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医缓和晋侯梦见一个大恶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捶胸跳跃,说:“你杀了我的后代,不道义。我向天帝请求已经得到许可要报仇!”大鬼毁坏宫门和寝宫的门进去。晋侯害怕,躲进内室。大鬼又毁坏内室的门。晋侯醒来,召见桑田的巫人。巫人所说的跟晋侯梦见的情况一样。晋侯问:“怎么样?”巫人说:“将吃不到新麦了。”晋侯患了重病,向秦国请医生。秦伯派医生缓给晋侯治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侯又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怎么逃避他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灸法攻治它不行,针刺治疗它不能到达,药
2、力也不能到达那个地方,不能治了。 ”晋侯说:“真是高明的医生。 ”给他置办厚礼而让他回国。六月六日,晋侯想吃新麦饭,命令管理藉田的官员献来新麦,让馈人烹煮。召见桑田的巫人,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晋侯将要进食,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死了。小臣中有个人早晨梦见自己背着晋侯登天,到了中午,他背着晋侯从厕所里出来,于是就把他作为殉葬品。晋平公向秦国求医,秦伯让医和诊治他。医和说:病不能治了,“这叫做亲近女人,得病好像蛊疾。不是由于鬼神不是由于饮食,而是由于迷惑女色而丧失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不能保佑。”晋平公说:“女人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节制它。先王的音乐,是用来节制一切事情的
3、,所以有五声的节奏。快慢、始终而互相调节,声音和谐然后降下来。五声下降之后,就不允许再弹奏了。在这时再弹就有了繁复的手法和靡乱之音,使人心志惑乱、耳际充塞,于是忘却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的。事物也像这样。到了过度的地步,就应该罢手,不要因此得病。君子接近女色,用礼仪来节制它,不要因它而使心志惑乱。天有六种气象,下降生成五种滋味,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六气过度就会发生六种疾病。六种气象是阴、阳、风、雨、晦、明。分为四时,按次序排列而有五行的节属,过度了就成为灾祸:阴过度会患寒病,阳过度会患热病,风过度会患四肢病,雨湿过度会患肠胃病,宴寝过度会患迷惑病,白天思虑过度会患心劳病。女人,附
4、属于阳性而相近在夜里,对女人没有节制就会发生内热蛊惑的病。现在您没有节制不分昼夜,能不染上这种病吗?医和出来,告诉赵孟。赵孟问:“谁称得上良臣?”医和回答说:“说的就是您。您辅佐晋国,到现在八年,晋国没有祸乱,诸侯没有缺失,可以说是良臣了。我听说这样的事:国家的大臣,光荣地受到国君的恩宠和利禄,担负着国家的大事。一旦有灾祸发生却不能改变它,必然要承受它的灾殃。现在国君到了没有节制的程度因而得病,将不能图谋考虑国家了,什么灾祸比这更大呢?您不能制止,我因此才这样说。 ”赵孟问:“什么叫蛊?”医和回答说:“这是沉迷惑乱于女色引起的。从文字结构看, “皿” “虫”构成“蛊”字。谷物中的飞蛾也叫做蛊。
5、在周易里,长女配少男,犹如大风吹落山木,也叫蛊。这都是同一类事物。赵孟说:“真是高明的医生啊。 ”赠给他丰厚的礼物而让他回去。扁 鹊 传扁鹊是勃海郡郑县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住宿,扁鹊唯独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他出入客馆十多年,才招呼扁鹊私下来坐,悄悄地对他说:“我有秘方,年纪老了,想传授给您 ,您不要泄露出去。 ”扁鹊答应说:“遵命。 ”长桑君于是拿出他怀里的药交给扁鹊,说道:“用未沾地面的水饮服这些药三十天,您就会洞察怪异事物。 ”又全部取出他的秘方书都给了扁鹊。突然长桑君不见了,他大概不是个凡人。扁鹊按照他
6、的话服药三十天,看得见墙另一边的人。凭着这种能力诊视疾病,完全能看到五脏的疾病所在,只是把诊脉作为名义罢了。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在赵国的时候称为扁鹊。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做大夫,独掌国家政事。赵简子患病,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惊恐,于是召来扁鹊。扁鹊进入,看了病,出来。董安于向扁鹊询问。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象这样,七天才醒过来。如今您主君的疾病跟他相同,不超过三天一定病愈。”过了二天半,赵简子苏醒过来。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虢国的太子刚死去,扁鹊来到虢国宫廷门前,问喜欢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都城中举行祈祷超过了
