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正大公司高水平的分析师估计没什么时间泡论坛,也没有机会给别人讲这些。尤其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很顺利的进入这个行业,或者发展的很好,没有体会到很多个中难处和迷惘。看来只能由我们这种比较闲暇的人来说一说了,如果您是某大行的分析师,我哪里说得不对请不要拿诺基亚拍我,至于大部分还没工作的同学们,希望能从我的废话中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早日成为分析师,或者发现分析师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避免误入歧途。首 先,什么是分析师,或者有些地方叫做研究员。不光在证券行业里,很多金融、财务、咨询等相关行业都有这个岗位,英文是 analyst。其实国外的分析师大部分是指那些拥有指定机构或协会注册证明的分析师,比如 RC
2、A 注册特许分析师、FRCA 资深注册特许分析师、CFA 金融特许分析师。仅仅通过考试的一般称为准分析师,必须其他条件也都合格,比如说 3-5 年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能正式在协会或机构注册,成为注册分析师,这才是真正的分析师。国内的分析师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仅有证券业协会主办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以及相应的岗位注册制度。对应的分析师来说要考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通过后加上 2年的工作经验,取得的是证券投资咨询的资格。这仅是个从业的资格,与国际的注册分析师来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尤其是国内的考试很简单,工作经验可以编一编啊。有了这个从业资格之后,就可以在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从事证券投资咨询
3、的业务了,但不能说就是大家所理解的分析师了,很多其实是股评和大客户经理。因此我们需要在这里应该把我国的分析师做个定义,或者说做个分类。第一,分析师应该指的是任职证券公司,公墓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门,专业投资咨询公司(天相,万德) ,私募基金等主要从事证券投资或者为机构提供专业投资咨询的分析师。那些咨询公司的财务分析师,项目分析师,产业研究员就不算了,一般跟证券投资不挨边,不是仅专注于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对他们同等重要。第二,买方分析师和卖方分析师。这是最常见的分析师分类:买方分析师就是指购买其他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和天相这样的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然后为自己公司提
4、出投资建议的分析师,一般隶属于证券,基金,私募,资管的投资部;卖方分析师就是销售自己报告的分析师,多数是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这两者的具体区别以后介绍。第三,经纪业务分析师。主要指的是针对大客户的或者证券公司各营业厅的分析师,主要面对散户进行服务。提供买方分析师岗位的:各证券公司投资部(如东方证券,上海证券等等,没有中金公司,不过中金现在好像正在筹备这方面的事宜) ,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不是每个公司都有的) ,各公募基金(嘉实、易方达、南方,QFII,QDII 等等) ,各私募基金,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如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这可是个大户) ,资产管理公司(除了几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外,还有很多
5、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还有诸如联想控股的这类民营公司,实际上应该算私募。还有各大集团的财务公司,有证券投资资格的。 ) ,而很多企业也都在主营业务外利用闲钱投资证券市场,其中的投资人员还不能称为分析师。提供卖方分析师岗位的:大证券公司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如中金、中信,国金,国信,申万、国泰、海通,招商,平安,兴业,光大,中信建投,广发,长江,银河是做的比较久的,渤海、东兴、信达、民族、东北、联合、第一创业、安信也都不错,还有外资那些高盛高华、UBS 那种。国内券商太多了(超过 100) ,当然有些公司并不具备投资咨询的资质,也有很多公司没有成立卖方研究所,剩下一些小的证券公司,国都、
