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操作训练指南.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277046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术操作训练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肺复苏术操作训练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肺复苏术操作训练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肺复苏术操作训练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肺复苏术操作训练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心肺复苏术操作训练指南安全监察部2012 年 5 月 10 日第一节 心肺复苏的意义及主要内容一、 时间就是生命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后,循环终止。脑细胞由于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后 4 至 6 分钟,大脑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因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在常温情况下,心脏停止 3 秒时病人感到头晕,10 至20 秒后即可发生昏厥或抽搐,60 秒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终止,亦可在 30 至 60 秒后停止,4 至 6 分钟后大脑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为了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以便心搏、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恢复,故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开始越早,

2、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表明,4 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 至 6 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能被救活,超过 6 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仅 4%,10 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为减少。引起心搏骤停的原因很多,触电、冠心病等,其中 70%死于医院外。冠心病猝死的 40%死于发病 15 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 15 分钟后至 2 小时。医院外死亡率高的原因:1、 病人本身耽误了时间(不了解急救知识) ;2、 周围的人不懂急救方法;3、 在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人员到达的过程中耽误了抢救时间4、 病人或周围的人做了错误的急救处理。只要抢救及时,正确、有效,许多伤者是可以救活的。如果大家

3、都掌握了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一旦现场出现心跳突然停止(触电、冠心病等) ,就能立即得到正确的急救复苏。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学会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分秒必争的投入抢救。其实,每个人都掌握这个急救方法,既是救别人也是救自己。二、 心肺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步骤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分四个阶段:快速准备期(判断病人是否猝死,准备投入抢救) ;现场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 ;进一步心肺复苏(即高级生命支持) ;后续心肺复苏(即后续生命支持) 。现场心肺复苏术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阶段,如果现场心肺复苏不及时,操作不正确,则将导致整个复苏抢救的失败。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1、

4、迅速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意识(判断神智) ;2、 高声呼叫其他人前来帮助抢救(呼救) ;3、 迅速使病人处于仰卧位(复苏体位) ;4、 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 ;5、 确定呼吸是否存在;6、 人工呼吸两次(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 ;7、 判断心跳是否停止(颈动脉、心跳) ;8、 胸外心脏按压,建立循环;9、 有条件时可先予以直流电非同步除颤,并予药物处理;10、 转送医院,继续复苏。第二节 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心搏、呼吸停止时的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昏倒于各种场合;面色苍白;瞳孔散大;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一、 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1、 判断病人有无意识轻轻摇动

5、病人肩部,高声喊叫病人名字或其他称呼,如无反应,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 5 秒。注意点:掐压时间应在 10 秒以内,不可太长!病人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或疼痛感后立即停止掐压穴位;摇动肩部不可用力过重,以防加重骨折等损伤。2、 呼救一旦初步确定病人神志昏迷,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注意点:一定要呼叫其他人来帮忙,因为一个人做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而且劳累后动作不准确,影响复苏效果。叫来的人除协助做心肺复苏外,还应立即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呼叫更多人前来帮助。3、 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如病人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

6、同时小心转动病人,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人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注意点:抢救者跪于病人肩颈侧,将病人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最好能解开病人上衣,暴露胸部,或仅留内衣。4、 畅通呼吸道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角处,抬起下颌。注意点: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5、 判断呼吸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维持开放气道位置,用耳贴近病人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

7、的声音。注意点:保持气道开放位置,观察 5 秒左右;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畅通;无呼吸着,立即做人工呼吸;有部分病人呼吸道不畅通而发生窒息,以致心搏停止,往往可在畅通呼吸道后,随着气流冲出,呼吸恢复而使心搏恢复。二、 人工呼吸1、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畅通呼吸道、判断病人不存在呼吸后,即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1) 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病人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2) 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闭病人的鼻孔。3)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4) 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 ,直至病人胸部上抬。5) 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

8、,眼视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出气。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6) 每次吹入气量为 700 至 1000 毫升。注意点:1) 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 1000 毫升可造成胃大量充气。2) 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3) 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4) 抢救开始后首先全力吹气 2 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5) 每按压胸部 30 次后,吹气 2 口,即 30:2。6) 亦可用简易呼吸器代替口对口呼吸。2、 口对鼻及口鼻人工呼吸当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张口、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婴儿时,因婴儿口、鼻均较小

9、,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可用口贴住婴幼儿口与鼻的开口处,实行口对口鼻呼吸。方法: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开放病人气道,使病人口部紧闭,深吸气后用力向病人鼻孔吹气;呼气时,使病人口部张开,以利气体排出。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将婴幼儿头后仰,下颌部向上轻轻抬起,或以一手轻托后颈部,使婴幼儿口及鼻开放,深吸气后,用口包住婴幼儿口、鼻,用力向内吹气,同时观察胸部有无抬起。注意点:同口对口人工呼吸 。三、 胸外按压术胸外按压术是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现场急救主要采用的方法。所谓建立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

10、,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方法:1、 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病人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病人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寻找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2、 按压部位为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中、下1/3 交界处) 。3、 按压方法:1) 将一手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2) 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3) 按压用力方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尽量减少按压之间的间断,按压应用力、快速,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注意应使 2 次按压之间胸廓能完全弹回。4、按

11、压频率为 100 次/ 分钟。5、按压深度:成人为 45cm,5 13 岁儿童为 3cm,婴幼儿为 2cm。6、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1)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骨折(肋骨或肋、软骨交界处) 。2)按压定位不准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至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软骨交界处骨折,导致气胸、血胸。3)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特别是摇摆按压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4)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 45cm。5)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6) 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流到心脏。7)按压速度

12、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8)两手掌不是重叠的放置,而呈交叉放置。9) 开始按压 2 分钟后,检查一次脉搏、呼吸、瞳孔。以后每 45 分钟检查一次,检查时间不超过 5 秒,最好由协助抢救者检查。10)如果用担架搬运病人,应该持续做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 5 秒。第三节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指证一、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心肺复苏术操作是否正确,主要靠平时严格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在急救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可以根据以下 5 个方面综合考虑:1、 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无效。2、 面色(口唇):复苏有效,可见面色由黄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3、 颈动脉搏动:复苏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此时应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仍存在,则说明病人心跳已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