7、所有的事情?”中庶子说:“太子患得是血气不按时运行,交会错乱而不能疏泄,突然发作在外,而成为体内病害。正气不能制止邪气,邪气积聚而不能散发,因此阳气衰微而阴邪炽盛,所以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问:“他死了多少时间?”中庶子说:“鸡鸣到现在。 ”扁鹊说:“请禀告虢君,说我是齐勃海郡的秦越人,家住在郑,未曾能仰望君王的仪容,在君王前侍奉拜谒。听说太子不幸死去,我能使他活过来。 ”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欺骗我吧?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医生中有个俞跗,治病不用汤药、酒剂、针石、导引、按摩和药物熨贴,一经诊察就知道疾病的所在,顺着五脏的腧穴,于是割开皮肤,剖开肌肉,疏导脉络,连接筋脉
8、,按治髓脑,触动膏肓,疏理膈膜,清洗肠胃,涤荡五脏,修练精气,矫正形体。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可以复活,不能象这样,却想要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这话告诉刚会笑的婴儿!”好一会儿,扁鹊抬头向天叹息说:“先生所谓的方术,好象从竹管中看天,从缝隙中看图纹;我秦越人所用的方技,不必等到切脉、望色、听声、描述病状,就能说出疾病存在的部位。得知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论出它的内在病机;了解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论出它的外在病状。疾病的症候会显现在体表,不会相差太多;确诊的根据很多,不会诊断错误。您如果认为我的话不真实,请进去试诊太子,就会发现他耳内有鸣响,而且鼻翼在扇动,抚摸他的两腿,直到阴部,应当还是
9、温暖的。 ”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惊奇得眼睛发花不能眨动,舌头翘起放不下来,于是进宫把扁鹊的话禀报国君。虢君听到这番话非常惊讶,出来在中阙会见扁鹊,说:“我听说您崇高义行的时间很久了,然而不曾能到您面前拜见。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救治我的儿子,偏远之国的寡人幸运之极,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救活;没有先生,他就要被抛弃填沟谷,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话还没说完,已经悲痛得嘘唏抽泣,胸满气郁,精神散乱恍惚,眼泪长流不止,泪水模糊地沾挂在睫毛上,悲伤得不能抑制自己,容貌都变了样子。扁鹊说:“象太子这种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蹷”。太子并没有死。”扁鹊就让徒弟子阳研磨针石,用来针剌头顶的百会穴。过了一会儿,太子
10、苏醒过来。扁鹊又让徒弟子豹制作药力深入体内五分的熨药,拿八减方的药剂混合起来煎煮,用来交替熨贴两胁下面。太子能起身坐了。再进一步调适阴阳,只服汤药二十天就恢复了健康。所以天下的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说:“我并不能使死人复活,这是本来应当存活的人,我只不过能使他病愈罢了。”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他当作客人。扁鹊到朝廷拜见齐桓侯,说:“君王有病在肌肤之间,不治疗将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后,桓侯对身旁的近臣说:“医生喜欢私利,想借着没有生病的人来捞取功劳。”过了五天,扁鹊又拜见齐桓侯,说:“君王有病已在血脉,不治疗恐怕要加深。”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齐桓侯不高兴。
11、过了五天,扁鹊再次拜见齐桓侯,说:“君王有病已在肠胃间,不治疗将要加深。”齐桓侯没有理睬。扁鹊退出,桓侯又不高兴。过了五天,扁鹊又一次拜见齐桓侯,远远地看见齐桓侯就退下跑走了。齐桓侯派人询问其中的原故。扁鹊说:“疾病处在肌肤之间,是汤药熨贴的效力所能达到的部位;疾病在血脉,是针剌砭石的作用所能达到的部位;疾病在肠胃,是酒剂的力量所能达到的部位;疾病在骨髓,即使是掌管生命的司命神也不能对它怎么样了。如今疾病已在骨髓,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疗了。”五天以后,齐桓侯身体患重病,派人召请扁鹊,扁鹊已经逃离,齐桓侯就死了。假使圣人预先觉察疾病的隐微征兆,能让良医得以及早进行医治,那么疾病是可以治愈的,身体
12、是可以存活的。人们担忧的问题,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忧虑的问题,是忧虑治病的方法少。所以疾病有六种情况不能治愈:骄横放纵,不讲道理,是第一种不能治愈的情况;轻视身体,看重钱财,是第二种不能治愈的情况;衣着饮食不能调适,是第三种不能治愈的情况;血气错乱,五脏元气不和,是第四种不能治愈的情况;身体瘦弱,不能用药,是第五种不能治愈的情况;相信巫术,不信医术,是第六种不能愈的情况。病人有这些情况中的一种,就很难医治了。扁鹊的名声传遍天下。到邯郸,听说赵国人尊重妇女,就做妇科医生;到洛阳,听说周都之人敬爱老人,就做耳、目、痹科医生;来到咸阳,听说秦国人珍爱儿童,就做儿科医生:随着各地的习俗而改变行医的科别