6、日信、东海、东吴、太平洋等,虽然有研究所,有卖方分析师岗位,但并不是以卖报告赚钱的,估计也没人会买,更多的是跟外界交流的渠道,或者让股市中有自己的一种声音,算是种对外宣传吧。此外,像山西、齐鲁、国元、这类地域性比较强的公司做做本地上市企业的卖方报告还是可以的。天相投资咨询也是做卖方,虽不是券商,不过做的还不错。提供经纪业务分析师岗位的:各证券公司的总公司经纪业务总部,各营业厅可能都会招的,跟上面两种比,无论从声势上,从地位上都差点,但是水平不一定差,很多人炒股的能力,看盘看技术分析的能力很强的,很有感觉。不过这个也没法比,毕竟两者的客户不同,资金规模和风险偏好有明显差别,就好像我们不能拿男人喜
7、欢的足球和女人喜欢的时装作对比一样。不知道有没有落下的,下次讲一讲这几种分析师的工作内容,部门收益形式以及薪酬方面的事情吧。前面有兄弟认为上文对卖方和买方分析师的定义有些怪,可能这只是我对两者的理解吧,主观性强一点了。但,大家谁也没法从百度知道或者百科里找到这两者的确切定义啊,姑且按照我这个来考虑吧,期待着证监会或证券业协会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给出官方标准答案来。其实本文题目不好,光想着吸引眼球了,没有完全的切题。我想说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分析师,这里主要指性格和生活方式方面的,能力上的要求不高。我认为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首先你要相互了解才行。很多人仅是听说分析师挺漂亮又有钱,就过来
8、追求,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么,即使真是这样,他适不适合你呢,而你又适不适合它呢?大家一定要从这个角度考虑,尤其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一定在找工作之前好好的自己了解下自己,分析下自己的性格,喜好,能力,体力,然后了解各种行业的各种岗位,考虑下哪些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这样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其实工作本身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你与这份工作是否契合。废话多了,上次说要谈谈分析师的工作内容,部门绩效以及收入的问题,当然我还是按照上文的那种方法,对不同三种类型的分析师作出具体的说明,就是买方、卖方和经纪业务分析师。说说买方分析师,基本上各个券商都有(我没仔细查过牌照,应该有些小券商没有投资的资格,中金以前
9、也没有这个资格,现在好像在筹备这方面的业务) ,隶属于证券投资部,如果说的专业点就是自营业务部,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股市投资的。一般的流程是,自营的分析师通过各种渠道,包括自己选择,购买报告,听从上级指示,按照市场传闻确定一家或者几家研究公司,对该公司的公开信息进行研究,在电话调研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形势写出投资建议报告给本部门的投资经理,然后投资经理决定是否买入或卖出,什么价位买,买多少,当然不太正规的也可以先买入再写报告。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私募等等,他们的买方分析师或自营分析师都是这个样子,工作流程都很接近,只是名称都不太一样。这种模式下,大家都理解,分析师对公司的投资是
10、十分了解的,出于法律合规的要求,他们是不能随意向外界公开透露(私下讲讲没什么)与该公司投资股票有关的事情。因此一般这种分析师不是很出名,基本上不接受采访,即使接受采访也不能说很多东西的,他们的报告多数属于内部报告,不能对外传阅的。基金公司和大中型证券公司的投资部都配有很大规模的分析师队伍,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覆盖全部 A 股,主要以分析公司为主,据说国*证券的投资部分析师就有接近 20 人,为自己的投资经理服务,各个基金公司也差不多这个配置为基金经理们服务。而券商和基金的规模越小,自营分析师的数量就越少,有些证券公司甚至就没有,投资经理把活都包了。首先,看看证券公司的买方分析师,由于其隶属于投
11、资部,这个一般叫做投研一体,就是投资和研究是在一起的,投资的经营业绩成为了影响分析师收入的主要因素。投资占比越大的公司自营分析师的基本工资越高,越小的一般越低,很多小券商的自营分析师收入跟一般人力和财务员工的一致。但是绩效或者说奖金差距就大了。主要原因还是资金规模引起的投资偏好造成的:大券商的投资资金规模要比小券商要大一些,但是可能占自己全部公司收入的比例不是最大的(经纪业务和投行更重要些) ,因此大券商在证券投资上都比较谨慎,注重风险,经常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些业绩稳定的权重股,绩优股是主选,避免业绩出现过大的波动,收益比较稳定,分析师的提成也就不会很高,但是会比较稳定,15-40 万左
