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24841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目 录一、选题的理由 1二、选题意义 1四、写作提纲 2(一)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对社会的危害21、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32、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危害5(二)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 61、经济根源62、政治根源63、历史文化及主观意识根源7(三)行政权力腐败现场的遏制对策 8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机制9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0参考文献 112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理由1、遏制与治理日益严重的行政腐败问题,是我国法治国建设的要求。2、腐败使社会资源无法公平合理地分配,导致贫富不均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二、选题意义有利于深化对市场经济条

2、件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全面梳理行政权力、经济成长与预防腐败之间的关系,推动新形势下惩治与预防腐败理论的创新。一是有助于对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权力运作的内在特点、价值理念和变化轨迹进行深入挖掘和整体勾勒;二是有助于厘清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的机会和激励结构,科学衡量政府控制经济活动的程度对腐败的影响以及腐败对经济成长所造成影响;三是有助于更深层次地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的机会和激励结构,探讨行政权力如何在根源上减少腐败的产生机会。三、设计思路首先,浅析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现阶段我国行政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腐败现象在我国的三个阶段时期。其实结合社会现实和一些案例

3、分析我国行政权力腐败对社会和人民造成的各种危害及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后从经济、政治、历史三个方面阐述产生行政权力腐败的根源所在。最后综合行政权力腐败的产生的成因,结合我国法制体制及体制的不健全,提出治理行政权力腐败的一些对策,从而起到遏制腐败更深入恶化。四、写作提纲(一)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对社会的危害1、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32、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危害(二)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1、经济根源2、政治根源3、历史文化及主观意识根源(三)行政权力腐败现场的遏制对策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机制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论:尽快完善经济体制,推进政治

4、改革,实现真正的依法行政,同时加大干部思想教育,从而实现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现象。反对行政权力腐败既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又具有紧迫性;既要坚决地、持久地进行下去,又要重视阶段性成果,一步一步地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当前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及治理对策【内容摘要】行政权力腐败及整治问题是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结合中国政治民主化及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社会危害性以及行政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着重探讨对行政权力腐败的整治对策。【关键词】行政权力 腐败 特点 治理对策一

5、、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一)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我国的行政权力腐败现象集中表现在权力金钱化。那么,权力是怎样向金钱转化呢?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寻租理论”是这样解释的:由于行政权力干预4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便成为一种特殊的“租金” ,依靠这种权力大发横财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寻租活动” ;政府对企业进行管理,大大增加了官员对企业进行种种干预的权力,这种权力的设置有可能成为“设租活动” 。由设租到寻租,形成一个贪污腐化因果联系的恶性循环圈:行政机构对市场的干预产生了租金,企业为了寻求租金向官员行贿,官商双方为了保持从租金中得到的既得利益和不断扩大租金

6、规模,都千方百计维持原有的租金制度和设立新的租金制度,从而致使腐败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广,性质越来越严重。在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现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源于“文革”期间,80 年代达到顶峰。剖析这个时期的各种不正之风,可以看到其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拉关系走后门” ,即凭亲戚、好友等人事关系,搞以权谋私,在住房、招工、入党、提干、调动、升学等方面获得好处。这一时期权力拥有者所收受的礼品、涉及的财物还是相当有限的,且多以人情关系的面目出现。这些不正之风对于社会的危害还不算大,没有形成足够的气候,只能算是准腐败现象,但它却为其后的行政权力资本化的形成提供充分的准备和奠定了思想基础。行政权力转化为

7、商品是它的第二阶段。即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下,一些权力的执掌者已不满足于以往的拉关系、走后门获取有限的好处,开始把眼睛盯在钱上,利用手中的权力干起权钱直接交易的买卖。这样,行政权力便转化为商品,一方用权弄到了钱,另一方则用钱买到了权,双方各逞其欲;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已突破了世俗的人情关系网,变成了明码实价的交易行为,为权力资本化打开了通道。在“公司热”中,相当数量的行政官员下海经商,是它的第三阶段。本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精简政府机构、分流人员,让部分干部转入工商业,这一做法当然是好事,但有一个前提:政企必须分开。政企分开才能做到平等竞争,才有利于市场经济的

8、发展。但是某些政府部门的职能与权力在未5转换的情况下,利用自己掌握的人财物、产供销、信息、政策等优越条件和政府部门所具有的特殊的行政关系网,办起了与本部门职能与权力相应的形形色色的“翻牌”公司。这表面上是走向市场,其实是“官倒”的合法化,既保留了原有的行政权力,又披上了干预和控制企业的合法外衣。这正是“寻租理论”所指的“寻租现象” 。这些“翻牌”公司有的把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有的拿国家的资金做生意赢利归己,有的利用手中掌握的紧俏物资攫取暴利,有的甚至利用本部门的特权走私贩私,等等。总之,只要有利可图,就不择手段地钻空子,以权经商,使权力具有了资本的意义。这种经商有其特殊的效应:没有资金,可以利用