13、。秦国的太医令李醯知道自己医技比不上扁鹊,便派人剌杀了他。直到现在天下谈论脉学的,都是遵从扁鹊的。华佗传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地人,别名敷。在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同时通晓好几部经书。沛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曾征召他,他都没有接受。他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看他年纪将近百岁,但在外貌上却有着壮年人的容色。他还精通方药,治疗疾病,配合汤剂仅几种药,内心掌握了药物的分量,不需要再用秤来称量。把药煎熟就让病人饮服下去,告诉病人注意事项,他走了不久病人就好了。如果应当用艾灸,仅仅用一二个穴位,每穴不过七八壮,病患也应时而除。如果应当用针刺,也仅仅用一二个穴位,下针的时候说:“针感会延伸到某个地方,如
14、果到了,告诉我。”病人说“到了”,马上拔出针来,病也马上就要好。如果病结积在体内,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到达,应当开刀动手术的,便让病人饮服麻沸散,不一会儿,病人就象醉死过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破腹取出积结物。病如果在肠子里面,就截断肠子进行清洗,然后缝好腹部,抹上膏药,过四五天就好了,也不痛,病人自己也没有感觉,一月之内,就恢复了健康。府吏倪寻、李延都上华佗家就诊,都是头痛身热,所患的症状正好相同。华佗说:“倪寻应当用下法,李延应当发汗。 ”有人质问他的不同治法,华佗说:“倪寻是里实证,李延是表实证,所以治疗他们应当不同。 ”随即分别给了他们药,第二天早上两人都好了。华佗走在路上,看到有人患咽
15、喉阻塞的病,想吃东西却咽不下去,家里人用车装着他要去就医。华佗听到他的呻吟声,就停住车过去看望,告诉他说:“刚才经过的路边有个卖饼的人家,他们卖的蒜泥非常酸,从那里买上三升给病人饮服,病患自然会去除的。”家里人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很快吐出一条寄生虫,他把寄生虫挂在车边,打算去拜访华佗。华佗还没有回来,他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他大概是碰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证明。”患者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家的北面墙上悬挂着这一类的寄生虫大约有几十条。还有个郡守得了病,华佗认为这个人在盛怒之下病就会好,于是多多地接受他的钱财却不加以治疗,不久又丢下病人离去,还留下信来骂他。郡
16、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捉拿并杀掉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嘱咐让人不要去追。郡守的忿怒已经到了极点,吐出几升黑血,病就好了。还有个士大夫有病,华佗说:“您的病根很深,应当破腹取出。然而您的寿命也不过十年,疾病不会损害你的寿命,忍受十年的病痛,(同破腹一样)寿命都会结束,不值得特意割裂自己。”士大夫不能忍受痛苦,一定要去除它。华佗于是下手,所患的病很快好了,十年后终于死了。广陵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闷,面红,不思饮食。华佗给他诊脉说:“您胃中有几升虫,将会形成内疽,是吃生鱼肉造成的。”随即做了二升汤药,先服了一升,很快都服下去了。一顿饭的工夫,吐出三升左右的寄生虫,头是红的,都会动,半身象生鱼
17、片,所患的病就好了。华佗说:“这个病三年后会发作,遇上良医才能救活。”按他说的期限果然发作了,当时华佗不在,陈登就象华佗所预言的那样死了。曹操听说了华佗,就把他召来,华佗常跟随在他的身旁。曹操得了头风病,每次发作,心中烦乱,眼睛昏花,华佗针刺膈俞穴,随即就治好了。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很厉害,叫华佗去诊脉,华佗说:“这是伤了身孕,胎儿没有下来。 ”将军说:“听说确实伤了身孕,但胎儿已经下来了。 ”华佗说:“诊察脉象,胎儿没有下来。”将军以为他说的不对。华佗走后,妇人的病渐渐好了一些。过了一百多天,妇人的病又发作了,再去叫华佗,华佗说:“这种脉象如前次是有胎,前次应当生两个胎儿,一个胎儿已经先出来了,
18、血出得太多,后面的胎儿就来不及生下来,母亲自己不知道,旁人也没有领悟到,不再去接生,于是就不能生出来。胎儿死了,血脉不再回到胎儿身上,胎儿一定会干燥地附着在母体的腰脊上,所以使母亲常常发生腰脊痛。现在应当给他汤药,和针刺一道使用,这个死胎一定会出来。 ”汤药和针刺都已经用上了,妇人又痛又急好象要生的样子。华佗说:“这个死胎干枯很久了,不能自己生出来,应当让人探取。 ”果然生下一个死男婴,手脚完整齐全,颜色发黑,长度约一尺左右。华佗的绝技,都是这一类情况。然而他本来是个读书人,被人看作以行医为职业,内心常常懊悔自己。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得了很重的病,让华佗专门给他治疗。华佗说:“这种病接近于难
