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23734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气管哮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支气管哮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支气管哮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支气管哮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支气管哮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要: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 关键词: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炎症系指肺实质的急性炎症,按解剖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段性、小叶性和间质性;按病因分类可由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和原虫等所致。一般通过临床及普通 X 线诊断,CT 扫描的目的是为了与其他疾病,特别是肺癌鉴别。一、大叶性肺炎【病理与临床表现】大叶性肺炎在病理上分为四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消散期。发病较急,有寒战、高热、咳嗽、胸痛、气急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首选 X 线检查,次选 CT 检查。CT 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影像学表现】1.X 线表现(1)充血期 往往无明显的 X

2、线征象,有时仅可见肺纹理增粗,病变继续进展,病变区出现极淡的云雾状阴影。(2)实变期 X 线表现为一片均匀一致的密度增高影,其形态与肺叶的轮廓吻合,于密度增高的阴影中可见到 “空气支气管征”。(3)消退期 病变密度逐渐变淡,不均匀,呈散在斑片状阴影,进一步吸收出现索条状影或完全吸收,很少一部分病例因长期不吸收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2.CT 表现 肺内实变阴影以叶裂为界,密度均匀,边缘清楚。胸膜局限,不外凸也不内凹。【诊断要点】患者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咳嗽、胸痛症状,结合影像学表现,易确诊。【鉴别诊断】大叶性肺炎应与大叶性肺不张、干酪性肺炎鉴别。【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主要为内科治疗。二、支气

3、管肺炎【病理与临床表现】也称小叶性肺炎,指炎症累及细支气管、终末细点气管及其远端肺泡,多见于老年人和儿童。基本病理改变与大叶性肺炎相似,只是以肺小叶为单位,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泡沫样痰或脓痰,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首选 X 线检查,次选 CT 检查。【影像学表现】1.X 线表现 两肺纹理增强,两下肺野内中带可见沿纹理分布的不规则小片状及斑 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并不局限于某一肺叶或肺段的部位。2. CT 表现 一侧或两侧下肺多发渗出性病灶,呈小斑片状模糊影,有融合倾向。【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及 X 线所见一般可诊断。【鉴别诊断】应与心力衰竭病人鉴

4、别。【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主要为内科治疗。三、间质性肺炎【病理与临床表现】主要累及肺间质,包括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的间质组织和肺泡 壁。除上述临床症状外,常有气急、紫绀、咳嗽、鼻翼扇动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首选 X 线检查,次选 CT 检查。【影像学表现】1.X 线表现 病变较广泛,常同时累及两肺,以肺门区及中下肺野显著,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可交织成网状,并伴有小点状影。肺门轮廓模糊,密度增高,结构不清并伴有轻度增大。发生在婴幼儿的急性间质性肺炎,由于细支气管炎引起部分阻塞,则以弥漫性肺气肿为主要表现。2.CT 表现 两肺弥漫分布的线状、网状和蜂窝状阴影,主要分布于两中下肺,

5、蜂窝状阴影直径小于 10mm,壁厚,50呈多边形,其他表现为模糊结节、片状阴影的支气管扩张等。【诊断要点】依据临床表现,结合 X 线表现可诊断。【鉴别诊断】应与其他弥漫性肺间质病相鉴别。【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内科治疗。四、化脓性肺炎【病理与临床表现】又称血源性葡萄球菌肺炎,多侵及胸膜,感染途径可分为原发性、吸人性、继发性或血源性,在肺内引起多处实变,化脓及组织坏死,终于形成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本病起病多急骤,有高热、寒战、咳嗽、咳脓血痰、气急、胸痛症状。【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首选 X 线检查,次选 CT 检查。【影像学表现】1.X 线表现 原发性化脓性肺炎起病后短期内即可在肺内出现炎

