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边缘效应与边缘地经济发展 王忠锋 Edge- Effect and perip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Wang ZhongFeng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 摘要 : 本文 初步 探讨了经济边缘地的边缘效应问题。通过对边缘效应内在机理的分析,认为利用边缘效应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发掘和引入以及实行特殊政策等应用边缘效应 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的 方法。 关键词 : 边缘地 边缘效应 经济发展 Edge- Effect and perip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 Th
2、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eriphery at the edge-effect. Under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edge -effect, the paper holds that edge-effect casts a universal significance on perip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zing, t
3、he paper provides suggestive methods such as control develop and implement special policies which are the application of edge-effect to promote perip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periphery, Edge-effects, Economic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5xjl012) 作者简介:王忠锋( 1956-),男,陕西户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
4、究。 联系方式:王忠锋,陕西汉中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723001 联系电话: 13891619735 作者简介:王忠锋( 1956-),男,陕西户县人,陕西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2 边缘效应与边缘地经济发展 摘要 : 本文 初步 探讨了经济边缘地的边缘效应问题 。 通过对边缘效应内在机理的 分析,认为利用边缘效应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发掘和引入以及实行特殊政策等应用边缘效应 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 的 方法。 关键词 : 边缘地 边缘效应 经济发展 生态学的边缘效应理论, 描述了不同生物地理群落交界处生物物种所特有的组分和行为。在经济
5、学中引入边缘效应理论, 对边缘地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文着重就经济学意义上的 边缘效应及其在边缘地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边缘地与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 (edge effect)源于生态学 。 1933 年 Leopold 对森林片段的边缘效应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 1942 年 Beecher 发现了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生物地理群落交界处,往往结构复杂,不同生境的种类共生, 种群密度变化较大,某些物种特别活跃,生产力亦相应较高。他称这种现象为边缘效应。至此,边缘效应作为一个生态现象和生态学概念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重视, 该领域的研究愈来愈活跃。 长期以来 ,边缘效
6、应被认为对一定种类的植物和野生生物的 丰 度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Harris ,1988 ;Leopold ,1933) 。 事实上,“ 边缘效应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生态系统中的普遍现象。 ” 因此,在经济学中引入边缘效应概念,探讨其对边缘地经济发展的意义,应当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同事物相 互过渡的本性,经济上,存在着可以被称之为边缘地的区域。 边缘地是远离中心的周边地区。 经济边缘地 是远离区域经济中心的周边地区。作为对 一类经济区域的科学抽象 ,经济 边缘地是一个普遍概念, 国家有国家的边缘地,省有省的边缘地,市、县甚至乡镇也都有自己的边缘地
7、;同样,特定的区域,如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再如东部、中部、西部等也都有自己的边缘地 ;显然, 边缘地又是相对的,中心地中有边缘地,边缘地中 有 中心地 。 根据我们的考察分析, 经济 边缘地有以下的特点: 1、与区域经济中心的 联系性 。边缘地是相对中心而言的, 因此与中心有着这 样或那样的联系。 弗里德曼( J.R.Friechmann)、沃勒斯坦( ImmanueI Wallerstein) 等人的“中心 -边缘”理论对经济边缘地与中心的联系作了系统的描述 :中心区从边缘地吸收生产要素产生出大量的革新 (材料、技术、社会和文化体制等 ),这一革新又源源不断地从中心区向外扩散,引 基金
8、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5xjl012) 3 导边缘地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权利组织和聚落类型的转换,从而促进整个空间系统的发展。同时,这两类区域之间还存在着决策的传播、移民的迁徙和投资转移三种基木的空间作用过程 。 “中心 -边缘”理论 为探讨边缘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工具。 2、边缘性。 边缘地作为区域经济的边缘, 随着与经济中心的逐步远离,其经济类型和质量变得愈来愈淡化,和经济中心比较,边缘地的经济具有 变异性 和非 典型性, 但同时却获得了相邻 其它 区域经济的 质量特点 ,就是说,边缘地在降低了特定的经济质量强度的同时,却增加了经济内容丰度 , 在中心对其经济主导力和