19、以治愈,长期进行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华佗长期远离家乡,很想回去,就对曹操说:“刚刚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正想回去一趟。 ”到了家里,华佗借妻子生病为由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回去。曹操屡次写信叫他回去,又命令郡县长官打发遣送他回去。华佗凭着自己的才能,不愿意享受侍奉人的俸禄,还是不肯上路。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真是生病了,赐给他四百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弄虚作假,就逮捕他,把他送回去。于是华佗被押解、关押在许昌的监狱,经拷问审核,华佗招供服罪。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实在高明,应该宽恕他。 ”曹操说:“别担心,天下还会没有这样的无能鼠辈吗?”于是在狱中处死了华佗。华佗临死,拿
20、出一卷书给狱吏,说:“它可以救活人。 ”狱吏害怕犯法,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要了一把火,把它烧了。华佗死后,曹操的头风病没有去除。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故意拖延我的病,想借此抬高自己。但我不杀掉这个家伙,他也终究不会为我治断这种病的病根啊。 ”到了后来,曹操喜爱的儿子仓舒病得很厉害,曹操叹气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孩子活活地死去呀!”当初,军吏李成苦于咳嗽,日夜睡不好觉,时常吐脓血,于是请教华佗。华佗说:“您得了肠痈,咳嗽吐出来的东西,不是从肺里来的。我给您两钱散药,您服后会吐出两升多脓血,吐完后,会感觉畅快,再调养身体,一个月可以稍愈,好生将养、爱惜身体,一年便可以恢复健康
21、。十八年会有一次小的发作,服用这种散药,不久也会恢复健康。如果得不到这种药,一定会死。 ”华佗又给了他两钱散药,李成得了药就走了。过了五六年,李成亲戚中有人得了象他一样的病,对他说:“您现在很强健,而我要死了,你怎么忍心没有急病而藏药,等着看我死?不如先把药借给我,我好了,就为你向华佗再次求药。 ”李成把药给了他。不久,他特地到谯地去,正碰上华佗被捕,匆忙间不忍心向他求药。十八年后,李成的病终于发作了,无药可服,因而就死了。广陵的吴普、彭城的樊阿都跟从华佗学医。吴普依照华佗的方法治病,治好的病人很多。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得到活动,只是不应当使活动过分罢了。人体活动了,水谷就能消化,疾
22、病就不会发生,好比门的转轴不会腐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代长生的人制作了导引的方法,象熊那样直立引气,象鹞鹰那样左右顾盼,牵引腰部,活动各个关节,以求得难以衰老。我有一种方法,名叫五禽戏:一是虎,二是鹿,三是熊,四是猿,五是鸟。也可以用来去除疾病,并使腿脚轻便,把它当作导引。身体中有不舒服,起身作一禽戏,直到汗水渗出,沾湿衣服,然后在身上扑粉,身体就轻便了,肚子也想吃东西。”吴普按照华佗的话去做,活了九十多岁,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齐全坚固。樊阿擅长针术。凡是医生都说背和胸藏之间不能乱扎针,针刺这个部位也不能超过四分,但樊阿针刺背部进入一二寸,巨阙穴及胸藏部位进针达五六寸,可是病却都治好了。樊阿
23、向华佗索求服食后对人有益的药方,华佗将漆叶青黏散传授给他: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这作为比例,说长期服用可以去除多种寄生虫,有益于五藏,使身体轻便使人头发不变白。樊阿照华佗的话去做,活了一百多岁。漆叶处处都有,青黏生长在丰县、沛县、彭城和朝歌等地。养生论社会上有人认为神仙可以靠学习获得,长生不死可以凭努力达到;有人说高寿至多一百二十岁,古今是相同的,超过这个寿限以上,没有什么不是虚假荒谬的。这两种说法全都不符合实情。请让我试着粗略地论述这个问题。神仙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古代典籍里记载的,前朝史书中传说的,都明白地论述过这件事,神仙的存在是必定的了。他们似乎特别地获得有某种奇异之气,且禀承
24、于天然,并不是长期学习所能实现的。至于导气养性得法,从而享尽天年,长的得以一千多岁,短的能够数百岁,应当是有这种情况的。然而世人都不精通,所以没有什么人能达到如此高寿。根据什么这样说呢?人们服药以求发汗,有时不能达到目的;但是羞愧之情一旦聚集,便会大汗淋漓。整个早晨没有进食,就会腹中空虚想吃东西;但是曾参因怀有丧亲之哀,七天不食也不觉得饥饿。深更半夜地坐着,便昏昏沉沉地想睡觉;但是内心怀着深切的忧愁,就会直到天亮也不合眼。梳子能理顺鬓发,浓烈的酒能使颜面发红变色,也只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但是勇士发怒,便会面色通红大不同寻常,竟至于头发竖立顶起帽子。根据这些事例说来,精神对于形体,就象国家有君王一
25、样。精神在内部躁动不安,形体在外部就会受到损害,就象国君在上面昏庸无道,国家之中就会出现动乱一样。在大旱的商汤时代种植庄稼,单独得到过一次灌溉好处的禾苗,虽然最终还是归属于枯死,但必定是灌溉过一次的禾苗枯萎得晚一些。这样看来,那么灌溉过一次的益处实在是不能抹煞的。可是世人常认为发怒一次不足以侵害性命,悲哀一次不足以损伤身体,轻视并且放纵这些情感对身体的伤害,这好比不懂得灌溉一次的益处,却指望从干枯的禾苗上结出茁壮的稻谷一样。因此,君子知道形体依赖精神而成立,精神凭借形体而存在,明白养生之理容易违失,知晓一次过失也会损害生命。所以陶冶性情来保养精神,安定心志来健全身体,爱憎忧喜等感情不留存在心中