9、行政关系拉集资,搞贷款;没有销路,可以利用行政权力强行推销。因此,行政权力进入市场,它不仅具有了一般资本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机制,导致市场经济畸形发展,使以权谋私的行为披上“合法经营”的外衣。(二)行政权力腐败的危害1、行政权力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官民关系。前段时期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就是“官商” 、 “官倒”及各种腐败现象, “官商” 、 “官倒”等腐败现象最能唤起人们高度愤慨的激情。现实告诉人们:不坚决制止腐败就会导致亡党亡国,如果政府一旦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它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依据。2、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使改革措

10、施走样变形,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难以出台。许多改革措施从理论上讲是正确的,从实际操作上看也是可行的,然而由于行政权力腐败作怪,实施就走样变形。例如,在实行承包制上,一些腐败者利用权力压低承包标的,搞“权力承包” ;对于股份制,一些掌权者分文不出,而以“权力入股”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国家倡导引进竞争机制,但是腐败分子却利用特权,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3、行政权力腐败使经济关系全面紧张,新的良好经济秩序难以形成。我国市场资源短缺是主要矛盾,腐败分子恰恰在此大作文章,中饱私囊,使本来短缺6的资源愈加短缺。由于市场刚刚启动,许多关系不顺,办事不规范,一些人则把送礼行贿当作经济运行的润滑

11、剂;实际上,这虽带来了短期的、局部的假象繁荣,却为长久的、全面的经济运行埋下了无秩序、无规则的祸根。4、行政权力腐败使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难以建立。在“背景” 、 “权力” 、“靠山”等因素的干扰下,分享社会资源只是少数人,破坏了社会公正,扩大了社会不平等,影响了社会稳定。同时,由于行政权力腐败本身就是违法乱纪的产物,它的泛滥会进一步瓦解社会规范体系,不仅加强社会的“权力饥渴” ,强化“官本位”意识,而且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灵魂。二、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行政权力腐败现象,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以及主观意识等方面的原因。(一)经济根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

12、漏洞,是行政权力腐败的经济根源。我们的改革是一个旧体制和新体制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两种体制并存、两种体制都在发生作用又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特殊阶段。新旧体制共生共存的局面,既会产生一定的磨擦,又会在管理上造成新的空隙,使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呈现暂时的无序状态,成为某些有权的人利用权力追逐金钱的肥沃土壤,大量行政权力腐败便由此而产生。(二)政治根源。现行政治体制的某些弊端是产生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政治原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并不等于具体制度即政治体制完美无缺,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和环节存在着严重缺陷,这就给行政权力腐败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1.权力高度集中,

13、而对权力缺乏制约机制或制约不力,造成权力失控。长期以来,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使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直接地涉及公民权益。另外,由于一些行政人员身居要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下级及其他部门有较大的制约性,因而易于出现越权行为,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权力高度集中。然7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每一个掌权人既有锻炼与陶冶的作用,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权无制约、官无监督,则不仅不可能使其超越自身利益而天然地为社会服务,而且还可能滥用权力以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侵犯、损害公民的权益。2、某些现行政策不完善、不配套,也是诱发行政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例如,在社会分配政策上,虽然几年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在

1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收入分配存在的“大锅饭”现象,但由于新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及手段尚未建立和健全,原有分配中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少数从事“第二职业者” 、非工薪业者等与广大干部职工相比,收入差距过大,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其中党政机关干部的收入成为社会收入的谷底。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党政干部的心理容易失衡,呈现出一种谋求工资收入以外的物质利益趋势。有的从事第二职业,有的利用机关权力多、门道熟、信息灵的优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搭鹊桥” ,从中接受、索要“咨询费” 、 “回扣” ,有的党政机关为提高干部的收入甚至利用职权经商办企业。这些做法,其结果

15、是干扰了机关的正常工作,诱发了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等不廉洁行为和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机关的风气。再如在就业政策上,我们在现实中还存在着“铁饭碗”的弊端。本来,对不称职的行政人员最有效的处罚手段就是辞退,可是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我们现在还无法这样做,对行政人员的任用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终身制。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只要不出现重大差错,尚未严重到堕落犯罪,就可以继续捧着“铁饭碗”而无任何后顾之忧。这样就助长了行政人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歪风,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3、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和缺陷,政治透明度低是行政权力腐败的又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还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的“伯乐相