6、性浸润,呈密度高、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并可在一日内扩展为两侧肺广泛的炎性浸润。病变发展,可出现含液平面的空洞,同时也可在不同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薄壁空洞,即肺气囊。继发性化脓性肺炎,由细菌栓子形成的腐败性肺梗塞,多分布于两肺的外围部分,X 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球形病变,小者直径数毫米,大者 14cm,边缘较清楚,也可表现为呈大小不一的片状致密影,病变中心可出现空洞及液平面。2.CT 表现 双肺弥漫性大片状实变,其内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球形病灶,其大小为 0.54cm,部分球形病变内有液气平面,可并发脓胸、脓气胸。【诊断要点】根据全身中毒症状、咳嗽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7、】内科治疗,形成脓胸者可行引流或手术治疗。五、支原体肺炎【病理与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要侵犯肺间质,引起间质组织的充血、水肿和多核细胞浸润。炎症浸润沿支气管、肺血管周围发展,达肺泡间隔。一般症状轻微,大多数无发热或有低热,60的病人冷凝集试验为阳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一般选 X 线检查。【影像学表现】X 线表现很不典型。肺间质炎性改变:病变早期显示病变区肺纹理增浓呈斑点状,结构较模糊。由于肺门周围炎可以使肺门影增大,晚期则与肺实质性浸润并存。肺实质炎性改变:肺泡实质浸润性炎症显示为多种形式,其大小、形态及分布有很大差异。有的表现为大片状自肺门附近向肺野外围伸展的扇形密度增高影,密度较

8、低,呈磨玻璃状,边缘逐渐变淡,在密度增高区内仍可见粗乱的纹理。有的病灶按小叶分布,呈多个小斑片状影像,形如支气管肺炎,病变一般在两周左右开始吸收。当肺实质炎症影像消失后,则又可显示增粗的羽毛状肺纹理,需再经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诊断要点】本病无特征性临床及 X 线表现,需密切结合临床,短期随访和试验性治疗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红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治疗有效。六、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指进行性慢性咳嗽连续 2 年以上,每年患病至少 2 个月,或连续咳嗽 3 个月以上。【病理与临床表现】 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壁的慢性炎症。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萎缩脱落。支气管粘液腺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多。

9、支气管平滑肌增厚,结缔组织增生。支气管周围有慢性炎症及纤维化。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咯血少见。【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影像学检查主要以普通线为主,CT 扫描常用于肺间质性及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影像学表现】1X 线表现 两肺纹理粗乱,肺透光度增强,膈肌低平,肋骨呈水平走行,晚期可有合并肺心病的表现。2CT 表现 肺纹理扭曲,边缘模糊,走行紊乱,高分辨率 CT 可显示支气管壁增厚及“轨道征”,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可靠征象。好发于两肺下野,中叶的内侧段及下段。可合并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大泡、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左右肺动脉及其肺门部主要分支增粗,周围小动脉变细,呈枯树枝样,右

10、心室扩大,为肺心病的征象。【诊断要点】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及发病时间,结合影像学表现可诊断。【鉴别诊断】需与间质性肺炎鉴别。【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1预防为主 如戒烟、体育锻炼、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感冒等。2缓解期治疗 除上述方法外,注射哮喘菌苗、核酪注射液及卡介苗抽取液注射,可预防感冒和减少发病。3急性发作期和严重感染治疗 应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者可预防性治疗,减少发病和缩短疗程。4应用祛痰镇咳药物。5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七、过敏性肺炎 【病理与临床表现】可能与产生过敏反应有关,引起血管炎、肺浸润或肉芽肿性炎症。多在用药后数日发病,最早可于用药后数小时发生,亦有数年后出现者。一般起病急,可有

11、咳嗽、气促及低热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首选 x 线检查,次选 CT 检查。【影像学表现】1X 线表现 表现多种多样,一般病灶密度淡,呈云雾状浸润性阴影,边缘模糊,其中仍可见肺纹理,病灶可为单个或多个,游走性为本病之特征。病灶发生的部位、范围及形态等均无一定规律,以肺外围较多。2CT 表现 表现为小叶融合斑片状或大片状病灶,边缘模糊,两下叶多见,上叶病灶较少。病灶沿支气管走行分布是此病的特点,在小叶融合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象。腺泡渗出性炎症在 CT 影像上可表现为两肺散在小结节影,边缘模糊,病灶与大支气管关系不明确,这种肺炎经过一个月或几个月病灶逐渐减少,也可较长时间无变化。【