9、影响力变的薄弱的同时, 其 经济发展要较多地受到和获得其它力量的影响 。 随着与区域经济中心的进一步远离,边缘地 终究会 由一个区域经济空间而进入另一个区域经济空间。因此,边缘地是不同区域经济的 过度的环节 。 3、 交错性 。 与边缘性 相联系, 由于远离中心,边缘地又是往往是几个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结合部, 或者说可以同时是几个区域经济空间的边缘地。 就相对性而言,中心地中有边缘地,边缘地中也可以有中心地,或者说,某区域经济的边缘地可以是次级区域经济的中心地,反之亦然。 这 也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中有欠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也有发达或较发达的地区。 同时,边缘地是就基本状况而言的,但这不
10、排除其中的某些经济产业 或经济部门 处于所属区域经济的中心地位,比如,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商洛等三市,是陕西经济的边缘地,但绿色产业却在陕西处于中心地位。 这些都使得边 缘地呈现出交叉错落的特性。 4、 经济落后性 。从经济地位上看,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政策、科技、生产效率、市场效应等的衰减,边缘地一般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依附于中心, 经济发展滞后 。世界体系理论的创立者沃勒斯坦就认为,中心无止境的资 本 积累是通过不平等交换来完成的, 从而 导致了边缘的不发达,世界体系的扩张导致外部地区的边缘化和不发达。我们研究边缘地,就是要正视边缘地的经济落后性,探求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11、5、 变化性; 从时间上看,边缘地具有动态演变性。 由于经济资源禀赋 和环境的 非匀质性, 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对资源 条件和环境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加上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制度的变迁和各种主观因素,从时间上看,不同区域经济 的发展水平 呈现着 起落沉浮 状况,这样,边缘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中心为边缘,边缘为中心的情况也会发生。 邓祖涛、陆玉麒等研究了汉水流域核心 -边缘结构的演变,认为先秦两汉时期,南阳盆地是汉水流域的核心区,下游地区为边缘区; :到唐宋时期,襄宜平原取而代之;明代后期,汉口崛起,很快发展成为包括汉水流域在内的长江中游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因而下游地区理当为流域核心区
12、,这时南阳退为边缘区。 在 前述的特点 的基 础上 ,就有了 经济 边缘地的边缘效应 :在经济边缘地, 不具有其中心的经济典型性和发达程度,但 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性质的经济系统的交互作用,某些 因素(资金、技术、资源、企业家、交通、政策等) 或 经济系统 的差异 与 协合 ,会引起边缘地经济的某些组分和行为 ( 产业集聚、 生产力、多样性等 ) 的较大变化。 边缘效应揭示了边缘地是经济的薄弱地区,又是经济的新生地区,从而为我们探讨边缘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4 二、 边缘效应的机理和分类 边缘效应 以 其深刻机理 为依据 ,因而有着内在必然性。 王 如松、马世骏认为 , 边
13、缘效应的机理在 于 边缘的加成效应、协合效应和集肤效应。 事实上,边缘效应最深刻的机理依据在于宇宙间事物 的 基本规律。 第一,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边缘地是不同经济系统、不同经济因素的结合部 。 由于 中心对 边缘地的 经济主导力和影响力变的薄弱 ,边缘地就能够包容更多的经济观念、模式和方式等等,也易于新质经济因素的进入 、 生长 和具有较强的带动力 ,这是边缘地的显著的矛盾特殊性。 不同的经济事物或方面, 以及进入的新质经济因素, 在 同一性 和斗争 性 中此消彼长 , 转化 过渡,协和强化, 产生出特殊的 边缘地 经济效应 。 边缘地经济的某些组分和行为 (产业
14、集聚、生产力、多样性等 )的较大变化 就是各种矛盾交互作用后的结果。 第二,事物发展的形式是质量互变。 随着与区域经济中心的远离, 中心 的 经济主导力和影响力 会不断衰减和淡化 , 经济运行模式会更加非典型性和异质性,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量变表现。因此, 边缘地 作为异 质系统的交接区域, 就成为 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或“关节区”,经济上质的突变就会多于其它地区 。 这一点 从外在 表现 上看 ,就是 经济 边缘地 的 特殊效应。 第三,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否定之否定。边缘是对中心的否定 。在边缘地, 中心 的经济主导力和影响力 的衰减和淡化,以及新质经 济因素的进入,这是边缘地对以中心地为
15、代表的 区域经济的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边缘地是这样否定的环节,因而也是发展的环节。 由于是边缘, 它 受 系统各种因素的束缚小, 所以具有 不稳定性, 这 既易于新质出现又易于旧质消亡, 在多个经济系统、多层经济关系交错中,互相肯定又互相否定,实现着经济模式、方式、手段的转化和新生。 这同样表现为经济边缘地的特殊效应。 前述三个方面的机理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共同规定着经济边缘地的边缘效应。 加成效应、协合效应和集肤效应 , 主要是在生态学意义上的边缘效应内在机理作用下的特殊形式。 在对经 济学意义上的边缘效应内涵认识的基础上, 探讨 其 分类问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边缘效应,利用其
16、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边缘效应进行分类。 从性质上看,边缘效应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正效应是有利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边缘效应, 比如科学技术 创新从 中心 发源地向 边缘地的 推移 等 。负效应是不利于和延缓经济发展的边缘效应 ,比如, 在多个行政 边缘 的结合部,由于不同主体的利益不同,或者项目雷同,或者过度开发,更主要是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从而严重地影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等。 从程度上看,边缘效应可分为 强 效应和弱效应。强效应是控制力强、作用力大的边缘效应, 比如,在一些情况下, 交通可以是一个边缘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关键,其制约力是很大的。 弱效