12、右吧;小券商就不同了,有些券商的营业部都不到十家,没有投行,指着这两个吃很快就完了,因此更加重视投资,投资理念也是十分的激进,最爱概念股、题材股(平安虽大,也有这个毛病) ,最出名的就是东方证券(其实规模也不小了) ,大家一查就知道了,非常激进,基本多少年来都天天满仓,好处是牛市大赚,坏处大家也都知道了,不过分析师们就爽了,熊市虽然拿的少点,而牛市拿的非常多,因此中小券商的自营分析师更多的是靠业绩混的,平均下来赚的不一定比大证券少,但是波动肯定大点,8-50 万。 (具体数字全凭猜测)其次是基金公司和保险资管的买方分析师,这两者差不多,都是大资金,如果从个人的影响了来看要比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打多
13、了,一个券商分析师顶多忽悠自己的投资经理买个1 亿左右的,而这两家的分析师影响的都是上千亿的资金。当然了外人看来谁也不知道,没感觉,因为买方分析师不出名啊(跟水平没关) 。由于资金规模过大,收益率就不会太高,能跑赢大盘就十分牛逼了,所以收入比较稳定,差一点的 15-20 万,好一点的 20-40 万,不过牛市再牛也没法分太多钱。 (具体数字全凭猜测)最后是私募(这里专指私募基金,不是私募股权) ,这个其实比较终极了,很多大券商的首席分析师最后都去做私募了。驱动的主要因素就是高收益,本来他们去基金都没问题,无奈基金的运作比较死,投资不灵活,提成也比较少,尽管可能地位名气比较有,但是谁又能面对私募
14、动辄 10-20%收益提成的诱惑呢。私募的买方分析师不太了解,接触过一些,感觉大多数都是十分有经验的分析师,在券商或基金干几年后跳出来赚大钱的。如果谁碰上了私募招聘不需要有分析师工作经验的,估计就是进来给分析师打下手的活,应该也不错,自己炒炒股什么的还可以,但是难进正规军。至于为什么叫做买方分析师呢,并不是因为负责股票投资,而是相对于卖方分析师来讲的,就是大家天天能看到的那种券商报告,实际是卖方分析师的报告,很多公司的投资部,包括全部的基金公司都会买一个甚至多个券商的卖方报告,所以我们来再说说卖方分析师,再跟买方对比下,更明了。第二,卖方分析师,主要是各大券商的研究部,研究中心,研究所,研发中
15、心之类的部门,这个是要与投资部门完全绝缘的,不能由投资部的分析师来担当,两者甚至最好不要经常交流。这个可以理解,卖方分析师是专门给别的公司和机构推荐股票的,如果跟自己公司投资部搞到一起的话,那不就很容易炒作自己公司重仓的股票了,所以两者间有防火墙。买报告的主要是各证券公司的投资部(有些小公司也不买) ,全部的基金,大部分的保险资管和私募。其实他们多数也有自己的分析师,为什么要买别人的报告啊。关键就是个配置的问题,一般的公司分析师的配备根本不够,养不起太多人,十几个人盯不过来如此许多行业的,经常一个人看 3-4 个行业,几百只股票根本顾不过来,如果有专门的卖方分析师帮助挑选股票,买方分析师再自己
16、研究重点的就可以了。通常大券商的研究所分析师(包括助理分析师)的配备都超过 50 人,中金、中信、海通、国信、国泰、申银、联合,国金,招商,中投,安信,广发是比较牛的,还有高盛高华、中银国际(其实我觉得高盛高华的水平一般,这个以后会谈谈的) ,他们的报告很有市场,对股市的影响力也很高,大家可以关注下新财富的分析师排名。他们的报告一般都卖的出去,但是这个赚不了多少钱,最赚钱的部分是分仓,就是让自己的客户在自己公司这边开户交易,自己的经纪业务部门收取佣金然后再分账,感觉就是个超级 大客户经理 似的。先转移下话题,谈谈我对分仓的看法。我认为这种方式是极不可取的,会严重影响分析师(卖方分析师)的独立性
17、,使得分析师与自己的客户关系过于紧密,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很有可能不公正的发布公司研究报告,影响整个市场的正常秩序。卖方分析师一般有几个岗位级别,首先是首席分析师,然后是资深分析师或高级分析师,分析师,助理分析师,一个行业至少有 4-5 个人,首席分析师定基调,找股票,跟客户交流;分析师们去调研;助理分析师在家里攒数据;最后分析师和助理分析师按照首席的思路写报告,然后签上首席的大名,分析师还能签个二作,助理分析师就基本上白忙活一场,当然会慢慢熬上去。收入上来看,助理分析师这也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人能混入的位置,15 万以下吧,没什么提成;分析师 20 万+;首席的能到达 50 万+,我知道的某大证券
18、的某行业首席年薪 80 万+,不算提成啊。当然还有一些二线的卖方分析师研究所,兴业、平安、银河、渤海、民族、长江、规模都不小,但是报告的市场份额很小,未来倒是有做大的可能,可以说有潜力吧,而且进入这些证券的研究所再往大券商里跳也容易,也是不错的选择。三线的卖方分析师研究所,日信、东海、江南、太平洋什么的基本上就不是为了卖报告,主要就是个宣传,出出名,让大家知道还有我这么一个证券呢,以后往大券商跳的难度比二线的稍微大点。二,三线卖方分析师的收入稍差点,有没有与公司自己的证券投资挂钩,也没有卖出报告,或者从基金那里分仓再在经纪业务那里提成,所以收入不高,10 万左右吧。二线的资深或高级分析师会好点