12、诊断要点】临床表现有低热、全身不适,可自愈。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游走性阴影,方可确诊。 【鉴别诊断】本病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结核鉴别。【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用药前详细了解药物过敏史,慎重用药;熟悉可导致肺毒性反应的药物,注意合并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时,可能使病变加速;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病情,定期做胸部 X 线检查;早期发现,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八、麻疹肺炎【病理与临床表现】 是麻疹全身感染在肺部的局部表现。麻疹并发肺炎是在麻疹的病理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肺间质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造成淋巴管增大、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泡内少量渗出,患者可有发热、咳嗽、气急、呼吸困难、胸痛及并发症的

13、体征。【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首选线检查,次选 CT。【影像学表现】1X 线表现(1)麻疹肺炎网织型或称细支气管型,以间质性炎性浸润为主,显示为两种广泛的网状阴影,肺纹理增强、模糊。 网织小结节型或称细支气管炎伴粟粒支气管肺炎型,表现为网状阴影伴粟粒状的结节阴影。网织浸润型,表现为网状阴影伴密度均匀、边缘模糊不清的雾状影像,伴有叶间胸膜反应。(2)麻疹并发肺炎间质性肺炎伴小叶性肺炎,除间质肺炎表现外尚可见到两下肺野内带沿纹理分布点片状影,边缘模糊。 间质性肺炎伴病灶融合性肺炎,除了间质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外,部分病变融合为大片状,甚至实变。麻疹并发肺炎吸收缓慢,吸收后常合并支气管扩张。2C

14、T 表现 对观察纵隔、肺门优于 X 线。【诊断要点】本病依据临床表现和 X 线可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鉴别。【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内科治疗为主。人体感染病毒后抗体出现较迟,可适当应用干扰素、细胞免疫等,人体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对某些病毒有一定作用。九、急性吸入性肺炎【病理与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幼儿、昏迷、手术后病人,久病卧床虚弱者,临床表现有咳嗽、气急、咳浆液泡沫样痰,痰中带血。病理反应取决于吸入物质所含蛋白酶和盐酸量的多少,盐酸可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至肺间质及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首选线检查,次选 CT 检查。【影像学表

15、现】1X 线表现 两肺广泛肺纹理增多,模糊,如发生肺水肿则在两肺野内可见密度较淡的片状、云雾状阴影,自肺门向外扩散,以两肺内中带明显,形如蝶翼状,两肺尖、肺外带及肺底部清晰。2CT 表现 与 X 线表现相似。【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线表现可诊断。【鉴别诊断】应与心源性肺水肿、肺梗塞鉴别。【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紧急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吸氧,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出异物,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纠正血容量不足,同时注意减轻肺水肿。必要时早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十、慢性吸入性肺炎【病理与临床表现】慢性吸入性肺炎系长期反复吸入异物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有持久的咳嗽和反复的肺部炎症。【

16、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同大叶性肺炎。【影像学表现】 线表现类似支气管肺炎的改变,也有的呈节段性分布,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肺不张。以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和基底段多见。慢性吸入性肺炎吸收缓慢,并可出现肺脓肿、肺不张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诊断要点】 原发疾病及典型的病史加线检查可诊断。【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根据病因的不同对症处理支气管哮喘 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食物、药物、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 2.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气道

17、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二)临床表现(问:内源性和外源性哮喘如何鉴别?重要考点。) 1.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为惟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什么是重症哮喘,很重要名词解释)。 2.体检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问:为什么会有奇脉?还有哪些疾病可产生奇脉?)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发

18、感染时 WBC 总数升高。 (2)痰液检查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见尖棱结晶,粘液栓和透明的哮喘珠,有助于抗菌素的选择。 (3)呼吸功能检查在哮喘发作时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缓解期可逐渐恢复。(有哪些呼吸功能检查指标;临床意义如何?) (4)动脉血气分析哮喘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 降低,PaCO2 下降,pH 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有缺氧及 CO2 潴留,PaCO2 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5)胸部 X 线检查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

19、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是否有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6)特异性变应原补体检测试验: (7)皮肤敏感试验,用可疑过敏原皮肤划痕或皮内试验。 (三)诊断 (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呼气流量锋值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20、 (四)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湿口罗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病情允许可作胸部 X 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可先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水泡音。 3.支气管肺癌中心型肺癌致支气管狭窄伴感染或类癌综合征时,可出现喘鸣或哮喘样呼吸困难。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喘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