17、应是控制力小、作用力弱的边缘效应。 5 从地理空间上看,边缘 效应 可分为山地边缘效应和平原边缘效应, 海洋边缘效应和陆地边缘效应, 城市边缘效应和乡村边缘效应等等。 从行政辖区看, 边缘效应可分为国家边缘效应,省级边缘效应,市级边缘效应,县级行政边缘效应以及乡级边缘效应等等。在我国特定的经济、政治背景下,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行为的边缘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刚性约束。 从经济模式上看, 边缘效应可分为;计划经济边缘效应和市场经济边缘效应,工业经济边缘 效应、农业经济边缘效应、商业经济边缘效应、旅游经济边缘效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区域经济开发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模式,如 温
18、州模式、苏州模式 、山东模式等等,这些经济模式也都有自己的边缘效应。 从时间上看, 有一种边缘效应可称之为梯度边缘效应。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与产品周期相对应,可以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 .即产品处 于 创新到成长阶段的是兴 旺 部门 , 处 于成长到成熟阶段的是停滞部门, 产品处 于 成熟到衰退阶段的是衰退部门 。 .以产品循环的顺序,经 济部门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推移。 这样就会产生梯度边缘效应,比如 兴旺部门的边缘效应、停滞部门的边缘效应和衰退部门的边缘效应等等。 从交错镶嵌的情况看,边缘效应可分为整体边缘效应和局部边缘效应 。 整体边缘效应是就整体和大局来说处于边缘地位而具有的边缘效应
19、,比如我国西部,就具有这样的边缘效应;局部边缘效应是指就局部或某一方面处于边缘地位而具有的边缘效应,比如一个经济中心地,就某一种资源 、或某一项竞争力、或某一社会经济关系等,却处于边缘地位,因而会产生局部边缘效应。 从作用因子的多寡看,边缘效应可分为单一边缘效应 和复合边缘效应。单一边缘效应是不含其它边缘效应的,比如只有行政辖区边缘效应,或只有城市边缘效应等等。复合边缘效应是指多种边缘效应同时存在的 复合体 ,比如,同时存在行政辖区边缘效应、 平原边缘效应、经济模式的边缘效应、停滞部门的边缘效应等等。单一边缘效应是少见的,实际中大量存在的是复合边缘效应。 三、 利用边缘效应,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
20、 经济边缘效应 是规律, 因而 可以 应用于促进边缘地的经济发展。 在一定的条件下,边缘效应可以造就经济繁荣。 有学者指出, “城市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人类自觉利用边缘效应的典型事例。我国城市大都首先 是在黄河、长江等流域及沿海的一些河口、海湾处发展起来的。它们既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接处,也是各类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通过水陆交通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联接起来的边缘地带,具有密集的人类活动和较高的生产力,且其边缘效应越大,城市就越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边、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 也是我们的经济政策适应和利用边缘效应的结果。 在利用边缘效应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上, 已有文献在这方
21、面作了探讨,如 王如松、马世骏探讨了边缘效应与及其在经济生态学中的应用问题 ( 1985) , 郭荣朝 对 边缘效应与城镇发6 展空间 组合 问题进行了研究( 2003), 包广静、吴兆录探讨了边缘效应与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2006) , 等。 作为规律,边缘效应对边缘地经济发展应当具有普遍的意义 ,因此,应该探讨应用边缘效应的一般方法 。 首先,要对边缘效应 实施 控制。 边缘效应有正负之分,控制边缘效应就是 要正确分析和认识边缘效应对特定边缘地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营造 正的边缘效应的发挥作用的 氛围,同 时 抑制 和规避 负的边缘效应,并创造条件促成负的边缘效应向正的边缘效应的
22、转化。 在对边缘效应实施控制方面,主要有以下形式: ( 1)营造 正的边缘效应生长的 氛围 。比如 ,受不同的中心的影响,性质特色各异的社会经济类型、模式、理念、样式等在边缘地交会结合,远缘杂交,就有可能产生颇具优势的创造 , 显然, 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无疑会促成这种正的边缘效应的产生。再比如,在边缘地,由于经济的 落后性和欠发达性,所以不会有 经济 行为和理念 上的 统治力量 , 这有利于 适合边缘地环境的经济组织和行为的存在和发展,对这种正的边缘效应,边缘地政府和其他组织应予顺应和扶持。 ( 2)抑制负效应 。 比如, 长期边缘化造成的文化贫瘠以及缺少经济 觉悟 和科学觉悟等,是不利于
23、和阻碍经济的发展的负面边缘效应,而发展教育 、普及 科学 显然是对这种负面效应的抑制。再比如, 如 前 所述 , 在多个行政边缘的结合部,由于不同主体的利益不同,从而严重地影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等 ,这种负面效应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和区域合作得到抑制 。 ( 3)促成 边缘效应 负效应向正效应转化。 正负边缘效应是可以转化的。比如,在一些边缘地, 工业化、城市化的程度比较低,一般说来,这不利于吸引和集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经济要素,应当说,这是负面的边缘效应。但同样是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因而使这些地区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和环境, 而这正是发展绿色产业、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之 经济
