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表部位及主要词汇.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263766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体表部位及主要词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体表部位及主要词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体表部位及主要词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体表部位及主要词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体表部位及主要词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体表部位及主要词汇2007-10-01 22:31【巅】即头顶部。头顶骨(颅盖)解剖学上的顶骨。指头部覆盖包围看脑髓的 骨骼部份,简称头颅。主要由左右顶骨和额骨的一部份、枕骨的一部份构成 。【囟(囟门)】位於头顶部的前方正中,相当於额骨与左、右顶骨的联结处。婴幼 儿因顶骨尚未完全长成合缝,囟门未闭,所以在此处可以用手触到 血管的跳动。【额颅(额)】又叫“颡”(音嗓),指颜面上部,头发边缘以下,两眉以上的部 份。【发隙】即头皮上生长头发的边缘部。其中在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叫“前发际”, 在项(後头)部上方的头发边缘叫“後发际”。【额角(头角)】即前发际在左、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的角度。【曲周(曲

2、隅)】位於额角外下方,耳前上方的发际呈弯曲下垂的部份。【兑发(锐发)】在头发的曲周部向下方伸延的部份,相当耳的前方,俗称鬓边。【枕骨(玉枕骨)】同解剖学上的枕骨,位於头顶部的後方,头颅骨的後下方。【完骨】指耳廓後面隆起的骨,即解剖学上的颞骨乳突的部份。穴位名。位於 颞骨乳突尖端的後方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庭(天庭)】位於额部的中央,望诊时常作为诊察头面部疾病的部位。【颜】指面部的前面正中部份。指左、右眉目之间的部位。指额部的中央部 份。【阙(阙中、印堂)】即鼻根部上两眉毛之间的部位。古人认为望诊这个部位可以 作为诊察肺部疾病的参考。【阙上】指阙中稍上方的部位,相当於天庭部的下方。古人认为望诊

3、阙上可以作为 诊察咽喉病症的参考。【山根(王宫)】又称“ ”(音饿),“下极”。位於左、右侧目内眦的中间。 古人认为望诊此处以诊察心病的参考。【颊】俗称下巴或下巴壳。指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太阳】即“颞需页”穴位名,部位在眉棱骨梢和外眼角中点向约一横指处 。 系经外奇穴。 (按:需页为一个字)【颞需页(鬓骨,太阳)】位於眼眶(眉棱骨)的外後方,颧骨弓上方的部位。【颧骨】位於眼的外下方,在颜面部隆起的部份,即解剖学上的颧骨骨。【巨分】指由鼻其外缘向口角外侧伸延的皮肤皱纹沟(所谓:口旁大纹处,即鼻翼 沟)。古人认为望诊此处可以作为诊察股部内侧疾病的参考。【腮】腮,又称“咸页”,位於口部的

4、外方,颊部的前方,颐部的上方。相当於 口腔粘膜的外壁。【颐】位於颏(音孩)部的外上方,口角的外下方,腮部下方的部位【颊】在耳的前方,额骨外方的部份。【蕃】在颊部的後方,耳根前方的部份叫做蕃。【颊车】又名“下牙床”,“牙床“,即解剖学上的下颔股。穴位名。位於下 颔骨角的前上方,属足阳明胃经。【颔】指下颔骨(颊车)相当於耳下的一部份。【白睛(白眼、气轮)】即眼球呈白色的部份。相当於眼的球结膜和巩膜部份。【黑精(黑眼、风轮)】即眼球外观呈黑色的部份,相当解剖学上的角膜部份。【黄仁(睛帝)】即眼球角膜後方的虹膜,也属於“风轮”的份。【瞳神(瞳子、水轮、幢仁)】相当於解剖学上的瞳孔部位,包括房水、晶状体