19、 20-30 万。今天说的比较乱,主要是今天大盘严重影响了我的思绪,下次将谈一谈经济业务分析师以及几种分析师的工作方法和报告特点。一家之言啊,按照我的理解说一说,争取帮到大家,欢迎批评指正。今天简直成了 IT 了,给一大帮人修电脑,忙死了,一点正经事情都没干。看现在的形势 10.1 后会大跌吧,然后明年年初随着重新抬头的信贷规模牛市再次来临,经济复苏什么的都是借口,2005 年时经济那么好股市竟然创新低啊。股市就是在资金有需要的时候,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得泡沫,直到破灭。宏观经济形势、业绩只不过是亘古不变的宣传手段而已,是辅助的,并不是投资的实质。在我看来投资的实质就是资本逐利的本性在虚拟经济中的
20、表现,相对的股市不过是资本在实体经济收益率下降的时期继续创造财富的工具,资源配置什么的根本就是骗人的,尤其在中国。上面自己发发牢骚吧,单纯是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前面说了卖方和买方分析师,现在对比着来说说经纪业务分析师。各证券公司营业厅啊,投资咨询公司啊,都有这个岗位,主要针对大客户和一般散户,大家在地方电视台上经常看的股评一般就是这类分析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因为入行的门槛要低一些,有些人可能认为经纪业务分析师的水平要低于前两者,实际上这种想法比较片面,两者直接的可比性不高。首先,研究范围和深度不同。卖方分析师团队都在 40-50 人左右,基本上都能覆盖各个行业各个公司,刨除些
21、st 和烂公司,每人也就负责天天跟踪研究 20 家上市公司,把这些公司和行业研究得很透彻,当然其他行业的股票可能就稍微差点了,没有功夫看么。经纪业务分析师不同,在电视节目上能够侃侃而谈,不论什么股票他都知道点基本情况,大概做什么的,有什么新项目之类的问题难不倒他。一般是个美女主持坐在旁边, “X 老师,现在手机尾号 3408 的观众询问您 600335 后市走势如何”、 , “X 老师,现在手机尾号 5438 的观众朋友说自己 75 元买入中国人寿,48 元买入中国石油后市如何操作(俺老爹汗) ”,总之什么问题都有,什么股票都涉及,但是根本难不倒他,他也会说些模棱两可,左右逢源的话,逢高减仓,
22、逢低加仓反复操作什么的。不过你要是让他深入说说这只股票就不行,至少肯定要比卖方和买方分析师差很远,没有办法,你不能让一个营业厅也组织个四五十人的团队吧,很多地方甚至分析师是全行业的,什么都看,好在平常面对的是散户们,随便知道点就比散户强,散户毕竟比基金机构好忽悠多了,博而不精是这类分析师的第一个特点,但是卖方分析师一般就是精而不博了。其次,影响资金的规模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同,所以重点关注的股票不同。卖方和买方的共同特点就是指挥大资金,而经纪业务分析师指挥的是小资金。大资金尤其是基金公司,保险资管什么的很注重投资的风险,一般都是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业绩有保障,或者预期能够达成的,流通盘不能太
23、小的股票,而不能碰 st,很少买概念和题材股,所以卖方和买方分析师更多的关注所谓的好公司和大公司,但是至少我个人感觉这类公司虽然涨跌的幅度属于股市中的平均水平,像赚取超额收益很难。中小散户们则不同了,资金少,都喜欢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st,概念,题材,所以那些容易炒作的小流通盘,基金份额较低,亏损的,重组的股票是他们研究的重点,这种股票的涨幅大家也是都清楚的,谁都恨不得抓个 st,复牌后 20-30 个涨停的。最后,研究范围的不同加上客户需求的不同必然导致研究方法不同。基金机构的资金动辄就是几千万,只要他们一动,股票的成交量就会上去,所以冲击成本很高。相对的分析师就更注重基本面的一些东西
24、,研究宏观经济和行业的关系,预测未来行业的发展状况,做出些中长期的趋势判断,再在对上市公司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上市公司在所处行业的地位和竞争力,作出业绩预测和敏感度分析,用各种估值模型给出股票的合理价值取值范围,最后根据目前的价格给出评级,这算作是价值投资(姑且这么说吧,我倒是认为中国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投资) 。一般来说,分析师对企业都十分的了解,有名的卖方分析师跟上市公司的高管关系都很好,业绩什么的大部分还是能预测的比较清楚的。但如果普通散户照着卖方分析师的报告买股票的话很容易给别人抬轿子(其中的原因后面再说吧) ,这里只是强调买方和卖方分析师更多的从基本面着手,注重中长线的投资。经纪业务分析师
25、就不同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公司实地调研,本来负责的上市公司就多,没法深入了解,所以技术面分析这个适用性较强的方法是他们的主要工具。而且他们为散户服务,做一堆估值模型,讲好多行业分析的人家也听不懂啊,不如就看趋势,分析趋势,时间长了,他们对市场十分有感觉,可能说不出什么成体系的道理出来,但是对走势的判断却很准,特别是短期的趋势,这个就是趋势投资。很难讲哪个更厉害,更有效,但是对大资金来讲(过亿的)还是多听听搞价值投资的分析师适合些,毕竟资金量太大,进出不方便;而对于散户来讲,趋势投资挺好,毕竟没有这多时间和机会去真正了解一家公司去,所以不同类型的分析师水平高低很难比较,只是卖方分析师比较拉