26、,清静淡泊,没有欲念,因而身体健康,气血调和;再加上呼吸吐纳,服食丹药,调养身体,使形体和精神互相结合,表里之间完全贯通。采用散播漫种的田种方法,一亩收获十斛,便称为良田,这是天下普遍的说法。而人们不知道采用精耕细作的区种法可以收获一百多斛。土地、种子是一样的,而种植管理的方法不同,功效就相差很远。认为商人不会有十倍的赢利,农夫没有收获百斛的希望,这是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的看法。大豆能使人体重,白榆能使人嗜睡,合欢能让人消除愤怒,萱草能让人忘掉忧愁,这是愚蠢之人和聪明之人共同知道的常识。荤辛的大蒜伤害视力,有毒的河豚不能养身,这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明白的道理。身虱待在头上就会变黑,雄麝吃了柏叶就能产
27、生麝香,居住在山区的人颈部会生瘿瘤,生活在晋地的人牙齿会变黄。由此类推而言,凡是所吃的食物,都会熏陶性情,浸染身体,没有不相对应的。难道食物只是影响身体使它沉重而不是轻捷,只是伤害眼睛使它昏暗而不是明亮,只是熏染牙齿使它发黄而不是坚固,柏叶只是以香熏染雄麝使它生成麝香而不是发出腥膻吗?所以神农说“上品药保养生命,中品药调养性情”这些话,确实是懂得了性命的修养得理,是要靠食物的辅助和滋养来达到的。但是一般人不明白这一点,只看得见五谷饭食,只沉迷在声色之中,眼睛被纷杂的色彩迷惑,耳朵追求淫靡之音,美味煎熬着他们的脏腑,酒浆烧煮着他们的肠胃,芳香腐蚀着他们的骨髓,喜怒扰乱着他们的正气,思虑消耗着他们
28、的精神,哀乐损害着他们平静纯一的情绪。以这样小小的躯体,攻伐它的途径不止一条;以容易衰竭的身子,却内外都受到攻击。人的身体不是树木石块,怎么能够长久呢?那些过于自行其是的人,饮食不加节制,以至产生各种疾病,贪爱美色毫不厌倦,因而导致精气耗竭,遭到风寒侵袭,受到各种毒物伤害,中途夭折于众多的灾难。世上人都知道讥笑哀叹,认为他们不善于养生。至于安身养命不合规律,对微小症状有失调养,积累小病就造成亏损,多次亏损就导致衰弱,由体弱引起头发变白,由发白发展到衰老,由衰老走向死亡,浑然不知衰亡的原因。中等智慧以下的人,认为这是自然规律。即使稍有醒悟,也都是在所患疾病已经开始时叹息悔恨,却不懂得在未显露征兆
29、之前小心防范各种危险。这好比齐桓侯身患致命的疾病,却谴责扁鹊的高明预见。把感觉到病痛的时间,当作是患病的开始。病害在隐匿的时候已经形成,却在显露的时候才去救治,因此会有没有功效的治疗;奔走在平常人的中间,所以只能有普通的寿限。全面观察人间古今,没有不都是这样的。用多数人的情况证实自己的看法,用与别人相同的寿限来安慰自己,认为天地间的事理,全都是这样罢了。即使听说养生的事例,却只凭自己的见识去判断,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其次是犹豫不决,即使稍微仰慕养生的精妙,也不懂得从何入手;再其次是自己尽力服食丹药,一年半载,劳苦却不见效验,志意因厌倦而衰退,就又半途而废。有的人补益身体好象是用田间小沟里的涓涓细
30、流,而耗散精力却象是用海水归聚处的滔滔大水,还想要指望坐待显著的养生回报;有的人压抑情感,强忍欲念,割舍着荣华心愿,但是嗜好的东西常在耳边眼前,所希望的养生效果却在几十年之后,又担心两者都要失去,心中犹豫,思想在内部交争,物欲在外部引诱,物质享受的眼前利益和养生延年的长远好处互相排斥,这样又导致失败。至善的养生之道深奥玄妙,可以凭事理推知,难以用眼睛识别。比如豫木和樟木要生长七年,然后才能分辨。如今以急躁好胜的心境,踏上清心寡欲的路途,心情急迫而事实缓慢,希望近利却效应遥远,所以没人能把养生之事坚持到底。那些疑虑不定的人因为养生未见功效就不寻求养生了,而寻求养生的人也因为不能专一而失去功业,偏
31、执一端的人因为不能全面施行养生方法而没有成效,追求技巧的人因为不走正途而自行沉迷。人们大多象这几种人一样,所以想要养生长寿的人一万个当中没有一个能成功的。善于养生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心境清静虚无,行为从容安和,很少私念和贪欲。知道名声地位损害德行,所以漠然视之而不去谋求,并不是心中想要得到却又强行遏止;懂得肥美的食物危害性命,所以抛弃而毫不顾惜,并不是心中贪恋然后又加以抑制。名位厚味这些身外之物因为能使心志受伤害就不放在心上,精神情志因为纯真淡泊而特别饱满。胸襟豁达而无忧愁,心神宁静而无杂念。另外,用道的观念来约束自己,用和协之气来调养自己,和协之气与道的精神日日增益身心,就能与自然和谐统一。
32、然后用灵芝滋养,用甘泉浸润,用朝阳沐浴,用音乐安神,清静无为,怡然自得,形体年轻,心神沉静,遗弃世俗的欢娱然后快乐充足,忘却自我的存在然后生命长存。象这样坚持下去,差不多可以同羡门比长寿,同王乔争年高,怎么说没有这种可能呢!大医精诚张湛说:“经方难以精通,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了。”疾病有本质相同而症状不一,也有本质不同而症状表现一致,所以五脏六腑的实或虚,血脉荣卫的畅通或堵塞,本来不是耳目能觉察到的,必须先通过诊察脉候来辨析它。可是寸口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错杂;腧穴的气血流注,有高下浅深的差别;肌肤有厚薄的不同,筋骨有强壮柔弱的不同。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同它谈论这些道理。如果对极其精微的医学道