5、、 玻璃体等组织的合称。【内眦】又叫“大眦”,即内眼角。指上、下眼睑在鼻侧连结的部位。【外眦】又啡“锐眦”,即外眼角。指上,下眼睑在颞侧连结的部位。【血轮】指眼的内眦和外眦的合称。【水目窍(水目堂)】位於内眦部,在上、下眼脸内方各有一小孔处,为排泄 眼泪的通道。 (按:水目为左边一三点水字旁,右边一“目”字)【目眶骨(目眶)】眼窝四周围的骨骼。其中在眼窝上方的又称眉棱骨。在眼窝下 方的又称“出页骨”。 (按:出页为一个字)【眉棱骨】指眼眶上缘的骨,相当於解剖学上的额骨构成眼眶的部份。【出页骨(出页)】指眼眶下缘的骨,相当於解剖学上的上颔骨和颧骨构成眼 眶的部份。【睫(睫毛)】即上、下眼脸边缘的

6、细毛,有防止灰尘和强烈光线侵目的作用。【目弦(眼弦,目纲)】即上,下眼睑的边缘部,此处著生睫毛。又叫做“目上纲 ”及“目下纲”,或“目上弦”及“目下弦”。【胞睑(目胞,眠胞、目裹,目窠,肉轮)】即上,下眼睑(俗称眼皮)。又分别 叫做“目上胞”及“目下胞”。此外 也有将上眼睑叫做“胞”,下眼睑叫 “胞”的。【约束】即眼睑(眼胞)。相当现代所说的括约肌。如肛门括约肌,眼轮匝肌 等。【耳柱】位於鼻的中央部,在“下极”的下方,鼻尖的上方。又称“下极之下” 、“鼻梁”。古人认为望诊此处作为诊察肝病的参考。指位於左,右两 鼻孔之间的鼻中隔部份。【鼻准(准头、面王)】即鼻尖部,俗称鼻尖。古人认为望诊此处作为

7、诊察脾病的 参考。【明堂】即鼻的别名。古代的人体经脉孔穴图称为“明堂图”或“明堂孔穴图 固”。【畜门】即外鼻孔。【鼻隧】指鼻孔内的鼻前庭部份及鼻腔内通道。一说是指外鼻或鼻翼部。【方上】即鼻尖两旁的鼻翼部。古人认为望诊此处可以作为诊查胃部疾病的参考。【人中(水沟)】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鼻唇沟)。古人认为望诊此处 以诊察膀胱和子宫(即子处)的疾病。穴位名。位耳唇沟的上 1/3 处与中 1/3 的交界,属督脉经。【承浆】在下唇中央部下方的凹陷处。穴位名,即位於承浆的正中央,属任脉 经。【吻】指上唇与下唇在左、右侧口角会合的部位。也有将唇的四部份都称为吻的。【龈】俗称牙肉,即包附於牙齿根部的口

8、腔粘膜等组织。【耳廓(耳轮)】指在外耳道以外,全部耳壳的统称。【蔽(耳门)】即现代所称的耳屏。相当於外耳孔前面的小球状突起部份。【耳门】参见“蔽”条。穴位名,位於耳的前方,相当耳屏前方的凹陷部,属 手少阳三焦经。【绳】指耳廓根部前面附著在侧头部的边缘。【颔】位於颈的前上方,相当於颏(音孩)部的下方,结喉的上方软肉处【结喉】位於颈部前方正中向外突起的部份;相当於喉头的甲状骨处。男性的结喉 突出,女性的结喉不甚明显。【颈骨(天柱骨)】即解剖学上的颈椎。共七节,位於後颈部。上连颅骨,下接胸 椎。【胸膺】即前胸部。【膺(膺中、臆)】在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相当於胸大肌的部位。【上横骨】指胸骨上端的胸

9、骨柄切迹部份。其外侧连接锁骨。【缺盆】位於两侧前胸壁的上方。锁骨上缘的凹陷处。穴位名,位於缺盆部的 正中央,属足阳明胃经。【骨舌】指在肩部内侧,锁骨的外端部份。指在胸骨上方锁骨的内端部份。 (按:骨舌为一个字)【柱骨(锁子骨、巨骨、缺盆骨)】位於前胸部的上方。现代称为锁骨。【膻中】在前胸部正中,左右两乳的正中间的部位。穴位名,位於膻中部的中 央,属任脉经。【骨褐骨于】骨褐与骨于,音义同。指“鸠尾”或“蔽心骨”,位于胸 骨体的下方,即解剖学上的胸骨剑突部分。前胸部骨骼的总称 。 (按:骨褐为左边一“骨”字,右边取“褐”的右边旁) (按:骨于为一个字)【腹】在胸部的下方,相当横隔膜以下的部分,其中

