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效应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23457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效应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学效应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学效应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学效应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木桶效应 短板效应蝴蝶效应马太效应金鱼缸效应晕轮效应是 指 在 人 际 相 互 作 用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一 种 夸 大 的 社 会 印 象 , 正 如 日 、 月 的 光辉 , 在 云 雾 的 作 用 下 扩 大 到 四 周 , 形 成 一 种 光 环 作 用 。 常 表 现 在 一 个 人 对 别一 个 人 的 最 初 印 象 决 定 了 他 的 总 体 看 法 , 而 看 不 准 对 方 的 真 实 品 质 , 有 时候 晕 轮 效 应 会 对 人 际 关 系 产 生 积 极 作 用 , 比 如 你 对 人 诚 恳 , 那 么 即 便 你 能 力较 差 , 别 人 对 你 也 会

2、非 常 信 任 , 因 为 对 方 只 看 见 你 的 诚 恳 。 而 晕 轮 效 应 的 最大 弊 端 就 在 于 以 偏 概 全首因效应 抓 住 第 一 印 象 的 机 会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破窗效应鲶鱼效应鲶 鱼 , 一 种 生 性 好 动 的 鱼 类 , 并 没 有 什 么 十 分 特 别 的 地 方 。 然 而 自 从 有 渔 夫将 它 用 作 保 证 长 途 运 输 沙 丁 鱼 成 活 的 工 具 后 , 鲶 鱼 的 作 用 便 日 益 受 到 重 视 。沙 丁 鱼 , 生 性 喜 欢 安 静 , 追 求 平 稳

3、。 对 面 临 的 危 险 没 有 清 醒 的 认 识 , 只 是 一味 地 安 逸 于 现 有 的 日 子 。 渔 夫 , 聪 明 地 运 用 鲶 鱼 好 动 的 作 用 来 保 证 沙 丁 鱼活 着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他 也 获 得 了 最 大 的 利 益 。鸟笼效应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1907 年, 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 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

4、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 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 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实际上 ,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 青蛙效应“青蛙效应”源自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 :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

5、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 ”,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青蛙效应”告诉人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

6、淘汰了仍不知道。一个企业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忘掉危机的逐渐形成和看不到失败一步步地逼近,最后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而一个人或企业应居安思危,适时宣扬危机,适度加压,使处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脚步的人加快脚步,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互 惠 原 理 : 与 人 相 处 , 不 妨 先 付 出 一 点 投 射 效 应 : 不 要 总 以 自 己 的 喜 好 去 衡 量 别 人 刺 猬 效 应 : 和 谐 关 系 在 合 适 距 离 中 实 现 喜 好 效 应 : 要 想 钓 到 鱼 , 首 先 要 知 道 鱼 爱 吃 什 么蜕 皮 效 应 :

7、成 长 就 是 不 断 地 超 越 自 我重 复 定 律 : 不 断 重 复 就 会 不 断 加 强从 众 效 应 羊 群 效 应从众效应(conformity):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不 值 得 效 应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名 片 效 应 : 恰 到 好 处 地 展 示 你 自 己互 悦 机 制 : 你 喜 欢 他 , 他 就 喜 欢 你毛毛虫效应:低头

8、赶路,更要抬头看路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 1 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 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 10 美分,对他们说:“你们

9、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 5 美分。5 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 2 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 2 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

10、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4、罗森塔尔效应:起源古希腊传说中塞浦路斯岛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力翁,酷爱艺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面对自己的作品他爱不释手,整日深情注视。天长日久,女神竟然奇迹般复活,并成为了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说明,期待是一种力量。196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提出了该项理论。此理论有一个我们最常听到的例子: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症,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真正的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轻松,开心地在医院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终日活在对死亡与病痛的恐惧中,最后真的罹患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症状心理暗示。当别人给予充分信赖和期待的时候,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困难便会得到解决。反之便被低迷的情绪主宰,最终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