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5817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5 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劳动力市场是指一个地区的劳工供求市场。目前全球劳动力市场形势同此凉热。在全球经济增速趋缓背景下,全球就业面临严峻挑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从现在到 2018 年,全球失业人口将达到 2.18 亿,虽然每年有 4000 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但不能满足每年 4260 万新进入就业市场劳动人口的需求。2015 年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做出更多贡献,中国政府将稳中求进,实施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支持经济增长,有效创造就业。二、2015 中国劳动力市场展望2015 年中

2、国劳动力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形势基本与 2014年持平,并且存在略微恶化的趋势。持平的理由:一是 2015 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会追求一个比较漂亮的结局;二是2015 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贯彻落实,各项具体改革措施密集出台的一年,改革一定会带来新气象;三是尽管中国经济 2015 年速度会略微下降,但是 2015 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比 2014 年略高 ;四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五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有所增强。导致恶化的可能因素有:一是结构性调整会进一步加深,新的产业支撑尚待时日;二是工厂普遍使用自动生产线和机械手的现象逐步抬头,短期内制造业带动就业

3、弱化;三是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探底;四是经营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五是创业活力依然不足。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享受基木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大量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还未落户。2从 2015 年劳动力市场供给端情形来看,现阶段劳动力特别是新成长劳动力供给仍处于高峰期,2015 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将处在年均 1600 万人的高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还将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从 2015 年劳动力市场需求端情形来看,尽管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稳定现有岗位和进一步扩大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因此

4、,供求缺口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其中,从高端劳动力市场来看,2015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14 年将达到 75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约 100 多万未找到工作的 2014 年高校毕业生。但从需求看,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影响毕业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另外,在转型升级中,产业和岗位需求加速调整,也将对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改革提出挑战。从中低端劳动力市场来看,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当前劳动力市场既面临招一线普通工

5、人难和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也面临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特别是随着转型升级的加快,受产业需求变化和劳动力供给变化的共同作用,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此外,一些落后产能面临淘汰,一些过剩产能需要化解,部分劳动者需要面对转岗再就业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带来局部地区的失业风险。三、2015 中国劳动力市场目标2015 年由于政府力求在遏制风险增加和实现增长目标之间达成平衡,在国有企业和服务业等行业部门开展结构性改革,将有助抵3消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和遏制影子银行带来的影响。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全面促进充分就业、体面就业与和谐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

6、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的目标是:一方面要保障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在扩大就业的同时,努力消解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包容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所谓体面就业对劳动者来说,就业不仅是获得一份工作,而是获得一个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技能和得到尊重的职位。目前,体面就业的精神内涵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体面就业

7、的目标是: 一方面要使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使就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创造更加幸福的工作,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劳动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所谓和谐就业主要是劳动关系的和谐,即在劳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物( 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 关系的和谐。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和谐就业的目标是:一方面要促进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木形成,使人人选到自己比较满意的职业;另一方面要使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不让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欺负、受委屈。与此同时,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全国乡镇(街道)基

8、木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4未来劳动力市场管理将进一步规范有序。2015 年政府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关系处理,推进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继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日常执法工作,元日_、春节期间继续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工资支付等情况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报酬,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继续推动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企业自主解决劳动争一议能力,开展集体劳动争一议处理机制

9、研究。大力推进仲裁院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效能建设,扩大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覆盖面,研究制定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移送办法。2015 年,一方面应继续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经济和就业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主动改善就业结构,把改革发展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以就业发展促进经济,实现就业的量的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应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就业公平,营造更加公平、更加和谐的就业环境。在稳定的就业量下

10、,推动实现就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我们初步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把 2015 年就业工作主要目标确定为:一一完成 2015 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任务 1000 万人以上;一一把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求控制在 4.6%以内;5一一将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6%以内;一一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减少脆弱性就业);一一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丧失信心者的统计;一一完善对劳动力参与率变动的监测;一一全年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不少于 2000 万人次;一一加大对残疾就业的关怀性支持;一一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包括同工不同酬);一一建立对已出台促进就业各项政策的第三方科学评估。四、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

