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考点,练习.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3961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考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考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考点,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考点,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考点,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考点罗列】1.结合“冥王星”惨遭淘汰,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例 1】北京时间 2006 年 8 月 24 日 21 时 20 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通过了对行星的新定义。新定义规 定: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有足 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并可以清空自身轨道附近区域的天体叫“行星”。就现在的观测看,只有八大行星满足这些定义。回答例 1。例 1根据下表行星的相关参数,判断“ 惨遭降级”的是A水星 B金星 C冥王星 D天王星2.结合“嫦娥一号”“神舟七号”“天宫一号”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2、,考查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能源来源、太阳活动对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例 2】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 般遵循 “谁 先占有, 谁 先开 发 ,谁 先受益 ”的原 则 ,多 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打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2004 年元月,“勇气号”在火星上登陆。据此回答 12 题。1.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有四季交替; 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2.2004 年 3 月,美国“ 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肯有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 )A.显示生命起

3、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3.考查地方时、区时、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划分日期界限;昼夜长短变化与晨昏线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例 3】2008 年 9 月 25 日北京时间 21 时 10 分, “神州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在成功完成预定计划后于北京时间 2008 年 9 月 28 日 17 时 13 分返回舱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请回答(1)(2)题。(1)“神州七号”从成功发射到返回着陆期间,太阳直射点 A一直向北移动 B已移动到最南端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2)在美国纽约(73W)的华

4、人通过卫星电视收看了“神州七号”发射全过程的直播节目。当 卫星发射瞬间,当地时间是A9 月 25 日 8 时 2 分 B9 月 25 日 8 时 10 分 C9 月 24 日 8 时 2 分 D9 月 25 日 8 时18 分4.考查地震波与不连续面,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地球内、外圈层的物质形态、空间分布以及相互联系。2【例 4】我国古书曾记载有:公元前 28 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请根据材料回答 13 题: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A、耀斑 B、日饵 C、太阳风 D、黑子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层 B、日冕层 C、色球层 D、电离层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

5、因是A、黑气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高出 1500 多度。 B、黑气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低 1500 多度。C、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黑色气体。 D、黑气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复习知识点】一、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要求:B)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 态的物 质组成的,是在不断运 动变化的。2.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 要会举例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还有星际空间的物质:气体和尘埃等。) 3.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4.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 绕转,形成天体系 统 。 5.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

6、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6.八大行星的位置(按距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7.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8.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2)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O、N 等);(3)地球上有液态水;【考试题型】1、2004 年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到达火星表面进行科学考察,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关于八大行

7、星的叙述,正确的是地球在 质量、体积、密度和运 动特征方面都没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是一致的,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人们把太阳系中具有适合生物生存条件的行星叫类地行星;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中惟有生物的特殊的行星。A B C D3、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河外星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4、下列各组行星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正确的是 、金星、木星、冥王星、天王星 、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水星、小行星带、土星、海王星 、地球、小行星带、火星、木星5、下列各组天体系统中均包含有太阳和地球的是A总星系 河外星系 B银河系

8、太阳系 C太阳系 地月系 D银河系 河外星系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要求:B)(一)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二)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3光球层 :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 磁暴 色球层 :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 11 年 【考试题型】1、对地球影响最激烈的太阳活动是 、太阳辐射 、黑子 、耀斑爆发

9、、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 .原子能 B .太阳活动 C .太阳辐射能 D .地热能3太阳活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A核聚变 B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C氢气的燃烧 D 演化时期剩余的能量4下列现象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A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变化 B1989 年 3 月发生短波通讯 15 次衰减,24 次全部中断C “极光 ”现象 D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的周期为 11 年5太阳活动对下列哪个地区影响最严重A.赤道 B.低纬 C.中纬 D.高纬6下列城市中,太阳能最为丰富的是:广州 上海 成都 拉萨7.【例 4】三、地球的运动(考试要求:A)重点!(一)地球运动的基本

10、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公转)、地轴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角速度:平均 1/日 近日点(1 月初)快远日点(7 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 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 30 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1670KM/小时,两极 为 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11、(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 长短的 变化 昼现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哪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 23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 2326S 向南北降低 23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

12、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 ,判断依据 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 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 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4(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 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 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 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 经线为正午 12 点,晨昏 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 12 点,晨线与赤道

13、交点经线 的地方时为 6 点,昏 线与赤道交点 经线为 18 点,依据每隔 15,时间相差1 小时,每 1 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 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 该地在纬线 圈上昼(夜)弧的长度, 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 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

14、判断问题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 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 长时,在昼半球范 围内算出该 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 15 即该地昼长,如果 图 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 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 2 倍,除以 15 才是

15、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 经度相差 4 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 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 24 小时,则减 24,日期加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 24 小时,日期减去 1 天.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考试要求:C)1、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2)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3)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地幔(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地核2、地球外部圈层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

16、主要成分: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岩石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例题】读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3 分,每空 1 分):5(1)图中各层名称: A:_ B:_ C:_ (2)甲乙两种地震波中横波是_,判断依据是_。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 D 不连续面。(3)在 2900km 深处,S 波 ,P 波波速 ,从而发现了 E 不连续面。(4)

17、M 层物质状态是 。(5)对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方法和渠道?(至少答两点)(2 分)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重点!)【复习知识点】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试要求:A)(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 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 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

18、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 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 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大气逆 辐射是大气 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19、(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 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 压流向低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甲乙6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 则风力越大风向的决定:在单一水平气压

20、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 终由高压指向低 压方向. 二、气压带和风带(考试要求:A)(一)三圈环流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 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 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海陆 分布对 大气环流的影响 (二)季风环流地区: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 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

21、季: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形成过程:(1)无自转,地表均匀 -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 低纬环 流;30-60 中纬环流;60-90 高纬环流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 北半球 7 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 1 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三、常见的天气系统(考试要求:A)(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概念: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

22、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 风,寒潮,沙尘暴 江南的梅雨季节(二)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寒潮、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 “秋高气爽”天气 【拓展】1、寒潮:7原因:由强冷空气迅

23、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2、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 强烈发展的热带 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 洲南部,北美洲 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四、全球气候变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 危害: 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

24、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复习知识点】一、陆地水和水循环 (考试要求:A)(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 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

25、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 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 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 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二、洋流海水的运动 (考试要求:A)(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 漂流,北印度洋季 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26、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 经海区温度低 8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 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 印度洋 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 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 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

27、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北海道 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 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 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洋流的地理意义: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 B、高低 纬度之 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澳

28、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渔场 三、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考试要求:D)课本!【教材完全解读】P8184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重点!)【复习知识点】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试要求:A)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29、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 63 页图 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 块内部比较稳定,板 块交界地 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 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 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9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30、 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5)岩石圈物质循环岩浆岩: 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 优良的建材和装 饰材料) 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 的产生, 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山地的形成(考试要求:A)(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

31、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 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 块:华山、 庐山、泰山,下降岩 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三、河流地貌的发育(考试要求:C)课本!第五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知识点】一、整体性(考试要求:B)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 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

32、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拓展】1、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 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 莲表示水湿 环境,矮 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

33、),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 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 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 过滤 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2、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 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 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10(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 质 (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34、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二、差异性(考试要求:C)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必修 1 模块高考链接(2007 年江苏高考题,必修 1 占 65)】一、选择题(共 7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35、求的。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 1 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此时北京时间为 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 12 题。1该地位于A. 45N,110E B. 2134N,110E C. 45N,130E D. 2134N, 130E 2这一天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图 2 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 ,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 34 题。3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A. a B. b C. c D. d4. 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图 3 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读图回答 56 题。5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