26、风,影响的资金比较多,让人感到很有水平而已,你让他真去指导散户,散户还真接受不了一买就套的现实。如果有机会读读各个公司分析师的报告,会觉得很有意思的,不同岗位的分析师,公司在行业所处地位不同,报告的内容和风格差异很大。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先讲讲大行业的报告吧一、中金、中信、国信、国金等大行的报告。大家都看过吧,很好找到,没看过的可以看看。大行的特点就是把一堆模型放在最前面,各种估值模型,盈利模型,敏感度分析,一下子拿出玄乎的东西把你拍蒙了。在招聘的时候他们也非常重视这些,会问你会不会做什么财务模型,建模之类的。实际上我觉得这些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基本上模型的预测就没有准过,也不可能准,做做宏观经
27、济的也就算了,金融工程搞一搞是可以的,行业和公司分析是无法用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但是模型这个东西就给人一种高档,高水平,高理论性,高准确度的感觉,特别是从外国传过来的,更是让那帮留学归来的拿着当阳具似的图腾崇拜。但我确实没见过多少准确的模型,有太多因素对实际会产生影响,但是你根本没法全部考虑进去,银行、地产还好点,有色、石化比大盘还变化莫测,并且很多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没法衡量,模型中的很多数据和逻辑关系都是分析师拍脑门想出来的,或者照搬某些大咨询的结论。大家可以翻看信达一篇有关钾肥的报告,由于分析师是学物理的,数学建模很厉害,用了 40-50 页的数学图形,模型,演算,公式试图证明 2009 年钾
28、肥价格不会跌,看着真是很牛逼的,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有谈到需求的问题,以为农业对肥料的需求是稳定的,不会受到经济的影响,忽略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结果 2009 年钾肥的价格阴跌不止,生产商不断减产也无效。因为我本身是做化工行业分析的,所以这方面的事情比较清楚,2008 年初无论大小每家券商报告里草甘膦的需求增速都在 15%左右,这也是拍脑门得出来的,以过往的历史增长率来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本不现实。在这里也要跟大家说不要盲目的迷信模型,但如果你要去大行面试的话就最好搞懂各种估值模型、财务模型,敏感性分析什么的,其实建立这些东西的结构本身不难,难在各因素的比例和因素自身的发展趋势,面试时也不会问这
29、么细。大行的关键特点还有一个,注重行业分析,所以很多大行的分析师都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对行业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加上长年跟上市公司打交道,企业的情况比较清楚,也会从企业那里得到很多行业的信息。其实最清楚企业的是谁啊,当然是企业的高管们啊,业绩都是他们说了算,跟他们搞好关系很重要,当然这些套到的消息不能写在报告里,或者我们能看到的报告里是没有的,但是他们是会跟自己的客户私下交流的。报告只是个形式,跟卖方利害关系最密切的客户(暂称为核心客户)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甚至会跟卖方分析师一起去调研,不用看报告就知道该建仓了,然后过了两天报告出来了,此时二级客户才拿到报告,感兴趣的可能会打电话问问分析师具
30、体的情况得到消息,再传到网上让散户们看到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而在网上,像国金、高盛的报告你根本就找不到,但我确实在某板块启动之前听到老总说子看看的某某国际大行的报告,推这个行业呢。换句话说,如果真是个能赚钱的报告,谁会公开出来让大家都抢,拉好几个涨停,自己买不到呢。大行报告的整体水平还是挺高的,这里说的是报告的结构性,逻辑性,数据的全面性,结论很难说了,大家对这个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这两年的策略报告基本上就是逆向的结论。说跑题了,今天太困了,昨晚加班写报告来着,很不爽,搞得本文的观点太激烈了,局部地区还有主观臆断的可能,估计有人该扔砖头了,争取下回冷静些。下次讲讲其他报告的特点,以及什么样
31、的个性和性格适合做什么位置上的分析师,还有学历和专业的问题。再次强调本文纯属抒发个人的感受,只不过起了个糊弄人的题目而已,但是应该还是能多少帮到大家的。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能够帮助有志于进入分析师行业的兄弟姐妹们,当然我说的不一定都对,大家还是应该找行业内的熟人更加清楚明晰地了解下,尤其是多了解下自己关心的部分。我所阐述的都是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来说的,有些网友质疑我的身份,觉得我有些地方说的不对,特别是在分析师定义和分类上有问题,这很正常,毕竟没有一本人大出版社的教材或者证监会、证券业协会的官方规章能够做出权威的认定,如果有的话也就不用我在这写了,直接百度知道就可以了。有些网友觉得我细节说的不对