10、在脐以上的部分叫做“大腹” ,脐以下的部分叫做“小腹”或“少腹”(一说以脐的两旁为“少腹”)。【神阙】即肚脐的别名。穴位名,位於脐部的正中,属任脉经。【横骨】又名“下横骨”、“盖骨”。即解剖学上的耻骨。指舌骨,位于舌根 部的小骨。穴位名,位于耻骨前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向左右旁开五分处, 属足少阴肾经。【曲骨】位于“横骨“的中央部。相当于耻骨前联合部。穴位名,位于耻骨前 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属任脉经。【会阴】又名“篡”(音窜)、“下极”、“屏翳”,在外生殖器的後方、肛门 前方的部位。穴位名,位于会阴部的正中央,属任脉经。【毛际】指男性或女性外生殖器上方有阴毛的部位。【气街】又名“气冲”,即小腹部下方、

11、股部上方交界处的鼠蹊部(腹股沟部) 。即人体内气的运行径路。灵枢 卫气篇称六府(甲乙经作“ 六经”)、头部、胸部、腹部和下肢等处都有气街。【二阴】即前阴和後阴的总称。包括外生殖器、尿道外口及肛门等部分。【前阴】又称“下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後阴】即肛门部。【产门】指妇女的阴道外口,又称为“阴户”。【子门】即子宫外口。【 】指腋下、胁上空软部分。【季肋(季胁、软肋)】又名“橛肋”,相当于侧胸第十一、第十二肋软骨部分。【月少(音秒)】位於侧腹部,相当于第十二肋软骨下方,髂山脊上方的软组 织部分。 (按:山脊为一个组合字)【背】躯干部的後面,包括後胸部,腰部及骨氐部的统称。 (按:骨

12、氐为一组合字)【脊】指脊椎骨而言。中医书所指的脊,多从第一胸椎棘突开始向下数至第四骨氐 骨棘突,共二十一节(包括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骨氐四节)。【膂骨】脊椎骨的统称。指第一胸椎棘状突起而言。【腰】指後胸部的第十二肋骨以下与骼山脊以上的软组织部分。【膂(膂筋)】指在背部,脊椎骨左右两侧的背部肌肉群。【交骨】指骨氐尾关节部。在妇女分娩时,这一关节可被动地作的活动,使骨盆 下口张大。如果这一关节活动有障碍,可影响分娩,产科上叫“交骨不开 ”。一说即妇女的坐骨。【尾闾】又名尾骨氐、骨氐、骨氐端、橛骨、穷骨,位于脊椎骨的最下段, 上连骨氐骨,下端游离,在肛门的後方。【尻】自骨氐骨以下至尾骨氐骨部分的通

13、称。【尻骨】即解剖学上的骨氐骨。上面连接腰椎,下面连接尾椎,左、右两侧面与 髂骨(古称“髁骨”)相连。【肩解】即肩关节部。【胛】位於肩部的後下方,现代称为肩胛部。【膊】即上肢部包括肱部(上膊)和臂部(下膊)的统称。又名“臂膊”。【 (肱,上膊)】现代称为肱部。在肩部以下、肘部以上的部分。【 骨】即解剖学上的肱骨,位於肱部,下连“正骨”与“辅骨”。【臂(下膊)】现代称为前臂部。指肘以下、腕部以上的部分。【正骨】臂骨中的一个。位于前臂部,即解剖学上的尺骨。“正骨手法”的简 称。参见该条。【辅骨】臂骨中的一个。位于前臂部,即解剖学上的桡骨。【高骨】手腕部近拇指一侧有显著隆起部分,即解剖学上的桡骨茎突