21、,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 X 线摄片、CT 或 MRI 检查或纤支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多有致病原接触史,致病原因为寄生虫,花粉职业粉尘等。症状较轻,患者常有发热,胸部 X 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发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五)并发症 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或并发慢支、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 (六)治疗 1.脱离变应原,消除病因。 2.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药 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用药方法可采用手持定量雾化(MDI)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

22、多用吸入法,注射用药,用于严重哮喘。 茶碱类,抗炎,稳定抑制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拮抗支气管痉挛。常用剂量每日一般不超 0.75g 为宜。 抗胆碱药,常用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 和异丙托溴铵。 (2)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色苷酸钠,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介质释放,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3)其他药物白三烯调节剂。 3.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轻度吸入短效 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口服 长效受体激动剂控释片或小量茶碱控释片,夜间哮喘可以吸入长效 受体激动剂或口服长效 受体激动剂。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加用抗胆碱药。 (2)

23、中度规则吸入 受体激动剂或口服长效 受体激动剂。 (3)重度至危重度持续雾化吸入 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滴注沙丁胺醇或氨茶碱。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氧疗等。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重、危症哮喘的有效措施。 4.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防止哮喘再次急性发作。 (1)间歇至轻度根据个体差异吸入 受体激动剂或口服 受体激动剂以控制症状。小剂量茶碱口服也能达到疗效。亦可考虑每日定量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2)中度按需吸入 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时改用口服控释片,口服小剂量控释氨茶碱外,可加用白三烯拮抗剂,此外可加用抗胆碱药。每天定量吸入糖皮质激素(200600mgd)。 (3)重度应

24、规律吸入 2 受体激动剂或口服 2 受体激动剂或茶碱控释片,或 2 受体激动剂联用抗胆碱药或加用白三烯拮抗剂口服,每日吸入糖皮质激素量600mg。若仍有症状,需规律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支气管扩张 概述 临床以慢性咳嗽,咳脓痰和反复咳血为特征,是一种支气管不可逆的扩张与变形引起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发病因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引起管腔粘膜充血,水肿,使管腔狭小,其病原菌大多数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在严重的病例可为绿脓杆菌。1.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婴幼儿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是最常见原因。

25、2.支气管先天性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先天发育障碍,如巨大气管 支气管症,Kartagener征。 3.机体免疫功能失调 (二)临床表现 症状多数患者在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史,以后常有反复发作的下呼吸道感染。其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体征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可无异常肺部体征,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常可闻及下胸部背部固定的持久的较粗口罗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患者伴有杵状指(趾) 。 (三)诊断 根据反复咳脓痰、咯血的病史和体征,再结合童年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病史,进一步应作 X 线检查,胸部 CT 检查。通过纤支镜检查,或做局部支气管造影,有助于诊断与治

26、疗。 (四)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吸烟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夏日时缓解,咳痰明显,多为白色粘液痰,很少或仅在急性发作时才出现脓性痰。两肺底有散在细的干湿口罗音。支气管造影可明确。 2.肺脓肿起病急,有咳嗽、高热、大量脓臭痰;X 线检查可见局部浓密炎症阴影,中有空腔液平面。急性肺脓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可完全吸收消退。若为慢性肺脓肿则以往有急性肺脓肿的病史。 3.肺结核常有低热、盗汗、午后低热等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干湿口罗音多位于上肺局部,X 线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作出诊断。 4.先天性肺囊肿 X 线检查可见多个边界纤细的圆形成椭圆形阴影,壁较薄,周围组织无炎症浸

27、润,胸部 CT 检查和支气管造影可助诊断。 5.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有慢性咳嗽、咯痰、活动时呼吸困难及慢性鼻窦炎,胸片和 CT 上有弥漫分布的边界不太清楚的小结节影,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冷凝集试验可阳性。确诊需病理学证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持续治疗 2 个月以上有显效,可作为试验性诊断。 (五)治疗 防治呼吸道反复感染,关键是呼吸道引流通畅和有效抗菌药物。 1.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 (1)祛痰剂,口服氯化铵、溴已新。 (2)支气管舒张药,如氨茶碱等。 (3)体位引流,使病肺位于高处,使痰液引流至气管而咳出。 (4)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2.控制感染应根据症状、体征、痰液性状,必要时需参考细菌培养及药物敏