11、度不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由升转降。根据官方数据,1999 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便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2000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 7%到 2013 年己达到 9.7% , 13 年间提高了近 3 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高达 2. 6%,是总人口年均增长率的 5 倍,可见老龄化速度之快。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人口老龄化程度便不断加深,一方面,中国老年抚养比从2000 年开始至今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己达到 12. 7 %,这也就意味着每 8 个劳动者- 就要负担一个老年人。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由快速上升的趋势转为下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2000 年以来一直处

12、十不断上升的状态,到 2010 年达到最高,2011年开始略微下降,2012 年进一步下降,说明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己经发生转变。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不断老化。按照 15 - 24 岁、25 - 44 岁和 45 - 64 岁三个年龄段来划分劳动年龄人口,可以看到,15- 24 岁年龄组劳动人口比重在 2000 年到 2010 年十年间基本保持在 23%左右,25 - 44 岁壮年组劳动人口比重 2010 年与 2000 年相比下降约 56个百分点,45 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幅提高,目前己达到 32. 68 %,说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内部呈现日益老化的趋

13、势。四、中国劳动参与率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参与率有了较大提高,但 1990 年以后呈不断下降趋势。1978-2011 年中国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呈现倒U “型或M “型变化,1978-1989 年这一时一期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启动阶段,劳动参与率一直在 70%左右缓慢增长,1989-1990 年实现跳跃式增长,劳动参与率出现高点,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1990年开始,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劳动者参与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以及就业机会大幅增加从而经济活动人口迅速增加,之后逐年下降。1978-1990 年中国劳动参与率年均增长 1. 35 % 1990 年以后开始负增长( 也就是下降 ),19

14、90-2000 年这十年间下降速度较为缓慢,年均下降 0. 04 % ,2000 年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加快,年均下降0. 789 % 。年龄别劳动参与率呈典型的“倒 U”模式,2010 年与 2000 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年龄别劳动参与率无论是 2000 年还是 2010 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呈现两边低中间高的准“U”型曲线模式。2000 年 15-19 年龄组劳动参与率为 50. 38%,是劳动生命历程中劳动参与率最低的年龄区间,2010 年进一步降低到 33. 47%,这与中国高校扩招不无关系。无论是总的劳动参与率还是分性别的年龄别劳动参与率,2010 年与 2000 年相比

15、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 15-25 岁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最多,幅度达 10 个百分点,该年龄组女性下降的幅度更大,25-44 岁成年劳动年龄人口和 4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年老组以及 65 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均下降将近 3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相对较小。7五、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作用是长期的,具有一定的难以逆转性,本文将首先借用人口学中“直接标准化”的方法,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进行估算。人口学中,出生和死亡指标的变化往往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因而直接比较会出现错误,为此人口学者一提出直接标准化的方法,即在比较两个地区或两个时一点的人

16、口事件比例指标时,以同样的人口年龄结构来衡量,从而排除人口结构的影响。借用该方法,计算劳动参与率标准化系数衡量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也就是以 2000 年的分年龄劳动参与率为标准(基期),乘以 2010 年分年龄劳动年龄人口,加总后得到标准化后的 2010 年劳动参与率,再与2000 年比较,从而得到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六、结论众所周知,劳动参与率的下降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十目前仍处十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劳动力仍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短缺将会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年龄结构的老化在短时一间内是无法逆转的,因此,未雨绸缪,尽快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并逐步过渡到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成为必然选择;另外,在调整人口政策的同时,实施逐步延迟退体年龄政策,并对与退体相关的养老保障等各项制度进行调整,鼓励用人单位与高技能老年劳动者之间建立灵活的劳动用土关系,鼓励有能力的老龄人口继续参与经济活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采取措施确保老龄土人享有充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维持老龄劳动者的土作能力和技能,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是十分必要的,将对当前劳动参与率下降的趋势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另一方8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减少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减轻未来对劳动力供给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