14、位置。【锐骨(兑骨)】指手腕背部小指一侧的骨隆起,即解剖学上的尺骨茎突。【髁骨( 骨)】即今之骼骨。【楗骨(坐板骨,髋)】音“建”。女性的楗骨又名“交骨”,即现代的坐骨(包 括髋臼在内)。【胂】音“身”。指髂骨部髂山脊以下的肌肉部分。泛指脊椎骨两侧的肌肉 群。【臀】位于腰部(胂)的下方,骨氐骨部(尻)的两侧,相当於臀大肌的部位。【髀枢】即股骨大转子的部位,位於股部外侧的最上方,股骨向外方项著隆起部 分。指骨盆外方中央的髋臼的部位,又名“机”。【髀】音“必”。即股部(大腿部)的代称。指股部的上半部分。【髀关】指股部的前上方部分。【股】即大腿部。【伏免】伸腿时股部前面肌肉的最高隆起部,状如伏免而得

15、名。相当于股直肌部 分。穴位名。在股部,位于髌骨上缘的上方六寸,用足阳明胃经。【髀骨】即解剖学上的股骨,俗称大腿骨。【 】音“国”。即膝部後方,屈膝时的凹处,俗称腿凹或膝湾。【经】小腿部(自膝部以下,足部以上)的别名。胫骨的简称。【骸】泛指骨骼。胫骨的别称。【 骨】音“行”。又称“ 骨”(音“干”),即解剖学上的胫骨,位于小腿部 的内侧【外辅骨】即解剖学上的腓骨,位于小腿部的外侧。【骨端 (腓肠,腓骨端)】俗称小腿肚,相当于小腿部隆起的排肠肌部分。【膝解】又名“骸关“,即膝关节部。【连骸】即膝部内、外两侧的两个骨隆起。相当于解剖学上的股内上髁和外上髁的 部位。【踝】位于踝关节内,外侧圆形的骨隆

16、起。内侧的叫内踝,是胫骨的下端;外侧的 叫外踝,是腓骨的下端。【跗】音“夫”。又名“足趺”,俗名脚面,即脚背部。【跟骨】位于脚後跟的小骨。【踵】指足後跟著地的部分。【京骨】相当于足外侧第五跖(音“之”)骨底的部分。穴位名,位于第五跖 骨组隆前下方的凹陷处,属足太阳经。【然骨】位于内踝前的舟状骨部分。穴位名,即然谷穴,位於足内踝前舟骨结 节下方的凹陷处,属足少阴经。【束骨】足外侧第五跖趾关节的部分。穴位名。位于第五跖关节後上方的凹陷 处,属足太阳经。【核骨】又名“核骨”,即拇趾的第一趾骨与跖骨的关节後下方的圆形籽骨。【绝骨】指绝骨穴的部位,相当于腓骨下端,内髁上端的部分,穴位名,又名 “悬钟”,

17、在足外髁直上三寸,属足少阳经。【趾】即掏趾骨的略称。【三毛】指位于足大趾爪甲後方的部分,相当于足大趾趾骨第二节部分。【聚毛(丛毛)】位於脚大趾趾骨第一节後方的皮后横枚部(相当于三毛的後方) 。【跖】即足掌,是站立时足部著地的部分。即足大趾下面的远端部分,相当于 足大趾球部。【跽】音“忌”。即足大趾下面(跖)的近端部分。【板】指足底部大趾近端部分,即跽的後方。【广明】素问 阴阳离合论: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部泛指人体的 前面和上面部位而言。【廉】古代解剖学的术语,即侧或面的意思。“上廉”即上侧(上面),“内廉” 即内侧(内面),如上肢的内廉,即指靠近躯干部分的屈侧,余可类推。【歧骨】指两骨的

18、末端互相交叉的部分。如手部的第一、二掌骨关节部的前方分歧 (歧骨间)部,称为“虎口”,是合谷穴的位置。又如在胸骨体下端,左 、右肋软骨的分歧(歧骨间)部,是“鸠尾”的部位。【百节】是泛指全身的关节说的。【四维】古代医书多用作四脏的代称。【四极】即四肢的别称(见素问 汤液醪醴论)。【匹末】指四肢的末梢,即手部和脚部。【八溪】指上肢部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部的膝关节、踝关节。左右侧共八处 ,总称八溪(见素问 五脏生成篇)。指肱部及股部的肌肉。【四关】指上肢部左,右侧的肩关节(两腋)和肘阔节,下部的髋关节(两髀) 和膝关节。指上肢部的两侧肘关节和下肢部的两侧膝关节。【赤白肉际】指四肢的内、外侧赤肉与