32、,这也很正常,我又不是各种类型的分析师都做过,各个公司都呆过,而且有的时候确实说的也比较片面,并不代表全部。至于薪酬方面,我只能说不同的公司差距比较大,不同级别的分析师差距也比较大,总之公司最差级别最低的助理行业分析师,税后 4000+没问题,分析师一般都年薪 10 万以上,高级别的应该是上不封顶的,而奖金就要看各个公司具体情况了,像中金、国金、国信这些公司的助理分析师都应该有 10 万左右,分析师 20 万左右,首席更多。当然了,要是新人进去好点到手也有 10 万左右吧,差点的小公司也就 5-6 万。但大家也应该可以看出来,我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吧,不是在黑分析师,也不是在误导别人。至于我是不是
33、券商或者私募还是基金的都不重要,相信我的人不会在乎这个问题,怀疑我的人更不会相信我的说法,我这里就凭着良心写吧,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个行业,但是也不要完全拿我的话作为衡量和判断的标准,从多个渠道去了解一件事情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此外,我写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积分,也不是为了让大家都来学习到什么东西。其实我很自私,只是因为我现在工作比较郁闷,有力无处使,好似秀才去当兵,军爷去卖字;本来觉得自己至少是个韭菜,但人家把你当杂草;感觉不是棵人参也是根沙参吧,结果当胡萝卜榨成农夫果园了;做事左右掣肘,工作事倍工零;最初觉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现在是破罐破摔永无出头之日,想写写相关的东西抒发下感情,痛快哉。有人说“卖
34、方是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这句话也没错,基本上卖方分析师都是券商。但是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不一定都是卖方,买方的分析师也不一定都是非证券的。证券公司的投资部分析师怎么算呢,也许你认为他们叫研究员,只有证券公司研究所那些天天写报告给客户看的才能叫作分析师。这样也没错,算是狭义分析师定义吧,我这个就算是广义分析师定义吧,这里强调下,我说的分析师包括投资部门的研究员,和各种证券投资相关的研究员。不过即使在广义分析师定义中,证券公司投资部的研究员或分析师是不是全是买方分析师确实值得仔细商榷,但是分的太细的话讨论起来太麻烦了,暂且将证券公司内与研究所之间有层防火墙的负责证券投资业务的分析师或研究员也都算作买方
35、分析师吧。今天我争取口风不太粗俗啊,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怀疑我的人估计以大行的分析师居多吧,觉得我谈吐鄙俗,言语过激,不像圈内的,太给他们丢人了 ,也根本不了解真实情况。我也希望他们也能出来说一说,给后辈点经验,但是我也知道他们比较忙,如像我这般连续几日每天一篇这种东西的话,只可能是在准备跳槽或者在歇年假,产假,婚假。当然或许在大行分析师眼里,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分析师。也确实,很多投资经理、基金经理都只看那几家公司的报告,觉得别的都是噪音。所以说除了那些大行的报告外,其他证券公司的卖方报告市场很小,实际上报告的市场就被新财富那几家些上榜券商垄断。现在大概说说这第二种报告吧
36、。从报告水平上来说,我觉得一般券商的报告也都还可以,虽然可能没什么市场,基本没有客户,但是这部分研究员或分析师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数据,资料,信息什么的,很多情况下一篇报告都是一个人搞定的,但是有没有实地调研就不好说了。二线的研究员还好一些,研究所的配置能够全一点,一些中小券商就比较辛苦了,报告本身就不卖钱,所以搞研发的人不多,一个人要看好多公司,有时候根本顾不过来。有该行业工作经验的还好一些,或者负责煤炭、交运、银行这些同质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也还行,要是本身没有什么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甚至完全是文科或商科出身的研究员们,搞个医药、化工、钢铁、有色、机械、汽车、通信、电子什么的不累死才怪呢,公