28、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常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或头孢类抗生素。 3.手术治疗 4.咯血的处理若有中等量以上的咯血,经过内科治疗未能控制,可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进行栓塞止血。 慢性呼吸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 )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动脉 PaO2 低于 60mmHg,或伴 PaCO2 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一)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1.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 (1)通气不足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缺 O2,严重的通气

29、血流比例失调亦可导致 CO2 潴留。比值0.8 形成生理无效腔增加,若0.8,则形成肺动静脉样分流。 (3)肺动一静脉样分流,由于肺部病变肺泡萎缩,肺不张,肺水肿等引起肺动一静脉样分流增加,使静脉血没有接触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机会,直接流入肺静脉。 (4)弥散障碍通常以低氧为主,不会出现 CO2 弥散障碍。 (5)氧耗量是加重缺 O2 的原因之一。 2.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1)对中枢神经的影响,中枢皮质神经原对缺氧最敏感。缺氧可引起脑细胞功能障碍,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最终引起脑细胞死亡。轻度的 CO2 增加,间接引起皮质兴奋;若 PaCO2 继续升高,皮质下层受抑制,

30、使中枢神经处于麻醉状态。 (2)对心脏、循环的影响,缺 O2 和 CO2 潴留均引起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阻力,致肺动脉高压和增加左心负担。缺 O2 可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和心排血量增加,血压上升。 (3)对呼吸影响,缺 O2 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CO2 是强有力的呼吸中枢兴奋剂,吸入 C02 浓度增加,通气量增加出现深大快速的呼吸;但当吸入 CO2 浓度超过 12时,通气量不再增加,呼吸中枢处于被抑制状态。 (4)对肝、肾和造血系统的影响,缺 O2 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使谷丙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受到抑制的程度与 PaO2 减低程度相关。当 PaO2

31、低于 65mmHg、血 pH 明显下降时,临床上常有尿量减少,组织低氧分压可增加 RBC 生成素促 RBC 增生。 (5)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严重缺 O2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急性呼衰 CO2 潴留可使 pH 迅速下降,慢性呼衰因 CO2 潴留发展缓慢肾减少 HCO-3 盐排出 Cl-减少产生低氯血症。 (二)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均改变。 2.发绀是缺 O2 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 85%,可在指甲、口唇出现紫绀。 3.精神神经症状慢性呼衰的精神症状不如急性者明显。慢性缺 O2 多表现为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CO

32、2 潴留常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的现象。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 CO2 潴留,发生肺性脑病。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亦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为常见的死亡原因。 4.血液循环系统CO2 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多而致脉搏洪大;多数患者有心率加快;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严重缺O2,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亦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搏。慢性缺 O2 和 CO2 潴留引起肺动脉高压,可发生右心衰竭,伴有体循环淤血体征( 肺心病)。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丙

33、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浆尿素氮升高,蛋白尿管型等。部分病例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三)诊断 根据患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或其他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史,有缺 O2 和( 或)CO2 潴留的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动脉血气分析能确诊呼吸衰竭,同时可为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提供依据。 慢性呼衰时典型的动脉血气改变是 PaO250mmHg,临床上以伴有 PaCO250mmHg(型呼衰) 为常见。当 PaC02 升高,但 pH 时而在 7.357.45 范围内,称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如 pH35),使 PaO2 提高到 60mmHg 或SaO2 在 90以上; (2)缺氧伴明显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氧疗原则应低浓度

34、(7.45 而且 PaCO2 不高60mmHg时,可考虑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促进肾排出 HCO-3,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5.抗感染治疗呼吸道感染常诱发呼衰。呼衰患者一定要在保持呼吸道痰液引流通畅的条件下,根据痰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有效的药物控制呼吸道感染。 6.营养支持抢救时应常规给鼻饲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以及适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必要时作静脉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以及适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必要时作静脉高营养治疗。补充时宜循序渐进,先用半量,逐渐增至理想能量入量。营养支持应达到基础能量消耗值。 7.合并症的防治常见的合并症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

35、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时可能合并消化道出血、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应积极防治。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可考虑用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突发因素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其他疾病引起通气不足,产生缺 O2 和 CO2 潴留的呼吸障碍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治原则 1.改善与维持通气治疗重点是氧疗。当呼吸停止,应立即在现场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条件下,立即开始人工呼吸。 2.高浓度给氧必须及时使用高浓度或纯氧以缓解缺 O2。注意吸氧浓度和持续时间,以避免引起氧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要考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于原心肺功能正