24、文明的有利条件。可见,转变发展思路,就 有 可能化短为长,变负面边缘效应为正面边缘效应。 其次 , 是发掘 和引入 边缘 效应。 边缘效应的动态变化性质,使 发掘和 引入边缘效应成为可能。 发掘边缘效应,就是疏通道路导出潜在的边缘效应。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某些因素的隔离或屏蔽, 会使边缘效应处于潜在状态。消除了这些隔离或屏蔽因素,就可把潜在的边缘效应发掘出来。比如, 一些边缘地的旅游景区,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由于行政管辖的分割,人为地切断了旅游资源的自然联系, 难于实现 其整体 的旅游优势 。 开展行政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将有助于使潜在的旅游 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 引入边缘效应,就是创造条件,
25、改善环境, 使边缘地能够较好的接受经济中心的“辐射”和“涓滴效应”。比如,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形成的封闭,限制了边缘地和外部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 这使边缘地经济处于落后水平上的寂静中。 而交通、通讯、信息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引入经济激活因素和发展因素。 周学锋就 浙江省天台县这一 欠发达地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认识和实践 问题,指出 通过产业发展、生产要素的优化与流动、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使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接轨”, 可以 变区域边缘为开放前沿。 第三,在 观念层面上,要坚持解放思想, 不拘一格,热情支持 边缘 地 诞生的 经济 新生事物 。 由边缘效应产生的经济现象、事物等,
26、 是在众多因素的组分和“杂交”中形成的, 也许7 比较另类,难以归属 于 已有的模式 。这就需要我们 摒弃教条 和僵化 ,抱着 热情 、 宽容的态度,允许试验, 以发展为硬道理 ,不拘一格,支持那些适应环境、有 发展 前途的新生经济事物。当年 在 边缘地 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时, 由于是社会主义没有过的,因此 国内的不同意见一直不断,邓小平视察以后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 坚决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正是这种态度和做法,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 第四,在 宏观经济政策 层面上
27、,应当予以边缘地特殊性 。 不同于中心地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成熟以及由此造就的较高经济水平 ,边缘效应促进边缘地经济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发展形式, 它多有新生性、萌芽性和非主流性 的特点 , 因此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 。 “一般齐”或“一刀切”的经济政策,不利于 边缘地的经济 发展。 某些 “一刀切”政策规定,可能对 中心地而言是 切在尾巴上,对 边缘地 则切在脖子上。 相关经济政策应当适应边 缘地 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 。 上世纪 80 年代初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 设立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 经济 特区 ,在特区 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 。 这使得经济特区这
28、样的边缘地,在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同时,较好的利用了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边缘效应。 综上所述, 关注和研究边缘 效应与边缘地经济发展问题, 就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将新的发展理念、空间理念和科学方法引入经济发展分析。尽管本文的论述是初步的,但我们仍然通过这一较新的 理论 视角 , 在一 定 的程度上接触到了边缘地经济发展的内 在机制和规律性。相关的实证 分析 研究,将作为另一篇 论述 的任务。 参考文献: 马友鑫,刘工洪,张克映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片断小气候边缘效应的初步研究 J .植物生态学报, :250一 255,1988 22(3) 王 如松 ,
29、马世骏 。 边缘效应及其在经济生态学中的应用 J.生态学杂志 ,38,1985, (2) 贾宝军、叶孟理等,中心 边缘模型( CPM)研究综述 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4, 2006, 24( 1) 邓祖涛、陆玉麒、尹贻梅,汉水流域核心 -边缘结构的演变,地域研究与开发 , 29, 2006, 25( 3) 王 如松 , 马世骏 。 边缘效应及其在经济生态学中的应用 J.生态学杂志 ,38,1985, (2) 王 如松 , 马世骏 。 边缘效应及其在经济生态学中的应用 J.生态学杂志 ,38,1985, (2) 周学锋,变区域边缘为开放前沿,瞭望新闻周刊 , 43, 2003, ( 25) 邓
30、小 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邓小平文选 , 第 3卷,第 373页 。 8 Edge- Effect and perip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eriphery at the edge-effect. Under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edge -effect, the paper hol
31、ds that edge-effect casts a universal significance on perip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zing, the paper provides suggestive methods such as control develop and implement special policies which are the application of edge-effect to promote perip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periphery, Edge-effects, Econom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