33、理,用非常粗浅的思想去探求,难道不危险吗?假如实证却补益它,虚证却耗损它,泄泻证却通利它,阻塞证却固涩它,寒证却用温热药治它,这样会加重病人的病情,而你还盼望病人康复,我看只能使病人死亡。因此医方占卜,是很难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来掌握其中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昧的人,读了三年医书,就认为天下没有什么病不可以治疗了;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什么方子可供采用了。所以学医的人必须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理论的本源,专心勤奋,孜孜不倦。不能轻信没有根据的传闻,就说对医道已经完全掌握,这将深深地贻误自己呀!凡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没有私欲和贪求,首先产生仁
34、慈、怜悯之心,决心普遍拯救人类的苦难。如果有因疾苦来求救的人,不要管他的地位高低、家境贫富、老少美丑、关系亲疏、汉族与少数民族、愚笨聪明,都应当一视同仁,完全如同最亲的人一样对待;也不能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己的得失祸福,护惜自己的身家命运。看见病人的痛苦烦恼,就象自己遭受一样,内心感到悲痛,不要回避艰难险阻、昼夜、寒暑、饥渴和疲劳,要全心全意去救助病人,不能产生拖延时间、借故推托的想法。这样才可成为百姓的大医,与此相反,就是人类的大害。自古名医治病,多用活物来挽救危急的病人。虽说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和畜都是一样的。损害对方来补益自己,于物于情都同样厌恨,何况对于人
35、呢!杀害活物来求得人的生存,离开救生的本意就更远了。我现在这本千金要方中不用活物为药的原因,确是出于这一点啊。至于象虻虫、水蛭之类,市场上有已死的,就买来用它,不在此例。只有象鸡蛋这种东西,因为鸡雏尚未成形,一定要在重要紧急关头,不得已才勉强含忍使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才是才智德行卓越的人,这也是我比不上大哲的地方。假如有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不能入目,大家都讨厌见到的病人,只能萌发惭愧不安、悲伤同情、忧虑关心的想法,不能产生一点点的怨恨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心愿啊。大医的风度,应当澄清神志,目不旁视,看上去端庄稳重,气度宽宏,不卑不亢。诊察疾病时,专心致志;详细诊察形体脉侯,不能丝毫有误;
36、处置针药,不出错差。虽说治病应该从速救治,但必须临证毫不惑乱,只应该全面审察,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的大事上,草率地(诊治,只图)炫耀自己才华出众,反应敏捷,以猎取名誉,那就太不道德啦!又如,到了病人家里,即使触目皆是绮罗绫缎,也不可左顾右盼;优美的音乐传到耳际,也不能似有欣喜之状;珍奇佳肴轮流进献,食如无味,各种美酒同时摆出,视如不见。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一人忧伤,满屋人都不欢乐,何况病人的痛苦,片刻不离。如果医生心安理得地寻欢,目无旁人,自鸣得意,这是人和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大医是不会作出这种举动。这些大概就是做医生应有的品德吧。做医生的准则,不可多言戏谑,高声谈笑,说长道短,非议他人,夸耀
37、自己的名声,诽谤诋毁其他的医生,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愈一病,就抬头仰面,露出自我赞许的神态,认为天下独一无二。这是行医的人不可救药的恶习。老子说:“一个人公开做有德于人的事,别人会报答他;一个人暗中做有德于人的事,鬼神会报答他。一个人公开做坏事,别人会报应他;一个人暗中做坏事,鬼神会伤害他。”探求这两种途径,就是阳施有阳报,阴施有阴报,难道是欺骗吗?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能怀有拯救苦难的心愿,这样在阴间命数上,自会感到多福了。再有不能因为病家富贵,就用些珍贵药物,使他们难以寻求,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功绩才能,这实在是不符合忠恕之道。我心怀救世济民的志向,因此就琐碎地谈论
38、了这些道理,学医的人可不要嘲笑我谈得粗俗了。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人的身体不外乎表和里,气血不外乎虚和实。表邪盛的人必然里虚,里邪盛的人必然表虚。在经之邪盛的人必然络虚,在络之邪盛的人必然经虚,这是疾病的一般规律。高明的医生治病,首先治疗病人的实证,然后治疗病人的虚证,也有不治疗病人虚证的时候。医术不高明的医生治病,有时治病人的虚证,有时治病人的实证,有时侥幸治愈,有时没有效果。那些不通医术,滥行施治的医生治病,使实证更实,使虚证更虚,他们贻误病人的迹象常常明显,所以可以抓住这种迹象而谴责他们。只有没有真才实学的庸医治病,完全用补药治病人的虚证,不敢治病人的实证。整个社会都说他们用药平稳,贻误病