16、马”式的选拔方式,其结果造成干部队伍严重的用人唯亲、官僚主义、宗派主义、裙带风等腐败现象,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而平庸无能之辈、8甚至腐败险恶分子反而得以提拔,干部队伍长期不能优化。本来,公开性是扼制行政权力腐败的有效手段,但我们在实际的行政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办事不公开,透明度低。这样,群众和检查机关难以监督,自然存在着严重的“人治”问题,腐败现象便易于滋生、蔓延,难以制止。(三)历史文化及主观意识根源。封建传统文化和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是行政权力腐败的历史文化根源;党性不强、私欲膨胀则是主观意识原因。私有制是腐败现象的总根源,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制度所产生的所有腐败现象,从

17、本质上讲是剥削制度在新社会的遗留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泛起的历史沉渣。我国的封建社会特别长,因而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极深,具体表现为: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上的权力过份集中,官僚主义,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的终身制,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在经济管理体制上的政企不分,如某些“官工” 、 “官商” 、 “官农”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宗法观念、特权思想、官本位意识、人治观念等等。受这些封建残余的影响,不但在管理上留下以权谋私的漏洞,而且在传统的政治文化支配下,某些公务人员热衷于“当官发财” ,一手抓权、一手抓钱,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趁机捞一把,大发横财。这

18、些封建流毒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消极影响,也是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特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错误的舆论导向及西方腐朽思想作风的侵入,也是导致腐败的又一意识原因。一段时间来,某些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宣传媒介大肆宣扬不劳而获、享乐腐化、仰慕豪华奢侈等,严重污染社会空气,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一些行政人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被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所侵蚀,追求个人名利、地位,一步步滑下去,利用特权进行违法犯罪,变成腐败分子,也是屡见不鲜的。三、行政权力腐败现象的遏制对策行政权力腐败的存在和蔓延,危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危及党和国9家的前途命运。我们要深入地进行反腐败斗争,就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

19、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由于行政权力腐败的滋生、蔓延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多元的,因而我们的遏制对策也应从多方面入手。(一)尽快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克服“寻租现象”的根本出路。要铲除行政权力腐败的土壤,就必须减少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具体干预,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逐步建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企业制度。只有铲除多轨的弊端,完善市场平等竞争的秩序,才能有效消除以权经商、以权谋私等行政权力腐败现象。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曾企图用加强行政管理的办法治理经济秩序的混乱,肃贪反腐。例如,撤消一些公司,加强对企业设立、投资、贷款等的审批以及对紧俏物资实行专卖等。然而,经验证明,

20、这种在短期内表面上似乎有效的办法,不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由于强化行政管制本身就是一种“设租”行为,它创造了新的“寻租”环境,并为新一轮的“寻租”打下基础。至于那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就更难以奏效。所以,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加快市场化过程和完善市场竞争秩序。当然,政府对经济的行政管制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必须把政府干预和行政管理限制在绝对必要的范围之内,在不能没有行政管制的领域,也要尽量引入市场机制。同时,把“寻租”的可能性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这样,政府便可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用司法和行政手段,对极少数腐败分子进行严厉打击。(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监督机制,实

21、现依法行政,这是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的关键。政治体制改革与反对腐败、建设廉政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本身就是重要的廉政措施;而反对腐败、建设廉政的工作,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权力进行制约,包括对权力的管理、控制,对权力行使的监督、约束。这样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失控,避免走向权力腐败。要制约权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01、选好权力行使者,这是权力制约的前提。权力能否正确行使,首先决定于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决定于权力行使者的素质状况。选好掌权人,就是要保证权力真正掌握在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手中。为

22、了从制度上保证权力掌握在可靠的人民“公仆”手中,必须加快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组织人事制度,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扩大选拔任用干部中的民主,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共同把好用人关。2、规范权力行为,这是权力制约的核心。为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必须对权力行为即权力实施、权力运行的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主要依靠法制建设。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行政权力机制和各种法律制度体系。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理设置权力机构,明确规定各种权力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各权力主体内部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的权力行使既互相分工,又互

23、相监督制约;二是明确规范权力行使的秩序和运行规范,包括必须遵循的原则、程序和具体制度,从而使一切权力行为法制化;三是建立和完善权力行为监督制度,形成一个对权力行使过程全面监督的有效机制,保障依法行使权力,保证权力行使不脱离法制的轨道。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今年 5 月 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以加强监察工作,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同时,要强化司法和执法。当前行政权力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固然有法制不完善、立法滞后的问题,但大量的还是有法不依的问题。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已通过有关惩治腐败方面的大量法律、决议、决定,同时全国已基本形成以人大、纪委、检察、监察为主体,包括各类内部监察机构的监督体系。但是以权谋私等行政权力腐败现象仍在继续蔓延,而且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由于执法失之于宽,使法律的威慑力不能充分发挥,少数以权谋私者未受到党纪国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