36、常的患者,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型)。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呼吸窘 F 迫,难治性低氧血症。(重要的名词解释,考生要牢记)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早期阶段是全身性炎症反应过程的一部分。肺损伤的过程是炎症细胞及其释放的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多数认为中性粒细胞(PMN)的激活是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主要原因。最终引起肺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和微血栓形成;肺泡上皮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导致肺水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和微肺不张。从而引起肺的氧合功能障碍,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 (二)病理生理 呼吸窘迫的产生的机

37、制主要有:(1)低氧血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可反射刺激呼吸中枢,产生过度通气;(2)肺水肿刺激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呼吸增快。在 ARDS 早期,常由于过度通气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但在终末期,可发生通气不足,使缺 O2 更为严重,伴 CO2 潴留,形成混合性酸中毒。 (三)临床表现 1.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发绀,常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其呼吸窘迫的特点是呼吸深快、用力,伴明显的发绀,且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疗法改善,亦不能用其他原发心肺疾病(如气胸、肺气肿、肺不张、肺炎、心力衰竭) 解释。 2.体证:早期体征可无异常,或仅闻双肺少量细湿口罗音;后期多可闻

38、及水泡音,可有管状呼吸音。 (四)实验室检查 1.X 线胸片早期可无异常,或呈轻度间质改变,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肺纹理增多。继之出现斑片状,以至融合成大片状浸润阴影,大片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后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变。 2.动脉血气分析典型的改变为 PaO2 降低,PaCO2 升高,pH 升高。氧合指数是动脉血氧分压(mmHg)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氧合指数降低是 ARDS 诊断的必要条件。正常值为400500mmHg。急性肺损伤时小于 300mmHg,ARDS 时小于 200mmHg。 3.床边肺功能监测通常仅用于与左心衰竭鉴别有困难时。 (五)治疗 1.氧疗一般需用高浓度给氧。轻症者可用面

39、罩给氧,但多数患者需用机械通气给氧。 2.机械通气一旦诊断为 ARDS,应尽早进行机械通气。应用 PEEP 或 CPAP,常用 PEEP 水平为 515cmHO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要点包括: 应用合适的 PEEP 水平,避免呼气末肺泡及小气道闭陷;用较低的潮气量;允许 PaCO2 高于正常水平。 3.维持适当的液体平衡,要求出入液量呈轻度负平衡。用呋噻米,促进水肿液消退。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ARDS 患者应在监护病房中实行特别监护。肺炎 (一)肺炎球菌肺炎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或称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约占院外感染肺炎的半数。肺段或肺叶呈急性炎性实变,临床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

40、,起病通常急骤。近年来,典型病例少见。 1.临床表现 (1)症状: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 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可被误诊为急腹症。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心率增快,有时心律

41、不齐。 (2)体征: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消散期可闻及湿口罗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考生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2.并发症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并发胸膜炎时多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液;偶尔发生脓胸。肺脓肿亦为常见并发症。 3.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 X 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病原菌检

42、测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鉴别:(1)干酪样肺炎常呈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结核毒血症状,痰中易找到结核菌,X线显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2)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当今流行的 SARS(非典型肺炎)等,病原学有助诊断。 (3)急性肺脓肿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X 线显示脓腔及液平面,鉴别不难。 (4)肺癌通常无显著急性感染中毒症状,血细胞计数不高,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必要时进一步作 CT、MRI、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脱落细胞等。 (5)其他肺炎伴剧烈胸痛时,应与渗出性胸膜炎、肺

43、梗死鉴别。相关的体征及 X 线影像有助鉴别。肺梗死常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咯血较多见,很少出现口角疱疹。下叶肺炎可能出现腹部症状,应通过 X 线、 B 超等与急性胆囊炎、膈下脓肿、阑尾炎等进行鉴别。 4.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 G,对青霉素过敏者,轻者可用红霉素,亦可用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亦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或耐青霉素菌株感染者。疗程为 57 天,退热后 3 天停药。 (2)支持疗法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鼓励饮水每日 1-2L 。监测病情包括神智、呼吸、脉搏、血压及尿量等,注意防止休克。剧烈胸痛者,可酌用少量镇痛药。烦操,失眠可用安定和水合氯醛,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