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心理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民族意识的基本 结构层次,一、民族意识的内涵和实质 二、民族意识的结构和层次 三、民族意识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四、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五、中国少数民族自我意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民族意识的内涵和实质,民族意识也叫民族自我意识,它是指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对本民族在整个民族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等的认识和肯定。民族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或者叫特殊形式。 这里主要包括: 1、对自身民族的特征、特点的反映和认识。2、对自身民族历史及传统的反映和认识。3、对自身民族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反映和认识。4、对自身民族与他民族交往的环境、条件的反映和认识。
2、,二、民族意识的结构和层次,民族意识具有自身的结构和层次。从民族意识包括的内容看,民族意识的结构和层次分为:1、民族属性意识,也就是对民族属性的认识2、民族交往意识,也就是对民族和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状态的认识3、民族发展意识,也就是对民族发展问题的认识,三、民族意识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民族意识是通过民族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等各种活动反映出来。具体来说,民族意识一般是从民族属性、民族交往、民族发展这三个方面认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四、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民族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因而民族意识是超阶级的;而民族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剥削阶级民族
3、观的集中表现。 民族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就是说,如果它的发展超过了自身的“度”,就有可能导致民族主义。在民族工作实践中严格区分民族意识(包括民族感情、民族情绪在内)与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的界限。这将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五、中国少数民族自我意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国际上,民族平等意识、民族发展意识的增强,是世界范围内民族意识发展趋势中的主要方面。我国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民族归属意识增强。 民族平等意识增强。 民族自治意识增强。 民族发展意识增强。 城市中的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第二节 民族素质与民族政治素质,一、民族素质的特点 二、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4、三、我国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四、我国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思想素质五、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民族素质的特点,民族素质是与民族结构相联系的民族实体的重要内容。 1群体性 2积淀性 3传承性 4变异性 5综合指标性,二、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民族结构是民族存在的形式。民族素质是民族结构的反映,是民族结构运动产生的一种特质和释放的一种力。一定的民族结构必然以一定的民族素质为其内核。没有不反映民族结构的民族素质,也没有不具有一定民族素质的民族结构。民族结构更多地表现为有形的、外化的、运动的形式,民族素质更多地表现为无形的、内在的、凝固的特质、能量。,三、我国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少数
5、民族教育现状党和政府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基础教育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生大幅度增长 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可观,基本稳定的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 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类专门人才 因地制宜,积极在全国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工作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从人、财、物方面对民族文字教材的编译、审定和出版给予了支持,四、我国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思想素质,我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主要表现在:各少数民族群众具有爱国、爱民、积极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更加理智和成熟地关注政治,具有较强的
6、政治责任感。 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前景是充满信心。 同时,在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中,仍然存在着值得警惕的问题,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发生矛盾时,过于强调民族利益或者民族地区的利益,具有地方民族主义的色彩。其次,在政治行为和能力上,认识和行为脱节,理论和实际脱节,总体上表现出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煽动的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制造民族事端、对西方反华势力的蛊惑、宣传的本质认识不清,很容易上当受骗。,民族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方针、政策,使少数民族经济
7、、文化不断进步的决定力量。他们比较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情、民意,能够有效地开展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 注意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锻炼,着眼于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五、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三节 少数民族政治心理,一、政治心理的涵义二、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三、政治心理的类型四、少数民族政治心理的作用五、少数民族政治心理性质六、少数民族个体政治心理七、少数民族团体政治心理八、少数民族社会政治心理,一、政治心理的涵义,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和政治交往中,直接形成的政治反映形态和体现出来的感觉、知觉、直观思维等感性因素,它不仅包括社
8、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倾向和内心体验,也包括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反应、选择等意识活动。政治心理大多表现为情感、倾向、成见、信念、风俗、习惯等,它具有自发性或直接感受性,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不深刻的政治意识。 社会成员政怡心理的产生依据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是社会成员要受到现实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二,是社会成员经过长期的实践,自身体现出一定政治气质、性格和意志品质等 。,二、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根据心理学原理一般可以把人们的政治心理分解为这样四种构成要素 :1、政治感知2、政治情感3、政治态度4、政治信念,三、政治心理的类型
9、,政治心理的类型,是由于社会成员所处的环境及其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以及他们因年龄、地位、性别、经历、民族等的不同,因而其政治意识和态度等也各有所异,对这方面的分类,就构成政治心理的类型。 1、环境政治心理2、个体政治心理,四、少数民族政治心理的作用,概括地说,政治心理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1、人们的政治心理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 2、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心理是该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3、掌握公民政治心理是执政者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五、少数民族政治心理性质,少数民族政治心理的特征: (1)社会性 (2)阶级性 (3)时代性 (4)区域性,六、少数民族个体政治心理,1、民族成员个
10、体政治心理的社会化2、民族成员个体政治态度3、民族成员个人的政治行为4、少数民族政治领袖,七、少数民族团体政治心理,1、少数民族群众心理2、民族政治团体心理,八、少数民族社会政治心理,民族最普遍的特征是共同的心理素质,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并反映本民族文化和意识的心理特征。民族心理特征形成后对政治活动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1、政治运动心理2、战争心理3、改革心理,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一、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二、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影响因素三、完善基层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对策四、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作用五、少数民
11、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一、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1、制度性参与行为(1)选举和投票活动(2)接触性参与行为(3)组织性参与行为2、非制度性参与行为(1)抗议性的参与方式(2)暴力性、对抗性冲突行为3、暴力性、对抗性冲突行为,二、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影响因素,1、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的特征(1)对制度性参与的认同度不高,对参与后所取得的反应与效果满意度较低,甚至有抵触情绪。 (2)对非制度性参与方式的认识较为盲目和偏激。 (3)个体性参与行为较少,有组织的整体性参与行为较多。 (4)手段性参与较多,目标性参与较少。 (5)参与行为中的对当前政治体制的认同感相对较弱。
12、2、影响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1)经济条件的影响(2)政治机制的影响 (3)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三、完善基层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对策,第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和改善基层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为政治参与提供 良性的社会经济环境。第二,完善基层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制度,转变原有的单一的参与模式,扩宽参与的渠道和 方式。 第三,提升对基层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回应能力,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政治要求和利益需求 ,尽量降低少数民族群众对当地政府的抵触和不满情绪,消减非制度性参与形式对地方政府 的冲击和压力。 第四,加强开展对基层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宣传,提升其对行使自身合法公民
13、权 利的意识,鼓励其运用正常的参与渠道进行利益的保护和申诉,引导其主动放弃使用非制度 性和暴力性的参与行为。 第五,增强基层少数民族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与少数民族基层群众的文化融合, 倾听少数民族群众的真实需求,调整对基层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合理政策等。,四、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作用,首先,少数民族政治参与能够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和国家政治的多民主化,有利于现代政治系统的正常运转。 其次,少数民族合法的和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都是有利的。 再次,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指标。 第四,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提高政治制度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五,少数民族政治参与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二者呈现出正比例关系,但是经济的发展也会提高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要求。,五、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1、民族经济发展的状况的制约2、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