37、司多,专业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低,短时期内把一个公司和行业搞明白根本不可能,预算也没有那么多,路子也不宽,很多数据完全查不到,所以有的时候报告就要“借鉴”一下。当然这个问题即使是大点的券商也有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我就曾经在光大、兴业、广发这种级别的券商报告中发现过直接拷贝的现象,报告的一段评述跟网上的某篇文章极为相似,数据完全一致,但是网文的发表时间更早一点,该段落中的数据单位与网文相同,都是“60 百万”这种样子,估计这段网文也是从国外的信息翻译过来的,该报告其他部分的数据却全部是 3000 万, 4000 万这种单位,此处明显为我说的“ 借鉴” 。也不能怨人家分析师到处借鉴,哪有功夫自己分
38、析啊,又要看那么多的公司,又要写报告,每天点评什么的,开个会,调个研,很少时间去琢磨行业,就自己一个人哪里能查到这多资料,甚至有些分析员是刚毕业的学生,都没什么积累,硬攒报告。有时也挺有趣的,有份报告就是没什么可说的了,竟然连“抗雪灾先进集体” 都要拿出来当做功绩说道说道。对于这部分研究员,在他们写分析报告的时候,并不用考虑客户利益的问题,实际上他们也基本没有客户,主要还是考虑到能不能为公司积攒人气,同时也能让自己出点名,但求有日被人挖走。因此有的时候,如果他们真的发现了好公司会第一时间在别人还没有反应之前把报告公开发出来,不用考虑客户利益的问题,还真有可能及时发现好股票。后面懒得写了,买方分
39、析师的报告一般谁也看不到,内部自己用,部分都是应付差事的,对付合规用的,整体上买方分析师的报告要更加谨慎点,不会乱忽悠自己人的。经纪业务分析师有的也写报告,网站上很常见,多数分析技术面,趋势什么的,基本面就是一带而过。性格上来讲,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必须能够静下心来做事,沉的住气。对于新人来讲,无论你是进大行给人做小弟,还是去小行自己独受一摊,或者找个买方岗位默默无闻,都需要你能稳当下来好好的进行研究,看好多信息,查资料,学习很多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大行的助理分析师最多要 2 年也就能混出来了,买方的要在跳槽前长期忍受无人知晓的状态。小行研发的还好些,很多新人刚进去就委以重任,没有经验也没关系,天天
40、要求你发报告,如果能写好的话,出点小名气还是很容易的,剩下的就看运气了。天天看书头疼,坐不住的家伙们还是不太适合干这行的,直接搞销售好点。此外,独立性和自信心也很重要。由于大行的分析师要为客户提供特殊服务,跟客户交流,路演什么的,所以招助理分析师的时候也会注意此人是否具有很好的交流能力,为未来做做准备,因此性格不能太内向,太木讷。小行的因为没什么客户,只是公开发发报告赚名气,所以估计对这个要求差点,只要能写就行。学历和专业比较挑。硕士、名校是起点,当然什么算名校这个没有定论,也要专业同学校结合来看,现在即使营业厅的分析师都是以硕士为主了,不过对学校的要求就低些了。北方的北大,清华,南开,人大,
41、天大居多吧,南方学校不太过来。上海的主要是华东五校吧。不同的岗位对专业的需求不同,卖方主要分为宏观策略、行业和金融工程这方面的。宏观策略、金融工程方向的,需要经济、金融专业的,可能有的需要物理,数学,计算机系的来建模,这块不太清楚,没接触过,一般小行没有。行业这块对分析师的需求更大些,策略什么的加一起只占 10%吧,可能还多说了。机械、化工、能源、电子、医药、汽车、钢铁、有色的专业性比较强,没学过的研究起来比较费劲,本硕拥有复合学历背景的比较有优势,但是对于北大、清华这级别的学校来讲也不一定,纯理工科的都有很多进券商了,医药行业研究就好多北医大的学生,化工行业遍地清华化工系的,但是越往下越需要
42、本科学理工,硕士学经商财管的,不过一些专业性太强的比如石油、有色什么的,一般名校也没有这些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和北科大这类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我感觉还是能吸引些眼球的,具体情况没统计过。纺织服装、传媒出版、消费品、旅游对专业的需求就更弱些了,对专业的要求不明显。这主要都是对刚毕业的人来见,还仅仅是简历层面的问题,如果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就会直接被刷。所以考研是必须的,还要尽量往名校考,谁让中国高学历产能过剩的,非名校的机会就很小了,关键是简历这关都不好过,除非能够被内推进去。这些都是纸上谈兵,谁知到人力 mm 们是怎么挑简历的,没准只找帅哥呢,不同的公司方法估计也不太一样。最后一次写写职业规划吧,不
43、过我自己还没规划好呢,有明白人还请帮我规划下吧。实在不想写了,没什么动力,也写不下去了,就到这里吧。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我按照个人的理解写的,一家之言,哪里不对,大家轻拍。这次更新的比较晚,因为总是在敲击键盘间找不到合适的字母组合,确实也比较忙,相对于写来讲更没有功夫思考。也许这就正中了领导们的下怀,他们天天给你很多有意义和没意义的任务,目的可能就是想让你忙得无所适从,没有多余的时间考虑你在做什么、做的有没有意义、对你有没有好处、怎样提升自己,好在他们也经常过来贴心地安慰你几句,有前途、well done、好好干、要西,皇军不会亏待你地。年轻的朋友们如何能抵挡得住这些糖衣炮弹,在还没有明白过滋