19、白肉交界处,其中在上肢部屈侧(手掌侧) 为阴面,皮色较白,所以叫“白肉际”;伸侧(手背侧)为阳面,皮 色较深,所以叫“赤肉际”。在下股部,内侧为阴面,即“白肉际” ;外侧及後侧为阳面,即“赤肉际”。【本节】指手部的掌指关节(或足部的跖趾关节)在手背部(或足背部)外形的隆 起处。手,足各十个本节。【鱼】指手拇指(或足拇趾)後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 部位(相当于手部的拇短展肌和脚部的姆短屈肌部分)“鱼际”,指鱼的边 际,为手背或脚背部深、浅皮色的交界处。 四、神气精 【精】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构成人体的部叫“生殖之精”( 即“先天之精”),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

20、的为“水谷之精”(即“後天之精 ”)。前者是生殖的基本物质,功能繁衍後代;後者由不所摄入的饮食所化 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所必不可少的。平时脏腑的精气充盈,则归 藏于肾,当生殖机能发育成熟时,它又可以变化为生殖之精。精气不断的消 耗,又不断得到水谷之精的滋生和补充。 精是生命的基础,精足则生命方强,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易受病;精 虚则生命力减弱,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均可减退。【精血】血的生成,本源于先天之精。人在出生以後,血液的再生,来源于後天饮 食,靠中焦脾胃的气化,吸收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加以变化而成。精的生成 ,同样是靠後天饮食的化生,所以有“精血同源”之说。精气是脏腑机能 活动的物

21、质基础,精血的盈亏是象徵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肾主 藏精,肝主藏血,故临床上精血不足的病症,往往须用补肝益肾等法治疗 。【精气】通常是指後天之精而言,亦即充养脏腑的精华(包括饮食所化生的“营卫 之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和肾本脏所藏的精气(即 男女媾精的精气)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脏腑的精气充盈,肾本脏才有 充盛的精液。【血】血的形成,是由脾胃等器官把饮食经过消化以後,将精微部分和津液桔合吸 收,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血的功能除了营养身体各部 组织外,又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以及皮肤的感觉等, 都和血的功能有关。而血的这些功能,必须在气的推

22、动下,以及气血在心血 管内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营血】从生理的角度说,营血就是指血液。【营】指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素问 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这 种物质通过脾的气化作用,上注于肺,行于经脉之中,均匀的分布于脏腑和 身体其它组织。指经脉的脉管。灵枢 经脉篇说:脉为营。这里 的“营”有营舍的意思,也就是血气所处的地方。【血脉】即“经脉”,简称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津液】泛指体内一切水液。指由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共 同作用所化生的营养物质。津液在经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经脉 外的,遍布于组织间隙之中。津和液通常是并提的,但二者在性质,分布 部位和具体功用方

23、面,均有不同之处。“津”此较清稀,分布于肌肤之间 以温润肌肤;“液”则比较粘浊,分布并濡养关节、脑髓、孔窍。但从整 体功能而言,津和液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津液除营养和润泽组织器 官外,随著体内情况和外界气候的变化,还关系到体内阴阳相对的平衡, 如炎暑汗多则小便少,天寒汗少则小便多。指汗或小便。如灵枢 决 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音“针”,形容出汗状况),是谓津 。这个“津”就是指的汗。又如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这个“津液”就是小便。汗出过多或排尿过多( 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耗损体内的津液。【津气】这是从津的功能而言。津是清而稀的,属阳。津