39、人却不显露他们的形迹。他们也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即使到老死也不悔悟,并且说:“我用补药,有什么过错呢?”病人也说:“他用补药补我,他有什么罪过呢?”即使死了也不知觉。不高明的医生和施治谬误的医生并非不贻误病人,只是庸医害人最重,就象鲧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一样,不懂得五行生克的规律。补法是人们喜欢的,攻法是人们厌恶的,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意而不被聘用,不如顺从病人的心意而获取好处,哪里会再考虑病人的死活呢?哎呀!社会上缺乏真才实学的人,谁能辨别这一现象呢?现在我撰写这篇吐汗下三法的文章,是用它来概括治病方法的,希望能使后学的人有所凭借罢了。疾病这个东西,不是人体生来就有的。有的从外部侵入,有的由内
40、部产生,都是邪气造成的。邪气侵袭到人体,赶快攻治它是可以的,迅速驱除它也是可以的,包揽下来保留它,难道可以吗?即使是蠢男笨女,都知道这样是不可以的。可是,等到他们听说用攻法就不高兴,听说用补法就喜欢。现在的医生说:“应当首先固护病人的元气,元气充实了,邪气自然会离去。”社会上象这类荒诞无知的人,太多了!邪气侵犯人体,程度轻浅的,传变时间久了就自行消失,较为严重的,传变久了就很难治愈,更加厉害的,就会突然死亡。假若首先选择固护病人元气的方法,用补药补他,那么真气还没有充盛,可是邪气已经盛实扩散,以至不可制止了。只有对脉微欲绝、下元虚衰、无邪无积的病人,才可以考虑用补法;对其他有邪有积的病人考虑用
41、补法的,都是“鲧湮洪水”这一类人啊。现在我论述吐汗下三种治法,先讨论攻治病人的邪气,邪气一除,元气自然就恢复了。况且我所论述的三法,认识和实践的时间很久了,极为精当极为成熟,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所以敢对后来学医的人谈论它。天有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有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的饮食有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所以天邪致病,大多在人体的上部;地邪致病,大多在人体的下部;人邪致病,大多在人体的中部。这是致病的三条途径。邪气停留的部位有三处,祛除病邪的方法也有三种。各种风寒之邪郁结、搏斗在皮肤之间,潜藏在经络之内,滞留着而不离去,有的出现疼痛游走不定、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等证,
42、可用汗法把邪气驱赶出去。风痰积食在胸膈或者上脘,可用吐法把邪气驱赶出去。寒湿痼冷,热邪停留在下焦,以及属于人体下部的疾患,可用下法把邪气驱赶出去。内经分别论述各种疾病,不只是一个症状;分别论说各种治法,也不是同一条途径。至真要大论等几篇论述五运六气所造成的各种疾病,分别用酸、苦、甘、辛、咸、淡六味来总括治法。其中谈到补法,有时才见到一二处,然而它的补法,不是现在所讲的补法,有关文句都列在我的补论篇中,如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象这样的补法,是用来宣发腠理、通导津液、疏通血气的治法。至于其中概括论述各种药物,就是:辛甘淡三味属阳,酸苦咸三味属阴。辛甘具有发散作用,淡具有渗泄作用,
43、酸苦咸具有涌泄作用。发散的药属于汗法,涌吐的药属于吐法,泄下的药属于下法。渗是解表,属于汗法;泄是利小便,属于下法。完全没有谈到补法。这才知道圣人只有三法,没有第四种方法。既然这样,那么圣人就不讲补法了吗?说:汗下吐三法,是用那些药物治病的方法。补法,是用谷物、肉食、果品、蔬菜补养身体的方法。谷肉果菜之类,好比国君的道德教化;汗下吐之类,好比国君的刑罚。所以说:道德教化是兴盛太平时的膳食;刑罚是治理祸乱的药物。如果人没有病,用膳就行了;等到他们有病时,应当首先攻治病邪。病邪除去后,用好的膳食补养他,就象社会已经安定,刑罚便弃置不用一样。怎么可以把药物当作补品呢?一定要除去大病重病,不用吐汗下三
44、法就没有别的办法了。然而现在的医生 ,不能全面了解汗下吐三法,而各立门户,谁肯委屈自己高贵的身价而去一问呢?况且我的三法,能概括各种方法,用药的时候,配有按摩、导引,药物用量有增有减,疗程有长有短。现在的医生,不了解我的治法,就都昂头嘲笑说:“吐法,不过用瓜蒂罢了;汗法,不过用麻黄、升麻罢了;下法,不过用巴豆、牵牛、朴硝、大黄、甘遂、芫花罢了。”既然不了解那三法,随之又诬蔑它,我实在难以跟他们苦苦争辩,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所说的三法可以兼顾各种治法,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是向上驱邪的方法,都属于吐法;炙、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是解除表邪的,都属于汗法;催生下乳、
