量不足和缓解用水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把发展节水灌溉放在头等位置。另一方面,由于水源不足、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以及传统灌水技术的落后,在输水、配水、田间灌水等环节上的水量损失很大
15、,渠系建筑物不配套,能够运行的水利工程水资源浪费也很严重,有限有水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的有效利用单位流量日浇地效率明显下降。对农业生产来说,影响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仍是旱灾,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情况说明不断萎缩的供水能力与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本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80 年代以来,由于农业体制改变后水管理体制改革跟不上,形成工程管理差,群众浇地难,水利工程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加之水管单位难以做到按成本收费,不能自我维持。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面积由于缺乏水灌溉不上,所以进一步发展灌溉面- 9 -积就必须节
16、约灌溉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搞节水农业是条必行的发展之路。节水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变灌区由于缺水而形成的种植结构单一,水土资源生产率低的现象,促进农村人民早日达到小康水平。近年来工农业产值都在翻倍递增,但是由于用水量度与管水力度没能协调进行,带来地下水快速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弊端。工业用水在无约束开采,农业用水大水漫灌现象普遍存在;加之现在灌区渠系工程年久失修,配套也不完善,渗水漏水现象严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缓慢,农业用水效益不高,形成汾阳市水资源短缺但却浪费严重这一矛盾。解决矛盾,消除各种弊端,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依赖于节水事业的快速发
17、展。所以为保证和促进汾阳市农业及农村“十二五” 规划的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种植结构单一,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也是灌区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能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第三章 灌溉发展布局第一节 灌溉工程现状- 10 -峪道河灌区拥有干管总长 42.913km,其中一干管长14.693km,二干管长 19.718km,二干管分干管长 8.502km。安装DN500 混凝土管 1058m;DN500 钢管 130m;DN500 玻璃钢管2759m;DN450 钢管 1400m;DN450 玻璃钢管 29
18、18m;DN400 玻璃钢管 4880m;DN350 玻璃钢管 19144m;DN250 玻璃钢管10624m。配套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调压池 14 座。新建阀门井99 座。其中检修阀井 7 座,排气阀井 38 座,排水阀井 18 座,分水阀井 18 座,减压阀井 16 座,流量计井 2 座。建穿公路建筑物 2 处。设置镇墩 354 个。建穿洪沟建筑物 8 处。新建管理房 285.32m2。在汾阳市 2009 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将峪道河灌区一干管的北一支和北五支灌溉渠首进行了管道化,北一支管道全长 6745m,跨 4 条沟道,采用地埋式倒虹通过,配套建筑物 37座,其中节制分水阀井 23 座,排气阀井 8 座,退水阀井 6 座,另外建镇墩 76 座;北五支管道全长 4341m,配套建筑物 18 座,其中节制分水阀井 10 座,排气阀井 6 座,退水阀井 2 座,镇墩 9 座。目前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程度较低,用水浪费还很严重,主干工程虽已改造,但斗农渠也无防渗,主要利用土渠输水。因此渠系水的利用率很低,加上田面工程较差,灌水方法落后,多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