24、的温养肌后的功能有赖于 气的输布作用,说明津的活动离不开气,而具体体现津的这种功能活动的 就叫“津气”。【阴液】泛指体内一切富有营养的液体,或指脏腑的阴精。从液的性质而言, 液是稠而浊的,属阴,故名。【魄汗】“肺脏魄”,外与皮毛相合,而汗液又由皮表透发,和肺气有关,故称为 “魄汗”,汗孔亦称为“魄门”(即“鬼门”)。一说魄为阴,汗为阴液 ,故名。【津血同源】津液和血都是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资生,相互作用。津液耗 损常使气血同时亏虚,而气血亏虚,同样会引起津液的不足。例如大 汗,大吐,大泻或温病耗损津液时,往往相继出现心悸气短、四肢厥 冷,脉微细等气血亏虚的证侯;大量失血後,常有口燥渴、舌

25、乾无津 、尿少便秘等津液不足的现象,故灵枢 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 汗,夺汗者无血”之说;伤寒论也认为经常失血或出血多的患者 (称“亡血家”)不可发汗。这些见解和经验都说明津和血之间有密 切关系。【涎唾】涎和唾都是口腔内的唾液。“涎”俗称“口水“,此较淡,主要有润泽口 腔的作用;“唾”此较稠粘,主要能帮助消化食物。根据“五脏化液”的 理论,涎、唾是分别通过脾和肾的作用所化生,所以有“脾为涎”、“肾 为唾”之说(见素问 宣明五气篇)。【营卫气血】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气 血在经脉中不断地循环运行。营、卫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其生成要通 过一系列的脏腑气化活动,如脾胃

26、的消化运输,心脾的气化输布,然 後分别营养人体各部,故灵枢 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 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里所谓 “清”和“浊”主要是从功能上的差异而言。“清”是指营气的作用 比较柔和,“浊”是指卫气作用的 悍滑利,无所不到。“卫主气”,“营主血”,卫属阳而营用阴,阳主外而阴主内,故从 所处位置而言,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说,这虽不是绝对的, 还是可以说明营和卫在内、外概念上的不同。从作用方面讲,“卫” 有捍卫於外的“保卫“”用;“营”有充盈于内的“营养”作用。一 般来说,“营卫”主要体现在功能作用方面,“气血”主要体现在物 质基础方面。通过气血的运行,发

27、挥营卫的作用。所以素问 阴阳 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 指营血,“阳”指卫气,这些阴阳、内外、守(内守)使(运行)等 对偶概念名词,提示了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就在这个基础上,把温病传变划分为卫气营 血四个阶段,作为临床上辨证施治的纲领。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气】指体内流动著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等。指脏腑组织的活 动能力,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脉之气等。临床上所说的“气”,多 数是指脏腑机能失调引起的病状,如“胃气不降”、“肝气犯胃“等。【大气】指宇宙间的空气,或胸中呼及之气。【真气】又叫“正气”,灵枢 刺节真邪篇说:

28、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 并而充身(者)也。这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气(即受于先天的“原 气”)和後天之气(得之于呼吸饮食的)相结合而成,是能充养全身的。 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直接相关,故真气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动方。【原气】又叫“元气”,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乃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後天摄 入之营养不断滋生。“原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於脐下“丹 田”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可以 体会为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宗气】是饮食水谷所化生的营卫之气和吸入的大气相合而积于胸中的气。胸中不 仅是宗气积聚之处,又是一身之气的运动输布的出发点。它有两大功能

29、, 其一是上出于喉咙而行呼吸,它关系到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其二是 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多与宗 气有关。【营气】乃运行于麻管中的精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其性柔顺,有 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营气”的运行从中焦上注手太阴肺经,然 後通过全身的经脉不停地运转,营养人体上下、内外各个部分。所以从生 理的角度而言,营气就是指血液的作用。【卫气】“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 外,其性刚悍,不受经脉的约束,气行迅速而滑利。它的运行,内而脏腑 ,外则肌表腠理,无所不到。它既能温养脏腑,又有温润肌肤,滋养腠理 ,启闭汗

30、孔等重要功能。因为这种气以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邢的作用为 特点,所以叫做“卫气”。【谷气】又叫“水谷之气”。指饮食的精气,因为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故称。【清气】指水谷精微之气,亦即从胃传注于肺,然後再散布到脏腑组织的营气。 指秋天清肃之气,或吸入于肺的大气。作为治法,是指清气分之热。【浊气】指饮食精华的浓浊部分。指人体呼出之浊气和排出的矢气等。【浊气归心】指水谷的精气通过血的运行归于心脏。素问 经脉别论:食气 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这里所说的“浊气”系指饮食精华 的浓浊部分,它运行到心,由心脏再通过经脉把养料送到身体各部。“浊气归心”说明了心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循环输送营养的“总枢” 的作