45、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是向下驱邪的方法,都属于下法。因此我的三法,是用来统括各种治疗方法的。然而我也从未因为这三种方法,就舍弃其他各种治法,分别视病情需要而选用它们。用十分作比率,这三法占据其中的八九分,而其他各种治法所占据的才一二分。有人说内经多论针法而少论药物的原因,是因为圣人想阐明经络原理。哪里知道用针的道理就是用药的道理。如今写下吐汗下三篇,分别在下面条列药物的轻重寒温。还在三法之外,另外撰写原补一篇,使它不干预三法。恐怕后世的医生被补法拘泥,所以把它放在三篇的末尾,使用药的人知道吐法中寓有汗法,下法中寓有补法,只有三法。内经说:“懂得其中要领的人,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就是讲这个道理啊
46、!伤寒论序我每次看到秦越人为虢太子诊病,给齐桓侯望色,总是感慨地赞叹他的才能出众。惊怪现在的读书人,竟然不留神医药,精心研究医术,对上用来治疗君王父母的疾病,对下拯救平民百姓的病困,对己保护身体健康长久,用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他们只是争相追逐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慕巴结权门豪族,千方百计地不懈追求名利。推崇修饰名利末节,忽视抛弃生命根本,使其外表华丽而身心憔悴。皮肤都不存在了,毛发将能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遇外邪之气,染上了不寻常的病,祸患来临,才震惊发抖。降低身份,屈己求人,恭敬地期待巫祝,一旦办法用尽,便听命于天,束手待毙。拿百年长寿的生命和最贵重的身体,交给不高明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布。唉!他自
47、身已死,精神消亡,变成了尸体,深埋在地下,让人白白地为他哭泣。痛心啊!整个社会都昏迷不省,没有人能够觉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象这样轻生,那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进仕不能爱护了解他人,退居不能爱惜了解自己,遇上灾祸,身处困境,糊里糊涂,愚蠢得就象没有思维的人一样。可悲啊!趋附世俗的读书人,争逐表面的荣华,而不固守根本,忽视生命,舍命追求身外之物,危险就象临深谷、履薄冰一样,到了这种地步。我的同族本来人口众多,以前超过二百。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时间,其中死亡的人,占了三分之二,而死于寒症的又占十分之七。感慨以前宗族的沦落和人员丧亡,哀伤暴死夭折之人没有办法拯救,于是勤奋探求古代医学典籍,广泛搜
48、集各家医方,撰写参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别脉辨症,结合临床实践,编成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虽然不能治愈所有的病,但是也许可以用来观察病症推知病源。假如能探究我撰集的这本书,思考问题,收益就会很多。自然界悬布着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用来运化万事万物;人禀受五行之常气,因此具有五脏。经络府腧,阴阳融会贯通;人体生理现象玄妙隐微,幽深奥妙,变化难以穷尽。如果不是才识高超,怎么能探明它的要旨呢?上古名医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汉朝有公乘阳庆和仓公。从此以后,再没有听说造诣高深的名医了。看现在这些医生,不去思考探求医学经典的意趣,来扩充他们的知识,各自继承
49、家传医技,始终墨守成规。诊察疾病,只致力于口头应付;与病人接触一会儿时间,便开处汤药。只切按寸口脉,不触及尺肤,只诊察手部脉,不诊察足部脉;人迎、寸口和趺阳,这三部的脉候不相互验证;脉搏跳动的次数,从开始到结束,诊察不满五十下。垂危的疾病不能确诊,竟然没有一点模糊印象;鼻子、前额和两眉之间,全没有明察。这就是所说的以管窥天,诊察太片面了。这样而想辨别病人的吉凶和生死,确实是困难啊!孔子说:天生就明白事理的是上等人,通过学习而明白的人是次一等的。多闻广记,是获得智慧的次一等方法。我向来崇尚方术,请允许我奉行这句话。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解除人们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真精,导引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扶助瘦弱获得安康,假如不是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圣人的医道,就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孔安国为尚书写序言时说:“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是论述大道理的。”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就是这部经书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就是内经的卷数了。虽然经过岁月的推移和朝代的变革,但传授与学习依然存在。担心不是那志同道合的人,常常就会有些内容隐匿。所以第七这一卷,被主管教育的官员收藏了,现在社会上尊奉流行的内经,只有八卷罢了。但是它的文字简洁,内容广博,理论深奥,旨趣深远。分析了自然界的现象,罗列了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