44、味的时候,已经一个个的开着大和神风撞向了美国军舰。此外,讲到到职业规划,惭愧 我自己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现在的感觉是:女生宿舍里唯一跟男朋友拉过手的 mm,跟其他 mm 们讲怎么接吻;师兄从洗头一条街路过,看到两个坐台小姐就跟几个小弟们大谈如何杀价出台费。汗!今天只是随便说说我听到的,见到的和感受到的,当然我也没工作几年,但由于喜好与人胡侃,有大量的二手消息,此外还善于对各种素材进行加工,所以能多少系统的讲点有的没的,外行人看来就是精华,内行人看来就是伪科学(这比糟粕要严重一个层次) 。废话比较多,词句的修饰也是毫无边界,大家可以把我的文章归于意识流的范畴,这里先把高帽给自己带上。还是要强调
45、下,我说的分析师范围比较广的,是广义定义,只要跟证券投资研究相关的都算这里面。进入证券分析师行业有几个途径,第一种是各大型证券公司的卖方研究部门的新人招聘,如中信、中金、建投、国金、国信、联合(上次随便把联合放在第二梯队了,引发了相关人士的不满,在此表示十二万分之一的歉意)等等,如果能够顺利通过的话那基本上就等于搭上了直达终点的飞机了。当然刚进去时也不会很爽,我估计至多要干两年的助理分析师,这个比较累而且给人搭下手,收入还可以到手应该不低于 10 万吧,然后两年后看情况转成分析师,踏上稳定的发展道路。不过踏入这种路径难度挺大的,每年招的人不多,要求苛刻。学历必然是硕士,在职硕士比较悬;然后是名
46、校,像我以前讲的那样,要与专业结合,越靠前的学校对专业的要求越松,越往下越是看专业背景,总的说来,理工的本科加金融、商科、经济这类的硕士比较吃香,至于什么算名校,大家自己去考虑吧,中国那么大,不同地方对这个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像武书连那个排名在全国来讲可接受性不大,但是放在武汉地区还是能得到认同的吧,而当地的公司(长江证券)在招人时也应该会这么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其他的就看你怎么把简历搞得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了。首先有证的当然要写,顺序上 CPACFA从业资格,当然你要是 CFA 三级都过了的话也不用这么着急找工作了。其次,英语并不重要,除非你投的是外资公司。证券行业相关的实习经历或工作经验最
47、好有,没有也得编或者硬往上拽。最后也不一定非要强调自己有多少年的投资经验什么的,但是可以说自己会财务分析啊,建立公司估值模型什么的,还有比较善于与人沟通,踏实肯干什么的,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最好是有熟人能够帮你内推简历。第二个是基金、证券、保险资管的买方分析师。其中证券和保险资管很少直接招新人,多数还是需要有投资经验的,基金公司比证券招的新人要多些,要求上跟第一种差不多,但是越小的券商和基金要求当然会越低。而且进入越小的公司独自承担的工作范围会更大,很可能一上来就要独挡一面,极其锻炼人,不过收入就比大公司差多了,招聘的时候估计也会更加看重你的经验而不是其他的那些东西,我同届的一位校友就是个纯理
48、科背景,多年潜心研究股票最后毕业时进入一家小基金公司了。大基金公司新人的收入不仅比小公司的高,甚至估计比第一种路径的高,但是我觉得(仅仅是觉得)不太锻炼人,一开始好像领先了,不利于长远的发展。从性格上来看,我接触的大部分大基金行业研究员都比较内向,不太爱交流,这也许是跟大基金稳健,谨慎的投资风格是相同的。第三个是小证券公司的研发分析师。这些分析师也可算做卖方分析师吧,但基本找不到客户买报告,部门存在的作用一般是作为一种宣传的方法或者对外交流的平台,对学历和专业的要求就要更低一些,只要你能侃,能忽悠,能写就行。这里没有贬义,只不过是工作需要而已,尽可能的吸引眼球,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的公司还有分析师
49、自己,有利于打开公司的知名度,也有利于分析师自己出名跳槽的。如果想在分析这条路走下去的话,这个位置不是长久之际,多数还是会在有经验后跳到大点的公司。第四个是经纪业务分析师,对学历和背景的要求就更低了,但是由于工作过于重视技术分析,所以想跳往前三种分析师的难度比较大。不过我认为在各地方营业厅做的比较好的话也不错,尤其是大证券公司的营业厅或者地方分公司,经验多了之后肯定能够经常上电视接受采访什么的,收入也好,虽不能像那些大公司的首席称霸全国,但占地为王还是很有可能的。从发展角度来讲,第一种是最好的平台,但也是最难进的,即使是已经成功进入行业的第二、三种研究员也会往第一种里面跳,争取成为大型证券公司研究所的分析师,然后熬到高级分析师、首席分析师、甚至所长之类的(现在这个行业的历史还很短,我也不确定这个路径是通达的,尤其是未来的情况) 。成为分析师后也可以往基金经理的方向发展,有的直接就发展到私募基金赚钱去了。第二个平台比较大,但经验很重要。也有很多第一平台的助理分析师干了 2 年后就往第二个平台跳,常见的是女性往这里的保险资管和基金跳,这两个岗位的性价比比较好,是行业里最轻松的岗位,但向上的发展空间不大,适合追求稳定的人。此外,我觉得从大型证券公司卖方研究所里成长成为基金经理比从一开始就在基金里混的要快,不知道对不对,基金的同志们来谈谈。第三个平台就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