31、用。【中气】通常是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 功能而言,但有时单指脾气。脾气主升,在临床上遇到脱肛,子宫脱垂等 病症,往往是由于脾虚下陷所致,常用补中益气的治法,所谓“补中益气 ”,就是指补脾和升提下陷的脾气。【气为血帅】气血的运行,保持著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阳,是动力;血 为阴,是物质基础。营血在经脉中之所以能不停地运行周流全身,有 赖干“气”作为它的动力。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所以说“气为 血帅”。但“气”必须依赖营血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又有“血为气母 ”的说法。它们的关系是,血液营养组织器官而产生机能活动,而机 能的正常活动又推动了血液的运行。气血

32、的运行,也体现了“阴阳互 根”的道理。【气化】广义是指人体内气机的运行变化,如脏腑的功能作用,气血的输布流注 ,脏腑之气的升降、开阖等,都有“气化”的含义。狭义是指三焦之气 的流行宣化,如三焦输布水液的功能,即为气化的作用。【生气】指春天的生发之气,为万物生长所必需。古人认为人的活动要适应季节 变化的特点,否则就容易生病。有生发和增强元气的含义。素问 阴 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少火”是指正常的 阳气和热能,这种阳气或热能有生发和增强“元气”的作用。【气机】通常是泛指气的功能活动。有时则指脏腑之气运行的通路,如临床上因痰 热壅肺,可以导致肺的气机不畅而产生喘逆的症状。【清阳、浊

33、阴】“清阳”指体内轻清升发之气;“浊阴”指体内较重浊的物质。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 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意思是说,阳主 气,轻清上升,故清阳(主要指呼吸之气)出于耳、目、口、鼻等 上窍;阴主形,重浊下降,故浊阴(主要指大小便)出於前、後阴 等下窍。阳主卫外,故清阳(可以体会为卫气)发於肌表“腠理” ;阴主内守,故浊阴(指水谷精微的浓浊部分)内走于体内脏腑等 组织器官。四肢为诸阳之本,故清阳(卫外的阳气)充实于四肢; 六腑传化水谷,故浊阴(饮食水谷)归流于六腑。古人用“清阳” 、“浊阴”相对的来阐明具体的、较为普遍的生理现象,并以此来 说明

34、“阴阳互根”的原理。故对“清阳”和“浊阴”的理解,虽有 个总的概念,但结合实际情况,含义有时就不尽相同。【神】“神”是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它有物质基础,由先天 之精生成,并须後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的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 它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凡神气充旺,则身强,脏腑器官机能旺盛而协调; 神气涣散,则一切机能活动的正常现象都被破坏了。前人把大脑、中枢神经 的部分功能和心联系起来,故又有“心藏神”的说法。 素问 宣明五气篇: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所说的神、魂、魄、意、志等只是用以区别不同的中枢神经活动现象以及对 内脏某些病理上的影响,实际都是由心所主的

35、(参见“五脏所藏”条)神又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内脏功能的反映。如诊断时对眼睛、脉象等 生理机能正常反映,都叫做有“神”(参见“得神”条)。【神明】即“神”的概念。【精神】亦即“神”的概念。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五脏中的“心 ”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心是“藏神”的,灵枢 邪客篇记载: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大主”体现了脏腑中“心” 的统率作用,“舍”有寄舍的意思,可见精神就是“神”的主要表现。【三宝】指精、气、神。又称“三奇”。这套理论被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认 为“三宝”是生命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的根本。这是前人受道家思想影响 而借用的术语,应另释其义意。实际上,精神的活动是有物质基础的,精 为气之母(即气产生于精),精的化生赖干气,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 神衰。故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脱者死 ,失神者亦死。所以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故名。参见“精”“ 【形体】指身形和体质。临床上观察身形的肥瘦、形态特徵和体质的强弱,可以作 为辨证论治的一种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